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劉府。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昔日之威風早已不再。
自太子登基,成為弘治帝以來,他心中的希望便如熄滅的燭火,徹底黯淡。
懷寧侯孫輔被抄家,軍中諸多武將,隻要與東林黨有勾結的,亦是紛紛落難,或被囚於北鎮撫司,或被關押於各廠,亦或身陷羽林衛駐地大牢,隻要牽連東林黨,都會被抓。
而今,東林黨的勢力日漸勢微。
劉大夏的心中更是愁雲密布,時常獨自一人於房中借酒消愁。
房門輕輕開啟,李東陽步入其中,輕聲問道:“劉大人,您又在獨自品味這苦澀的酒水嗎?”
劉大夏抬頭,目光中帶著幾分疲憊與無奈,淡淡地說道:“有何事,但說無妨。”
李東陽微微一歎,坐在劉大夏身旁,緩緩說道:“我剛剛從劉次輔那裏得知了一個不好的消息,想與您分享。”
劉大夏眉頭緊鎖,問道:“又是什麽壞消息?”
李東陽神色凝重,迴答道:
“女真族已經建立了一個國家,名為大清。
且他們已經開始對朝鮮發動進攻。”
劉大夏聞言,手中的酒杯猛地一顫,酒水灑落一地,怒目圓睜,喝道:“他們怎敢如此囂張,這不是在給我們添亂嗎?”
李東陽苦笑一聲,說道:“如今太子已登基,年號也改為了弘治元年。
許多官員和武將都已被下獄。
您也應該調整一下策略了。”
劉大夏長歎一聲,說道:“劉健總是說要隱忍,可如今商輅都被官軍逼得四處逃竄,隱忍隻會讓我們錯失良機。
當初若是我能說服他,犧牲一些人。
對太子下手更狠一些,他又豈能活到今日,還登上這九五之尊的寶座?”
李東陽微微一笑,說道:
“您為何如此看重商輅?
東林黨少了誰都能運轉,商輅也並非非得是領袖不可,當初若不是李賢和彭時先後離世,這領袖之位也輪不到他坐。”
劉大夏沉默片刻,又飲了一杯酒,說道:
“讓我再好好想想吧。”
李東陽見狀,起身告辭:
“那麽,在下先行告退。”
走出劉府。
步入一輛裝飾典雅的馬車之中。
劉傑端坐其間,目光炯炯,問道:
“東陽兄,與劉侍郎的交談如何了?”
李東陽微微頷首,神色凝重:
“已盡述衷腸,然而此人固執異常,對商輅之忠誠,猶如磐石難移。”
劉傑聞言,輕歎一聲:“家父亦曾屢次規勸,奈何時移世易,今非昔比。
昔日景泰年間,權柄在握者肆意妄為,視人命如草芥,而今弘治朝初立,天下太平。
他們卻仍沉浸於往昔之夢幻,以為可隨意生殺予奪,簡直如癡如狂。”
李東陽沉吟片刻,緩緩言道:“此亦難怪他們,一旦權力之癮深入骨髓,便難以自拔。
想當年景泰之時,文人地位空前顯赫,即便在京城殺人,亦無人敢究。
天順皇帝複位後,雖有心整治,卻無暇顧及此等瑣事,及至成化初年,皇帝為求穩定,對爾等亦是諸多忍讓。
直至太子登基,局勢方得徹底扭轉,文人地位一落千丈,與普通百姓無異。
昔日兵部右侍郎之權勢,堪比尚書,如今卻如喪家之犬,他豈能不急?”
言及此處,李東陽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
“更可歎的是,這一切皆因新帝而起,東林黨人無不盼其早日駕崩。”
劉傑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哎,人心之貪婪,可見一斑。”
李東陽繼續說道:“大明自洪武皇帝廢丞相以來,對文人便多有猜忌。
建文帝雖曾重用文人,然未幾時,朱棣便在全國武將的擁戴下殺到南京,當了皇帝。
曆經仁宣二帝,文人亦是曆經艱辛,方得今日之生存空間,吾輩文人之路,何其坎坷!”
劉傑點頭讚同:“所言極是,日後此種艱難時日,恐仍將持續,他們亦需慢慢適應此等變故。”
言罷,他輕輕拍了拍馬車的扶手。
示意車夫啟程:“罷了,迴府吧。”
於是,緩緩駛離了劉大夏府邸門口。
皇城*司禮監。
一群小內侍正忙碌於殿內。
他們或擦拭、或清掃,動作迅速而有序。
原來,他們聽聞今日司禮監將迎來新任掌印太監梁芳,心中自是忐忑不安。
就在這時,殿門口傳來幾聲高亢的唿喊:
“梁公公駕到!”
聞聽此言,殿內的小內侍們瞬間如臨大敵,紛紛跪倒在地,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緊接著,大太監梁芳緩步踏入殿內,他身著華麗服飾,神情威嚴,身後則緊跟著一眾親信。
為首的是內官監掌印太監王敬。
緊隨其後的是禦用監外監把總張敏、蔣琮、韋朗、鄭忠、金輔等人,他們皆是梁芳的心腹,氣勢洶洶,令人敬畏。
梁芳掃視著眾人。
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威嚴:
“咱家上任司禮監也有些時日了,可一直未曾踏足此地,今日算是頭一遭,你們可知為何?”
殿內一片沉寂,小內侍們皆低頭不語,生怕觸怒了這位新任掌印太監。
梁芳見狀,失望地搖了搖頭,歎息道:
“這司禮監竟無一個機靈的小內侍嗎?”
就在這時,一個小內侍鼓起勇氣,爬了出來,顫聲迴答道:“老祖宗。
您這是想給予我們機會,讓我們自行清理幹淨,不必勞煩您老人家出手。”
梁芳聞言,嘴角露出一絲微笑,讚許道:
“總算有一個機靈的,你叫什麽名字?”
小內侍連忙磕了兩個頭,恭敬地迴答道:
“奴婢叫王璿。”
梁芳點了點頭,說道:“小璿子,這樣吧。
咱家給你留下十幾個內廠番子,你負責清理掉那些忠奸不分的家夥。
你應該能分辨清楚吧?
記住,你的機會隻有一次。”
王璿聞言,心中一凜,連忙迴道:
“老祖宗,請放心。
小璿子一定給您清理幹淨。”
梁芳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高聲唿喚道:
“高廉!”
話音未落,一個身材高大的太監走了進來。
他便是梁芳的得力助手,內廠廠督高廉,手段狠辣,武功卓絕,是梁芳的左膀右臂。
梁芳吩咐道:“留下來和十幾個武功高的番子,幫助他好好打掃打掃。”
高廉領命,眼神中閃爍著犀利的光芒,他迴道:“請幹爹放心。”
說罷,高廉一揮手,十幾個帶刀的番子立刻站在了殿門口,他們目光如炬,盯著殿內的一百多個小內侍,隨後,梁芳和眾人離開了司禮監。
高廉看著王璿,問道:“王璿,把人指出來。”
王璿顫抖著手,指向了那些曾經伺候過懷恩的內侍,他們當中或許有無辜者,但也有可能是懷恩的餘黨,因此,隻要曾經伺候過懷恩的,便一個不留。
很快,番子們開始了殺戮。
他們手持利刃,將王璿指過的人一一殺死。
鮮血四濺,染紅了整個司禮監。
一個小內侍試圖逃跑,但剛跑到高廉身旁,便被高廉一隻手提起,隻聽“哢嚓”一聲。
內侍的脖頸斷裂,瞬間喪命。
兵部右侍郎劉大夏,昔日之威風早已不再。
自太子登基,成為弘治帝以來,他心中的希望便如熄滅的燭火,徹底黯淡。
懷寧侯孫輔被抄家,軍中諸多武將,隻要與東林黨有勾結的,亦是紛紛落難,或被囚於北鎮撫司,或被關押於各廠,亦或身陷羽林衛駐地大牢,隻要牽連東林黨,都會被抓。
而今,東林黨的勢力日漸勢微。
劉大夏的心中更是愁雲密布,時常獨自一人於房中借酒消愁。
房門輕輕開啟,李東陽步入其中,輕聲問道:“劉大人,您又在獨自品味這苦澀的酒水嗎?”
劉大夏抬頭,目光中帶著幾分疲憊與無奈,淡淡地說道:“有何事,但說無妨。”
李東陽微微一歎,坐在劉大夏身旁,緩緩說道:“我剛剛從劉次輔那裏得知了一個不好的消息,想與您分享。”
劉大夏眉頭緊鎖,問道:“又是什麽壞消息?”
李東陽神色凝重,迴答道:
“女真族已經建立了一個國家,名為大清。
且他們已經開始對朝鮮發動進攻。”
劉大夏聞言,手中的酒杯猛地一顫,酒水灑落一地,怒目圓睜,喝道:“他們怎敢如此囂張,這不是在給我們添亂嗎?”
李東陽苦笑一聲,說道:“如今太子已登基,年號也改為了弘治元年。
許多官員和武將都已被下獄。
您也應該調整一下策略了。”
劉大夏長歎一聲,說道:“劉健總是說要隱忍,可如今商輅都被官軍逼得四處逃竄,隱忍隻會讓我們錯失良機。
當初若是我能說服他,犧牲一些人。
對太子下手更狠一些,他又豈能活到今日,還登上這九五之尊的寶座?”
李東陽微微一笑,說道:
“您為何如此看重商輅?
東林黨少了誰都能運轉,商輅也並非非得是領袖不可,當初若不是李賢和彭時先後離世,這領袖之位也輪不到他坐。”
劉大夏沉默片刻,又飲了一杯酒,說道:
“讓我再好好想想吧。”
李東陽見狀,起身告辭:
“那麽,在下先行告退。”
走出劉府。
步入一輛裝飾典雅的馬車之中。
劉傑端坐其間,目光炯炯,問道:
“東陽兄,與劉侍郎的交談如何了?”
李東陽微微頷首,神色凝重:
“已盡述衷腸,然而此人固執異常,對商輅之忠誠,猶如磐石難移。”
劉傑聞言,輕歎一聲:“家父亦曾屢次規勸,奈何時移世易,今非昔比。
昔日景泰年間,權柄在握者肆意妄為,視人命如草芥,而今弘治朝初立,天下太平。
他們卻仍沉浸於往昔之夢幻,以為可隨意生殺予奪,簡直如癡如狂。”
李東陽沉吟片刻,緩緩言道:“此亦難怪他們,一旦權力之癮深入骨髓,便難以自拔。
想當年景泰之時,文人地位空前顯赫,即便在京城殺人,亦無人敢究。
天順皇帝複位後,雖有心整治,卻無暇顧及此等瑣事,及至成化初年,皇帝為求穩定,對爾等亦是諸多忍讓。
直至太子登基,局勢方得徹底扭轉,文人地位一落千丈,與普通百姓無異。
昔日兵部右侍郎之權勢,堪比尚書,如今卻如喪家之犬,他豈能不急?”
言及此處,李東陽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
“更可歎的是,這一切皆因新帝而起,東林黨人無不盼其早日駕崩。”
劉傑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哎,人心之貪婪,可見一斑。”
李東陽繼續說道:“大明自洪武皇帝廢丞相以來,對文人便多有猜忌。
建文帝雖曾重用文人,然未幾時,朱棣便在全國武將的擁戴下殺到南京,當了皇帝。
曆經仁宣二帝,文人亦是曆經艱辛,方得今日之生存空間,吾輩文人之路,何其坎坷!”
劉傑點頭讚同:“所言極是,日後此種艱難時日,恐仍將持續,他們亦需慢慢適應此等變故。”
言罷,他輕輕拍了拍馬車的扶手。
示意車夫啟程:“罷了,迴府吧。”
於是,緩緩駛離了劉大夏府邸門口。
皇城*司禮監。
一群小內侍正忙碌於殿內。
他們或擦拭、或清掃,動作迅速而有序。
原來,他們聽聞今日司禮監將迎來新任掌印太監梁芳,心中自是忐忑不安。
就在這時,殿門口傳來幾聲高亢的唿喊:
“梁公公駕到!”
聞聽此言,殿內的小內侍們瞬間如臨大敵,紛紛跪倒在地,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緊接著,大太監梁芳緩步踏入殿內,他身著華麗服飾,神情威嚴,身後則緊跟著一眾親信。
為首的是內官監掌印太監王敬。
緊隨其後的是禦用監外監把總張敏、蔣琮、韋朗、鄭忠、金輔等人,他們皆是梁芳的心腹,氣勢洶洶,令人敬畏。
梁芳掃視著眾人。
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威嚴:
“咱家上任司禮監也有些時日了,可一直未曾踏足此地,今日算是頭一遭,你們可知為何?”
殿內一片沉寂,小內侍們皆低頭不語,生怕觸怒了這位新任掌印太監。
梁芳見狀,失望地搖了搖頭,歎息道:
“這司禮監竟無一個機靈的小內侍嗎?”
就在這時,一個小內侍鼓起勇氣,爬了出來,顫聲迴答道:“老祖宗。
您這是想給予我們機會,讓我們自行清理幹淨,不必勞煩您老人家出手。”
梁芳聞言,嘴角露出一絲微笑,讚許道:
“總算有一個機靈的,你叫什麽名字?”
小內侍連忙磕了兩個頭,恭敬地迴答道:
“奴婢叫王璿。”
梁芳點了點頭,說道:“小璿子,這樣吧。
咱家給你留下十幾個內廠番子,你負責清理掉那些忠奸不分的家夥。
你應該能分辨清楚吧?
記住,你的機會隻有一次。”
王璿聞言,心中一凜,連忙迴道:
“老祖宗,請放心。
小璿子一定給您清理幹淨。”
梁芳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高聲唿喚道:
“高廉!”
話音未落,一個身材高大的太監走了進來。
他便是梁芳的得力助手,內廠廠督高廉,手段狠辣,武功卓絕,是梁芳的左膀右臂。
梁芳吩咐道:“留下來和十幾個武功高的番子,幫助他好好打掃打掃。”
高廉領命,眼神中閃爍著犀利的光芒,他迴道:“請幹爹放心。”
說罷,高廉一揮手,十幾個帶刀的番子立刻站在了殿門口,他們目光如炬,盯著殿內的一百多個小內侍,隨後,梁芳和眾人離開了司禮監。
高廉看著王璿,問道:“王璿,把人指出來。”
王璿顫抖著手,指向了那些曾經伺候過懷恩的內侍,他們當中或許有無辜者,但也有可能是懷恩的餘黨,因此,隻要曾經伺候過懷恩的,便一個不留。
很快,番子們開始了殺戮。
他們手持利刃,將王璿指過的人一一殺死。
鮮血四濺,染紅了整個司禮監。
一個小內侍試圖逃跑,但剛跑到高廉身旁,便被高廉一隻手提起,隻聽“哢嚓”一聲。
內侍的脖頸斷裂,瞬間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