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離開之後,幾位大臣聚於王一止家中。


    王止臉色陰晴不定,一旁的禮部尚書道:“大殿下是怎麽知道荊楚洪災的?還知道了蕭馬鳴已死?我們都不知道蕭馬鳴已死。”


    王止:“二殿下不在長安,想必是去了荊楚。”


    吏部侍郎:“蕭馬鳴怎麽會突然死去?他殺還是病故?”


    王止:“他殺的可能更大一些。”


    禮部尚書:“這對我們不利啊!要知道蕭馬鳴一直站在我們這邊。”


    王止冷笑道:“如今各地節度使已經不聽朝廷調令了,有了異心。兩位殿下削藩之舉,已經鬧得人心惶惶。”


    工部尚書道:“隻怕荊楚要易主了!”


    王止:“那裏可是楚王的封地,隻怕是楚王對蕭馬鳴下了手!”


    工部尚書:“我們要另作打算了!”


    王止冷冷一笑:“陛下不死,強撐著而已,越發的昏庸了!今年的殿試一推再推,我們要施加壓力,盡快開展,一些名額依舊要在我們世家手中。”


    “正是——”


    “賤民就是賤民,就應該認命。”


    ......


    三天之後,範希文、徐鍾離率領大軍,押解糧草賑災銀兩趕往荊楚。剛到荊楚邊境,卻被一支軍隊阻攔住。


    範希文:“荊楚大變,此刻又有重兵守邊,隻怕情況不樂也——”


    徐鍾離騎馬上前,一身鎧甲威風凜凜:“如今荊楚大軍何人主事?出來一見!”


    徐鍾離與範希文一同上前,卻見梁琪親自趕來:“荊楚易主,從此天寧城當由我來作主。”


    徐鍾離怒斥道:“哪來的小兒?報上名來!”


    “梁琪——”


    範希文下了馬,向梁琪一拜:“梁將軍,此刻荊楚遭遇大災,朝廷命吾等前來賑災,押送糧草、災銀前來......”


    梁琪卻是直言道:“範大人請迴——從此荊楚自治,不再歸朝廷所轄。荊楚之災,當由本將處理!”


    範希文搖搖頭:“僅憑荊楚之力,隻怕無以治理吧!那樣苦的可是荊楚百姓。”


    梁琪:“蕭馬鳴在時,使得糧庫虧空,倒賣糧食於商人。才造就了荊楚如今困局,這是你們朝廷的用人不當,不作為。百姓怨聲載道,吾等也是順應民意。處理貪官汙吏,整治法度,少賦稅徭役,還耕於民。百姓無不稱讚,這才是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所以荊楚不再聽朝廷之命。”


    “大膽——你們這是造反——赤裸裸的蔑視皇權——”徐鍾離怒斥梁琪。


    梁琪冷笑道:“如今荊楚之危,已經解決,所以諸位請迴,我們自治亦可治理好!”


    範希文此刻也是大怒:“你們這是自欺欺人,借災厄之威,樹微信,打著替天行道的幌子......”


    梁琪怒道:“距離洪災過去已經有二十餘天,你們朝廷的救濟如何?長安諸位可知,若無吾等救濟,這荊楚早就哀鴻遍野,枯骨無數。”


    “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時,朝廷在哪裏?洪水湧來時,朝廷在哪裏,朝廷對百姓不聞不問,這王朝該滅亡了!”


    梁琪刀指範希文、徐鍾離:“若想過去,那麽便戰——”


    徐鍾離乃是武將,同樣是那暴脾氣:“戰就戰,怕你不成!”


    範希文卻是阻攔:“將軍不可——這一戰,無論勝敗,苦的隻會是荊楚百姓,屆時荊楚百姓卻是會咒罵朝廷,對我們不利也!”


    徐鍾離怒道:“那隻能眼看著這小子無禮嗎?眼看著他公然造反嗎?”


    範希文:“殿下要我們等令,殿下也不想打這一場仗!”


    徐鍾離怒道:“安營紮寨——”


    範希文:“徐將軍不入荊楚,在下可否前往?前去賑災?”


    梁琪:“不需要——”


    範希文皺眉:“可是荊楚百姓......”


    “不需要!”梁琪一口迴絕。


    範希文:“完了——民心改動,對朝廷不利!”


    .......


    朝堂之上李永大怒:“荊楚自治——好大的膽子——區區一個梁琪有何威能呢個,看來楚王不甘心啊!”


    王止卻上前言:“殿下此刻不是動兵的時候,荊楚洪災,荊楚百姓對朝廷已經是失望透頂,此刻荊楚梁琪又推動一些改革,深得民心。我們若是強行出兵隻怕,會傷了百姓民心。”


    李永問道:“那麽宰相大人認為有什麽好辦法可以解決此時危機?”


    王止:“殿下——今年的殿試已經推了又推,該開始了。距今各地舉子已經匯聚在了長安城中,荊楚來的舉子也是不少,我們若是多錄取荊楚人士,招攬人心,荊楚危局不破自立。”


    李永沉吟:“殿試之事,當由皇帝主持,父皇此刻不願意主持,所以一推再推,此事我會再上報父皇定奪。此刻是否開戰,滅掉梁琪的叛軍,此刻不出兵,隻怕荊楚大勢成,之後再無撼動的可能。諸位愛卿又何想法、對策?”


    眾臣商議,此刻兵部尚書道:“殿下——此刻若不除荊楚叛軍,隻怕其他地方節度使也會紛紛效仿,對朝廷統治大不利也。唯有殺雞儆猴,以儆效尤,方可展示我朝廷威嚴,不然朝廷無一點威嚴可在。”


    李永沉思:“此事我會上報父皇。”


    王止又一次道:“殿試科舉,乃是國家大事,是取人用仕,選舉人才,乃是國家之根本,不可耽誤。若不舉行,天下才子隻怕會對朝廷失去信任,那些人才若是被地方招攬而去,隻怕對朝廷更加不利!”


    武將主戰,文臣主和,認為此刻不是開戰的時機。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誰也不讓誰,科舉殿試之事又被眾臣逼迫。


    李永沉思片刻,揮揮手:“今日到此為止,明日自有結果。”


    .......


    李永被暗影推著去後宮麵見天乙皇帝,此刻的天乙皇帝一襲青衫披發於肩,坐在三清神像麵前,修道誦經。


    身邊的老太監洪全來報:“陛下——大殿下求見。”


    天乙此刻臉色蒼白,極為的虛弱:“宣——”


    “是——”


    洪全:“大殿下——陛下有宣。”


    李永麵見天乙皇帝:“父皇此刻荊楚之事,難辦!”


    天乙皇帝:“戰吧!”


    李永擔憂道:“可是......”


    天乙皇帝:“這是李唐王朝的弊端,外重內輕,各節度使叛亂是遲早的事情。既然事情到了這一步,那麽就戰吧!不然最後將會沒有一點反抗之力。”


    李永點點頭:“是!”


    “還有科舉殿試一事!”


    天乙皇帝:“舉行,朕親自主持,親自出題。”


    “是——”


    第二日,李永頒布決定,對荊楚宣戰。但是可以調動的兵力實在太少,長安隻有大軍十萬,如今已經調出三萬,李永又奏請天乙皇帝,又增兵一萬。


    殿試日期也已經定下,四月二十三進行。


    楚王府上李長吉、李空空、蚩黎在一起商議。


    李長吉道:“沒有想到天乙皇帝居然這麽強硬,要圍剿叛軍。”


    李空空:“你的改革之舉,若是完成,局勢大變,民心歸一,可立於不敗之地。他們若是等你完成,再無機會。”


    李長吉:“但是此刻孤立無援,其他節度使雖然忌憚朝廷削藩,隻怕會因利益而來圍剿我們。”


    李空空分析道:“節度使中,兵力強盛的,無外乎西蜀、荊楚、豫州、齊魯四地。”


    李空空看向蚩黎:“你們百越該行動了,攻打西蜀,使得西蜀無力來援。通知拓跋壽,他們五胡聯盟再次發起進攻,使得齊魯不可動。”


    “餘下豫州不足為慮,因為荊楚自立,其餘小節度使也會效仿。整個天下都要動亂,荊楚大軍,數量不足,現在可以招兵買馬。荊楚洪災,此刻招兵必會有人樂意前來,又有權傾支持可以不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仙詩在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兮君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兮君兮並收藏劍仙詩在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