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官場:救了神秘大佬,乘風破浪 作者:天下南嶽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餘備是屬於典型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人。
本來,他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想幹一番事業的人。事實上,商海沉浮十幾年,確實讓他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與經驗。
幹事業的人,首先要懂得市場。能準確地把握市場的脈搏,更能深入骨髓地知道,市場是一把雙刃劍。它能送人上青天,也能將一個人打擊得粉身碎骨。
餘備選擇在山南投資興業,確實是看中了衡嶽地區啤酒市場的空白。
啤酒對於南方人而言,是宴請賓客,招待朋友,閑暇之餘消遣的最好的東西。南方人不善於喝烈性白酒。舶來品啤酒,因性格溫和,既有酒精讓人興奮,又有解渴之功效,故而深得南方人喜愛。
而且,啤酒價格低廉,走的是親民路線。
到了夏天,南方人一天不喝上一杯啤酒,總感覺心裏空落落的像丟失了什麽一樣。因而銷量往往能突破想象。
選擇建廠生產啤酒,足以證明餘備有著長遠的商業眼光。
然而,任何一件好事,都有它相反的一麵。
餘備在經人介紹認識山南招商局長曹春後,他一顆報效鄉梓的心,便熊熊燃燒起來。
都說,人都有一顆衣錦還鄉的心。餘備也不例外。
相比較其他人,餘備在外闖蕩這麽些年,算得上是山南的最成功的人士之一。擁有鮮衣怒馬的餘備,自然希望能在山南再創輝煌。
他熱情地投身到家鄉的建設中來。然而,他很快便發現,某些人並不像他這樣想的,一心想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他們想的隻是中飽私囊。至於社會的發展,似乎漠不關心。
在他提出資金有困難,可能一下難以完成啤酒廠的建設時,常務副縣長肖科主動站出來為他排憂解難。
起初,餘備對山南政府的關心,內心感激得一塌糊塗。
就在他準備大張旗鼓要上馬項目的時候,肖科委婉地告訴他,由於餘備缺乏貸款的實際抵押物,他的貸款要想順利批下來,就隻能找擔保人。
肖科甚至暗示他,山南縣政府就可以為他擔保。
不過,有一個前提,餘備必須做好別人為他擔保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迴扣。
貸款還被拿迴扣,而且迴扣數額之大,讓餘備不敢下決心。
按肖科的意思,山南縣給餘備擔保從銀行貸款三個億出來,餘備需要為此付出五千萬的各種擔保費用。
餘備沒有猶豫,一咬牙便答應了下來。
他在答應肖科的條件時,心裏已經有了跑路的想法。
餘備走的是一條沒有退路的路。如果他不找銀行貸款,項目到期無法啟動,他先期投入的資金就將打了水漂。
他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借助肖科的力量,從山南農商銀行貸出一筆款來。
餘備並不擔心欠貸。他相信隻要企業在正常運營,欠多少錢都有還清的一天。
可是被人拿走五千萬的貸款迴扣,這是餘備想都不敢去想的事。他不得不在心裏驚歎山南的幹部胃口之大。
而且他逐漸認識到。即便一切都按他的意願了,他的企業隻要還在山南,就不會有一天的好日子過。
拿著貸款跑路的想法,便在他腦海裏瘋狂地生長起來。
這個瘋狂的念頭,讓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了。
餘備沒有去想,胃口大的人,因為貪得無厭,總有一天會東窗事發。
他舉家移民的主意,還是在與肖科一次閑聊中,肖科給出的主意。
肖科暗示他,現在有錢人都在往國外跑。這並非是說國外的月亮比國內要圓,而是有錢人都會精明地打著算盤。他們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移民就是給自己留條退路。
餘備還真按肖科的想法,悄悄給全家辦了移民。
直到他出走到了國外,餘備才猛然發覺,原來最盼望他出國移民的人,是肖科。
隻要他出了國,他留在國內的爛攤子便將爛到底。因為,所有人都會把所有事推到他一個人身上去。
事實證明,騙貸案發生後,餘備成了唯一的罪人。肖科卻毫發無損。
餘備移民出國,國內的資產便成了他最令他頭痛的事。
餘備並非一無所有,他在國內這麽些年的積累,不說是千萬富翁,但至少實現了小範圍的財務自由。
如果拿了這筆貸款跑路,而將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心血拋棄不要,這是餘備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在他進退兩難之際,肖科又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他介紹了趙坤給餘備認識。
畢竟,靠餘備自身的能力,他沒有任何機會和能力將國內屬於他的資產轉移出去。
趙坤的介入,讓他如魚得水。
趙坤在國外擁有自己的演藝公司。餘備的錢經過他的演藝公司洗白後,便可成為他在國外的合法收入。
但趙坤也不是吃素的。餘備的錢經過他的手之後,便縮水了一半。
他冒著極大的風險,頂著騙貸的頭銜,最終落到他手裏的錢,已經不足一個億了。
一個滿懷雄心壯誌的人,卻落得漂泊海外的境遇。餘備這一手牌,真是打得一塌糊塗。
餘備騙貸案發生後,幾乎引起了山南縣地震。
偵查工作很快便有了結果。最終的答案是餘備是該案唯一的犯罪嫌疑人。由於他已經遠遁海外,無法繼續深入下去,案件順理成章要擱置起來。
案件一擱置,便將不了了之。
誰都沒有料到會遇上陸天明。更沒料到陸天明是個堅持不肯放棄的人。
在楊晨因其他工作要求解散騙貸案專案組時,陸天明力主專案組不能解散。他順手將專案組轉移給了石頭來負責。
石頭不辱使命,他終於得到了餘備迴國的消息。
沒人知道餘備這時候冒著風險迴國的目的。更不會想到石頭早就通過他遍布天下的戰友關係網,將他的一舉一動牢牢鎖住了。
因此,餘備前腳剛踏進國門,後腳就被石頭探知了消息。
石頭之所以能被陸天明看中重用。是因為他們在苦水鄉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
那時候的苦水鄉,石頭可能是為數不多看好陸天明的人。
特別是陸天明在舉辦了全球研討會之後,石頭便堅定的認為,陸天明是個引而不發的人才。一旦得到一個好平台,他日後必將一飛衝天。
石頭成為陸天明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是形勢所迫。
而林偉生因為能將棘手的事交出去,他內心也是很高興的。
林偉生知道,在山南得罪楊晨,等於是自討沒趣。
別看楊晨隻是一個副局長,但他在山南縣的影響力,絕不亞於局長秦長青。
畢竟,身為常務副局長的楊晨,早就把公安係統牢牢控製在手裏。像林偉生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把柄捏在他楊晨手裏,誰也說不清。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山南縣但凡有點影響的人,多少都有把柄被楊晨捏著。
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餘備,還能走多遠,就要看石頭的追逃結果了。
本來,他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想幹一番事業的人。事實上,商海沉浮十幾年,確實讓他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與經驗。
幹事業的人,首先要懂得市場。能準確地把握市場的脈搏,更能深入骨髓地知道,市場是一把雙刃劍。它能送人上青天,也能將一個人打擊得粉身碎骨。
餘備選擇在山南投資興業,確實是看中了衡嶽地區啤酒市場的空白。
啤酒對於南方人而言,是宴請賓客,招待朋友,閑暇之餘消遣的最好的東西。南方人不善於喝烈性白酒。舶來品啤酒,因性格溫和,既有酒精讓人興奮,又有解渴之功效,故而深得南方人喜愛。
而且,啤酒價格低廉,走的是親民路線。
到了夏天,南方人一天不喝上一杯啤酒,總感覺心裏空落落的像丟失了什麽一樣。因而銷量往往能突破想象。
選擇建廠生產啤酒,足以證明餘備有著長遠的商業眼光。
然而,任何一件好事,都有它相反的一麵。
餘備在經人介紹認識山南招商局長曹春後,他一顆報效鄉梓的心,便熊熊燃燒起來。
都說,人都有一顆衣錦還鄉的心。餘備也不例外。
相比較其他人,餘備在外闖蕩這麽些年,算得上是山南的最成功的人士之一。擁有鮮衣怒馬的餘備,自然希望能在山南再創輝煌。
他熱情地投身到家鄉的建設中來。然而,他很快便發現,某些人並不像他這樣想的,一心想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他們想的隻是中飽私囊。至於社會的發展,似乎漠不關心。
在他提出資金有困難,可能一下難以完成啤酒廠的建設時,常務副縣長肖科主動站出來為他排憂解難。
起初,餘備對山南政府的關心,內心感激得一塌糊塗。
就在他準備大張旗鼓要上馬項目的時候,肖科委婉地告訴他,由於餘備缺乏貸款的實際抵押物,他的貸款要想順利批下來,就隻能找擔保人。
肖科甚至暗示他,山南縣政府就可以為他擔保。
不過,有一個前提,餘備必須做好別人為他擔保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迴扣。
貸款還被拿迴扣,而且迴扣數額之大,讓餘備不敢下決心。
按肖科的意思,山南縣給餘備擔保從銀行貸款三個億出來,餘備需要為此付出五千萬的各種擔保費用。
餘備沒有猶豫,一咬牙便答應了下來。
他在答應肖科的條件時,心裏已經有了跑路的想法。
餘備走的是一條沒有退路的路。如果他不找銀行貸款,項目到期無法啟動,他先期投入的資金就將打了水漂。
他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借助肖科的力量,從山南農商銀行貸出一筆款來。
餘備並不擔心欠貸。他相信隻要企業在正常運營,欠多少錢都有還清的一天。
可是被人拿走五千萬的貸款迴扣,這是餘備想都不敢去想的事。他不得不在心裏驚歎山南的幹部胃口之大。
而且他逐漸認識到。即便一切都按他的意願了,他的企業隻要還在山南,就不會有一天的好日子過。
拿著貸款跑路的想法,便在他腦海裏瘋狂地生長起來。
這個瘋狂的念頭,讓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了。
餘備沒有去想,胃口大的人,因為貪得無厭,總有一天會東窗事發。
他舉家移民的主意,還是在與肖科一次閑聊中,肖科給出的主意。
肖科暗示他,現在有錢人都在往國外跑。這並非是說國外的月亮比國內要圓,而是有錢人都會精明地打著算盤。他們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移民就是給自己留條退路。
餘備還真按肖科的想法,悄悄給全家辦了移民。
直到他出走到了國外,餘備才猛然發覺,原來最盼望他出國移民的人,是肖科。
隻要他出了國,他留在國內的爛攤子便將爛到底。因為,所有人都會把所有事推到他一個人身上去。
事實證明,騙貸案發生後,餘備成了唯一的罪人。肖科卻毫發無損。
餘備移民出國,國內的資產便成了他最令他頭痛的事。
餘備並非一無所有,他在國內這麽些年的積累,不說是千萬富翁,但至少實現了小範圍的財務自由。
如果拿了這筆貸款跑路,而將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心血拋棄不要,這是餘備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在他進退兩難之際,肖科又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他介紹了趙坤給餘備認識。
畢竟,靠餘備自身的能力,他沒有任何機會和能力將國內屬於他的資產轉移出去。
趙坤的介入,讓他如魚得水。
趙坤在國外擁有自己的演藝公司。餘備的錢經過他的演藝公司洗白後,便可成為他在國外的合法收入。
但趙坤也不是吃素的。餘備的錢經過他的手之後,便縮水了一半。
他冒著極大的風險,頂著騙貸的頭銜,最終落到他手裏的錢,已經不足一個億了。
一個滿懷雄心壯誌的人,卻落得漂泊海外的境遇。餘備這一手牌,真是打得一塌糊塗。
餘備騙貸案發生後,幾乎引起了山南縣地震。
偵查工作很快便有了結果。最終的答案是餘備是該案唯一的犯罪嫌疑人。由於他已經遠遁海外,無法繼續深入下去,案件順理成章要擱置起來。
案件一擱置,便將不了了之。
誰都沒有料到會遇上陸天明。更沒料到陸天明是個堅持不肯放棄的人。
在楊晨因其他工作要求解散騙貸案專案組時,陸天明力主專案組不能解散。他順手將專案組轉移給了石頭來負責。
石頭不辱使命,他終於得到了餘備迴國的消息。
沒人知道餘備這時候冒著風險迴國的目的。更不會想到石頭早就通過他遍布天下的戰友關係網,將他的一舉一動牢牢鎖住了。
因此,餘備前腳剛踏進國門,後腳就被石頭探知了消息。
石頭之所以能被陸天明看中重用。是因為他們在苦水鄉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
那時候的苦水鄉,石頭可能是為數不多看好陸天明的人。
特別是陸天明在舉辦了全球研討會之後,石頭便堅定的認為,陸天明是個引而不發的人才。一旦得到一個好平台,他日後必將一飛衝天。
石頭成為陸天明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是形勢所迫。
而林偉生因為能將棘手的事交出去,他內心也是很高興的。
林偉生知道,在山南得罪楊晨,等於是自討沒趣。
別看楊晨隻是一個副局長,但他在山南縣的影響力,絕不亞於局長秦長青。
畢竟,身為常務副局長的楊晨,早就把公安係統牢牢控製在手裏。像林偉生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把柄捏在他楊晨手裏,誰也說不清。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山南縣但凡有點影響的人,多少都有把柄被楊晨捏著。
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餘備,還能走多遠,就要看石頭的追逃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