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山裏(yamazato)”“裏(sato)”的意思泛指遠離城市的田園地帶,或是村子集落,和中國一樣,日本的鄉村麵臨著老齡化,勞動力缺失等問題,那麽在山美水美的地方,是如何通過設計實踐振興地域文化,使山裏重新充滿活力的呢?
這個夏天,設計聯與日本無名營造社(京都)合作推出:以日本當代藝術、設計為手段進行地域、鄉土複興為專題的遊學活動,以深入考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海藝術祭的策劃理念和實踐成果。考察的間隙將停歇京都,領悟千年古都沉澱的傳統人文精髓;停駐東京,領略國際大都市當代新銳設計思潮的衝擊。
學術領隊
鄭海洲主領隊
無名營造社(京都)合夥人
西安美術學院設計係展示專業
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係建築設計領域碩士在讀
參與直島香川教堂設計項目2016年落成
陳國棟特邀領隊
無名營造社(京都)合夥人
觀內外文化合夥人
日本建築學會、日本民俗建築學會會員
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係建築設計領域碩士
京都府立大學曆史居住環境研究領域博士在讀
行程計劃
△
總路線圖
7月23日-7月31日
行程精華:
1-瀨戶內海藝術祭
2-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3-知名建築師作品參觀:
安藤忠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塚本由晴、
藤本壯介、貝聿銘、丹下健三、隈研吾
4-遊覽和風濃鬱的京都
瀨戶內海藝術祭
自古以來,瀨戶內海地區作為日本海運的交通要道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島中的文化因為行船停靠帶來的新文化而變的豐富多樣,傳統的風俗習慣至今依然保留。
從2010年開始,北川富朗先生以「希望之海」為題,“藝術編織人與自然”為出發點,瀨戶內國籍藝術祭正式展開,島嶼之間已完成了數十件建築,上百件藝術作品。按照傳統今年即將進行第三次藝術祭,以直島、豐島、犬島、小豆島及高鬆周邊為主的盛宴相信會給人帶來新的藝術氣息。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日本盛產大米的新瀉地區中,大地藝術祭的名號由來已久,2001年開始至今已經15個年頭。相比於瀨戶內,大地藝術祭分布更廣也更散,點與點的網狀編織,使整個地域充滿活力,同時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原始風貌。
發起人北川富朗在「大地藝術祭的十個思想」中寫到:“美術是測量自然和文明,社會和人類關係的方法。”當你透過電車玻璃看見田地裏勞作的老婆婆,老爺爺的笑容,我相信那一刻的返璞歸真是藝術帶給人真正的力量。
目的地介紹
△
直島地中美術館
日本香川縣北部的直島,存在著一所特殊的美術館。若有幸從高鬆市一路徜徉瀨戶內海北上,不斷靠近這座島嶼,眺望遠處蔥鬱隆起的山坡和遍山爛漫的野花,並不會知曉這所獨特的美術館早已安靜隱藏在麵前一切美好景物之下,這就是“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的作品:地中美術館。它體現了建築師的哲學理念:硬質建築和自然生活在空間和時間的流動中對話,自然與建築,光與影,生與死,相互矛盾著,糾纏著,依存著,適應著卻愈顯雋永鮮活。
△
李禹煥美術館
韓國藝術家李禹煥先生第一座個人美術館,建築由安藤忠雄設計。作為日本現代美術大動向[物派]的主導。物派作品多使用未經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為主要特征,盡可能避免人為加工痕跡,並采用極端單純化的組合手法。
△
直島碼頭
延續妹島和世一貫的透明,輕盈的風格,白色輕鋼和鏡麵材料的運用使整個碼頭顯得簡單,自由。
△
直島「28號島」景觀裝置
藤本壯介作品。以浮遊感和海市蜃樓為靈感,意在完成直島碼頭周邊的新陸標。
△
豐島美術館
以一滴水的造型為靈感,曲線優美的混凝土建築,用土作為模具進行整體澆鑄的工藝,使得館內沒有一根柱子。光和風的貫穿和運用足以看出建築家西澤立衛的功力。館內地麵塗了防水劑,從地下湧出的水滴,像精靈一樣奔走,聚集,內藤禮的裝置作品與建築融為一體。
△
豐島橫尾館
古民家修建而成,由「母屋」「倉」「納屋」三部分構成,館內藝術作品由藝術家橫尾忠則所做,不管是玻璃還是庭院凸顯了紅色的元素。
△
美秀美術館
貝聿銘大師的作品,貝說來到此地想起桃花源記,去過就不想走的地方。日本傳統的建築師喜歡將建築物與周圍的環境及景色融為一體。
△
東福寺
東福寺建於公元1239年,占地麵積為20萬平方米,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東福寺體現了禪宗建築風格,寺內擁有日本最古老的山門(國寶),還有天井龍圖彩繪的本堂以及國家重要文物的東司(便所)等。本堂的庭院由日本著名的造園大師重森三玲著手,日式現代庭院的營造與啟發很多源於此。
△
清水寺
日本著名的賞楓賞櫻景點,全木質的懸空舞台巍為壯觀,始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沿著傳統的集市小街上山,可以感受熱鬧的日本民俗文化。
△
裏山現代美術館
裏山現代美術館建於2003年,是大地藝術祭最為重要的建築之一。美術館是一個方形圍和,我相信建築總是有水則靈,淺淺的水池襯著屹立的方柱讓美術館更顯靜謐。
△
繪本、木和果實的美術館
廢校的校舍改造而成,館內以繪本的形式向參觀者講述學校的故事。館內所有的裝置都是由伊豆半島和日本海的海邊收集的木頭和果實組成。一本立體的繪本講述了原來學校裏的生活。
△
光之館
建築以越後妻有傳統的家屋星名邸為原型設計,房間天窗可全開,從日落開始感受光與建築的變化關係。光對不同功能區產生的影響不同,作為體驗住宿地非常有人氣。
△
森之學校
冬季會被大雪覆蓋的鬆之山地區,以自然科學為主題的森之學校坐落其中。整館以鏽蝕鋼板焊接,冬夏的抽脹度達到20公分。耐季節變幻的鋼板在經曆多個冬夏,形成自然鏽蝕表皮,像一隻巨大的蛇遊行林中。通過黑暗的通道爬上塔樓頂,可俯瞰周邊全景。
△
農舞台周邊藝術裝置
農舞台是鬆代地區藝術裝置的集中地,周邊聚集著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一層時常有當地農民販賣剛采摘的新鮮蔬菜,館二層有書店,禮品店,餐廳。
△
三省之家
廢舊校舍改造而成的民宿,房間就是原來的教室。附近的鬆之山溫泉是日本著名的三大藥效溫泉之一。入住後再去泡藥物溫泉,緩解連日遊覽的疲憊。
△
剝皮之家
常年使用火坑火爐的傳統民家,煙使木質的表皮上覆滿黑色,日本大學雕塑專業的有誌桑用雕刻刀將建築表麵雕滿花紋使建築重生。
△
聖瑪利亞大教堂
丹下健三先生的作品,和著名的日本奧運會場館代代木體育館有相似的結構。具有材料,結構,功能,甚至宗教觀念的高度統一。丹下先生在日本戰後,將現代建築的藝術價值觀深入日本社會,更深深影響到了世界上一批著名的建築師。聖瑪利大教堂是他巔峰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
根津美術館
隈研吾作品,位於東京銀座表參道附近,二戰之前的私立美術館之一。建築曾獲2010年每日藝術賞,被稱為是實現了傳統與現代之和諧的美術館。
△
表參道
酒店介紹
△
ダイヤモンド瀬戸內
△
熊琴溫泉湯元館
△
ホテルオークラ神戶
△
東京麗思卡爾頓
往期迴顧
組織單位構成
主辦單位:設計聯+無名營造社(京都)
協辦單位:觀內外文化
無名營造社尊重無名的“設計師”,u看書 w.ukshu.om 他們是農民、工匠…,是非設計專業訓練的普通民眾,通過常年累積的生活智慧卻可以創造最適宜的居住環境、生活道具…未來,我們將致力於探索中國傳統-當代-未來住環境之間的關聯性,立足於鄉土、地域,為紮根於本土文化意識的土生土長的營造理念而實踐。
無名營造社設立於日本京都,由一批在日華人設計師構成,重視學術研究與設計實踐為一體的設計研究機構。同時,也是搭建中日設計藝術文化交流的平台機構。主要業務範圍:建築設計、產品設計、文化交流策劃。
報名信息
遊學費用
35000元/人
申請條件
1-戶籍不限;
2-需提供在職證明(學生不需要)以及三個月以上銀行流水記錄,餘額3萬元以上;自由職業者5萬元或以上的銀行資產證明(學生可由父母擔保);
3-在廣東居住工作的非廣東籍人士需要提供居住證;
4-護照有效期需在6個月以上;
報名截止
2016年6月22日
名額限製
16人
識別二維碼加微信諮詢
請注明參加日本遊學
設計聯客服-阿聯
(微信號:alian950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行報名
↓↓↓↓
這個夏天,設計聯與日本無名營造社(京都)合作推出:以日本當代藝術、設計為手段進行地域、鄉土複興為專題的遊學活動,以深入考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海藝術祭的策劃理念和實踐成果。考察的間隙將停歇京都,領悟千年古都沉澱的傳統人文精髓;停駐東京,領略國際大都市當代新銳設計思潮的衝擊。
學術領隊
鄭海洲主領隊
無名營造社(京都)合夥人
西安美術學院設計係展示專業
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係建築設計領域碩士在讀
參與直島香川教堂設計項目2016年落成
陳國棟特邀領隊
無名營造社(京都)合夥人
觀內外文化合夥人
日本建築學會、日本民俗建築學會會員
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係建築設計領域碩士
京都府立大學曆史居住環境研究領域博士在讀
行程計劃
△
總路線圖
7月23日-7月31日
行程精華:
1-瀨戶內海藝術祭
2-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3-知名建築師作品參觀:
安藤忠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塚本由晴、
藤本壯介、貝聿銘、丹下健三、隈研吾
4-遊覽和風濃鬱的京都
瀨戶內海藝術祭
自古以來,瀨戶內海地區作為日本海運的交通要道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島中的文化因為行船停靠帶來的新文化而變的豐富多樣,傳統的風俗習慣至今依然保留。
從2010年開始,北川富朗先生以「希望之海」為題,“藝術編織人與自然”為出發點,瀨戶內國籍藝術祭正式展開,島嶼之間已完成了數十件建築,上百件藝術作品。按照傳統今年即將進行第三次藝術祭,以直島、豐島、犬島、小豆島及高鬆周邊為主的盛宴相信會給人帶來新的藝術氣息。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日本盛產大米的新瀉地區中,大地藝術祭的名號由來已久,2001年開始至今已經15個年頭。相比於瀨戶內,大地藝術祭分布更廣也更散,點與點的網狀編織,使整個地域充滿活力,同時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原始風貌。
發起人北川富朗在「大地藝術祭的十個思想」中寫到:“美術是測量自然和文明,社會和人類關係的方法。”當你透過電車玻璃看見田地裏勞作的老婆婆,老爺爺的笑容,我相信那一刻的返璞歸真是藝術帶給人真正的力量。
目的地介紹
△
直島地中美術館
日本香川縣北部的直島,存在著一所特殊的美術館。若有幸從高鬆市一路徜徉瀨戶內海北上,不斷靠近這座島嶼,眺望遠處蔥鬱隆起的山坡和遍山爛漫的野花,並不會知曉這所獨特的美術館早已安靜隱藏在麵前一切美好景物之下,這就是“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的作品:地中美術館。它體現了建築師的哲學理念:硬質建築和自然生活在空間和時間的流動中對話,自然與建築,光與影,生與死,相互矛盾著,糾纏著,依存著,適應著卻愈顯雋永鮮活。
△
李禹煥美術館
韓國藝術家李禹煥先生第一座個人美術館,建築由安藤忠雄設計。作為日本現代美術大動向[物派]的主導。物派作品多使用未經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為主要特征,盡可能避免人為加工痕跡,並采用極端單純化的組合手法。
△
直島碼頭
延續妹島和世一貫的透明,輕盈的風格,白色輕鋼和鏡麵材料的運用使整個碼頭顯得簡單,自由。
△
直島「28號島」景觀裝置
藤本壯介作品。以浮遊感和海市蜃樓為靈感,意在完成直島碼頭周邊的新陸標。
△
豐島美術館
以一滴水的造型為靈感,曲線優美的混凝土建築,用土作為模具進行整體澆鑄的工藝,使得館內沒有一根柱子。光和風的貫穿和運用足以看出建築家西澤立衛的功力。館內地麵塗了防水劑,從地下湧出的水滴,像精靈一樣奔走,聚集,內藤禮的裝置作品與建築融為一體。
△
豐島橫尾館
古民家修建而成,由「母屋」「倉」「納屋」三部分構成,館內藝術作品由藝術家橫尾忠則所做,不管是玻璃還是庭院凸顯了紅色的元素。
△
美秀美術館
貝聿銘大師的作品,貝說來到此地想起桃花源記,去過就不想走的地方。日本傳統的建築師喜歡將建築物與周圍的環境及景色融為一體。
△
東福寺
東福寺建於公元1239年,占地麵積為20萬平方米,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東福寺體現了禪宗建築風格,寺內擁有日本最古老的山門(國寶),還有天井龍圖彩繪的本堂以及國家重要文物的東司(便所)等。本堂的庭院由日本著名的造園大師重森三玲著手,日式現代庭院的營造與啟發很多源於此。
△
清水寺
日本著名的賞楓賞櫻景點,全木質的懸空舞台巍為壯觀,始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沿著傳統的集市小街上山,可以感受熱鬧的日本民俗文化。
△
裏山現代美術館
裏山現代美術館建於2003年,是大地藝術祭最為重要的建築之一。美術館是一個方形圍和,我相信建築總是有水則靈,淺淺的水池襯著屹立的方柱讓美術館更顯靜謐。
△
繪本、木和果實的美術館
廢校的校舍改造而成,館內以繪本的形式向參觀者講述學校的故事。館內所有的裝置都是由伊豆半島和日本海的海邊收集的木頭和果實組成。一本立體的繪本講述了原來學校裏的生活。
△
光之館
建築以越後妻有傳統的家屋星名邸為原型設計,房間天窗可全開,從日落開始感受光與建築的變化關係。光對不同功能區產生的影響不同,作為體驗住宿地非常有人氣。
△
森之學校
冬季會被大雪覆蓋的鬆之山地區,以自然科學為主題的森之學校坐落其中。整館以鏽蝕鋼板焊接,冬夏的抽脹度達到20公分。耐季節變幻的鋼板在經曆多個冬夏,形成自然鏽蝕表皮,像一隻巨大的蛇遊行林中。通過黑暗的通道爬上塔樓頂,可俯瞰周邊全景。
△
農舞台周邊藝術裝置
農舞台是鬆代地區藝術裝置的集中地,周邊聚集著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一層時常有當地農民販賣剛采摘的新鮮蔬菜,館二層有書店,禮品店,餐廳。
△
三省之家
廢舊校舍改造而成的民宿,房間就是原來的教室。附近的鬆之山溫泉是日本著名的三大藥效溫泉之一。入住後再去泡藥物溫泉,緩解連日遊覽的疲憊。
△
剝皮之家
常年使用火坑火爐的傳統民家,煙使木質的表皮上覆滿黑色,日本大學雕塑專業的有誌桑用雕刻刀將建築表麵雕滿花紋使建築重生。
△
聖瑪利亞大教堂
丹下健三先生的作品,和著名的日本奧運會場館代代木體育館有相似的結構。具有材料,結構,功能,甚至宗教觀念的高度統一。丹下先生在日本戰後,將現代建築的藝術價值觀深入日本社會,更深深影響到了世界上一批著名的建築師。聖瑪利大教堂是他巔峰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
根津美術館
隈研吾作品,位於東京銀座表參道附近,二戰之前的私立美術館之一。建築曾獲2010年每日藝術賞,被稱為是實現了傳統與現代之和諧的美術館。
△
表參道
酒店介紹
△
ダイヤモンド瀬戸內
△
熊琴溫泉湯元館
△
ホテルオークラ神戶
△
東京麗思卡爾頓
往期迴顧
組織單位構成
主辦單位:設計聯+無名營造社(京都)
協辦單位:觀內外文化
無名營造社尊重無名的“設計師”,u看書 w.ukshu.om 他們是農民、工匠…,是非設計專業訓練的普通民眾,通過常年累積的生活智慧卻可以創造最適宜的居住環境、生活道具…未來,我們將致力於探索中國傳統-當代-未來住環境之間的關聯性,立足於鄉土、地域,為紮根於本土文化意識的土生土長的營造理念而實踐。
無名營造社設立於日本京都,由一批在日華人設計師構成,重視學術研究與設計實踐為一體的設計研究機構。同時,也是搭建中日設計藝術文化交流的平台機構。主要業務範圍:建築設計、產品設計、文化交流策劃。
報名信息
遊學費用
35000元/人
申請條件
1-戶籍不限;
2-需提供在職證明(學生不需要)以及三個月以上銀行流水記錄,餘額3萬元以上;自由職業者5萬元或以上的銀行資產證明(學生可由父母擔保);
3-在廣東居住工作的非廣東籍人士需要提供居住證;
4-護照有效期需在6個月以上;
報名截止
2016年6月22日
名額限製
16人
識別二維碼加微信諮詢
請注明參加日本遊學
設計聯客服-阿聯
(微信號:alian950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行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