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孔家……,若是他們,這事倒有可能。”
韓信是極聰明的人,稍微思考就明白了其中關鍵。
孔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諸侯勢力,他們最大的優勢便是治理能力和一大批身具秘術的儒生,在軍事方麵並不強。
為了生存下去,很可能會挑選一方大勢力投靠。
之前李世民沒有占領兗州,在北方又要時刻麵臨嬴政威脅,所以投靠意願不強,甚至願意共同抵禦。
隻是形勢急轉直下,如今的李世民眼看要統一兗州,坐擁兩州之地,禦下百姓上億,隻需消化一段時間,便能趁勢崛起,成為華夏頂尖勢力。
這個時候投靠,再加上青州及孔家的輔佐,立刻就能成為天下第一大勢力,已經具備完成大一統的基礎,誘惑可不是一般的大。
正想著,副將曹參出列,這是位出將入相的大才,西漢曆史上第二位相國。
“大帥,此刻已經斷無退路,我軍若再拖延下去,徐州南部便要分崩離析了,這時唯有親自督軍,親自抵抗甚至戰勝蜀漢,才能穩住局麵。”
韓信眉心一挑,咬牙沉思,這話說的有道理,但也不是沒有風險,他隻有三十萬大軍,加上彭越的三十萬也不過六十萬,而蜀漢卻有一百五十萬,多出兩倍不止。
若李世民沒有攻打菏澤縣,還可源源不斷增兵,在彭城周邊及北部幾縣,還有著一百八十萬人馬。
徐州原本擁有三百五十萬大軍,大多從西漢百姓那裏征召,等於每二十人抽一人,若除去老弱婦孺,等於每四名青壯抽一人,已達到極限。
加上發生南通城內應事件,王上做主將現代人從軍隊剔除,瞬間少了五十萬軍卒,隻餘下三百萬。
而攻打兗州損失四十萬,蜀漢來攻損失二十萬,實際軍隊數量僅有二百四十萬。
後自己帶走三十萬,彭越前期同樣帶走三十萬,所以可用之兵僅剩下一百八十萬。
就在這時,李世民開始入侵,首都彭城受到威脅……
所以事情堆積在一起,讓原本充足的兵源瞬間捉襟見肘起來。
他也想過繼續征召,徐州境內還有近千萬青壯,隻是這些人一沒有經過訓練,二沒有領兵大將統領,征召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不過以眼下局勢來看,也的確到了不得不做出抉擇的時候。
揚州縣的北麵是淮安縣,再往上是宿遷縣以及首都彭城,中間一馬平川,沒有阻礙,禦蜀漢於揚州已不可避免,這是要正麵決戰了。
當下咬著牙,韓信對親衛說著:“你即可返迴彭城稟報王上,時徐州生死存亡之際,唯有擊退蜀漢方能穩住形勢,若有餘力,便增援一些,若不能,便唯有死戰了!”
他這時竟痛恨起了劉徹,當初劉徹南下益州,不僅帶有了大批武將,還將虎賁軍、幽州突騎和羽林軍帶走了,導致徐州境內僅餘下白蛇軍、郎中騎兵兩支精銳。
其他幾位異性王所掌握的精銳人數太少,比如彭越手中的梁王軍就僅有三千之數。
好在郎中騎兵在他手裏,人數足有五萬人,個體實力達到感知境,反而成為了他手中的王牌。
加上十五萬加成軍卒,此戰也並非沒有機會。
……
金陵城。
劉峰剛把樂毅派出不久,便立刻召集白起等人前來議事。
關羽貿然北上固然破壞了原有計劃,但效果卻不錯。
任何事情就怕你不敢想不敢做,他當初懼怕劉邦威名,從未想過攻打徐州,考慮最多的還是交州。
期望通過與司馬懿的大戰,將粵郡占據,在獲取珠江三角洲的同時,也能獲得大批人口。
到時再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逐步消化戰果,若一切順利,未嚐沒有統一南華夏的機會。
隻是這一切規劃都被關羽打破了,更因此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
由於劉邦擔憂老巢被偷襲,揮軍返迴彭城,使得李世民快速統一兗州,“逼迫”青州孔家投降,僅用半月便坐擁三州之地,威加四海,成為華夏第一大勢力。
豫州趙匡胤受此刺激,同時加快了南下步伐,派遣重兵出征荊州,其他還包括劉徹、司馬懿兩人。
一次目標轉移,竟引發一場更大規模的混戰,如何不讓人心驚膽戰?
從戰術上來說,蜀漢得了天大的便宜,南通、泰州兩縣已收入囊中,更有機會統一徐州,不可謂不成功。
但從戰略上來看,如今還無法輕易地下定論,不過最慘的肯定是劉邦了,最大的得益者則是李世民。
這種現象就如同發生在1120年的聯金滅遼事件,宋徽宗趁著遼國衰落,與新興的金國結為同盟,共同滅遼。
最終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uu看書.uuksh 將自己的國家給整沒了。
其繼任者南宋如法炮製,製定了聯蒙滅金策略,同樣的配方,一樣的結果。
突然湧現的想法讓劉峰嚇一跳,不過很快又搖頭,嘴裏發出一陣嗤笑。
蜀漢不是北宋,更不可能是南宋,此時的華夏背景也和當初不可同日而語,至少李世民有大批敵人在。
他北麵要麵對嬴政、孫文磊、鐵木真等人,南麵也要麵對趙匡胤、劉邦和蜀漢,如果劉邦沒有被直接滅掉的情況下。
所以製約很多,很難去類比,隻是過程真的很像,李世民成為了最大贏家。
……
通知白起等人進入禦書房,劉峰擺手示意眾人免禮,隨後起身來到案幾前,在上方,擺著長長一卷地圖。
經過數次改版,華夏地圖上僅剩下了十三路諸侯。
包括草原鐵木真、黑龍江流域的女真族、並州劉秀、涼州楊堅、幽州孫文磊、雍州嬴政、占據冀州、兗州和青州的李世民、徐州劉邦、豫州趙匡胤、益州劉徹、荊州朱元璋、交州司馬懿,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雖諸侯數量少了,但慘烈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任何一場大戰,損失的不再是幾萬人,幾十萬人,而是幾百萬人。
這甚至比華夏任何分裂時期都要來得慘烈。
韓信是極聰明的人,稍微思考就明白了其中關鍵。
孔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諸侯勢力,他們最大的優勢便是治理能力和一大批身具秘術的儒生,在軍事方麵並不強。
為了生存下去,很可能會挑選一方大勢力投靠。
之前李世民沒有占領兗州,在北方又要時刻麵臨嬴政威脅,所以投靠意願不強,甚至願意共同抵禦。
隻是形勢急轉直下,如今的李世民眼看要統一兗州,坐擁兩州之地,禦下百姓上億,隻需消化一段時間,便能趁勢崛起,成為華夏頂尖勢力。
這個時候投靠,再加上青州及孔家的輔佐,立刻就能成為天下第一大勢力,已經具備完成大一統的基礎,誘惑可不是一般的大。
正想著,副將曹參出列,這是位出將入相的大才,西漢曆史上第二位相國。
“大帥,此刻已經斷無退路,我軍若再拖延下去,徐州南部便要分崩離析了,這時唯有親自督軍,親自抵抗甚至戰勝蜀漢,才能穩住局麵。”
韓信眉心一挑,咬牙沉思,這話說的有道理,但也不是沒有風險,他隻有三十萬大軍,加上彭越的三十萬也不過六十萬,而蜀漢卻有一百五十萬,多出兩倍不止。
若李世民沒有攻打菏澤縣,還可源源不斷增兵,在彭城周邊及北部幾縣,還有著一百八十萬人馬。
徐州原本擁有三百五十萬大軍,大多從西漢百姓那裏征召,等於每二十人抽一人,若除去老弱婦孺,等於每四名青壯抽一人,已達到極限。
加上發生南通城內應事件,王上做主將現代人從軍隊剔除,瞬間少了五十萬軍卒,隻餘下三百萬。
而攻打兗州損失四十萬,蜀漢來攻損失二十萬,實際軍隊數量僅有二百四十萬。
後自己帶走三十萬,彭越前期同樣帶走三十萬,所以可用之兵僅剩下一百八十萬。
就在這時,李世民開始入侵,首都彭城受到威脅……
所以事情堆積在一起,讓原本充足的兵源瞬間捉襟見肘起來。
他也想過繼續征召,徐州境內還有近千萬青壯,隻是這些人一沒有經過訓練,二沒有領兵大將統領,征召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不過以眼下局勢來看,也的確到了不得不做出抉擇的時候。
揚州縣的北麵是淮安縣,再往上是宿遷縣以及首都彭城,中間一馬平川,沒有阻礙,禦蜀漢於揚州已不可避免,這是要正麵決戰了。
當下咬著牙,韓信對親衛說著:“你即可返迴彭城稟報王上,時徐州生死存亡之際,唯有擊退蜀漢方能穩住形勢,若有餘力,便增援一些,若不能,便唯有死戰了!”
他這時竟痛恨起了劉徹,當初劉徹南下益州,不僅帶有了大批武將,還將虎賁軍、幽州突騎和羽林軍帶走了,導致徐州境內僅餘下白蛇軍、郎中騎兵兩支精銳。
其他幾位異性王所掌握的精銳人數太少,比如彭越手中的梁王軍就僅有三千之數。
好在郎中騎兵在他手裏,人數足有五萬人,個體實力達到感知境,反而成為了他手中的王牌。
加上十五萬加成軍卒,此戰也並非沒有機會。
……
金陵城。
劉峰剛把樂毅派出不久,便立刻召集白起等人前來議事。
關羽貿然北上固然破壞了原有計劃,但效果卻不錯。
任何事情就怕你不敢想不敢做,他當初懼怕劉邦威名,從未想過攻打徐州,考慮最多的還是交州。
期望通過與司馬懿的大戰,將粵郡占據,在獲取珠江三角洲的同時,也能獲得大批人口。
到時再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逐步消化戰果,若一切順利,未嚐沒有統一南華夏的機會。
隻是這一切規劃都被關羽打破了,更因此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
由於劉邦擔憂老巢被偷襲,揮軍返迴彭城,使得李世民快速統一兗州,“逼迫”青州孔家投降,僅用半月便坐擁三州之地,威加四海,成為華夏第一大勢力。
豫州趙匡胤受此刺激,同時加快了南下步伐,派遣重兵出征荊州,其他還包括劉徹、司馬懿兩人。
一次目標轉移,竟引發一場更大規模的混戰,如何不讓人心驚膽戰?
從戰術上來說,蜀漢得了天大的便宜,南通、泰州兩縣已收入囊中,更有機會統一徐州,不可謂不成功。
但從戰略上來看,如今還無法輕易地下定論,不過最慘的肯定是劉邦了,最大的得益者則是李世民。
這種現象就如同發生在1120年的聯金滅遼事件,宋徽宗趁著遼國衰落,與新興的金國結為同盟,共同滅遼。
最終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uu看書.uuksh 將自己的國家給整沒了。
其繼任者南宋如法炮製,製定了聯蒙滅金策略,同樣的配方,一樣的結果。
突然湧現的想法讓劉峰嚇一跳,不過很快又搖頭,嘴裏發出一陣嗤笑。
蜀漢不是北宋,更不可能是南宋,此時的華夏背景也和當初不可同日而語,至少李世民有大批敵人在。
他北麵要麵對嬴政、孫文磊、鐵木真等人,南麵也要麵對趙匡胤、劉邦和蜀漢,如果劉邦沒有被直接滅掉的情況下。
所以製約很多,很難去類比,隻是過程真的很像,李世民成為了最大贏家。
……
通知白起等人進入禦書房,劉峰擺手示意眾人免禮,隨後起身來到案幾前,在上方,擺著長長一卷地圖。
經過數次改版,華夏地圖上僅剩下了十三路諸侯。
包括草原鐵木真、黑龍江流域的女真族、並州劉秀、涼州楊堅、幽州孫文磊、雍州嬴政、占據冀州、兗州和青州的李世民、徐州劉邦、豫州趙匡胤、益州劉徹、荊州朱元璋、交州司馬懿,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雖諸侯數量少了,但慘烈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任何一場大戰,損失的不再是幾萬人,幾十萬人,而是幾百萬人。
這甚至比華夏任何分裂時期都要來得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