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消失眼前後,拓跋文紹深吸了一口氣,道:“計策衍,你說的不錯,本王兄弟確實不是孝文皇帝與太皇太後之子!但本王說出來曆前,你可否告訴我,你們到底是因何起了疑心?你之前曾言,待本王死前,你自會告知真相,現在不正是時候?”
看來,拓跋文紹也知今日難保性命,竟說出這般話來。
這時,拓跋煦已揮軍定了大局,吩咐陽袞與逼陽隆安處理接下來之事後,就與拓跋羽等人行了過來。
計策衍等對拓跋煦行禮後,道:“也不是我等起了疑心,隻是太皇太後母子天性,總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好像孩子與她誕下時有些不同,所以就告訴了孝文皇帝!
“那時奪嫡之爭何等激烈,加上安王手段卑劣,孝文皇帝怕有人以詭道對付尚是太子的他,所以就聽從了太皇太後之意,暫時保留意見,這就是後來孝文皇帝為何不立寧王為太子的由來,因為不想賭!
“但因宰父辛、神隱逸等人後來與寧王來往密切,孝文皇帝直到駕崩,也不知神隱逸師徒竟是安王之人,還一直重用他們。當然,老夫等也是今日方明白,原來你們早就勾結在一起。
“孝文皇帝因有之前奪嫡之事,一直非常擔心,怕有大魏兩大最強高手為伴的寧王發難,所以才一直不立太子,直拖到了駕崩前才突然立了先帝!”
拓跋文紹哈哈大笑道:“隻是懷疑嗎?沒想到竟如此簡單!但本王也佩服太皇太後,據我所知,她誕下嫡長子的當日,隻看了孩子一眼,而當夜孩子就被調換,沒想到她竟有印象,可是天意了!”
計策衍頓時驚道:“原來是昌陽之事,如此說來,寧王就是那安王之子了,你們都是!”
話已至此,拓跋文紹自無不可對人言,點頭道:“計策衍,你果然好記性!那時正值天下大亂,神州四分五裂,世宗皇帝繼位後,一改太祖、太宗皇帝的保守,隨後就揮軍開始往東擴展疆土!
“代唐自立的大梁在朱溫被其子郢王朱友珪弑殺後,又經曆兄弟相殘奪位,國力已大減。大梁末帝朱友貞見大魏日漸兵盛,怕大魏隨之會攻打四麵受敵的大梁,就許予大魏當時的大將軍,助他稱帝立國,結為兄弟之邦,使本是留守昌陽防範大梁的大將軍,竟突然反叛。世宗皇帝當時正在東線交兵,分身乏術,就命尚是太子的孝文皇帝與先王分軍迴奪京師!”
計策衍哼道:“當時的安王怕死不前,為了害孝文皇帝,竟連兵也不支援,隻讓孝文皇帝孤軍一戰叛賊大將軍!安王本想等孝文皇帝與大將軍兩敗俱傷後,再進兵坐收漁利!
“沒想到孝文皇帝竟以弱勝強,在昌陽之南大敗大將軍,並將之斬首!不僅如此,孝文皇帝還故意散布得勝沾沾自喜之態,以迷惑為大將軍後援的梁軍。
“孝文皇帝見計成,隨之親率精銳襲擊了朱友貞的中軍,竟差點斬殺了毫無防備的大梁末帝。隨後梁軍在孝文皇帝的攻擊下,連戰連敗,一潰千裏,直退迴到大梁後方,再不敢主動與孝文皇帝一戰,隻割地求和!”
拓跋文紹苦笑道:“先王本想害了孝文皇帝,沒想到反成了其英名,一時三軍將士無不拜服,更穩固了孝文皇帝的太子之位,也才有後來的無奈行刺之舉。
“先王領軍隨後入昌陽時,也正值太皇太後與先慈臨盆!當時先慈早產,竟與太皇太後同日誕子,先王認為是天意如此,所以就趁孝文皇帝專注軍政,看護鬆懈,隨之偷梁換柱,就以三弟換出了太皇太後的嫡長子,為奪嫡留一條後路!也正因此,本王三兄弟生做一般模樣,先王怕被人察覺端倪,就將本王與二弟隱匿養了起來!”
計策衍看了拓跋煦一眼,才問道:“沒過多久,安王府就傳出了王子夭折之事,隨後安王妃也逝世,當時所謂孝文皇帝害了安王妃母子的謠言,怕也是安王的傑作了?”
見拓跋文紹點頭,計策衍續道:“那老夫問你,太皇太後的嫡長子真的死了嗎?又是怎樣死的?”拓跋文紹搖頭道:“那時的我,怎麽可能知道,計相怕要去問閣老了!”
計策衍踏前一步,喝道:“拓跋文紹,少給老夫裝蒜,若神隱逸知,你怎會不知?多少殺頭滅門之事也說了,還怕這一樁嗎?”
拓跋文紹輕笑道:“本王確實不知!是閣老動的手,先王沒問,本王自然就不過問。所以,本王叫你們去問閣老,uu看書 .uuans可沒有推卸之意!”
計策衍隻冷臉咬牙不住踏向拓跋文紹,道:“看來,安王一脈,比帝廷義更無恥,更殘忍,更該死!”計策衍隨之一掌蓋向拓跋文紹頂門,重創被製的拓跋文紹霎時腦漿迸裂而亡。
計策衍殺了拓跋文紹後,又行到拓跋煦身前,拜道:“寧王府之人該如何處置,請陛下定奪!”
拓跋羽立馬噘嘴道:“那什麽安王害死了真正的皇伯,看來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亞父,不如就全殺了吧!”
拓跋煦瞪了拓跋羽一眼,就在拓跋羽哼哼不已時,搖頭一歎,對計策衍道:“但憑亞父定奪!”話語一出,才覺不對,拓跋煦忙續道:“亞父,依朕看來……”
計策衍忙一把拉住拓跋煦,隨之搖了搖頭,隻擋了拓跋煦話頭,已對剛才之問後悔不已。如此難決之事,怎能推給拓跋煦!若拓跋煦以善處之,又怕寧王家之人再生事端;若刑罰過重,寧王始終是皇族,有些事又不能公之於眾,怕會汙了拓跋煦名聲。
計策衍隨之就對歸思道長拜道:“前輩,計策衍之意,就饒了不知事的幼兒,為寧王一脈留下香火,不知前輩以為如何?”
歸思道長點頭道:“既是謀反,又害人償命,依世俗規矩,你的處置既不顯得無情殘忍,又罰了惡者惡行,就如此辦吧!”
歸思道長之言一出,計策衍瞬間就鬆了口氣,道:“多謝前輩!”他原本以為,歸思道長或許會反對株連,沒想到竟答應了。
看來,拓跋文紹也知今日難保性命,竟說出這般話來。
這時,拓跋煦已揮軍定了大局,吩咐陽袞與逼陽隆安處理接下來之事後,就與拓跋羽等人行了過來。
計策衍等對拓跋煦行禮後,道:“也不是我等起了疑心,隻是太皇太後母子天性,總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好像孩子與她誕下時有些不同,所以就告訴了孝文皇帝!
“那時奪嫡之爭何等激烈,加上安王手段卑劣,孝文皇帝怕有人以詭道對付尚是太子的他,所以就聽從了太皇太後之意,暫時保留意見,這就是後來孝文皇帝為何不立寧王為太子的由來,因為不想賭!
“但因宰父辛、神隱逸等人後來與寧王來往密切,孝文皇帝直到駕崩,也不知神隱逸師徒竟是安王之人,還一直重用他們。當然,老夫等也是今日方明白,原來你們早就勾結在一起。
“孝文皇帝因有之前奪嫡之事,一直非常擔心,怕有大魏兩大最強高手為伴的寧王發難,所以才一直不立太子,直拖到了駕崩前才突然立了先帝!”
拓跋文紹哈哈大笑道:“隻是懷疑嗎?沒想到竟如此簡單!但本王也佩服太皇太後,據我所知,她誕下嫡長子的當日,隻看了孩子一眼,而當夜孩子就被調換,沒想到她竟有印象,可是天意了!”
計策衍頓時驚道:“原來是昌陽之事,如此說來,寧王就是那安王之子了,你們都是!”
話已至此,拓跋文紹自無不可對人言,點頭道:“計策衍,你果然好記性!那時正值天下大亂,神州四分五裂,世宗皇帝繼位後,一改太祖、太宗皇帝的保守,隨後就揮軍開始往東擴展疆土!
“代唐自立的大梁在朱溫被其子郢王朱友珪弑殺後,又經曆兄弟相殘奪位,國力已大減。大梁末帝朱友貞見大魏日漸兵盛,怕大魏隨之會攻打四麵受敵的大梁,就許予大魏當時的大將軍,助他稱帝立國,結為兄弟之邦,使本是留守昌陽防範大梁的大將軍,竟突然反叛。世宗皇帝當時正在東線交兵,分身乏術,就命尚是太子的孝文皇帝與先王分軍迴奪京師!”
計策衍哼道:“當時的安王怕死不前,為了害孝文皇帝,竟連兵也不支援,隻讓孝文皇帝孤軍一戰叛賊大將軍!安王本想等孝文皇帝與大將軍兩敗俱傷後,再進兵坐收漁利!
“沒想到孝文皇帝竟以弱勝強,在昌陽之南大敗大將軍,並將之斬首!不僅如此,孝文皇帝還故意散布得勝沾沾自喜之態,以迷惑為大將軍後援的梁軍。
“孝文皇帝見計成,隨之親率精銳襲擊了朱友貞的中軍,竟差點斬殺了毫無防備的大梁末帝。隨後梁軍在孝文皇帝的攻擊下,連戰連敗,一潰千裏,直退迴到大梁後方,再不敢主動與孝文皇帝一戰,隻割地求和!”
拓跋文紹苦笑道:“先王本想害了孝文皇帝,沒想到反成了其英名,一時三軍將士無不拜服,更穩固了孝文皇帝的太子之位,也才有後來的無奈行刺之舉。
“先王領軍隨後入昌陽時,也正值太皇太後與先慈臨盆!當時先慈早產,竟與太皇太後同日誕子,先王認為是天意如此,所以就趁孝文皇帝專注軍政,看護鬆懈,隨之偷梁換柱,就以三弟換出了太皇太後的嫡長子,為奪嫡留一條後路!也正因此,本王三兄弟生做一般模樣,先王怕被人察覺端倪,就將本王與二弟隱匿養了起來!”
計策衍看了拓跋煦一眼,才問道:“沒過多久,安王府就傳出了王子夭折之事,隨後安王妃也逝世,當時所謂孝文皇帝害了安王妃母子的謠言,怕也是安王的傑作了?”
見拓跋文紹點頭,計策衍續道:“那老夫問你,太皇太後的嫡長子真的死了嗎?又是怎樣死的?”拓跋文紹搖頭道:“那時的我,怎麽可能知道,計相怕要去問閣老了!”
計策衍踏前一步,喝道:“拓跋文紹,少給老夫裝蒜,若神隱逸知,你怎會不知?多少殺頭滅門之事也說了,還怕這一樁嗎?”
拓跋文紹輕笑道:“本王確實不知!是閣老動的手,先王沒問,本王自然就不過問。所以,本王叫你們去問閣老,uu看書 .uuans可沒有推卸之意!”
計策衍隻冷臉咬牙不住踏向拓跋文紹,道:“看來,安王一脈,比帝廷義更無恥,更殘忍,更該死!”計策衍隨之一掌蓋向拓跋文紹頂門,重創被製的拓跋文紹霎時腦漿迸裂而亡。
計策衍殺了拓跋文紹後,又行到拓跋煦身前,拜道:“寧王府之人該如何處置,請陛下定奪!”
拓跋羽立馬噘嘴道:“那什麽安王害死了真正的皇伯,看來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亞父,不如就全殺了吧!”
拓跋煦瞪了拓跋羽一眼,就在拓跋羽哼哼不已時,搖頭一歎,對計策衍道:“但憑亞父定奪!”話語一出,才覺不對,拓跋煦忙續道:“亞父,依朕看來……”
計策衍忙一把拉住拓跋煦,隨之搖了搖頭,隻擋了拓跋煦話頭,已對剛才之問後悔不已。如此難決之事,怎能推給拓跋煦!若拓跋煦以善處之,又怕寧王家之人再生事端;若刑罰過重,寧王始終是皇族,有些事又不能公之於眾,怕會汙了拓跋煦名聲。
計策衍隨之就對歸思道長拜道:“前輩,計策衍之意,就饒了不知事的幼兒,為寧王一脈留下香火,不知前輩以為如何?”
歸思道長點頭道:“既是謀反,又害人償命,依世俗規矩,你的處置既不顯得無情殘忍,又罰了惡者惡行,就如此辦吧!”
歸思道長之言一出,計策衍瞬間就鬆了口氣,道:“多謝前輩!”他原本以為,歸思道長或許會反對株連,沒想到竟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