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雙玉失護佑
紅樓穿書,妙玉扶黛玉做女皇 作者:小魚兒i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妙玉剛念完普門品三遍,
正準備入定之時,
外麵的小尼慌張跑進來,
說元妃正朝這邊來,
夫人讓妙玉預備著,
說不定元妃就會路過,
進來敬香也未可知。
妙玉讓門人大開櫳翠庵山門,自己也收了法事,向法門外人來處,靜候著。
這一天,正是元宵節。
自正月十四夜裏,賈府上下人等就不曾入睡,至十五日淩晨,賈母、賈赦、賈政、賈珍等在東西銜門外,早就候著翹首以盼了。
結果一直等到傍晚已入更時分,正當大家等得不耐煩,宮裏的太監這才來傳旨,說元妃已經起駕,這就要到了。
京城初春的夜晚,不比金陵姑蘇。
天氣還是和寒冬臘月,沒什麽兩樣。
妙玉知道要久立於這寒夜裏候駕,還不知道過幾個時辰。特意在外穿了由三色水田比甲、淺藍色腰帶、白色交領襖子、灰色交領棉袍、灰色棉褲組成的冬衣。
蓮心擔心妙玉身子弱,在冬衣內,還特意為妙玉加穿了一件暗紅色的襯衣。
話說這一天難得的省親,元妃隨著一隊皇家車隊,從皇宮裏浩浩蕩蕩地出了,沿著園門進來,過了沁芳橋,隻見園內花團錦簇,迎麵處是一座假山上書曲徑通幽。
元妃讓人帶路,向左過了沁芳亭,
不遠處就是綠竹掩映的有鳳來儀。
這個“有鳳來儀”的出處,是《詩經·大雅》的那首“卷阿”:
鳳凰於飛,翽翽其羽。
傳說鳳凰喜食竹實,因此又有詩說竹子“堪宜待鳳凰”。
古人多以鳳凰比後妃。
這滿院的竹子,暗合了“元妃歸省”之事,卻又說不出的清雅氣質。自是一流好的去處,又契合著自家女兒歸省親人的意思。
難怪黛玉入得園子,非要住這裏。
元妃從有鳳來儀一路向前,
經過無數繁華景致,自不用多提。
經過一座石橋,
眼前又是一處極清雅的所在。
原來正是“蘅芷清芬”處,
後來寶釵第一個挑選的地方。
這裏環境清雅,又在僻靜無人處。
很是適合寶釵這種——
“不露於人前”的品性。
說話間元妃到得正殿,
於上位坐定,
特諭賈府上下免禮歸座,大開宴席。
男賓隻留寶玉一人於內。
話說元妃餘興未盡,
少不了潑墨題匾,吟詩作賦。
寶玉好在有黛玉護持著,
到底沒有讓元妃姐姐失望。
興盡出了正殿,
已過子時。
就繼續往園子東北處而來。
忽然眼前隻見山環佛寺。
不多久,
又來到一處清淨的所在。
原來這裏,
正是那妙玉所在的櫳翠庵到了。
妙玉等人早已候在庵門外多時,
見賈府的元妃到了,
妙玉降階,拱手合十相迎。
元妃早就聽母親王夫人說過:
“園內有一處庵堂,一個叫妙玉的姑蘇籍女尼,帶發修行,日日為娘娘祈福!”
原來沒想到就在此處,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不免扶了近侍太監的手臂,隨妙玉進得庵來,先於盥手處清手畢,進得正堂,抬眼望去,原來這處供奉的正是佛道兩界的慈主,
號稱“慈航道人”的——
觀世音菩薩。
元妃見了,趕忙近前,
屈身焚香,禮拜不止。
又問妙玉取來紙筆,為題一匾雲:
苦海慈航
題罷,又額外加恩與妙玉及一班尼道。
妙玉偷眼看這元妃,
果然是富貴風流,容貌端莊大方。
不覺深自感歎自身。
偏偏遇上父母出了事,時運不濟,
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元妃入得庵來,先於淨手處淨手。這才入得庵堂,隻見不大的庵堂內,三麵牆壁上用心懸掛的,正是那吳道子的《釋迦牟尼降生圖》。
元妃心內歡喜,卻也不及細看。
穿過客堂,來到正殿。迎門而立的,正是東土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白玉法身。
元妃少不了焚香下拜,頻頻頂禮。
一時元妃起駕,
不覺拉住妙玉左手,
詢問起家事來曆,
飲食起居。
妙玉不敢相瞞,
盡皆以家事及自身緣分
上奏元妃知道。
元妃內心驚訝不已,
麵色卻裝作若無其事,
悄悄拍拍妙玉的左手。
妙玉自然領會得,
拱手合十,
送元妃出了庵門。
經這番折騰,不覺已交醜時。送走元妃等人,妙玉的腦海裏,剛才去的一幹人眾的影子,如走馬燈般來迴穿梭。
這個元妃自然是知道了,
那個陪侍在一邊約莫十幾歲的男孩子
想來就是元妃的胞弟寶玉了。
隻見寶玉眉眼清秀,顧盼含情,倒也不是一般富貴紈絝人家所能有的子弟的麵目。反而頗為眼熟,多有些自家兄弟的模樣。
妙玉心內,
不禁對寶玉暗暗稱奇起來。
未進大觀園之前,就聽鄉間傳說,賈府的這一位公子哥,原是個不務正業、專門在脂粉堆裏打滾的呆子,
沒想到今日一見,
卻是如此人物。
迴到後堂的妙玉
竟是越想越亂,趕緊收神打坐。
可越是想要入定,
越大是不易。
如此這般,
竟至更過拂曉了,
也還未能靜心入定。
幹脆不睡了起來,跏趺坐正,
頌起日日修讀的《普門品》偈頌來:
念彼觀音力………
一時隻覺魂魄飛動,像出離了肉體一般,向上就飛了起來。竟隨了寶玉去了。
隻見寶玉等人隨了姐姐元妃,蜿蜒向前,經過一處紅紅綠綠的所在,直向大門處行去。
待過了沁芳橋,元妃坐上車輦,眾人無不跪下磕頭,元妃掀了簾子,向一路跟隨的祖母、父母眾親人跪拜處頻頻示意。
車輦起行,
出了大觀園正門,
向前緩緩而去。
這時,已是醜時正三刻。
淩晨快兩點了。
皇家車隊在前,眾人都陪在後麵,穿過儀門,沿著東西街而去。
眾人侍立在門口,直到元妃的車隊去遠了,這才作罷,各自散去不提。
寶玉、黛玉在一群婆子丫鬟的簇擁下,
隨了賈母迴到了老太太的住處。
妙玉之前眼看著寶玉、黛玉,就感覺無比的熟悉親切,這會靜下來,眼前的人也少了。仔細向這二人端詳去,又在心海裏細細搜尋了幾遍。
這寶玉的身姿形態,
竟然和自己的哥哥甄寶玉一模一樣。
而那位黛玉也是熟悉得,
像哪裏就見過的故友,
這時刻,
卻是一點都想不起來。
畢竟她離開姑蘇城,
已經有些年歲了。
妙玉的魂魄,就這樣跟著寶玉、黛玉進了榮國府,待要收迴來,一時也似收不迴來般,也就隨意跟著寶玉、黛玉的身影,進了老太太的住處。
話說黛玉在櫳翠庵門口,等妙玉送元妃出來,站在門口的那一刻,黛玉突然發現眼前的這位妙玉,原來竟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牽掛了幾年的的一位故人,不由大為驚奇,此時又不好對周圍人亂說。隻好滿腹狐疑地隨老太太和寶玉,迴到了老太太的住處歇息。
妙玉飛動的魂魄,
隻見寶玉、黛玉從大門迴來,
穿過書房,
過了垂花門,
就到了老太太的住處。
“一定是她!”
話說黛玉也在來迴的路上
就對這個人琢磨了半晚,
這會子,倒是像終於有點想起來。
原來妙玉,竟真是黛玉在姑蘇城時
自己的一位極熟悉的故人。
想當初,自己也就八九歲沒來京城之前,父親林如海正在江南為官,和江南顯要甄府多有來往的因緣。
林如海所在的蘭台寺,
和江南體仁院的官員們,
可以說都是直接為皇家辦事的。
甄家雖在金陵,祖上卻是姑蘇。
兩家出自姑蘇的仕宦,
自然多有親近。
黛玉沒少去甄府的姑蘇老宅玩耍。
妙玉這位甄家大小姐,
也沒少和黛玉親近。
那時的她們倆,見識就自是不凡。
兩人經常為一些問題做探討。觀點經常出奇得一致。因此早就把對方當作知己!也難怪多年未見,心裏還一直惦記著。
黛玉的授業老師賈雨村,
在遊曆於金陵姑蘇期間,
曾先後教授過妙玉和黛玉。
當時的妙玉,
還是江南名門甄家的大小姐。
而黛玉,
則是江南巡鹽禦史林如海的女公子!
如此算起來,
妙玉還是黛玉的師姐!
黛玉也曾聽老師說過妙玉。
老師說妙玉是極聰慧的女子,
非一般常人可比!
黛玉自然也是深以為然。
能讓黛玉看得入眼的人物,
自然也不是一般的人物。
可惜好景不長!
黛玉自從母親去世,離開姑蘇來到京城就沒有迴去過。直到去年父親過世,黛玉迴去奔喪,才聽說甄家被抄家後,殺頭的殺頭,發配的發配。在老家姑蘇,竟也找不出一個知情的。
而那些知情人,也未必敢說就是了!
本來甄家被抄家的事,黛玉在賈府也早有耳聞,沒想到當初那麽風風光光的江南甄家,會到一敗塗地到如此的地步。
甄家被滿門抄家後,
黛玉也曾托付,當時還在應天府供職的老師賈雨村和賈府裏辦差的那些人,
打聽過甄家幾位小姐的下落,
結果也是如石沉大海,
杳無音信。
沒想到竟然在賈府的大觀園
就這麽不期而遇了。
妙玉也是一樣,
知己此同病,同病堪相憐!
兩人都在感歎造化弄人。
轉眼間,已是滄海桑田。
待要迴頭,卻已經
無路可走。
正準備入定之時,
外麵的小尼慌張跑進來,
說元妃正朝這邊來,
夫人讓妙玉預備著,
說不定元妃就會路過,
進來敬香也未可知。
妙玉讓門人大開櫳翠庵山門,自己也收了法事,向法門外人來處,靜候著。
這一天,正是元宵節。
自正月十四夜裏,賈府上下人等就不曾入睡,至十五日淩晨,賈母、賈赦、賈政、賈珍等在東西銜門外,早就候著翹首以盼了。
結果一直等到傍晚已入更時分,正當大家等得不耐煩,宮裏的太監這才來傳旨,說元妃已經起駕,這就要到了。
京城初春的夜晚,不比金陵姑蘇。
天氣還是和寒冬臘月,沒什麽兩樣。
妙玉知道要久立於這寒夜裏候駕,還不知道過幾個時辰。特意在外穿了由三色水田比甲、淺藍色腰帶、白色交領襖子、灰色交領棉袍、灰色棉褲組成的冬衣。
蓮心擔心妙玉身子弱,在冬衣內,還特意為妙玉加穿了一件暗紅色的襯衣。
話說這一天難得的省親,元妃隨著一隊皇家車隊,從皇宮裏浩浩蕩蕩地出了,沿著園門進來,過了沁芳橋,隻見園內花團錦簇,迎麵處是一座假山上書曲徑通幽。
元妃讓人帶路,向左過了沁芳亭,
不遠處就是綠竹掩映的有鳳來儀。
這個“有鳳來儀”的出處,是《詩經·大雅》的那首“卷阿”:
鳳凰於飛,翽翽其羽。
傳說鳳凰喜食竹實,因此又有詩說竹子“堪宜待鳳凰”。
古人多以鳳凰比後妃。
這滿院的竹子,暗合了“元妃歸省”之事,卻又說不出的清雅氣質。自是一流好的去處,又契合著自家女兒歸省親人的意思。
難怪黛玉入得園子,非要住這裏。
元妃從有鳳來儀一路向前,
經過無數繁華景致,自不用多提。
經過一座石橋,
眼前又是一處極清雅的所在。
原來正是“蘅芷清芬”處,
後來寶釵第一個挑選的地方。
這裏環境清雅,又在僻靜無人處。
很是適合寶釵這種——
“不露於人前”的品性。
說話間元妃到得正殿,
於上位坐定,
特諭賈府上下免禮歸座,大開宴席。
男賓隻留寶玉一人於內。
話說元妃餘興未盡,
少不了潑墨題匾,吟詩作賦。
寶玉好在有黛玉護持著,
到底沒有讓元妃姐姐失望。
興盡出了正殿,
已過子時。
就繼續往園子東北處而來。
忽然眼前隻見山環佛寺。
不多久,
又來到一處清淨的所在。
原來這裏,
正是那妙玉所在的櫳翠庵到了。
妙玉等人早已候在庵門外多時,
見賈府的元妃到了,
妙玉降階,拱手合十相迎。
元妃早就聽母親王夫人說過:
“園內有一處庵堂,一個叫妙玉的姑蘇籍女尼,帶發修行,日日為娘娘祈福!”
原來沒想到就在此處,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不免扶了近侍太監的手臂,隨妙玉進得庵來,先於盥手處清手畢,進得正堂,抬眼望去,原來這處供奉的正是佛道兩界的慈主,
號稱“慈航道人”的——
觀世音菩薩。
元妃見了,趕忙近前,
屈身焚香,禮拜不止。
又問妙玉取來紙筆,為題一匾雲:
苦海慈航
題罷,又額外加恩與妙玉及一班尼道。
妙玉偷眼看這元妃,
果然是富貴風流,容貌端莊大方。
不覺深自感歎自身。
偏偏遇上父母出了事,時運不濟,
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元妃入得庵來,先於淨手處淨手。這才入得庵堂,隻見不大的庵堂內,三麵牆壁上用心懸掛的,正是那吳道子的《釋迦牟尼降生圖》。
元妃心內歡喜,卻也不及細看。
穿過客堂,來到正殿。迎門而立的,正是東土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白玉法身。
元妃少不了焚香下拜,頻頻頂禮。
一時元妃起駕,
不覺拉住妙玉左手,
詢問起家事來曆,
飲食起居。
妙玉不敢相瞞,
盡皆以家事及自身緣分
上奏元妃知道。
元妃內心驚訝不已,
麵色卻裝作若無其事,
悄悄拍拍妙玉的左手。
妙玉自然領會得,
拱手合十,
送元妃出了庵門。
經這番折騰,不覺已交醜時。送走元妃等人,妙玉的腦海裏,剛才去的一幹人眾的影子,如走馬燈般來迴穿梭。
這個元妃自然是知道了,
那個陪侍在一邊約莫十幾歲的男孩子
想來就是元妃的胞弟寶玉了。
隻見寶玉眉眼清秀,顧盼含情,倒也不是一般富貴紈絝人家所能有的子弟的麵目。反而頗為眼熟,多有些自家兄弟的模樣。
妙玉心內,
不禁對寶玉暗暗稱奇起來。
未進大觀園之前,就聽鄉間傳說,賈府的這一位公子哥,原是個不務正業、專門在脂粉堆裏打滾的呆子,
沒想到今日一見,
卻是如此人物。
迴到後堂的妙玉
竟是越想越亂,趕緊收神打坐。
可越是想要入定,
越大是不易。
如此這般,
竟至更過拂曉了,
也還未能靜心入定。
幹脆不睡了起來,跏趺坐正,
頌起日日修讀的《普門品》偈頌來:
念彼觀音力………
一時隻覺魂魄飛動,像出離了肉體一般,向上就飛了起來。竟隨了寶玉去了。
隻見寶玉等人隨了姐姐元妃,蜿蜒向前,經過一處紅紅綠綠的所在,直向大門處行去。
待過了沁芳橋,元妃坐上車輦,眾人無不跪下磕頭,元妃掀了簾子,向一路跟隨的祖母、父母眾親人跪拜處頻頻示意。
車輦起行,
出了大觀園正門,
向前緩緩而去。
這時,已是醜時正三刻。
淩晨快兩點了。
皇家車隊在前,眾人都陪在後麵,穿過儀門,沿著東西街而去。
眾人侍立在門口,直到元妃的車隊去遠了,這才作罷,各自散去不提。
寶玉、黛玉在一群婆子丫鬟的簇擁下,
隨了賈母迴到了老太太的住處。
妙玉之前眼看著寶玉、黛玉,就感覺無比的熟悉親切,這會靜下來,眼前的人也少了。仔細向這二人端詳去,又在心海裏細細搜尋了幾遍。
這寶玉的身姿形態,
竟然和自己的哥哥甄寶玉一模一樣。
而那位黛玉也是熟悉得,
像哪裏就見過的故友,
這時刻,
卻是一點都想不起來。
畢竟她離開姑蘇城,
已經有些年歲了。
妙玉的魂魄,就這樣跟著寶玉、黛玉進了榮國府,待要收迴來,一時也似收不迴來般,也就隨意跟著寶玉、黛玉的身影,進了老太太的住處。
話說黛玉在櫳翠庵門口,等妙玉送元妃出來,站在門口的那一刻,黛玉突然發現眼前的這位妙玉,原來竟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牽掛了幾年的的一位故人,不由大為驚奇,此時又不好對周圍人亂說。隻好滿腹狐疑地隨老太太和寶玉,迴到了老太太的住處歇息。
妙玉飛動的魂魄,
隻見寶玉、黛玉從大門迴來,
穿過書房,
過了垂花門,
就到了老太太的住處。
“一定是她!”
話說黛玉也在來迴的路上
就對這個人琢磨了半晚,
這會子,倒是像終於有點想起來。
原來妙玉,竟真是黛玉在姑蘇城時
自己的一位極熟悉的故人。
想當初,自己也就八九歲沒來京城之前,父親林如海正在江南為官,和江南顯要甄府多有來往的因緣。
林如海所在的蘭台寺,
和江南體仁院的官員們,
可以說都是直接為皇家辦事的。
甄家雖在金陵,祖上卻是姑蘇。
兩家出自姑蘇的仕宦,
自然多有親近。
黛玉沒少去甄府的姑蘇老宅玩耍。
妙玉這位甄家大小姐,
也沒少和黛玉親近。
那時的她們倆,見識就自是不凡。
兩人經常為一些問題做探討。觀點經常出奇得一致。因此早就把對方當作知己!也難怪多年未見,心裏還一直惦記著。
黛玉的授業老師賈雨村,
在遊曆於金陵姑蘇期間,
曾先後教授過妙玉和黛玉。
當時的妙玉,
還是江南名門甄家的大小姐。
而黛玉,
則是江南巡鹽禦史林如海的女公子!
如此算起來,
妙玉還是黛玉的師姐!
黛玉也曾聽老師說過妙玉。
老師說妙玉是極聰慧的女子,
非一般常人可比!
黛玉自然也是深以為然。
能讓黛玉看得入眼的人物,
自然也不是一般的人物。
可惜好景不長!
黛玉自從母親去世,離開姑蘇來到京城就沒有迴去過。直到去年父親過世,黛玉迴去奔喪,才聽說甄家被抄家後,殺頭的殺頭,發配的發配。在老家姑蘇,竟也找不出一個知情的。
而那些知情人,也未必敢說就是了!
本來甄家被抄家的事,黛玉在賈府也早有耳聞,沒想到當初那麽風風光光的江南甄家,會到一敗塗地到如此的地步。
甄家被滿門抄家後,
黛玉也曾托付,當時還在應天府供職的老師賈雨村和賈府裏辦差的那些人,
打聽過甄家幾位小姐的下落,
結果也是如石沉大海,
杳無音信。
沒想到竟然在賈府的大觀園
就這麽不期而遇了。
妙玉也是一樣,
知己此同病,同病堪相憐!
兩人都在感歎造化弄人。
轉眼間,已是滄海桑田。
待要迴頭,卻已經
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