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聊到了“大敬”把衣缽傳給了自己的弟子“達之”。
我繼續講下去。
大敬把自己和弟子一道建立的小城鎮(在他的父親的墳墓的周圍)稱為“基石鎮”。
從舉行第一次布道會開始,大敬再也沒有踏出基石鎮一步。他在這裏帶頭從事耕種,把野生的菜果和野麥種子在自家的土地上年複一年地播種,秋收時選出飽滿的種子,來年繼續播種,如此周而複始而馴化出了大觀星球的第一批蔬果和糧食高產品種。
大敬的這個行為有些類似中國人的祖先神農氏,教化原始先民從狩獵轉而從事農業耕種。這個功勞很大。
在大觀星球的後世,全球各地陸陸續續建立了很多座“大敬農神”塑像。
那個時候還沒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繪畫、照相或是錄影。那麽後世的人們根據什麽建造大敬的塑像呢?就是根據大敬的子孫後代的相貌啊。
所以,不用說,大敬結婚成家了,而且養育了後人。
這些後人的後人一直延續到幾千年之後。
大敬的後代沒有修行者嗎?
在我的記憶當中,大敬的後代並沒有特別突出的修行者。
大敬因為有很多追隨多年的弟子,而且這些弟子與他朝夕相處,情同父子,因此他最後選中弟子“達之”作為自己衣缽傳承人也是自然的。
在大敬晚年,他談到最多的是“認真做事”。他把認真做事上升到無比的高度,他說:“事無大小,認真做之,福在其中。”
大敬是我止觀的對象,那麽我詳細解釋一下“事無大小,福在其中”的意思吧。
大敬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世間的事,似乎有大有小,有崇高有卑微,有明顯有隱藏,但實則是一樣的分量。每件事中包含著靈性的福報。凡是認真做好每件事的結果,就是不可轉讓的福報。也就是說,認真做事的福報隻能落在認真做事的本人身上,其他人可以搶奪做事的成果,但是卻沒有辦法享受認真做事的福報。
一般的人隻是把“認真做事”作為一句說教的老實話,又哪裏知道這句箴言中所包含的靈性福報呢?
大敬是在一個冬天的中午去世的。他去世前的一刻還坐在熱乎乎的土炕上跟大家一道選種子呢,然後他的頭朝胸前垂下來,他走了。
大敬逝世後,我把原來附在他的心意之中的那一絲靈識,轉而附到他的衣缽弟子“達之”的心意之中。時光匆匆啊,從我融入大觀星球那一刻開始,已經300多年過去了。
這位“達之”先生又有哪些事跡呢?
安葬了老師,“達之”離開了基石鎮,開始了雲遊大觀星球的生命曆程。
他所穿的衣服是一套獸皮裝,這既是他冬天的服裝,也是他夏天的服裝。再就是他隨身帶著一隻紫色的木碗。
“達之”能夠成為大敬的衣缽弟子,是有根本原因的。他耐力驚人,曾經在森裏中三天三夜獨自格殺三十頭的群狼圍攻。
“達之”的入道境界也達到了大敬先生的高度。
大敬生前曾與弟子“達之”有過一次考核性質的對話。
大敬說:“達之啊,時間不等人啊。”達之迴答:“老師啊,水流石不轉,架橋可渡人。”
大敬說:“滴水穿石,滄海桑田啊。”達之迴答:“老師,磐石總是有形物,雲卷雲舒自在天,山風過林秋葉落,大地厚德載萬山。”
大敬說:“孩子,直行吧。”
生命啊,可以輕如鴻毛,可以重如泰山。取舍在我,評議在人。有詩為證:“百花豈是無情物,春風吹來展嬌豔,泥沙俱下東去也,岸土千載為良田。”
接下來,我繼續講述“達之”的修行曆程。
達之徒步從一個邦國走向另一個邦國,所到之處總是拜會當地的名人雅士高官大戶,與對方暢談生命的意義、做事的方式、人群的和睦相處之道,種種暢談,不一而論。
他個人的生活可以說是極度的簡約,每餐隻用自己攜帶的一隻碗解決問題,或被主人宴請或乞討。
他一路行來,與名人雅士高官大戶高談闊論,聲譽日隆。
到了後來,往往是他人還剛到某國國境,某國高官大戶們甚至國王都已經風聞了他到來的消息。
所以,他也成了國王們的座上客。
不過,他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太長時間,他曾寫過一首自律詩:“生命如撞碰,粘連則不動,一朝出門去,無有迴頭路。大道不言語,我為道發聲,飛瀑三千尺,浩瀚向東流。”
我說說他與雅士或高官們的具體談話內容。舉例說明。
某次,達之與一雅士對坐。
雅士說:“達之先生,何謂道法?”達之說:“明白自己走的路,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堅定走自己的路,別人的說法又能怎樣我呢?”
雅士說:“先生所言如高山流水,還請指點我這凡庸之人該選擇怎樣的路呢?”達之說:“兄弟過謙了。不過是走投無路之時,另辟新路而已啊。”
還有呢?
某次,達之與一國王對坐。
國王說:“達之先生,留下來做我的國師吧,我已經為我在大都塑了雕像,我和全體國民需要我的智慧指引啊。”達之說:“謝謝我為我塑雕像。大王,能如此重視智慧,王國一定會發達興旺的,肉身凡胎是要死去的,但是國民是生生不息的啊,國民就是國師啊。”
這些片言隻語,已經能夠展示達之的非凡境界了。
他還能做到一身衣服一隻碗雲遊天下,確實是已經超凡入聖了。
我繼續講下去。
大敬把自己和弟子一道建立的小城鎮(在他的父親的墳墓的周圍)稱為“基石鎮”。
從舉行第一次布道會開始,大敬再也沒有踏出基石鎮一步。他在這裏帶頭從事耕種,把野生的菜果和野麥種子在自家的土地上年複一年地播種,秋收時選出飽滿的種子,來年繼續播種,如此周而複始而馴化出了大觀星球的第一批蔬果和糧食高產品種。
大敬的這個行為有些類似中國人的祖先神農氏,教化原始先民從狩獵轉而從事農業耕種。這個功勞很大。
在大觀星球的後世,全球各地陸陸續續建立了很多座“大敬農神”塑像。
那個時候還沒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繪畫、照相或是錄影。那麽後世的人們根據什麽建造大敬的塑像呢?就是根據大敬的子孫後代的相貌啊。
所以,不用說,大敬結婚成家了,而且養育了後人。
這些後人的後人一直延續到幾千年之後。
大敬的後代沒有修行者嗎?
在我的記憶當中,大敬的後代並沒有特別突出的修行者。
大敬因為有很多追隨多年的弟子,而且這些弟子與他朝夕相處,情同父子,因此他最後選中弟子“達之”作為自己衣缽傳承人也是自然的。
在大敬晚年,他談到最多的是“認真做事”。他把認真做事上升到無比的高度,他說:“事無大小,認真做之,福在其中。”
大敬是我止觀的對象,那麽我詳細解釋一下“事無大小,福在其中”的意思吧。
大敬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世間的事,似乎有大有小,有崇高有卑微,有明顯有隱藏,但實則是一樣的分量。每件事中包含著靈性的福報。凡是認真做好每件事的結果,就是不可轉讓的福報。也就是說,認真做事的福報隻能落在認真做事的本人身上,其他人可以搶奪做事的成果,但是卻沒有辦法享受認真做事的福報。
一般的人隻是把“認真做事”作為一句說教的老實話,又哪裏知道這句箴言中所包含的靈性福報呢?
大敬是在一個冬天的中午去世的。他去世前的一刻還坐在熱乎乎的土炕上跟大家一道選種子呢,然後他的頭朝胸前垂下來,他走了。
大敬逝世後,我把原來附在他的心意之中的那一絲靈識,轉而附到他的衣缽弟子“達之”的心意之中。時光匆匆啊,從我融入大觀星球那一刻開始,已經300多年過去了。
這位“達之”先生又有哪些事跡呢?
安葬了老師,“達之”離開了基石鎮,開始了雲遊大觀星球的生命曆程。
他所穿的衣服是一套獸皮裝,這既是他冬天的服裝,也是他夏天的服裝。再就是他隨身帶著一隻紫色的木碗。
“達之”能夠成為大敬的衣缽弟子,是有根本原因的。他耐力驚人,曾經在森裏中三天三夜獨自格殺三十頭的群狼圍攻。
“達之”的入道境界也達到了大敬先生的高度。
大敬生前曾與弟子“達之”有過一次考核性質的對話。
大敬說:“達之啊,時間不等人啊。”達之迴答:“老師啊,水流石不轉,架橋可渡人。”
大敬說:“滴水穿石,滄海桑田啊。”達之迴答:“老師,磐石總是有形物,雲卷雲舒自在天,山風過林秋葉落,大地厚德載萬山。”
大敬說:“孩子,直行吧。”
生命啊,可以輕如鴻毛,可以重如泰山。取舍在我,評議在人。有詩為證:“百花豈是無情物,春風吹來展嬌豔,泥沙俱下東去也,岸土千載為良田。”
接下來,我繼續講述“達之”的修行曆程。
達之徒步從一個邦國走向另一個邦國,所到之處總是拜會當地的名人雅士高官大戶,與對方暢談生命的意義、做事的方式、人群的和睦相處之道,種種暢談,不一而論。
他個人的生活可以說是極度的簡約,每餐隻用自己攜帶的一隻碗解決問題,或被主人宴請或乞討。
他一路行來,與名人雅士高官大戶高談闊論,聲譽日隆。
到了後來,往往是他人還剛到某國國境,某國高官大戶們甚至國王都已經風聞了他到來的消息。
所以,他也成了國王們的座上客。
不過,他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太長時間,他曾寫過一首自律詩:“生命如撞碰,粘連則不動,一朝出門去,無有迴頭路。大道不言語,我為道發聲,飛瀑三千尺,浩瀚向東流。”
我說說他與雅士或高官們的具體談話內容。舉例說明。
某次,達之與一雅士對坐。
雅士說:“達之先生,何謂道法?”達之說:“明白自己走的路,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堅定走自己的路,別人的說法又能怎樣我呢?”
雅士說:“先生所言如高山流水,還請指點我這凡庸之人該選擇怎樣的路呢?”達之說:“兄弟過謙了。不過是走投無路之時,另辟新路而已啊。”
還有呢?
某次,達之與一國王對坐。
國王說:“達之先生,留下來做我的國師吧,我已經為我在大都塑了雕像,我和全體國民需要我的智慧指引啊。”達之說:“謝謝我為我塑雕像。大王,能如此重視智慧,王國一定會發達興旺的,肉身凡胎是要死去的,但是國民是生生不息的啊,國民就是國師啊。”
這些片言隻語,已經能夠展示達之的非凡境界了。
他還能做到一身衣服一隻碗雲遊天下,確實是已經超凡入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