四月初,北疆冰雪消退,轉而為黑白斑駁。


    正午裏,融水沿著房簷滴水成線,日落之後,又結為冰晶。


    大地無一處不泥濘,人也好馬也罷,寸步難行。


    黑水主河道露出一條縫隙,流水奔騰,如一條墨玉長龍。


    春日晚至,萬物正欲望勃勃競發。


    楊家春翻看過入冬以來的天氣記錄,感慨萬分。


    這個冬季六場大雪五場小雪,到了一月,鬆林雪厚普遍齊腰,荒原雪厚過膝。


    唯河道因為通風而積雪斑駁,看似可以通行但趕路卻十分艱難,唿嘯的寒風往往將人壓製的步履維艱,走幾步便感覺窒息,時而打滑摔跤,時而失控狂奔。


    整個漫長冬季,如無必要,每個村寨其實就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吃喝拉撒搞破鞋,全在方寸之地。


    這也罷了,冬季難關熬過,新的危機又來。


    永寧已經無糧可售,無茶可賣,物資無一不急缺。


    每幾日,總有村屯人前來詢問。


    事實上,第一批物資經由釜山,已經運抵廟屯,但河道不通,就隻能等著。


    物資不能運抵,但書信卻到了,滿滿三大箱。


    一箱給瀛王殿下,一箱為北洋商行事務,一箱為私人信件。


    在兩個秘書協助下,楊家春花了三日時間方才將整箱文書大致瀏覽。


    去年,商行淨利潤101萬兩。


    對朝貿易18萬兩,對日貿易69萬兩,邊塞貿易14萬兩,淨利潤率下降22%。


    仔細看過,銷售額相比去年略有上升,但在北疆投資太大,拉低了利潤率。


    然而北洋商行投資也隻是北疆投入的一部分而已,軍隊,移民支出那都是在走王府賬目。


    綜合幾個方麵投入,去年在北疆總計支出白銀72萬兩。


    而今年投入隻會更多。


    然而這並不代表北疆無利可圖,事實上皮貨貿易獲利十分可觀,眾多商家參與其中,名額還在爭搶。隨著勢力擴張,貿易額提升潛力巨大。


    隻是這個提升幅度恐怕趕不上瀛王的馬蹄,未來如何,楊家春也不敢確定。


    如何拓展新的盈利點,是楊家春此時需要麵對的最為棘手問題。


    幾則外部消息,引起了楊家春注意。


    萬曆四十四年年中,完成小日子統一大業的德川家康死了,其子德川秀忠繼位。


    瀛州遣使吊喪以及恭賀,送水晶琉璃燈,玻璃鏡。


    秀忠大喜,除繼續向大明商賈開放平戶、長崎二港外,準奄美江戶直航。


    這是好事,相當於德川秀忠將這條航線免費承包給了大明商人。


    這也不是德川秀忠慷慨,而是因為德川家的禦用船隊海難不斷,損失慘重。


    除此之外,瀛州對外逃豐臣餘孽的嚴厲打擊也使德川家對瀛州有了進一步信賴。


    唯一可惜,在江戶設立商館一事仍舊擱置,雖然大明的貨物很香,但德川家卻並沒有放鬆對瀛州的警惕。


    這也無關緊要,瀛王殿下本也沒有對日動武的意願。


    當下日本市場,大明商人一家獨吃,實在也沒有必要同小日子產生摩擦。


    八月,德川秀忠頒布《元和禁教令》,進一步限製西方教傳播,並且開始抓捕本國西方教教徒。


    歐羅巴傳教士在東亞的最後一個根據地行將沒落,諸多歐羅巴人從香山澳遷徙日本,如今又大舉迴流。


    隻不過香山澳已經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了,大抵要借由瀛州船隻轉去馬尼拉,或者返迴果阿。


    據瀛州消息,在劉時敏代表瀛州與葡萄利亞簽訂停戰協議之後,淡馬錫、香山澳、澎湖等口岸,葡人數量猛增,多以經商為業,甚至有入籍瀛州,購買土地興業置產的。


    對此,楊家春倒也不意外。


    對於有財力有能力的外族人,隻要遵紀守法,宣誓效忠大明瀛王殿下,入籍瀛州不是問題。隻不過儒釋道三教以外的信徒,要額外繳納一份稅收罷了。


    這不是歧視,而是正當稅務。


    畢竟對外部信仰的約束同管理也需要付出成本的,你不繳納就別來。楊家春接觸的歐羅巴人也不在少數,並非所有人皆篤信他們的神明而無可撼動。


    綜合各方情報,流浪在南亞的葡人及其後裔極多,大多數人這輩子沒機會返迴歐羅巴故國,什麽聖父聖子聖靈啥的,早就拋在腦後,不以為意了。


    那些固執而虔誠的傳教士,隻不過是極少數人罷了。


    萬曆四十四年秋,朝鮮國先王後仁穆大妃家族遭肅清,其父被處死,其母盧氏流放濟州島。


    大靜縣得知消息,重金賄賂朝鮮濟州牧使,救出盧氏送瀛州寄養,濟州牧使報朝鮮王盧氏病重而死。


    李琿,這廝當真心狠手辣啊。


    弄死了親弟,囚禁嫡母嫡妹,這又將嫡母一家子給鏟了,妥妥的無德缺孝。


    十一月,大靜收朝鮮大臣李爾瞻書信,言正在積極說服朝鮮王李琿出售濟州島,懇請瀛王再容他一些時日。


    王妃看信之後,已酌情應允。


    話說此事確實有些難為人,李琿就是再混蛋也不會輕易放棄祖宗之地。朝鮮是朝鮮,終究不是大明郡縣。


    看來,隻威脅還不足以令李琿就範,還要尋求其他方法。


    與北洋商行打交道的外國,就隻朝鮮日本兩個。


    有關兩國情報,楊家春自然要時時關注,以免貿易利益受損。


    曾經為大明之敵的小日子,在楊家春眼裏反而極為順眼,而朝鮮,則對這個李琿極為反感。


    此人人品不咋地,還屢屢於私下裏對宗主國表現不敬,這又賴著濟州不肯放手。


    這廝看著沒有長命相,楊家春決定好好研究研究。


    本次船隊來船七艘,運輸貨物1900噸,移民210戶。


    按當前薩哈連人口而論,大概可以供應半年所需。


    然而當初定下這個數額,其實是預備一年所需的。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韃靼人的出現促使土著加速依附,楊家春也隻能修訂計劃,進一步加大物資供應。


    四月中,千盼萬盼,伯力終於盼來第一支運輸船隊。


    而這個時候,伯力軍民早已被動員,開工搞建設了。


    寨內房屋嚴重不足,要建。


    寨牆要加厚加高,要建。


    護城河,也要挖。


    強烈的危機感始終籠罩在朱老七心頭,有種預感,或者建州人,或者韃靼人,今年一定會大舉進攻伯力,試圖將他趕走。


    幾人相見,喜出望外。


    然而最高興的並非朱常瀛,而是那些土著。


    挨到三月時,伯力補給便捉襟見肘,不得不施行配給製,一日三頓也縮減為一日兩頓。


    事實證明,單純的狩獵打漁也隻能勉強維持溫飽,並不能帶來富足,而且這種生活方式危險性極高且不穩定。


    這個冬季,伯力失去了四名獵手,其中兩人屍體都沒有找到,被餓狼吃個幹淨。


    北疆的寒冷同無常,造就了北疆人粗獷爽朗性格,這並非褒義,而是在說他們不會精打細算,大有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狀態。


    運輸船來,積存的皮貨終於可以出手,換取所需物資,比如北疆人最鍾意的烈酒。


    碼頭上熱熱鬧鬧,歡唿雀躍,就比有人新婚還要熱鬧。


    朱老七屋內同樣亂糟糟。


    除了書信文件,家裏又送來好些生活用品,衣服鞋帽啥都有。


    他也沒時間一一看過,交給秘書室一並歸類整理。


    來船沒有派專人轉達消息,那家裏就沒有大事,這是朱老七同王妃長久以來形成的默契。


    幾人落座,簡單敘話,楊家春簡略報告。


    “殿下,仔細斟酌之後,永寧議事會決定將210戶移民盡數安置在永寧。一來有部分軍屯可以分配,二來永寧安定,不必憂心外敵侵擾。三來,遷來的皆是遼東軍戶,壯丁具備一定自保能力,稍加整訓便可成軍。如此,騎二團所部便可抽調至伯力,緩解人員短缺。”


    “好,這樣安排甚是妥當。”


    “臣已傳令船隊返迴釜山,北洋商行將全力籌措物資。下一批運輸船隊將增至八艘,載貨2500噸,搭載移民不少於300戶。”


    “不能再增加運力麽?”


    楊家春苦笑,“殿下,您也知道,在朝鮮日本能夠籌集的物資極為有限,大部分還是要在我大明想辦法。船可以增加,但物資實難增加了。”


    朱老七微微頷首,“辦法總比困難多,沒有物資,黑水拓殖則無以為繼。你迴去之後再仔細琢磨琢磨。”


    “是。”楊家春答應一聲,繼續道,“殿下,去歲十一月建州試探性進攻永明,無功而返。但三月末,建州軍又來。隻不過本次並非要攻打海參崴,而是在綏芬河口建城設寨。”


    聞言,朱常瀛眼神微微眯起,“建州妄圖阻斷土著依附於海參崴,馬時楠是如何應對的?”


    “殿下請看。”


    朱常瀛接過書信,打開來看。


    按信中所說,三月底,探哨巡邊,方發現建州在綏芬河口附近設立城寨。


    建州軍約略三千人,統軍首領未知。


    寨子位於河口西岸,距河岸五裏,距海岸十二裏。


    發現時,城寨已初具規模,具備一定防禦能力。


    由於初春道路泥濘,不便進攻,騎一團分析認為:


    綏芬建寨乃建州圈套,為引誘海參崴出兵,野戰於外,我軍攻寨則中了敵人奸計。


    我軍不應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當充分利用舟船之利,你建你的,我打我的。


    綏芬寨距離建州核心過於遙遠,而周邊土著過於稀少,不足以供應所需,物資皆需依靠陸路補給。


    與其直接攻敵營寨,莫如襲擾敵軍補給線,使敵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進退兩難。


    同時,建州於周邊強征勞力,此舉將會激起土著怨怒,乃失人心之舉。


    短期內雖影響土著歸附海參崴,但以長期來看,建州的暴行於海參崴聲望更加有利,待建州軍退卻之後,依附海參崴的土著隻會更多。


    “馬時楠對敵策略並無不妥。建州民寡,物資匱乏,難以支撐久戰。在綏芬河口設寨,以馬驢運輸,就憑他們能支撐多久?”


    朱常瀛提筆,於信件上批示:


    對敵方略大善,當避敵主力,以優勢兵力殲滅敵有生力量。


    對敵補給線各村寨,務求除惡務盡,無需有任何顧忌。


    寫完,吹幹墨跡,朱常瀛將書信交給楊家春。


    “將信件帶迴去,交給馬時楠。”


    “好。”楊家春接過書信,又說道,“殿下,還有一事十分棘手。北直隸、山東、河南,九府冬季片雪未落,至三月仍舊無雨,非灌溉區冬麥絕收已成定局,眼見又是一場人間浩劫。王妃娘娘,長史府諸公敦請殿下速迴瀛州主持大局。”


    “唉!”


    朱常瀛一聲長歎,沉默不語。


    小冰河是真的,天氣無常,這段時期怕是要持續很久,起碼以百年來計算吧。


    以現如今的人類能力,顯然無法抵抗,隻能盡量規避。


    當然,人死的足夠多也是個辦法。


    但沒有人甘心去死,掙紮反抗由此而來。


    “孤暫時不能走,需九月份方才能返程。”


    “殿下!”


    朱常瀛擺了擺手,說道“如今黑水據點綿延在數千裏河岸,防禦力量嚴重不足。而我推測韃靼人極有可能於我立足未穩之時大舉進犯。衛隊營雖人數不多,但也足以影響戰局,不可或缺。至於災情、移民事務,我瀛州早有定製,我迴與不迴,並無太多差別。”


    “但你要及早返迴北塘,災情在北方,北塘的壓力很大,有你坐鎮,我放心。”


    楊家春大受感動,跪地領命。


    “殿下,臣一定盡心竭力,鞠躬盡瘁,不辱使命!”


    “起來吧。”朱常瀛沉聲道,“關於救災,我有幾點想法,你迴去之後需與王妃、長史府、移民司商議是否可行。”


    聞言,楊家春馬上鋪開紙張,提筆記錄。


    “第一,瀛州本島、澎湖、各市舶司所在城市有大量工廠,用工時有短缺。可發布通告,鼓勵工廠主隨船前往災區招工。凡招募之工以及家眷,免船費。”


    “第二,以工代賑。那些修橋鋪路,築壩圍湖的大工程,能批則批,錢不夠就發放國債。事急,則由王府先行墊資。”


    “第三,陸軍擴充三個步兵團,於瀛州受訓,新兵期滿後,戍邊國境,家屬隨遷!首要目的地有二,一者永寧地區,一者馬六甲半島。”


    眼見楊家春書寫完畢,朱常瀛拿過紙張,簽名落款,又拿出大印咣當一戳。


    楊家春珍而重之收起。


    “如無別事,奴婢兩日後便返迴永寧,事務交接,便乘船返迴北塘。殿下如有交代,奴婢隨時聽候。”


    “嗯,倒真有一事。”


    朱常瀛看向門外,小聲道,“你想個主意,把這兩個丫頭給我騙迴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萬曆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邊鵝卵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邊鵝卵石並收藏家父萬曆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