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這幾家華夏門戶公司,陳子桓也沒有什麽心理障礙。
本來就是藤訊門戶網站的競爭對手。
打擊競爭對手本身就是競爭的一部分。
這幾家公司也經曆了互聯網泡沫的大起大落,也能承受的起。關鍵華夏市場太龐大了,這幾家公司的股價影響2-3個月也就慢慢恢複正常,甚至底部又開始築底繼續上漲,3-4個月後又突破前高了。
還有一個“史詩級”做空賺大錢的機會,陳子桓都放棄了。
這個機會就是——華夏大豆危機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資本市場沒有溫良恭儉,但必須要有底線,發國難財的機會絕對不能賺,也絕對不能跟著資本集團助紂為虐。
他的資金體量,也不能不自量力的參與抵抗。
根本濺不起一點浪花。
隻能做到不跟著作惡。
這個事件太出名了,整個行動策劃都看起來是有組織有預謀的。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以天氣影響為由,對大豆月度供需報告作出重大調整,將大豆庫存數據調整到20多年來的低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價格連續上漲,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時的最低點約550美分,上漲到2004年4月的1060美分。
漲幅近一倍。
同時,國內大豆期貨1號合約綜合價格在2004年4月達到了年內價格高點3894元。
這種漲幅相當於國內價格從每噸2000元人民幣漲至3894元。
一些國家立馬采取了限製大豆出口的措施,以確保國內市場的供應。美方助力放大了這種信息,或者這種信息本身就是由他們策劃的一部分,使華夏壓榨企業產生了巨大的恐慌。
都認為未來大豆還會繼續漲價。
在恐慌心理支配下,華夏壓榨企業紛紛加大采購力度,在美國恐慌搶購了800多萬噸大豆,折合平均價格在人民幣3750元\/噸的高位。
相當於采購了300多億。
老底都壓上了。
可隨後美國農業部就調高產量數據,美國金融資本集團直接反手做空,大豆價格突然直線下降,跌幅近50%。
漲100%,跌50%實在是太騷了,就相當於黃豆價格沒變,可無數企業卻虧的褲衩子都沒了。
這還是實盤虧的,期貨虧的更是海了去了。
這一下子就將眾多華夏壓榨企業逼向絕境,華夏油廠每1噸進口大豆虧損達600至700元。
美國人利用期貨的套路狠狠玩了華夏企業一把,賺的盆滿缽滿。
這場著名的“大豆危機”徹底改變了中國大豆市場格局。
這導致了國內大豆壓榨企業麵臨巨大壓力,許多企業無法承受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最終不得不選擇破產或被外資收購。控製著糧食生產運銷的四大糧商“abcd”開始趁機低價收購華夏破產的壓榨企業,參股多家大豆壓榨企業,跨國公司並購華夏企業之後,基本控製了華夏大豆采購煉油權。
據統計,“大豆危機”前,中國有1000家大豆壓榨企業,而到了2006年,這一數字減少至90餘家,其中66家有外資背景。
跨國糧商通過控製倉儲、物流,掌控采購主動權,進而控製農民種植意向,實現轉基因大豆的本土化種植,在華夏上演其掌控南美大豆市場手法的翻版。
這場危機也使得中國大豆進口量快速攀升,幾年之內,華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可對國際放開大豆,這本來就是加入wto先決條件之一,沒招也沒辦法。
對方謀劃已久,在隨後的一係列組合打擊中,不過是早死一天晚死一天的區別。
有一些企業收購本地大豆榨油,硬扛轉基因大豆的侵入,結果呢?不過是一步步走向死亡或者苟延殘喘而已。
用一個企業抗擊一個國家,這不是悲壯,是巨大的悲哀。
wto放開了大豆,卻談判保住了小麥,沒有袁老四大糧商說不定還怎麽折騰呢!
袁老配享太廟。
轉基因大豆還真不是不食用轉基因大豆就行的。養豬企業有一個必用的東西叫“豆粕”,所有的養殖成本直接跟“豆粕”掛鉤,豬長不長肉主要的原料。吃的豆腐,腐乳,還有醬油,醋,小食品,早就滲透生活的方方麵麵了。
陳子桓的資金體量是真扛不住四大糧商的兇猛的進攻,人家不達目的是絕對不會罷休的。
期貨本身自帶杠杆,大豆期貨是保證金製度,一般都是自帶10-15倍杠杆,漲了一倍,再跌一倍,利潤堪稱恐怖。
牛逼的能做到100倍利潤。
陳子桓要是8月份就跟隨著國際金融資本集團,做15-20倍利潤穩穩的。
人生暴富靠“康波”,他的資金體量,就這一波就能吃到撐。
能放棄這麽大的誘惑,也是需要莫大的毅力。
······
陳子桓在“網易、新浪、搜狐”空方頭寸不算多,包括9月末和十一期間,陸陸續續一共也隻打進去6千萬美金,以看跌期權put為主,隻有1千萬美金融券。
整個十一期間,這幾家公司的股價走的就很微妙,看股價的走勢和結合藤訊馬上要做的門戶網站的信息來分析,華爾街資本已經知道藤訊在內部開始在做門戶網站,以及明確的上線時間。
藤訊還沒公布,還要一周才會告訴部分合作方,那很有可能就是mih提前透露的。
華爾街資本在相對高位做的第一個動作,不是立馬拋盤,是在高位持續震蕩。
降低持倉成本,同時還保留了部分砸盤的倉位子彈,同時趁機購買部分空方頭寸。
甚至,還讓國際金融資本機構鼓吹“網易、新浪、搜狐”大有作為,同時讓高盛美林等通道機構“忽悠”歐洲的挪威主權基金在華爾街做他們的對手盤,讓他們購買看漲期權和看漲金融衍生品。
而陳子桓在等一個時機,一個趨勢形成的時機,這個時機沒形成慌忙下場反而容易被人家反手給幹了,畢竟砸盤主要得靠華爾街,人家有最先進的數學砸盤模型和子彈。
始終要保持和華爾街資本站在一個方向上,才能免於遭受炮火的襲擊,大佬吃肉他也能跟著喝頭湯。
隻要看後台數據確定華爾街正式開炮砸盤,陳子桓就會一直看著華爾街的反應加大購入看跌期權put。
這口湯也能喝飽。
本來就是藤訊門戶網站的競爭對手。
打擊競爭對手本身就是競爭的一部分。
這幾家公司也經曆了互聯網泡沫的大起大落,也能承受的起。關鍵華夏市場太龐大了,這幾家公司的股價影響2-3個月也就慢慢恢複正常,甚至底部又開始築底繼續上漲,3-4個月後又突破前高了。
還有一個“史詩級”做空賺大錢的機會,陳子桓都放棄了。
這個機會就是——華夏大豆危機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資本市場沒有溫良恭儉,但必須要有底線,發國難財的機會絕對不能賺,也絕對不能跟著資本集團助紂為虐。
他的資金體量,也不能不自量力的參與抵抗。
根本濺不起一點浪花。
隻能做到不跟著作惡。
這個事件太出名了,整個行動策劃都看起來是有組織有預謀的。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以天氣影響為由,對大豆月度供需報告作出重大調整,將大豆庫存數據調整到20多年來的低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價格連續上漲,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時的最低點約550美分,上漲到2004年4月的1060美分。
漲幅近一倍。
同時,國內大豆期貨1號合約綜合價格在2004年4月達到了年內價格高點3894元。
這種漲幅相當於國內價格從每噸2000元人民幣漲至3894元。
一些國家立馬采取了限製大豆出口的措施,以確保國內市場的供應。美方助力放大了這種信息,或者這種信息本身就是由他們策劃的一部分,使華夏壓榨企業產生了巨大的恐慌。
都認為未來大豆還會繼續漲價。
在恐慌心理支配下,華夏壓榨企業紛紛加大采購力度,在美國恐慌搶購了800多萬噸大豆,折合平均價格在人民幣3750元\/噸的高位。
相當於采購了300多億。
老底都壓上了。
可隨後美國農業部就調高產量數據,美國金融資本集團直接反手做空,大豆價格突然直線下降,跌幅近50%。
漲100%,跌50%實在是太騷了,就相當於黃豆價格沒變,可無數企業卻虧的褲衩子都沒了。
這還是實盤虧的,期貨虧的更是海了去了。
這一下子就將眾多華夏壓榨企業逼向絕境,華夏油廠每1噸進口大豆虧損達600至700元。
美國人利用期貨的套路狠狠玩了華夏企業一把,賺的盆滿缽滿。
這場著名的“大豆危機”徹底改變了中國大豆市場格局。
這導致了國內大豆壓榨企業麵臨巨大壓力,許多企業無法承受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最終不得不選擇破產或被外資收購。控製著糧食生產運銷的四大糧商“abcd”開始趁機低價收購華夏破產的壓榨企業,參股多家大豆壓榨企業,跨國公司並購華夏企業之後,基本控製了華夏大豆采購煉油權。
據統計,“大豆危機”前,中國有1000家大豆壓榨企業,而到了2006年,這一數字減少至90餘家,其中66家有外資背景。
跨國糧商通過控製倉儲、物流,掌控采購主動權,進而控製農民種植意向,實現轉基因大豆的本土化種植,在華夏上演其掌控南美大豆市場手法的翻版。
這場危機也使得中國大豆進口量快速攀升,幾年之內,華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可對國際放開大豆,這本來就是加入wto先決條件之一,沒招也沒辦法。
對方謀劃已久,在隨後的一係列組合打擊中,不過是早死一天晚死一天的區別。
有一些企業收購本地大豆榨油,硬扛轉基因大豆的侵入,結果呢?不過是一步步走向死亡或者苟延殘喘而已。
用一個企業抗擊一個國家,這不是悲壯,是巨大的悲哀。
wto放開了大豆,卻談判保住了小麥,沒有袁老四大糧商說不定還怎麽折騰呢!
袁老配享太廟。
轉基因大豆還真不是不食用轉基因大豆就行的。養豬企業有一個必用的東西叫“豆粕”,所有的養殖成本直接跟“豆粕”掛鉤,豬長不長肉主要的原料。吃的豆腐,腐乳,還有醬油,醋,小食品,早就滲透生活的方方麵麵了。
陳子桓的資金體量是真扛不住四大糧商的兇猛的進攻,人家不達目的是絕對不會罷休的。
期貨本身自帶杠杆,大豆期貨是保證金製度,一般都是自帶10-15倍杠杆,漲了一倍,再跌一倍,利潤堪稱恐怖。
牛逼的能做到100倍利潤。
陳子桓要是8月份就跟隨著國際金融資本集團,做15-20倍利潤穩穩的。
人生暴富靠“康波”,他的資金體量,就這一波就能吃到撐。
能放棄這麽大的誘惑,也是需要莫大的毅力。
······
陳子桓在“網易、新浪、搜狐”空方頭寸不算多,包括9月末和十一期間,陸陸續續一共也隻打進去6千萬美金,以看跌期權put為主,隻有1千萬美金融券。
整個十一期間,這幾家公司的股價走的就很微妙,看股價的走勢和結合藤訊馬上要做的門戶網站的信息來分析,華爾街資本已經知道藤訊在內部開始在做門戶網站,以及明確的上線時間。
藤訊還沒公布,還要一周才會告訴部分合作方,那很有可能就是mih提前透露的。
華爾街資本在相對高位做的第一個動作,不是立馬拋盤,是在高位持續震蕩。
降低持倉成本,同時還保留了部分砸盤的倉位子彈,同時趁機購買部分空方頭寸。
甚至,還讓國際金融資本機構鼓吹“網易、新浪、搜狐”大有作為,同時讓高盛美林等通道機構“忽悠”歐洲的挪威主權基金在華爾街做他們的對手盤,讓他們購買看漲期權和看漲金融衍生品。
而陳子桓在等一個時機,一個趨勢形成的時機,這個時機沒形成慌忙下場反而容易被人家反手給幹了,畢竟砸盤主要得靠華爾街,人家有最先進的數學砸盤模型和子彈。
始終要保持和華爾街資本站在一個方向上,才能免於遭受炮火的襲擊,大佬吃肉他也能跟著喝頭湯。
隻要看後台數據確定華爾街正式開炮砸盤,陳子桓就會一直看著華爾街的反應加大購入看跌期權put。
這口湯也能喝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