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朝曆代都對這份水利工程進行著加固,隻是到了如今,長江流域已嚴重荒漠化無法再行居住,是以如今這個工程的作用隻是抑製長江水的衝擊力,不至於很快奔到長江口入海罷了。
“嗯?”狄懷英騎在馬上,又在山腳的高處,正好能瞧見長江整個彎道的流域,如此湍急的水流之中居然有幾葉扁舟如入無水之境一般直往天塹而去。
看樣子,他們是想穿過浮橋,或是逆水而上,登臨浮橋。
可狄懷英馬上就發現了異樣,這幾艘小舟的外圍似乎有一層看不見的物質正在保護著它不受長江之水的侵蝕。
驚濤欲摧,卻在小舟的上方堪堪掠過,形成一個真空的球形區域,而小舟就藏身其中,緩緩移動,似乎遊離於天地之間,不受世界法則的掌控。
狄懷英甩了甩頭,將自己從震驚的情緒中醒轉迴來,他立即下馬,並拍了拍馬的後臀,讓他溜達到了一邊,自己則盡量地把身型藏了起來。
因為狄懷英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假如這些人是來破壞浮橋天塹的,長江流域都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唯獨建立在長江入海口的海防重鎮琉璃台會遭到致命的重創。
而且這些人穿得衣服很是奇特,袖口,褲管全都呈喇叭狀鑲有金邊,雙排扣,立領,能較好地襯出人的身材,隻是比起勁裝來說很不方便。
這種衣服,狄懷英見過,多是四川人才會穿得,西川的文化本就與中原相悖,即使融合了六十餘年,他們還是保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這些西川人禦使扁舟,掌控長江,暗渡浮橋,就顯得更可疑了。
可在這通訊落後的時代,狄懷英唯一能做的就是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一旦他們做出相應的行動,他便直接策馬奔鳳凰城而去。
通報藍星城顯然也是鞭長莫及的行為,隻有第一時間命琉璃台部眾撤出才能避免這場災難。
三架小舟在浮橋下停穩,沒條小舟上各起一人,居然一躍數丈,分別來到了浮橋的三個端點,而就在他們離開的一瞬間,那三架小舟就被江水給淹沒了,這樣的情況任何的逃生手段都是徒勞。
原來真正能禦使天地之力的是這三個人,而那些,隻不過是送他們來到浮橋的犧牲者。
隻見三人互相使了個眼色,身上便爆出了白色的真氣,這些氣息從一開始的透明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
乳白色,
純白色,
白光......
狄懷英已經以最快的速度躍上了快馬,他隻敢用雙腿踢了踢快馬的腹部,讓快馬緩緩駛離,才揚鞭一騎絕塵而去。
這完全是他的直覺,如果自己直接揚鞭,這些人聽得見。
就在快馬加速的時候,狄懷英的身後已經發出了巨響,他把住馬背,朝浮橋的方向看去。
隱約間,殘破的浮橋被囤積的江水衝刷而破,三道白色的人影似乎也支持不住落入了江水之中,和浮橋融為一體。
狄懷英僅僅駛出幾裏路,他剛才所站的矮山已經被漲上來的江水所淹沒,兩旁的沙漠全都泡在了長江之中,長江洶湧的奔騰之聲即使在官道上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死士...”狄懷英得出了這個結論,快馬的臀部都被他抽出了血印子,他隻想快一點,再快一點,在他的眾多選擇之中,隻有嶽亭山能夠救下琉璃台。
作為邊防重地的琉璃台曾經曆過一次毀滅,那是大和帝國全麵入侵華夏的又一處戰場。
大和作為東海島國,因為母島被海水即將淹沒,於是傾全國之兵攻入了當時剛剛結束分爭的華夏。
藍墨天同樣率領舉國之兵分作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統領奔赴華夏東南颶風渡口,另一路,則是由初旭朝率領,奔赴琉璃台。
藍墨天的一路軍由於高手眾多,將百萬大和兵馬殺得潰不成軍,東南幾百裏地屍橫遍野,流血漂櫓,一經重新奪迴了被攻陷的颶風渡。
殺天皇,誅文官,歿武將。
最終,大和的絕大部分力量被全殲在颶風渡下,多數大和人馬選擇了跳下罡風淩冽的颶風峽,屍骨無存。
而同樣的,大和分出的全數海軍都轉道東海北方,進攻琉璃台,在拚光了幾乎所有力量援軍還未到來的情況下,初旭朝決定率剩餘部眾撤出琉璃台,誘大和海軍衝上琉璃台。
大和海軍戰將果然中計,也因為初旭朝故弄玄虛,二十多萬大和海軍全都囤在琉璃台海防與海岸上未敢冒進。
而初旭朝點燃了埋布在整座琉璃台下的炸藥,整座琉璃台連同二十多萬大和海軍都被送上了天。uu看書 w.uukanucm
這之後的二十年,琉璃台被重建,並發展成了一座不下二十萬人並有數目不明駐軍的邊防重鎮。
說到如今,長江水一旦順著河道殺奔琉璃台,其威力絕對不比初旭朝當年把琉璃台轟上天小多少。
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褻瀆的。
狄懷英唯一想到的,便隻有這一點,而他同時也意識到,安穩了六十多年的藍星帝國,就要重新陷入戰亂之中了。
......
“報...角樓兵士聞聽水聲轟鳴不絕於耳,特來請示刺史大人...”
這幾天,嶽亭山的腦袋也沒停下過運轉,奇珍閣殺手的突襲使他敲響了警鍾,他總感覺最近會發生些什麽,所以直到現在,他都一直處在待命的狀態。
聽到“水聲轟鳴”這幾個字,嶽亭山一邊隨著衙役奔向了角樓,一邊已經在腦中算了起來,這附近的河道幾乎都是死水,唯一的一條河流位於城南,即使出了什麽事,那狹窄的河道搞出來的動靜也絕不可能被鳳凰城聽見。
足夠製造出角樓的兵士決定要通報刺史府的聲響,那就隻有一條了——長江。
果然,一出刺史府才走上十幾步,嶽亭山的耳中就已經隱隱聽出了江水奔騰的聲音,雖然還很遠,卻以很快的速度朝此地奔來。
嶽亭山忽然站在了原地,以至於他前麵帶路的衙役走了好幾步才發現刺史大人沒跟著他,又折返迴來。
(未完待續)
“嗯?”狄懷英騎在馬上,又在山腳的高處,正好能瞧見長江整個彎道的流域,如此湍急的水流之中居然有幾葉扁舟如入無水之境一般直往天塹而去。
看樣子,他們是想穿過浮橋,或是逆水而上,登臨浮橋。
可狄懷英馬上就發現了異樣,這幾艘小舟的外圍似乎有一層看不見的物質正在保護著它不受長江之水的侵蝕。
驚濤欲摧,卻在小舟的上方堪堪掠過,形成一個真空的球形區域,而小舟就藏身其中,緩緩移動,似乎遊離於天地之間,不受世界法則的掌控。
狄懷英甩了甩頭,將自己從震驚的情緒中醒轉迴來,他立即下馬,並拍了拍馬的後臀,讓他溜達到了一邊,自己則盡量地把身型藏了起來。
因為狄懷英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假如這些人是來破壞浮橋天塹的,長江流域都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唯獨建立在長江入海口的海防重鎮琉璃台會遭到致命的重創。
而且這些人穿得衣服很是奇特,袖口,褲管全都呈喇叭狀鑲有金邊,雙排扣,立領,能較好地襯出人的身材,隻是比起勁裝來說很不方便。
這種衣服,狄懷英見過,多是四川人才會穿得,西川的文化本就與中原相悖,即使融合了六十餘年,他們還是保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這些西川人禦使扁舟,掌控長江,暗渡浮橋,就顯得更可疑了。
可在這通訊落後的時代,狄懷英唯一能做的就是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一旦他們做出相應的行動,他便直接策馬奔鳳凰城而去。
通報藍星城顯然也是鞭長莫及的行為,隻有第一時間命琉璃台部眾撤出才能避免這場災難。
三架小舟在浮橋下停穩,沒條小舟上各起一人,居然一躍數丈,分別來到了浮橋的三個端點,而就在他們離開的一瞬間,那三架小舟就被江水給淹沒了,這樣的情況任何的逃生手段都是徒勞。
原來真正能禦使天地之力的是這三個人,而那些,隻不過是送他們來到浮橋的犧牲者。
隻見三人互相使了個眼色,身上便爆出了白色的真氣,這些氣息從一開始的透明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
乳白色,
純白色,
白光......
狄懷英已經以最快的速度躍上了快馬,他隻敢用雙腿踢了踢快馬的腹部,讓快馬緩緩駛離,才揚鞭一騎絕塵而去。
這完全是他的直覺,如果自己直接揚鞭,這些人聽得見。
就在快馬加速的時候,狄懷英的身後已經發出了巨響,他把住馬背,朝浮橋的方向看去。
隱約間,殘破的浮橋被囤積的江水衝刷而破,三道白色的人影似乎也支持不住落入了江水之中,和浮橋融為一體。
狄懷英僅僅駛出幾裏路,他剛才所站的矮山已經被漲上來的江水所淹沒,兩旁的沙漠全都泡在了長江之中,長江洶湧的奔騰之聲即使在官道上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死士...”狄懷英得出了這個結論,快馬的臀部都被他抽出了血印子,他隻想快一點,再快一點,在他的眾多選擇之中,隻有嶽亭山能夠救下琉璃台。
作為邊防重地的琉璃台曾經曆過一次毀滅,那是大和帝國全麵入侵華夏的又一處戰場。
大和作為東海島國,因為母島被海水即將淹沒,於是傾全國之兵攻入了當時剛剛結束分爭的華夏。
藍墨天同樣率領舉國之兵分作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統領奔赴華夏東南颶風渡口,另一路,則是由初旭朝率領,奔赴琉璃台。
藍墨天的一路軍由於高手眾多,將百萬大和兵馬殺得潰不成軍,東南幾百裏地屍橫遍野,流血漂櫓,一經重新奪迴了被攻陷的颶風渡。
殺天皇,誅文官,歿武將。
最終,大和的絕大部分力量被全殲在颶風渡下,多數大和人馬選擇了跳下罡風淩冽的颶風峽,屍骨無存。
而同樣的,大和分出的全數海軍都轉道東海北方,進攻琉璃台,在拚光了幾乎所有力量援軍還未到來的情況下,初旭朝決定率剩餘部眾撤出琉璃台,誘大和海軍衝上琉璃台。
大和海軍戰將果然中計,也因為初旭朝故弄玄虛,二十多萬大和海軍全都囤在琉璃台海防與海岸上未敢冒進。
而初旭朝點燃了埋布在整座琉璃台下的炸藥,整座琉璃台連同二十多萬大和海軍都被送上了天。uu看書 w.uukanucm
這之後的二十年,琉璃台被重建,並發展成了一座不下二十萬人並有數目不明駐軍的邊防重鎮。
說到如今,長江水一旦順著河道殺奔琉璃台,其威力絕對不比初旭朝當年把琉璃台轟上天小多少。
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褻瀆的。
狄懷英唯一想到的,便隻有這一點,而他同時也意識到,安穩了六十多年的藍星帝國,就要重新陷入戰亂之中了。
......
“報...角樓兵士聞聽水聲轟鳴不絕於耳,特來請示刺史大人...”
這幾天,嶽亭山的腦袋也沒停下過運轉,奇珍閣殺手的突襲使他敲響了警鍾,他總感覺最近會發生些什麽,所以直到現在,他都一直處在待命的狀態。
聽到“水聲轟鳴”這幾個字,嶽亭山一邊隨著衙役奔向了角樓,一邊已經在腦中算了起來,這附近的河道幾乎都是死水,唯一的一條河流位於城南,即使出了什麽事,那狹窄的河道搞出來的動靜也絕不可能被鳳凰城聽見。
足夠製造出角樓的兵士決定要通報刺史府的聲響,那就隻有一條了——長江。
果然,一出刺史府才走上十幾步,嶽亭山的耳中就已經隱隱聽出了江水奔騰的聲音,雖然還很遠,卻以很快的速度朝此地奔來。
嶽亭山忽然站在了原地,以至於他前麵帶路的衙役走了好幾步才發現刺史大人沒跟著他,又折返迴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