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極為後悔,如果知道局勢會演變到這一步,當初就不應該召喚那麽多軍卒,直接囤積武將就行。
但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吃,要說“後悔”,孫家的感覺應該更深才是。
之前蟄伏三年,錯過了最容易夯實根基的係統時期。
蜀漢再怎麽說,還保留了國戰和兌換兩項功能,孫家就隻保留了招賢碑,一個是被動收集人才,一個是主動吸收,差距不小。
而這才是蜀漢最大的優勢,他可以不斷地擊殺皇帝,不斷地發起國戰,從而一點點提升實力。
所以前期的弱小並不能代表全部,隻要蜀漢能穩住不崩潰,堅持到後期的話,並非沒有機會。
……
朝會後,接下來的宴會上,眾武將的興致都不錯,尚海郡被拿下,除了多出六百萬人口,也讓蜀漢真正連成一體,連龐涓等人,也在受到賞賜安撫後,漸漸平複下來。
兩個曾經敵對,這時卻安坐在一起,飲酒用膳,世間之事,再奇妙也不過如此。
送走龐涓等人後,下午劉峰在侍衛的保護下來到尚海郡。
尚海郡的麵積不大,和錢塘郡相當,屬於小郡,經過災變之後,當年的繁華已不在,不過尚海郡的地理位置極好,是天然的海港城市,發展潛力巨大。
劉峰的目標是將這裏打造成對外經貿的窗口。
此時站在高處,抬頭遠眺,隻見百裏之內,田地一塊塊分割著,延伸到遠處,當真是人煙稠密。
“這可是六百萬人口啊,超過百萬戶,便是十戶抽一,也能多出十萬軍卒!”
如今的百姓已不同以往,力氣明顯大了許多,身體素質也在快速飆漲。
和之前的特殊兵種沒有多大區別,唯一差的就是戰鬥經驗。
所以人口很重要,這關係到兵源。
蜀漢如今維持著一百一十萬戰兵,吃喝用度之下,對物資的損耗極大,這也讓商鞅壓力陡增。
時常抱怨軍隊數量太多,蜀漢之前的總人口不過一千九百萬,四百萬戶,等於四戶抽一。
說一句窮兵黷武也不為過,現在雖多出六百萬人,可以緩解一下壓力,但也非常危險。
一旦發生大的決戰,兵源便會緊缺,這關係到戰爭潛力,不得不重視。
在劉峰的心中,人口的作用還不止如此,像是在這個時間段出生的孩童,他們的起點極高,可塑性強,是蜀漢未來的武將、文官搖籃。
略有思索,劉峰對跟隨而來的商鞅說道:“孤這幾日時常感慨,所謂的大治之世也不過吃飽穿暖,讓百姓有所生計,如今天地變色,百姓素質提升數籌,對糧食、肉食的消耗極大,如此一來,便更應該提早謀劃,提高效率,多占良田。”
“王上英明,采取大田製,糧食產量有保證,百姓無不感恩。”
聽了一頓馬屁,劉峰不置可否,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如果沒有底下官員的努力,光製定方向用處不大。
而且最關鍵的不是大田製,而是良田不夠用,你總不能指望山區裏麵長出稻米。
不過這件事短期內得不到解決,他也沒有太過糾結,反而饒有興致地巡視自己新得的國土。
話說,在得了尚海郡後,一些百姓或者以工代籌,或是遷徙去了吳郡,吳郡土地肥沃,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樣樣需要之物都有,移去的人,大有此間樂不思故土之感慨。
這也減輕了尚海郡的壓力,吳郡得到開放,土地趨於平均。
畢竟是六百萬人口,以尚海郡的體量,很難保證多好的生活質量。
在此地巡視了四五天,劉峰便返程迴到蜀漢城,他需要去謀劃國戰的事宜,這事關蜀漢的生死存亡,不得不重視。
目前可供選擇的國家很多,東麵的霓虹國,或是南麵的諸多小國。
如果想利益最大化,霓虹國是首選,如果想風險小一點,南麵諸國則好一點。
蜀漢擁有上千艘戰艦,可以直接從海上攻擊,行軍不存在障礙。
鋪開地圖一點點去查看,劉峰思索許久,最終還是選擇了霓虹國。
旨意下發,劉峰當即命令戰情司去收集霓虹國的資料,同時派遣精幹之士前去探查情報。
雖然以華夏的體量,不必在乎區區島國,但此次是蜀漢為主體,等於一個地方政權去對抗一個國家。
他就算心再大,也不會藐視對方,認為此戰沒有風險。
相反的,此戰風險極大,運作不好,甚至會團滅。
所以地點很重要,他這一次隻要占領十分之一的領土,看書 ww.uukanshu.cm斬殺一名有分量的諸侯、帝王即可。
況且就算是占領也不是永久性,堅持兩個月就算勝利。
在這期間,不能有大規模抵抗勢力存在。
而一旦判定成功,被占領地區將直接從這個世界消失,至於消失到什麽地方,沒人清楚。
作為戰勝一方的獎勵,會額外得到一片土地,麵積為被占領區的二十分之一,你可以選擇地形、地貌,但有規定,平原麵積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
在選擇完地形之後,可以隨意安插在領地的任何地方。
形象點說,通過國戰所得到的土地既可以“放在”錢塘郡周邊,也可放在崇鳴縣的周邊,看你想怎麽做。
國戰的殘酷性由此可見一般,如果“運氣”不好,有可能滅國,連國土都消失不見。
至於敵對國的人口,也會作為獎勵,一同進入戰勝國的領地。
在保留原有文化基礎的同時,也會對戰勝國產生一絲畏懼。
但畏懼不等於失去記憶,他們對亡國的記憶是不變的。
這會是一個隱患,需要你去想辦法加速“融合”,或者直接殺掉,或者效仿八旗製度進行統治。
運用好了,會誕生一個新的族群,比如霓虹族,為將來的征戰提供助力,運作不好,就是永無止境的麻煩。
華夏本來就是百國之國,各地區說的話都不同,要不然,秦始皇也不會製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策略了。
在國戰的影響下,以後的世界絕對會呈現出紛爭的局麵,因為你不去爭,麵臨的就是亡國滅種,不得不如此。
但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吃,要說“後悔”,孫家的感覺應該更深才是。
之前蟄伏三年,錯過了最容易夯實根基的係統時期。
蜀漢再怎麽說,還保留了國戰和兌換兩項功能,孫家就隻保留了招賢碑,一個是被動收集人才,一個是主動吸收,差距不小。
而這才是蜀漢最大的優勢,他可以不斷地擊殺皇帝,不斷地發起國戰,從而一點點提升實力。
所以前期的弱小並不能代表全部,隻要蜀漢能穩住不崩潰,堅持到後期的話,並非沒有機會。
……
朝會後,接下來的宴會上,眾武將的興致都不錯,尚海郡被拿下,除了多出六百萬人口,也讓蜀漢真正連成一體,連龐涓等人,也在受到賞賜安撫後,漸漸平複下來。
兩個曾經敵對,這時卻安坐在一起,飲酒用膳,世間之事,再奇妙也不過如此。
送走龐涓等人後,下午劉峰在侍衛的保護下來到尚海郡。
尚海郡的麵積不大,和錢塘郡相當,屬於小郡,經過災變之後,當年的繁華已不在,不過尚海郡的地理位置極好,是天然的海港城市,發展潛力巨大。
劉峰的目標是將這裏打造成對外經貿的窗口。
此時站在高處,抬頭遠眺,隻見百裏之內,田地一塊塊分割著,延伸到遠處,當真是人煙稠密。
“這可是六百萬人口啊,超過百萬戶,便是十戶抽一,也能多出十萬軍卒!”
如今的百姓已不同以往,力氣明顯大了許多,身體素質也在快速飆漲。
和之前的特殊兵種沒有多大區別,唯一差的就是戰鬥經驗。
所以人口很重要,這關係到兵源。
蜀漢如今維持著一百一十萬戰兵,吃喝用度之下,對物資的損耗極大,這也讓商鞅壓力陡增。
時常抱怨軍隊數量太多,蜀漢之前的總人口不過一千九百萬,四百萬戶,等於四戶抽一。
說一句窮兵黷武也不為過,現在雖多出六百萬人,可以緩解一下壓力,但也非常危險。
一旦發生大的決戰,兵源便會緊缺,這關係到戰爭潛力,不得不重視。
在劉峰的心中,人口的作用還不止如此,像是在這個時間段出生的孩童,他們的起點極高,可塑性強,是蜀漢未來的武將、文官搖籃。
略有思索,劉峰對跟隨而來的商鞅說道:“孤這幾日時常感慨,所謂的大治之世也不過吃飽穿暖,讓百姓有所生計,如今天地變色,百姓素質提升數籌,對糧食、肉食的消耗極大,如此一來,便更應該提早謀劃,提高效率,多占良田。”
“王上英明,采取大田製,糧食產量有保證,百姓無不感恩。”
聽了一頓馬屁,劉峰不置可否,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如果沒有底下官員的努力,光製定方向用處不大。
而且最關鍵的不是大田製,而是良田不夠用,你總不能指望山區裏麵長出稻米。
不過這件事短期內得不到解決,他也沒有太過糾結,反而饒有興致地巡視自己新得的國土。
話說,在得了尚海郡後,一些百姓或者以工代籌,或是遷徙去了吳郡,吳郡土地肥沃,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樣樣需要之物都有,移去的人,大有此間樂不思故土之感慨。
這也減輕了尚海郡的壓力,吳郡得到開放,土地趨於平均。
畢竟是六百萬人口,以尚海郡的體量,很難保證多好的生活質量。
在此地巡視了四五天,劉峰便返程迴到蜀漢城,他需要去謀劃國戰的事宜,這事關蜀漢的生死存亡,不得不重視。
目前可供選擇的國家很多,東麵的霓虹國,或是南麵的諸多小國。
如果想利益最大化,霓虹國是首選,如果想風險小一點,南麵諸國則好一點。
蜀漢擁有上千艘戰艦,可以直接從海上攻擊,行軍不存在障礙。
鋪開地圖一點點去查看,劉峰思索許久,最終還是選擇了霓虹國。
旨意下發,劉峰當即命令戰情司去收集霓虹國的資料,同時派遣精幹之士前去探查情報。
雖然以華夏的體量,不必在乎區區島國,但此次是蜀漢為主體,等於一個地方政權去對抗一個國家。
他就算心再大,也不會藐視對方,認為此戰沒有風險。
相反的,此戰風險極大,運作不好,甚至會團滅。
所以地點很重要,他這一次隻要占領十分之一的領土,看書 ww.uukanshu.cm斬殺一名有分量的諸侯、帝王即可。
況且就算是占領也不是永久性,堅持兩個月就算勝利。
在這期間,不能有大規模抵抗勢力存在。
而一旦判定成功,被占領地區將直接從這個世界消失,至於消失到什麽地方,沒人清楚。
作為戰勝一方的獎勵,會額外得到一片土地,麵積為被占領區的二十分之一,你可以選擇地形、地貌,但有規定,平原麵積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
在選擇完地形之後,可以隨意安插在領地的任何地方。
形象點說,通過國戰所得到的土地既可以“放在”錢塘郡周邊,也可放在崇鳴縣的周邊,看你想怎麽做。
國戰的殘酷性由此可見一般,如果“運氣”不好,有可能滅國,連國土都消失不見。
至於敵對國的人口,也會作為獎勵,一同進入戰勝國的領地。
在保留原有文化基礎的同時,也會對戰勝國產生一絲畏懼。
但畏懼不等於失去記憶,他們對亡國的記憶是不變的。
這會是一個隱患,需要你去想辦法加速“融合”,或者直接殺掉,或者效仿八旗製度進行統治。
運用好了,會誕生一個新的族群,比如霓虹族,為將來的征戰提供助力,運作不好,就是永無止境的麻煩。
華夏本來就是百國之國,各地區說的話都不同,要不然,秦始皇也不會製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策略了。
在國戰的影響下,以後的世界絕對會呈現出紛爭的局麵,因為你不去爭,麵臨的就是亡國滅種,不得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