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老利瑪引以為豪的說。
他此行所帶書籍共372卷,天文地理人文曆史無所不包。
但在我花了整整一個下午時間整理過後,有一大半都被我暗戳戳扔進了垃圾堆。
過程很艱難,老利瑪帶來的書籍都是拉丁文所著,我隻能在老利瑪、徐光啟、遊文輝幾人磕磕絆絆的翻譯中篩選信息。
而以他們幾位當前所掌握的詞匯量顯然是不足以完美翻譯的,也就是說需要造詞。
老利瑪官話很溜不假,但畢竟不是他的母語,造詞是不可能的,他隻能勉強的表達出意思。而徐光啟的拉丁文也不如我預期的那般好,有一大半他也不懂,還需要老利瑪口述而後揣摩其中的意思,有些他都不能理解的知識點就更加談不到翻譯了。
這裏表現最出色的是這位遊姓秀才,在我看來,拉丁文已經相當於他半個母語了,相比於他的廣版官話,他的拉丁文更加正宗。
我不經意間詢問他的過往,他說他7歲時跟隨父親在香山澳定居,而後跟隨一位叫範禮安的修士學習西法,19歲時返迴廣府。
我看他談及這位修士的時候充滿敬意同虔誠,這是在他看利瑪竇幾人時所沒有的表情。
顯然這個叫範禮安的不會是普通人物,地位還在老利瑪之上。
我不是語言專家,不可能知曉拉丁文寫的是啥。
但我前世所接觸的拉拉雜雜的知識量還是足以應付的,不是說我能看懂,而是因為我會判斷。
排除法!
看圖法!
歸類法!
經書類,第一個排除,如此將近200卷被淘汰。
文學類,翻譯次序倒數第一,就比如但丁的《神曲》,如此裁掉將近50卷。
剩下的也就很有限了,比如《幾何原本》就有13卷。
我吩咐楊家春在旁記錄需要優先翻譯的書籍,這些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實際上很多書籍是有配圖的,即使他們什麽也不說,我大概也能猜到這本書寫的是哪一方麵的,再配合他們拉胯的解說,我腦袋一拍就這麽定了。
我真的是暗暗竊喜的,因為我看到了一些我所熟悉的書籍。
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
維薩裏的《人體的構造》
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
.....
有圖有真相,再配合這些作者名字的發音,我硬生生推理出來的。
比如哥白尼的拉丁文表達為nicus copernicus,我根據英文音標規則,再配合老利瑪的發音,就可以推測出這家夥叫-尼考拉·哥白尼科斯。
還有一些書籍沒有署名作者,比如《算術基礎》,《論比例》等等,裏邊遍布公式。
這個《算術基礎》還沒有超出我的理解範圍,與我想象中的小學數學有幾分相似,但我相信我編出的玩意比這個更簡單易懂。
而這本《論比例》,裏邊的公式我就看的雲裏霧裏了,以我有限的學識加以推測,好像有很多假設,然後再論證?
算了,總之屬於數學範疇,交給真正熱愛的人去處理吧。
在檢索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著老利瑪。
就比如隻看到哥白尼著作的幾幅圖,我就說出‘日心說’這個詞,然後又說出‘自轉’‘公轉’這樣的詞匯,以及日食月食的成因。
這很吊詭!
因為在大明很少人認可這樣的學說,就不要說我還隻是一個八歲的孩子!
從老利瑪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難以言說的震驚。
我猜測他也未必認同或者理解哥白尼的學說。
其實我是有些奇怪的,哥白尼難道不應該被梵蒂岡教廷封殺麽?但老利瑪卻把這本書帶了過來,難道曆史書說錯了,或者說此事還沒有發生?
毫無疑問,可憐的老利瑪再次堅定了我是主派來的先知這一假設,不然以他的三觀就無法解釋我的存在了。
感謝那個帝,老利瑪請繼續假設下去!
至於徐光啟同遊文輝,二人已經完全被我雷的不知所措了。
他們費盡心機不知如何表達的詞匯在我麵前信手拈來。
比如一本介紹‘光’的著作,我看圖就告訴他們這種現象應該稱為‘折射’,這種現象應該稱‘反射’。
又比如一本談論繪畫的著作,我又提出‘透視’這個詞匯。
感謝老祖宗,中文的表達博大精深,不需要創造新字,隻需要創造新的組合就可以了,而且隻要稍稍解釋就很容易理解。
就在他們即將陷入瘋狂的時候,我已經拖著疲憊的小身板走出了書房。
朱老五在悠哉悠哉的喝著茶,茶幾上擺放著一個類似於正方形的精致木盒。
以我還不錯的記憶,那應該是剛剛在庫房見過的一套玻璃杯,用來喝酒的那種。
這個棒槌,花費600兩買了一套玻璃杯,他還自以為賺了!
不對,他真的可能會賺!
這玩意在大明沒有啊,以我大明勳貴士紳幹啥都不納稅的超級斂財模式,800兩也不算個啥,翻倍賣出去也是極有可能的。
我從楊家春手中接過目錄單子,仔仔細細又過了一遍,在確定沒有問題之後又交給楊家春。
“把這張單子再謄寫一遍。”
徐光啟似乎還沒有從剛才的環境中脫離出來,估計腦子一直在瘋狂運轉,以至於整個人看起來有些渾渾噩噩。
對不起了,我就是那種抓住哈莫能攥出尿來的性子。
能者多勞,徐老頭就先委屈著吧。
“先生,我大明學習西學,當以實學為先,所以本王定下這樣的翻譯次序,整個弘學館都要遵照執行。”
我拿眼掃了在座一圈,很鄭重的對他們說。
“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我弘學館也當有領頭人才好。
本王以為徐光啟先生可為館長,利瑪竇居士可為副館長,由兩位先生來統籌安排翻譯書籍一事,諸位以為如何?”
徐光啟剛要起身推辭,我卻堅決不能給他機會。
“先生可是怕本王耽誤了先生的前程?”
“這個麽......老夫絕無此意,隻是......”
“那先生就不要推辭了。”
我笑著說,“您就住在弘學館,有仆人照料著,生活瑣事一概也不須操心,備考科場同研習西學兩不誤。
難道先生莫非嫌棄本王給的呈儀少了,或者說本王的麵子還不足以請先生幫忙麽?”
徐光啟深深的看了我一眼。
“絕無此意,隻是老夫自感才疏學淺,學問不精,深恐有負殿下所托。”
“我大明若論西學,先生若稱第二恐怕也沒有人敢稱第一,先生若再推辭,本王以為這弘學館也無存在的必要了。”
徐老頭就苦笑,“如此,老夫勉勵為之。”
我又問老利瑪,“居士對這樣的安排可還滿意?”
老利瑪神情有些不快,“殿下似乎對我聖教有所偏見啊,為何一卷經書也無?這經文才是治世的根本啊。”
我暗戳戳的表示那是你的根本卻不是我的根本,為了完善我的根本,也隻能先委屈委屈你的根本了。
“先生為何這樣說呢?”
我確定此刻我的表情很真誠。
“先生也說我儒家經典同貴教經典有異曲同工之妙,根同而枝葉有別,當相互補充增進學問,有關先生的論斷本王是很認同的。
但事分輕重緩急,就說這地理之學,水利之學,人體之學,正是我大明急需的學問,拿來就可用,用之則見效。所以本王才定下先實學而後經學的順序。
幾位居士秉承仁慈之心,當理解本王的真意才是啊。”
我看他們默不作聲,就隻好再撒點魚餌了。
“本王在這裏對幾位居士做出承諾。
隻要各位能完成翻譯所列書目,我會將所譯書籍上呈大明皇帝陛下,並建言恩準幾位居士在我大明京師營建教堂,傳播道統!如此可好?”
他此行所帶書籍共372卷,天文地理人文曆史無所不包。
但在我花了整整一個下午時間整理過後,有一大半都被我暗戳戳扔進了垃圾堆。
過程很艱難,老利瑪帶來的書籍都是拉丁文所著,我隻能在老利瑪、徐光啟、遊文輝幾人磕磕絆絆的翻譯中篩選信息。
而以他們幾位當前所掌握的詞匯量顯然是不足以完美翻譯的,也就是說需要造詞。
老利瑪官話很溜不假,但畢竟不是他的母語,造詞是不可能的,他隻能勉強的表達出意思。而徐光啟的拉丁文也不如我預期的那般好,有一大半他也不懂,還需要老利瑪口述而後揣摩其中的意思,有些他都不能理解的知識點就更加談不到翻譯了。
這裏表現最出色的是這位遊姓秀才,在我看來,拉丁文已經相當於他半個母語了,相比於他的廣版官話,他的拉丁文更加正宗。
我不經意間詢問他的過往,他說他7歲時跟隨父親在香山澳定居,而後跟隨一位叫範禮安的修士學習西法,19歲時返迴廣府。
我看他談及這位修士的時候充滿敬意同虔誠,這是在他看利瑪竇幾人時所沒有的表情。
顯然這個叫範禮安的不會是普通人物,地位還在老利瑪之上。
我不是語言專家,不可能知曉拉丁文寫的是啥。
但我前世所接觸的拉拉雜雜的知識量還是足以應付的,不是說我能看懂,而是因為我會判斷。
排除法!
看圖法!
歸類法!
經書類,第一個排除,如此將近200卷被淘汰。
文學類,翻譯次序倒數第一,就比如但丁的《神曲》,如此裁掉將近50卷。
剩下的也就很有限了,比如《幾何原本》就有13卷。
我吩咐楊家春在旁記錄需要優先翻譯的書籍,這些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實際上很多書籍是有配圖的,即使他們什麽也不說,我大概也能猜到這本書寫的是哪一方麵的,再配合他們拉胯的解說,我腦袋一拍就這麽定了。
我真的是暗暗竊喜的,因為我看到了一些我所熟悉的書籍。
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
維薩裏的《人體的構造》
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
.....
有圖有真相,再配合這些作者名字的發音,我硬生生推理出來的。
比如哥白尼的拉丁文表達為nicus copernicus,我根據英文音標規則,再配合老利瑪的發音,就可以推測出這家夥叫-尼考拉·哥白尼科斯。
還有一些書籍沒有署名作者,比如《算術基礎》,《論比例》等等,裏邊遍布公式。
這個《算術基礎》還沒有超出我的理解範圍,與我想象中的小學數學有幾分相似,但我相信我編出的玩意比這個更簡單易懂。
而這本《論比例》,裏邊的公式我就看的雲裏霧裏了,以我有限的學識加以推測,好像有很多假設,然後再論證?
算了,總之屬於數學範疇,交給真正熱愛的人去處理吧。
在檢索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著老利瑪。
就比如隻看到哥白尼著作的幾幅圖,我就說出‘日心說’這個詞,然後又說出‘自轉’‘公轉’這樣的詞匯,以及日食月食的成因。
這很吊詭!
因為在大明很少人認可這樣的學說,就不要說我還隻是一個八歲的孩子!
從老利瑪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難以言說的震驚。
我猜測他也未必認同或者理解哥白尼的學說。
其實我是有些奇怪的,哥白尼難道不應該被梵蒂岡教廷封殺麽?但老利瑪卻把這本書帶了過來,難道曆史書說錯了,或者說此事還沒有發生?
毫無疑問,可憐的老利瑪再次堅定了我是主派來的先知這一假設,不然以他的三觀就無法解釋我的存在了。
感謝那個帝,老利瑪請繼續假設下去!
至於徐光啟同遊文輝,二人已經完全被我雷的不知所措了。
他們費盡心機不知如何表達的詞匯在我麵前信手拈來。
比如一本介紹‘光’的著作,我看圖就告訴他們這種現象應該稱為‘折射’,這種現象應該稱‘反射’。
又比如一本談論繪畫的著作,我又提出‘透視’這個詞匯。
感謝老祖宗,中文的表達博大精深,不需要創造新字,隻需要創造新的組合就可以了,而且隻要稍稍解釋就很容易理解。
就在他們即將陷入瘋狂的時候,我已經拖著疲憊的小身板走出了書房。
朱老五在悠哉悠哉的喝著茶,茶幾上擺放著一個類似於正方形的精致木盒。
以我還不錯的記憶,那應該是剛剛在庫房見過的一套玻璃杯,用來喝酒的那種。
這個棒槌,花費600兩買了一套玻璃杯,他還自以為賺了!
不對,他真的可能會賺!
這玩意在大明沒有啊,以我大明勳貴士紳幹啥都不納稅的超級斂財模式,800兩也不算個啥,翻倍賣出去也是極有可能的。
我從楊家春手中接過目錄單子,仔仔細細又過了一遍,在確定沒有問題之後又交給楊家春。
“把這張單子再謄寫一遍。”
徐光啟似乎還沒有從剛才的環境中脫離出來,估計腦子一直在瘋狂運轉,以至於整個人看起來有些渾渾噩噩。
對不起了,我就是那種抓住哈莫能攥出尿來的性子。
能者多勞,徐老頭就先委屈著吧。
“先生,我大明學習西學,當以實學為先,所以本王定下這樣的翻譯次序,整個弘學館都要遵照執行。”
我拿眼掃了在座一圈,很鄭重的對他們說。
“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我弘學館也當有領頭人才好。
本王以為徐光啟先生可為館長,利瑪竇居士可為副館長,由兩位先生來統籌安排翻譯書籍一事,諸位以為如何?”
徐光啟剛要起身推辭,我卻堅決不能給他機會。
“先生可是怕本王耽誤了先生的前程?”
“這個麽......老夫絕無此意,隻是......”
“那先生就不要推辭了。”
我笑著說,“您就住在弘學館,有仆人照料著,生活瑣事一概也不須操心,備考科場同研習西學兩不誤。
難道先生莫非嫌棄本王給的呈儀少了,或者說本王的麵子還不足以請先生幫忙麽?”
徐光啟深深的看了我一眼。
“絕無此意,隻是老夫自感才疏學淺,學問不精,深恐有負殿下所托。”
“我大明若論西學,先生若稱第二恐怕也沒有人敢稱第一,先生若再推辭,本王以為這弘學館也無存在的必要了。”
徐老頭就苦笑,“如此,老夫勉勵為之。”
我又問老利瑪,“居士對這樣的安排可還滿意?”
老利瑪神情有些不快,“殿下似乎對我聖教有所偏見啊,為何一卷經書也無?這經文才是治世的根本啊。”
我暗戳戳的表示那是你的根本卻不是我的根本,為了完善我的根本,也隻能先委屈委屈你的根本了。
“先生為何這樣說呢?”
我確定此刻我的表情很真誠。
“先生也說我儒家經典同貴教經典有異曲同工之妙,根同而枝葉有別,當相互補充增進學問,有關先生的論斷本王是很認同的。
但事分輕重緩急,就說這地理之學,水利之學,人體之學,正是我大明急需的學問,拿來就可用,用之則見效。所以本王才定下先實學而後經學的順序。
幾位居士秉承仁慈之心,當理解本王的真意才是啊。”
我看他們默不作聲,就隻好再撒點魚餌了。
“本王在這裏對幾位居士做出承諾。
隻要各位能完成翻譯所列書目,我會將所譯書籍上呈大明皇帝陛下,並建言恩準幾位居士在我大明京師營建教堂,傳播道統!如此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