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遠也沒理趙鳳嬋,洗了把臉,在客廳坐下,心想陳恭澍說的這個女人,可不是巧合,同一時間段內,紅黨這邊也出現了那個代號關山櫻花,叫韓冬春的女人。
這說明日本人一直在向華夏滲透,關山櫻花被自己的火眼金睛識破了,才沒在紅黨這邊造成巨大損失,而滲透在刺殺汪精衛小組的這個女人,可是成就了不世奇功!被她保全了汪逆的性命,真是華夏的一大損失。
不過說迴頭,汪精衛本身就是被日本勸降的。華夏的最大敵人是自己,連汪精衛這樣的國黨二號,胡適這樣的所謂國學大師,都能認可日本人的那一套,失去自己華夏人的骨氣,說明缺乏自信,妄自菲薄就是華夏人當前最大的問題所在。
而治愈這種頑疾的良藥,就是以雷霆手段,打擊這些害群之馬,讓國人看到希望,知道日本人並不可怕,我們還能自救。
所以,自己離開之前一定要把這個女人揪出來,除掉。
毛森知道他任務完成,已經打來兩次電話了。那就玩個金蟬脫殼,說是離滬返渝,實際上去蘇南幫毛森殺掉投降日本人的前忠義救國軍副總指揮何行健。
等那女人來上海就職,再忽然殺出,把她幹掉。
至於理由,王天木已經在找了,找得到理由最好,真找不到理由又怎樣。反正現上轎現紮耳朵眼的事情,軍統也沒少做。
要是殺了這女日諜,軍統上層有人出來給她喊冤叫魂,那可就又破了一樁案子了,正好揪出內鬼。
正想到這兒,趙鳳嬋從臥室探出頭,悄悄看了看他。
賀遠招招手讓她過來:“過去的事就不說了,反正也過去了。我剛才給重慶發了報,申請調迴,匯報工作。你做做準備吧,收拾東西,看上邊的安排,隨時準備迴去了。”
趙鳳嬋眨了眨眼,忽然覺得一陣失落。
原本不願意來滬的她,經過這幾個月的磨練,已經習慣了遠離安逸的生活,變得有些不舍,不那麽願意迴去了。
或者說,不想這麽快就離開上海。
但是自己的報告前幾天就打過了,現在賀遠也申請調迴,看來不走真的是不行了。
“哪天走定了嘛?我們的行李不少,我的就有七八件需要運迴去......”
“你的行李,自己隨身帶一件就好,其他的都走托運,上次我聯係好的那家。另外咱倆不一起迴,你先迴,我要去蘇南和毛森將軍見一麵。”賀遠道。
趙鳳嬋聽了這話,整個人都怔住了。
上級迴複快的話,明天自己就得走了。這意味著,今晚可能就是和賀遠在上海的最後一麵。
雖然以後迴了成都,還是低頭不見抬頭見,但那時一切恢複正常,再也沒理由像現在同居在一間房子裏了。
想到這兒,趙鳳嬋心情很是低落,迴去臥室看起了小說。
第二天,賀遠來到洪先生這裏,把陳恭澍刺殺汪精衛失敗,可能是日諜破壞造成的,和他說了一下,然後告訴他,自己在上海的任務完成,可能要迴重慶述職了。
洪先生點了點頭,心中很是惋惜。他的想法和王天木一樣,這個能人一走,上海站的工作又要開始艱難了。
賀遠離開的時候心想,臨走的時候,要給洪先生搞點經費,多了不用,幾千塊就行。
昨天自己打死奧列夫,又賺了四萬多美元,這筆錢就不必存銀行了,放在空間裏隨時取用。
他來到詹森的安全屋,陳默接到通知也已經到了。
“我已經打了報告,這幾天隨時可能調迴,咱們一起殺漢奸特務,可能就是最後一次了,林之江!你們找好目標了嘛?”
賀遠之所以對這個林之江念念不忘,必欲除之而後快,是因為這個家夥是個踩在曆史節點上的人物。
他早年也是軍統出身,還曾刺殺投靠日本人的周鳳岐,一時聲名大振。
周鳳岐和忠義救國軍的俞作柏、劉誌陸一樣,都曾是初代小軍閥,後來在革命軍中加入反光頭一派,結果失敗後自然就失勢了。
鬼子入侵後,周鳳岐投靠鬼子成為漢奸,被林之江刺殺。
可是林之江不久後也被俘投日。
隨後他加入76號,成為李士群、丁默邨的重要助手。
前世王天木的被捕,茅麗瑛的被刺,以及《色戒》女主原型鄭蘋如的被殺,都是他幹的好事。
而現在王天木已經成為賀遠的合作人,茅麗瑛更是紅黨人,僅僅為了這兩人,林之江就必須得死。
不親眼看著他咽氣,賀遠就會擔心他撬動曆史節點,讓自己白來一遭。
賀遠認為自己這隻小蝴蝶,就算扇不動厚重的曆史,這些小細節應該還是能改變吧。
“老大!你一走,這上海待著又沒勁了。”詹森歎息一聲,拿出幾張卡片,分析起監視林之江的情報來。
“很好!經過這些天的靜默,76號的漢奸特務們又都活躍了,趁著這次機會,再來一次狠的。讓他們天天提心吊膽的。”
賀遠拿出三千元給了陳默:“這是上級給你的炸彈經費。”
其實,在賀遠和王天木的一再上報催促下,上級也隻是給了他兩千元的補助,賀遠自己出了一千。
“其實,咱們和上次那幾個人,五六個人都能針對鬼子憲兵們,搞一次正麵作戰了。”一向惜字如金的陳默破例多說了幾句話。
“有大家的作戰能力,加上我的炸彈和彈藥補給,就能麵對麵挑他們兩個小隊。”
陳默的話讓詹森聽得是躍躍欲試:“怎麽樣老大,這可是陳默說的,他這麽說一定能行。要不要搞一次?”
賀遠苦笑:“和誰搞一次?你上哪兒去約兩個小隊的鬼子跟咱們公平打一仗?就算真能約上,打一仗,輸贏不論,咱們怕是要有傷亡。”
“陳默說得不錯,這個實力咱們是有的,但是現在咱們是特殊戰場上的特殊人才,執行意義重大的特殊任務,這種意義不大的戰鬥還是要避免發生。說白了,咱們就算死,也要死在意義更大的任務上。”
這說明日本人一直在向華夏滲透,關山櫻花被自己的火眼金睛識破了,才沒在紅黨這邊造成巨大損失,而滲透在刺殺汪精衛小組的這個女人,可是成就了不世奇功!被她保全了汪逆的性命,真是華夏的一大損失。
不過說迴頭,汪精衛本身就是被日本勸降的。華夏的最大敵人是自己,連汪精衛這樣的國黨二號,胡適這樣的所謂國學大師,都能認可日本人的那一套,失去自己華夏人的骨氣,說明缺乏自信,妄自菲薄就是華夏人當前最大的問題所在。
而治愈這種頑疾的良藥,就是以雷霆手段,打擊這些害群之馬,讓國人看到希望,知道日本人並不可怕,我們還能自救。
所以,自己離開之前一定要把這個女人揪出來,除掉。
毛森知道他任務完成,已經打來兩次電話了。那就玩個金蟬脫殼,說是離滬返渝,實際上去蘇南幫毛森殺掉投降日本人的前忠義救國軍副總指揮何行健。
等那女人來上海就職,再忽然殺出,把她幹掉。
至於理由,王天木已經在找了,找得到理由最好,真找不到理由又怎樣。反正現上轎現紮耳朵眼的事情,軍統也沒少做。
要是殺了這女日諜,軍統上層有人出來給她喊冤叫魂,那可就又破了一樁案子了,正好揪出內鬼。
正想到這兒,趙鳳嬋從臥室探出頭,悄悄看了看他。
賀遠招招手讓她過來:“過去的事就不說了,反正也過去了。我剛才給重慶發了報,申請調迴,匯報工作。你做做準備吧,收拾東西,看上邊的安排,隨時準備迴去了。”
趙鳳嬋眨了眨眼,忽然覺得一陣失落。
原本不願意來滬的她,經過這幾個月的磨練,已經習慣了遠離安逸的生活,變得有些不舍,不那麽願意迴去了。
或者說,不想這麽快就離開上海。
但是自己的報告前幾天就打過了,現在賀遠也申請調迴,看來不走真的是不行了。
“哪天走定了嘛?我們的行李不少,我的就有七八件需要運迴去......”
“你的行李,自己隨身帶一件就好,其他的都走托運,上次我聯係好的那家。另外咱倆不一起迴,你先迴,我要去蘇南和毛森將軍見一麵。”賀遠道。
趙鳳嬋聽了這話,整個人都怔住了。
上級迴複快的話,明天自己就得走了。這意味著,今晚可能就是和賀遠在上海的最後一麵。
雖然以後迴了成都,還是低頭不見抬頭見,但那時一切恢複正常,再也沒理由像現在同居在一間房子裏了。
想到這兒,趙鳳嬋心情很是低落,迴去臥室看起了小說。
第二天,賀遠來到洪先生這裏,把陳恭澍刺殺汪精衛失敗,可能是日諜破壞造成的,和他說了一下,然後告訴他,自己在上海的任務完成,可能要迴重慶述職了。
洪先生點了點頭,心中很是惋惜。他的想法和王天木一樣,這個能人一走,上海站的工作又要開始艱難了。
賀遠離開的時候心想,臨走的時候,要給洪先生搞點經費,多了不用,幾千塊就行。
昨天自己打死奧列夫,又賺了四萬多美元,這筆錢就不必存銀行了,放在空間裏隨時取用。
他來到詹森的安全屋,陳默接到通知也已經到了。
“我已經打了報告,這幾天隨時可能調迴,咱們一起殺漢奸特務,可能就是最後一次了,林之江!你們找好目標了嘛?”
賀遠之所以對這個林之江念念不忘,必欲除之而後快,是因為這個家夥是個踩在曆史節點上的人物。
他早年也是軍統出身,還曾刺殺投靠日本人的周鳳岐,一時聲名大振。
周鳳岐和忠義救國軍的俞作柏、劉誌陸一樣,都曾是初代小軍閥,後來在革命軍中加入反光頭一派,結果失敗後自然就失勢了。
鬼子入侵後,周鳳岐投靠鬼子成為漢奸,被林之江刺殺。
可是林之江不久後也被俘投日。
隨後他加入76號,成為李士群、丁默邨的重要助手。
前世王天木的被捕,茅麗瑛的被刺,以及《色戒》女主原型鄭蘋如的被殺,都是他幹的好事。
而現在王天木已經成為賀遠的合作人,茅麗瑛更是紅黨人,僅僅為了這兩人,林之江就必須得死。
不親眼看著他咽氣,賀遠就會擔心他撬動曆史節點,讓自己白來一遭。
賀遠認為自己這隻小蝴蝶,就算扇不動厚重的曆史,這些小細節應該還是能改變吧。
“老大!你一走,這上海待著又沒勁了。”詹森歎息一聲,拿出幾張卡片,分析起監視林之江的情報來。
“很好!經過這些天的靜默,76號的漢奸特務們又都活躍了,趁著這次機會,再來一次狠的。讓他們天天提心吊膽的。”
賀遠拿出三千元給了陳默:“這是上級給你的炸彈經費。”
其實,在賀遠和王天木的一再上報催促下,上級也隻是給了他兩千元的補助,賀遠自己出了一千。
“其實,咱們和上次那幾個人,五六個人都能針對鬼子憲兵們,搞一次正麵作戰了。”一向惜字如金的陳默破例多說了幾句話。
“有大家的作戰能力,加上我的炸彈和彈藥補給,就能麵對麵挑他們兩個小隊。”
陳默的話讓詹森聽得是躍躍欲試:“怎麽樣老大,這可是陳默說的,他這麽說一定能行。要不要搞一次?”
賀遠苦笑:“和誰搞一次?你上哪兒去約兩個小隊的鬼子跟咱們公平打一仗?就算真能約上,打一仗,輸贏不論,咱們怕是要有傷亡。”
“陳默說得不錯,這個實力咱們是有的,但是現在咱們是特殊戰場上的特殊人才,執行意義重大的特殊任務,這種意義不大的戰鬥還是要避免發生。說白了,咱們就算死,也要死在意義更大的任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