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桓很會裝。
洪門的張堂主和葉真理都被忽悠住了,不斷的給他普及洪門的曆史和現在具有的影響力。張堂主講的很耐心,陳子桓也識時務的在他講到精彩之處露出尊敬的神態。
頂尖人物的溝通聊天其實是很輕鬆的,越往高處走遇到的性格都是越平和的,很少遇見那種暴躁老哥。
反而越往底層走暴躁老哥越多,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張堂主也知道他,洪門和國內的聯係也是很緊密的。
在國內的華人商圈他的成長太亮眼,光芒太閃耀,很難不被人注意到。
二十歲的在校福布斯富豪,放在任何地方都足夠的閃耀。
哪怕放在美國也同樣如此,二十歲就成為了億萬富豪,同樣也不容忽視。美國隻是體量大,並不代表億萬富豪不閃耀!陳子桓露出來的個人財富去年可是3.14億美元。
陳子桓這次來到美國還拜到喬治·阿克洛夫為師,這屬實給在舊金山生活的洪門幫派震驚到了。
外麵的人可能不太明白裏麵的彎彎繞繞,洪門可是門清。
喬治·阿克洛夫本身就作為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名望就不提了,他的老婆耶倫現在可就在舊金山聯邦任職儲備銀行行長。
在舊金山當地用權勢滔天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這可是一位響當當的大人物。
重要的是這個位置,未來通常都是要有大的發展的。
好家夥,這個人物一躍成為了陳子桓的師母了......
喬治·阿克洛夫這個級別的經濟學學者,能被他承認的弟子,每年最多不會超過5個。
比國內教授招收的研究生數量還少。
張堂主也問了他走了誰的關係?這個關係能不能分享出來用一用?
陳子桓打個哈哈,笑一笑,扯一個別的方向就過去了。
這個是真的沒法提,承認他有百億以上的身家?所以幹脆別給自己找麻煩,轉移話題。
這樣反而顯得他更神秘。
每個人都是有秘密的,都理解。
···
葉真理找他聊了聊國內的股票市場。
主要也是南山私募基金也剛發布了季報,公布了持倉和盈利。
一經發布,瞬間就點燃了媒體和輿論。
南山私募基金是2004年10月開始建的倉位,12月結束的時候由於沒滿一個季度就沒有公布信息。
2005年一季度結束,在4月25號發布了基金的具體信息。
監管的要求,一般是一個季度結束45天內要要發布詳細信息。南山基金第一次披露了基金募資規模、持倉、盈利。之前雖然分別在茅台和五糧液上舉牌,但外界無從判斷他們的基金規模,一切都是保密的。
首先披露的是“招搖”產品的規模——10億。
持倉9.7%茅台股份,9%五糧液股份。
恐怖的是盈利。
當初買茅台的時候市值平均是134億徹底建完的倉,五糧液是192億。
而此時的市值茅台是208億,五糧液206億。
茅台在這個期間的升值幅度比較大,4月中旬正式市值超越五糧液,晉升酒類一哥。
扣除資金使用成本,財務計算。
——盈利81%。
僅僅半年時間。
讓所有等待著看他們笑話的人全部傻眼了!
這個基金收益率直接冠絕全國。
——遙遙領先同行。
並不是沒有基金收益比他們高的,幾千萬那種小基金還是可以做到,炒作小票上上下下波動很大。
是比他們規模大的沒有一家比他們收益高。
能在10億規模,還產生這種收益率算是絕無僅有的。
所有人都沒想到,南山私募10億規模還敢上杠杆,居然還上了兩倍杠杆。
簡直太野了!
他們這個披露是針對他們自己買了基金的用戶和證監會,不管願意不願意也要參與基金的排名。
好家夥,具體信息讓證監會下麵的證券報直接給刊登在了報刊上。
先是股民炸了!
然後各路媒體網站轉載,消息滿天飛。
然後,網民也炸了!
南山私募基金在全網就被扒了個底朝天。
鄙視嘲諷?
並沒有,跪舔吹捧的人無數,南山私募基金的電話簡直快要被打爆了,都在問啥時候再開一期基金。
媒體對於陳子桓竭盡所能的吹捧,各種溢美之詞無數,就差說他是股神的化身......
捧高踩低是人性,在華夏賺錢的基金永遠不愁人申購。
劉師兄也直接就地高潮。
收益率81%,京東買的是保本50%分成協議,好家夥直接利潤分成2.4個億,直接爽歪歪。
這筆京東的財務資金規劃,直接為京東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資金。
披露後,兩隻股票被砸盤?
並沒有!
反而網民加速湧入,兩隻股票分別又上漲了5%和6%。
很簡單的道理。
私募基金是有門檻的,隻針對很小的一部分客戶。那現在消息被披露,導致全網討論,勢必有很多網民股民把資金加入這兩隻股票中來。
相當於有散戶抄他們基金的作業。
陳子桓的簡曆足夠的亮眼,而華夏又從不缺少賭徒和聰明人,兩隻股票的份額畢竟是有限的,有熱度自然會被資金買上去。
茅台和五糧液也非常懂事,主動邀請南山私募基金去酒廠參觀調研。
陳子桓自然是去不了的,但下麵的調研員可以去,還可以幫他的酒窖買點茅台。
他這個基金經理當的輕鬆,留學也不耽誤他這個基金經理賺錢。公司現在3個調研員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消費,也是在下麵一直跑,調研伊利、蒙牛、雲南白藥、片仔癀,各種酒品牌等。
下麵的調研員形成調研報告會郵件發給他,他偶爾會看下。
不調研,他也知道這幾家公司未來發展的不錯。
但有條件,調研這個事情還是要做的。
這還真不是形式上的東西,有數據支撐就能和腦子的東西相互印證保證調研過的公司不跑偏,還挺重要的。雖然他們這隻基金買了這兩隻股票後就一動不動,但調研還真沒少做。
世界是一個變量,有他的加入就已經變了,在調研時發現已經明顯跑偏的公司才能及時身退。
洪門的張堂主和葉真理都被忽悠住了,不斷的給他普及洪門的曆史和現在具有的影響力。張堂主講的很耐心,陳子桓也識時務的在他講到精彩之處露出尊敬的神態。
頂尖人物的溝通聊天其實是很輕鬆的,越往高處走遇到的性格都是越平和的,很少遇見那種暴躁老哥。
反而越往底層走暴躁老哥越多,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張堂主也知道他,洪門和國內的聯係也是很緊密的。
在國內的華人商圈他的成長太亮眼,光芒太閃耀,很難不被人注意到。
二十歲的在校福布斯富豪,放在任何地方都足夠的閃耀。
哪怕放在美國也同樣如此,二十歲就成為了億萬富豪,同樣也不容忽視。美國隻是體量大,並不代表億萬富豪不閃耀!陳子桓露出來的個人財富去年可是3.14億美元。
陳子桓這次來到美國還拜到喬治·阿克洛夫為師,這屬實給在舊金山生活的洪門幫派震驚到了。
外麵的人可能不太明白裏麵的彎彎繞繞,洪門可是門清。
喬治·阿克洛夫本身就作為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名望就不提了,他的老婆耶倫現在可就在舊金山聯邦任職儲備銀行行長。
在舊金山當地用權勢滔天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這可是一位響當當的大人物。
重要的是這個位置,未來通常都是要有大的發展的。
好家夥,這個人物一躍成為了陳子桓的師母了......
喬治·阿克洛夫這個級別的經濟學學者,能被他承認的弟子,每年最多不會超過5個。
比國內教授招收的研究生數量還少。
張堂主也問了他走了誰的關係?這個關係能不能分享出來用一用?
陳子桓打個哈哈,笑一笑,扯一個別的方向就過去了。
這個是真的沒法提,承認他有百億以上的身家?所以幹脆別給自己找麻煩,轉移話題。
這樣反而顯得他更神秘。
每個人都是有秘密的,都理解。
···
葉真理找他聊了聊國內的股票市場。
主要也是南山私募基金也剛發布了季報,公布了持倉和盈利。
一經發布,瞬間就點燃了媒體和輿論。
南山私募基金是2004年10月開始建的倉位,12月結束的時候由於沒滿一個季度就沒有公布信息。
2005年一季度結束,在4月25號發布了基金的具體信息。
監管的要求,一般是一個季度結束45天內要要發布詳細信息。南山基金第一次披露了基金募資規模、持倉、盈利。之前雖然分別在茅台和五糧液上舉牌,但外界無從判斷他們的基金規模,一切都是保密的。
首先披露的是“招搖”產品的規模——10億。
持倉9.7%茅台股份,9%五糧液股份。
恐怖的是盈利。
當初買茅台的時候市值平均是134億徹底建完的倉,五糧液是192億。
而此時的市值茅台是208億,五糧液206億。
茅台在這個期間的升值幅度比較大,4月中旬正式市值超越五糧液,晉升酒類一哥。
扣除資金使用成本,財務計算。
——盈利81%。
僅僅半年時間。
讓所有等待著看他們笑話的人全部傻眼了!
這個基金收益率直接冠絕全國。
——遙遙領先同行。
並不是沒有基金收益比他們高的,幾千萬那種小基金還是可以做到,炒作小票上上下下波動很大。
是比他們規模大的沒有一家比他們收益高。
能在10億規模,還產生這種收益率算是絕無僅有的。
所有人都沒想到,南山私募10億規模還敢上杠杆,居然還上了兩倍杠杆。
簡直太野了!
他們這個披露是針對他們自己買了基金的用戶和證監會,不管願意不願意也要參與基金的排名。
好家夥,具體信息讓證監會下麵的證券報直接給刊登在了報刊上。
先是股民炸了!
然後各路媒體網站轉載,消息滿天飛。
然後,網民也炸了!
南山私募基金在全網就被扒了個底朝天。
鄙視嘲諷?
並沒有,跪舔吹捧的人無數,南山私募基金的電話簡直快要被打爆了,都在問啥時候再開一期基金。
媒體對於陳子桓竭盡所能的吹捧,各種溢美之詞無數,就差說他是股神的化身......
捧高踩低是人性,在華夏賺錢的基金永遠不愁人申購。
劉師兄也直接就地高潮。
收益率81%,京東買的是保本50%分成協議,好家夥直接利潤分成2.4個億,直接爽歪歪。
這筆京東的財務資金規劃,直接為京東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資金。
披露後,兩隻股票被砸盤?
並沒有!
反而網民加速湧入,兩隻股票分別又上漲了5%和6%。
很簡單的道理。
私募基金是有門檻的,隻針對很小的一部分客戶。那現在消息被披露,導致全網討論,勢必有很多網民股民把資金加入這兩隻股票中來。
相當於有散戶抄他們基金的作業。
陳子桓的簡曆足夠的亮眼,而華夏又從不缺少賭徒和聰明人,兩隻股票的份額畢竟是有限的,有熱度自然會被資金買上去。
茅台和五糧液也非常懂事,主動邀請南山私募基金去酒廠參觀調研。
陳子桓自然是去不了的,但下麵的調研員可以去,還可以幫他的酒窖買點茅台。
他這個基金經理當的輕鬆,留學也不耽誤他這個基金經理賺錢。公司現在3個調研員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消費,也是在下麵一直跑,調研伊利、蒙牛、雲南白藥、片仔癀,各種酒品牌等。
下麵的調研員形成調研報告會郵件發給他,他偶爾會看下。
不調研,他也知道這幾家公司未來發展的不錯。
但有條件,調研這個事情還是要做的。
這還真不是形式上的東西,有數據支撐就能和腦子的東西相互印證保證調研過的公司不跑偏,還挺重要的。雖然他們這隻基金買了這兩隻股票後就一動不動,但調研還真沒少做。
世界是一個變量,有他的加入就已經變了,在調研時發現已經明顯跑偏的公司才能及時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