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百廢待興
從亂世開始建立神話時代 作者:白日茉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天後。
廣辭苑縣城。
往日冷清的坊市與街道之間,行人來來往往,人頭攢動,叫賣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自從歸義軍平抑了虛高的糧價之後,居民走出了家門,城外的農戶也得以進城,來自遷陵、扶風、遙城的行商也是絡繹不絕。
在良好的商業氛圍下,往日城內落寞下去的街道也隨之熱鬧起來。
而此刻,府衙之內。
氛圍也不多逞讓。
隻見,大堂上沈措正與杜渾激烈的商討著維持城內秩序的事情,對於恢複城內的秩序,兩人內心都是萬分激動。
“每個坊市都應當安置人手!”
“是要多安插一些,派些你手下的緝盜過去,人流多了,雞鳴狗盜之輩,想必是少不了的!”
“刑獄也要多安置些人手~”
“可以!”
“至於城外的水利修建,參與的百姓那麽多,必然會滋生混亂,那裏也要派一批軍士,維持秩序~”
“嗯!嗯!”
聞言,杜渾也連連點頭。
歸義軍占據廣辭苑之後,為了維護整個縣城的秩序和保證府衙地運行,又為了保證歸義軍的隊伍純潔,沈措並未雇傭城內遺留下來的官吏。
而是任用了杜渾,使其負責城內的刑獄、緝捕乃至整個廣辭苑的內政管理工作,當然是大事還是要沈措過目的。
至於府衙運行所需的人手問題,基本采用的都是歸義軍軍中的老人,那些先生、學堂學徒,還有一些殘疾受傷不太嚴重的軍士。
雖然目前府衙運行還不太順暢,但那至少也是杜渾和沈措一手拉起來的隊伍,在忠誠性和執行上不用有太多的擔憂。
至於府衙的運行效率,誰還沒有個熟悉的過程,可隻要歸義軍培養出一支成熟的內政管理隊伍,即使多付出一些磨合時間和消耗,那也是十分值得的。
而且就連那麽今後製約歸義軍擴張的因素,也將再去其一。
此時,沈措又想起了什麽。
“對了!”
“還有一件事~”
聞言,杜渾抬頭看向沈措。
隻見沈措抬手從袖口中取出一本公文,隨手拿起手邊特製的印章,直接印在了公文的右下角,隨後遞了過去。
“這是孫兄請我調撥糧食的批文~”
“杜兄,看一下,便交代下去吧!”
見狀,杜渾有些幽怨的歎了口氣。
“這都已經是這十天以來,第三次調撥糧食了,你們是真不心疼糧食啊!”
想到這些天,從城內糧倉幾十車,幾十車拉出去的糧食,一想到這些杜渾就有些心慌。
雖說這些糧食都是從那些糧商、大族手中抄出來的,可也經不起這麽生造啊!
見杜渾有些心疼的模樣,沈措不免也有些好笑,這鐵麵判官沒想到還有這副嘴臉,沈措笑著解釋道。
“杜兄~”
“糧食的問題,我心中自然有數~”
“旱情現如今已經有了緩解的跡象,應該要不了多久,漁陽郡就會重新變迴那個魚水之鄉~”
無論是天地的交感,還是血脈中圖騰之力的感應,沈措都能清楚的感受到西邊高原上那迫來的、濃厚的水汽,要不了多久,河水便會沿著高山一路而下。
對這點,沈措很有信心。
“現在修建的水利,到時候會在田間地頭,以千百倍的收益,迴報迴來~”
杜渾也知道這個道理,可是糧食的消耗速度如此之快,尤其是首領還要為民夫在一日兩餐之外,補給口糧,這樣的消耗就更大了!
對此,杜渾還是忍不住反駁道。
“首領~”
“為什麽還要為民夫提供口糧呢?一日兩餐的徭役已經是往日官府能給出的最好待遇了!”
“若是省去口糧,我們至少能夠節省十幾萬斤的糧食,把這些糧食填到軍營裏,不是更好嗎?”
對於杜渾的勸解,沈措也能理解,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現在畢竟是杜渾在管理糧倉,若是換作孫行儼還在,恐怕打條子也不會批準的這麽豪爽。
但是杜渾除了為官多年的經驗以及精修的刑獄之術,對於民心的理解就沒有那麽多了,為了讓杜渾心無芥蒂,沈措耐心解釋道。
“從前我們歸義軍與百姓之間那是互利互惠,幹活給糧,即使到了現在,我們歸義軍也沒有廢除這條的理由~”
“況且把這些糧食放出去,對杜兄維護廣辭苑秩序的工作,那也是大有好處的~”
“現在土地分完,可糧食沒法空長出來,我們又一下子接收了十幾萬百姓,要養活他們、不讓他們生事~”
“最好的辦法,不就是給他們找點活幹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修建水利,還可以緩解普通百姓的饑餓危機,維持基本的秩序~”
“這不好嗎?”
杜渾聞言,心中也有所觸動。
沿用此法,便可在旱情解除、田地種出糧食之前,以此法暫時穩定住民心和各地秩序,算是一個過渡矛盾的不錯辦法!
見杜渾有所動搖,沈措接著說道。
“杜兄,你說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我們要怎麽告訴他們,我們與大燕官府的不同,要靠嘴巴去說嗎?”
聞言,杜渾也略有些不屑的嗤笑了一聲,若是嘴巴管用的話,還用腿幹什麽,這個道理,杜渾早年在太學求學時就明白了!
那些空談的太學學子,有幾個是能真心做事的,想到這裏,杜渾也似乎想明白了什麽。
隻見沈措笑了笑,繼續說道。
“是啊!”
“這天下間,聖賢書什麽的多了去了,讀聖賢書的書生也不少,可是前三百年到這三百年,天下百姓的生活卻在每況愈下~”
“麵對這一切,儒家空談、道家避世、陰陽家蠱惑人心、兵家挑起戰爭,工匠賞玩於宮廷之間,什麽黎民百姓、造福天下的話,百姓們早已經聽了幾百年~“
“所以說誰關心這些百姓,用嘴巴去說,那是最不靠譜的,而是要用行動去做!”
說到這裏,杜渾的眼神也明亮了起來,耳朵豎起來,仔細傾聽下去。
“而現在最簡單的法子~”
“無非就是從百姓們的衣食住行上去做,去改變,讓百姓們看到,我們做了哪些與官府不同的事情~”
“例如分地,例如現在的口糧~”
“這些都是!”
“一舉多得得了那麽多的好處,無非費了些糧食罷了,我們已經占夠了便宜~”
終於,杜渾認可似的點了點頭。
而對於沈措的苦心,杜渾即使再愚鈍也明白了,隻見其躬身說道。
“多謝首領點撥~”
沈措抬手扶起杜渾,緩緩說道。
“哪裏?能得杜兄,也是我歸義軍一大幸事~”
聽到稱讚,杜渾嚴肅的臉上勾起一絲笑意,而後杜渾也是痛痛快快的在公文上批上了自己的意見,完全不似之前那副勉強的模樣。
見狀,沈措也放下了心來。
沈措不希望杜渾是帶著不理解的想法去工作的,即使現在不出現問題,但積少成多,早晚還是會在歸義軍高層之間生出矛盾,還不如防微杜漸,早早說清楚。
聊完,兩人繼續在一堆公文中忙碌起來,處理完城內的事務以及孫行儼的緊急公文,還有軍隊布防、後方人員調整、商業調整等各方麵的公文,需要沈措來審閱。
府衙中一片繁忙。
城外此時也是一片熱火朝天。
真是一片大好的景象!
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挑著扁擔,挑著泥土的婦人,男人們在河道、溝渠中挖掘、拓寬著河道,分到了土地,歸義軍還為他們發放了口糧,百姓們本就高興。
至於修建水利,那完全可以說是為了自己而修建,百姓中自然有不少的支持者,但沒想到本以為是徭役的水利,歸義軍除了提供一日兩餐之外,還專門發放額外的口糧,那百姓們就更沒有拒絕的理由了!
“為啥不去!”
“有了修河道的口糧,我一家人又能省下半個月的口糧了~”
“河道上還提供一日兩餐呢~”
“分了地,沒有水咋長莊稼,一定要修~”
就是這麽樸素的理由,一批又一批的百姓,帶著不同的想法,匯聚在一起,參與了進了整個廣辭苑水利的修建之中。
如此龐大的人員數量,和對工程各方麵的統籌規劃,自然極大牽扯了孫行儼的精力。
這也是孫行儼遊離在府衙組建之外的原因,當然,在孫行儼看來,能親自組建一場如此浩大的工程,孫行儼甘之如飴!
廣辭苑縣城。
往日冷清的坊市與街道之間,行人來來往往,人頭攢動,叫賣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自從歸義軍平抑了虛高的糧價之後,居民走出了家門,城外的農戶也得以進城,來自遷陵、扶風、遙城的行商也是絡繹不絕。
在良好的商業氛圍下,往日城內落寞下去的街道也隨之熱鬧起來。
而此刻,府衙之內。
氛圍也不多逞讓。
隻見,大堂上沈措正與杜渾激烈的商討著維持城內秩序的事情,對於恢複城內的秩序,兩人內心都是萬分激動。
“每個坊市都應當安置人手!”
“是要多安插一些,派些你手下的緝盜過去,人流多了,雞鳴狗盜之輩,想必是少不了的!”
“刑獄也要多安置些人手~”
“可以!”
“至於城外的水利修建,參與的百姓那麽多,必然會滋生混亂,那裏也要派一批軍士,維持秩序~”
“嗯!嗯!”
聞言,杜渾也連連點頭。
歸義軍占據廣辭苑之後,為了維護整個縣城的秩序和保證府衙地運行,又為了保證歸義軍的隊伍純潔,沈措並未雇傭城內遺留下來的官吏。
而是任用了杜渾,使其負責城內的刑獄、緝捕乃至整個廣辭苑的內政管理工作,當然是大事還是要沈措過目的。
至於府衙運行所需的人手問題,基本采用的都是歸義軍軍中的老人,那些先生、學堂學徒,還有一些殘疾受傷不太嚴重的軍士。
雖然目前府衙運行還不太順暢,但那至少也是杜渾和沈措一手拉起來的隊伍,在忠誠性和執行上不用有太多的擔憂。
至於府衙的運行效率,誰還沒有個熟悉的過程,可隻要歸義軍培養出一支成熟的內政管理隊伍,即使多付出一些磨合時間和消耗,那也是十分值得的。
而且就連那麽今後製約歸義軍擴張的因素,也將再去其一。
此時,沈措又想起了什麽。
“對了!”
“還有一件事~”
聞言,杜渾抬頭看向沈措。
隻見沈措抬手從袖口中取出一本公文,隨手拿起手邊特製的印章,直接印在了公文的右下角,隨後遞了過去。
“這是孫兄請我調撥糧食的批文~”
“杜兄,看一下,便交代下去吧!”
見狀,杜渾有些幽怨的歎了口氣。
“這都已經是這十天以來,第三次調撥糧食了,你們是真不心疼糧食啊!”
想到這些天,從城內糧倉幾十車,幾十車拉出去的糧食,一想到這些杜渾就有些心慌。
雖說這些糧食都是從那些糧商、大族手中抄出來的,可也經不起這麽生造啊!
見杜渾有些心疼的模樣,沈措不免也有些好笑,這鐵麵判官沒想到還有這副嘴臉,沈措笑著解釋道。
“杜兄~”
“糧食的問題,我心中自然有數~”
“旱情現如今已經有了緩解的跡象,應該要不了多久,漁陽郡就會重新變迴那個魚水之鄉~”
無論是天地的交感,還是血脈中圖騰之力的感應,沈措都能清楚的感受到西邊高原上那迫來的、濃厚的水汽,要不了多久,河水便會沿著高山一路而下。
對這點,沈措很有信心。
“現在修建的水利,到時候會在田間地頭,以千百倍的收益,迴報迴來~”
杜渾也知道這個道理,可是糧食的消耗速度如此之快,尤其是首領還要為民夫在一日兩餐之外,補給口糧,這樣的消耗就更大了!
對此,杜渾還是忍不住反駁道。
“首領~”
“為什麽還要為民夫提供口糧呢?一日兩餐的徭役已經是往日官府能給出的最好待遇了!”
“若是省去口糧,我們至少能夠節省十幾萬斤的糧食,把這些糧食填到軍營裏,不是更好嗎?”
對於杜渾的勸解,沈措也能理解,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現在畢竟是杜渾在管理糧倉,若是換作孫行儼還在,恐怕打條子也不會批準的這麽豪爽。
但是杜渾除了為官多年的經驗以及精修的刑獄之術,對於民心的理解就沒有那麽多了,為了讓杜渾心無芥蒂,沈措耐心解釋道。
“從前我們歸義軍與百姓之間那是互利互惠,幹活給糧,即使到了現在,我們歸義軍也沒有廢除這條的理由~”
“況且把這些糧食放出去,對杜兄維護廣辭苑秩序的工作,那也是大有好處的~”
“現在土地分完,可糧食沒法空長出來,我們又一下子接收了十幾萬百姓,要養活他們、不讓他們生事~”
“最好的辦法,不就是給他們找點活幹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修建水利,還可以緩解普通百姓的饑餓危機,維持基本的秩序~”
“這不好嗎?”
杜渾聞言,心中也有所觸動。
沿用此法,便可在旱情解除、田地種出糧食之前,以此法暫時穩定住民心和各地秩序,算是一個過渡矛盾的不錯辦法!
見杜渾有所動搖,沈措接著說道。
“杜兄,你說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我們要怎麽告訴他們,我們與大燕官府的不同,要靠嘴巴去說嗎?”
聞言,杜渾也略有些不屑的嗤笑了一聲,若是嘴巴管用的話,還用腿幹什麽,這個道理,杜渾早年在太學求學時就明白了!
那些空談的太學學子,有幾個是能真心做事的,想到這裏,杜渾也似乎想明白了什麽。
隻見沈措笑了笑,繼續說道。
“是啊!”
“這天下間,聖賢書什麽的多了去了,讀聖賢書的書生也不少,可是前三百年到這三百年,天下百姓的生活卻在每況愈下~”
“麵對這一切,儒家空談、道家避世、陰陽家蠱惑人心、兵家挑起戰爭,工匠賞玩於宮廷之間,什麽黎民百姓、造福天下的話,百姓們早已經聽了幾百年~“
“所以說誰關心這些百姓,用嘴巴去說,那是最不靠譜的,而是要用行動去做!”
說到這裏,杜渾的眼神也明亮了起來,耳朵豎起來,仔細傾聽下去。
“而現在最簡單的法子~”
“無非就是從百姓們的衣食住行上去做,去改變,讓百姓們看到,我們做了哪些與官府不同的事情~”
“例如分地,例如現在的口糧~”
“這些都是!”
“一舉多得得了那麽多的好處,無非費了些糧食罷了,我們已經占夠了便宜~”
終於,杜渾認可似的點了點頭。
而對於沈措的苦心,杜渾即使再愚鈍也明白了,隻見其躬身說道。
“多謝首領點撥~”
沈措抬手扶起杜渾,緩緩說道。
“哪裏?能得杜兄,也是我歸義軍一大幸事~”
聽到稱讚,杜渾嚴肅的臉上勾起一絲笑意,而後杜渾也是痛痛快快的在公文上批上了自己的意見,完全不似之前那副勉強的模樣。
見狀,沈措也放下了心來。
沈措不希望杜渾是帶著不理解的想法去工作的,即使現在不出現問題,但積少成多,早晚還是會在歸義軍高層之間生出矛盾,還不如防微杜漸,早早說清楚。
聊完,兩人繼續在一堆公文中忙碌起來,處理完城內的事務以及孫行儼的緊急公文,還有軍隊布防、後方人員調整、商業調整等各方麵的公文,需要沈措來審閱。
府衙中一片繁忙。
城外此時也是一片熱火朝天。
真是一片大好的景象!
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挑著扁擔,挑著泥土的婦人,男人們在河道、溝渠中挖掘、拓寬著河道,分到了土地,歸義軍還為他們發放了口糧,百姓們本就高興。
至於修建水利,那完全可以說是為了自己而修建,百姓中自然有不少的支持者,但沒想到本以為是徭役的水利,歸義軍除了提供一日兩餐之外,還專門發放額外的口糧,那百姓們就更沒有拒絕的理由了!
“為啥不去!”
“有了修河道的口糧,我一家人又能省下半個月的口糧了~”
“河道上還提供一日兩餐呢~”
“分了地,沒有水咋長莊稼,一定要修~”
就是這麽樸素的理由,一批又一批的百姓,帶著不同的想法,匯聚在一起,參與了進了整個廣辭苑水利的修建之中。
如此龐大的人員數量,和對工程各方麵的統籌規劃,自然極大牽扯了孫行儼的精力。
這也是孫行儼遊離在府衙組建之外的原因,當然,在孫行儼看來,能親自組建一場如此浩大的工程,孫行儼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