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緊握著手中羽扇,他那尚未出生的兒子,又帶著孫子去對抗魏軍。


    是自己的過錯啊。


    他的對手司馬懿早早的就把司馬昭帶在身邊進行曆練。


    而他到死也隻給諸葛瞻留下了一篇誡子書。


    不過最後他的自刎,也算是為國盡忠了。


    劉備道:“既然就連成都的禁軍都已經敗了,那個叫鄧艾的應該可以暢通無阻的攻進去了吧?”


    諸葛陽道:“綿竹已丟,鄧艾已兵臨城下,而城內不客氣的說一句,城內估計大部分都是投降派,最典型的就是譙周,他一篇仇國論,從上到下把蜀漢罵了個遍,就差指著鼻子罵他你不是正統的,蜀漢上下幾乎精神崩潰了,加上後期薑維越打越狠,已經有了窮兵黔武的征兆,國內更是怨聲載道,我嚴重懷疑,就算劉禪不投降,就成都內的那些投降派,他們也會想盡辦法開城門。”


    這怎麽越聽越像是蜀漢後期完全無力迴天了呢?


    還有那譙周是哪一個?


    站出來!


    “行了,不談這個了,談談旁邊的劉諶。在即將城破之時,他曾當朝怒吼,現在已經到了絕境,應當父子君臣合力一戰,哪怕就是死了也下去對得起列祖列宗,不過劉禪沒同意,所以當劉禪出城投降的時候,劉諶在昭烈廟內,先殺妻後殺子,然後自殺了。”


    這位倒是夠剛烈!


    難怪可以侍奉於漢昭烈帝左右。


    劉備覺得看來自己還有孫子可以拯救一下。


    遠在銅雀台上的曹操就哈哈大笑起來了。


    看看他的兒子們!


    曹丕在政治上深得他的遺傳,曹彰勇武非凡,曹植文采斐然,他這三個兒子各有各的特色,再看看劉備!


    兒子質量不行啊。


    “行了,咱們接著往裏走吧,主殿完了,就是偏殿。再來看看左邊這個。”


    左邊這個同樣也有一層塑像,高大威猛,還有點兒醜。


    “這就是張飛像,張三爺,現在這個形象其實是咱們綜合了三國演義和平時戲曲中的形象結合之後,就看到了我們現在的這個張飛像。”


    張飛看著那尊實在說不上好看的張飛像,怎麽看他就怎麽擰巴。


    “給三爺陪祀的都是直係後代,武將是他的兒子張苞,文臣就是孫子張遵。張苞曆史上也是早死的,還不到20歲,所以他的下巴上沒有胡須,孫子張遵則是當時和諸葛瞻一起出城禦敵,最後拚殺陣亡差不多應該是在40歲左右。”


    合著他這一波也能算是滿門忠烈是嗎?


    老子兒子孫子三人全都沒了。


    “與張飛偏殿相對應的自然是他的二哥關聖殿,上麵的匾書刻著的自然是二爺忠義的代名詞義薄雲天。而站在他兩側的是他的部將周倉趙累,還有他的兩個兒子關平關興。”


    關羽:等一下,小諸葛先生,關某想問一下,為什麽關某是那種打扮?


    看看那關羽穿的衣服,那哪裏是一個武將該穿的?


    諸葛陽裂開了嘴,笑道:“關二爺,這個我以後就會為你解答,這個時候我暫且先賣個關子。”


    布局大有了解,而諸葛陽則開始往裏走,走到文臣武將廊的盡頭。


    刻畫的正是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


    看著那些表文,各朝代的聽過出師表的人,他沒聽過出師表的人都下意識的將自己的身體板直了。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諸葛陽一字一句的念著出師表,所有人下意識的就腦補起來了,曾經看過的三國演義中,那扮演的諸葛亮伏在案前一筆一畫的寫著這篇表文,字裏行間全都是對劉禪的關心和叮囑。


    他要準備去北伐了,可他擔心君主在沒有自己的輔佐下,會信歹人之言。


    劉備已經忘記他這一天哭的第幾次了,難怪諸葛陽會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諸葛亮未來真的是在竭盡全力了。


    自己好端端的從南陽給人請出來,最後他自己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活生生累死在了崗位上。


    為國為民,他真的做到了最好。


    這裏麵也沒有什麽文采什麽的,僅僅隻是簡簡單單的說了出來,用最簡單的話語傳遞最樸實的感情。


    “這裏還有一篇後出師表,至於是不是諸葛亮寫的,那就不得而知,他的時間是在第二次北伐之前,因為兩篇表文從風格和觀點上來說都是大相庭徑,所以大家都認為這篇後出師表並非諸葛亮所寫。不過還是值得欣賞的。”


    諸葛陽又緊接著朝裏走去。


    “穿過昭烈廟就是武侯祠了,因為君臣有別,所以要往下幾個台階,讓我們進門就能看到諸葛亮的塑像了,後麵可以看得到的,靜遠堂。抬頭就能看到主殿上寫的淡泊明誌寧靜致遠。這幾個都出自於諸葛亮寫給長子諸葛瞻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而這些也是丞相的處世之道。”


    諸葛陽又指了指旁邊陪祀的塑像。


    “和前麵一樣,諸葛亮塑像兩邊的正是他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諸葛瞻在執政的時候,對內,劉禪寵幸,宦官黃皓的事情沒有被得到矯正。對外,可以說是貽誤戰機,導致成都的力量被殲滅,致自己兵敗身死,不過說實在的,畢竟也不是誰都是神童,就算他是諸葛亮的兒子,也不可能指望一個第一次領兵的人就能打贏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況且,丞相一直都在北伐的路上,到死那一年,也僅僅隻是給還不滿十歲的諸葛瞻留下了一篇誡子書,總的來說,諸葛亮的教育其實挺缺失的。”


    蜀漢人才凋敝,所以這也是他瘋狂發動北伐的原因,隻有打下新的地盤才能收攏更多的人才。


    但這也就一直忽略了對於長子的教導。


    真是無奈啊。


    “之前就已經說過廖化70歲還要上陣做先鋒,60歲的薑維都算是年輕的,那個時候在堅守的幾乎都已經是老人了,劉禪也屬於病急亂投醫了,畢竟有曾經無所不能的相父諸葛亮珠玉在前,他也隻能相信他的兒子諸葛瞻可以成功,所以他才會將這個劉備的職位低微,但卻是專門為諸葛亮創造的軍師將軍再一次封給了諸葛瞻。最後,綿竹失守,成都就這麽直挺挺的暴露在了鄧艾他們麵前,諸葛瞻戰死時三十七歲,其子諸葛尚十九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古人打遊戲,看電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磐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磐梁並收藏和古人打遊戲,看電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