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朱允熥的計劃
我死後,給老朱直播大明烽煙再起 作者:清水街破碎的藕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90章 朱允熥的計劃
朱允熥當時鼻子都氣歪了!
合著這個老頭還是要給他兒子一個機會唄?!
那他能如他們爺倆所願嗎?
於是他直接跳上龍台,指著朱棣和老朱這爺倆說道:
“誰說我要跟你們玩兒來著?誰說我要跟你們玩來著?哦,你們想怎麽玩兒就怎麽玩?
假傳聖旨還不算,還想讓我陪你們爺倆繼續玩兒?
爺爺您想的也太美了!小爺我恕不奉陪!走了!你們自己玩兒吧!”
說完,不等朱元璋和朱棣爺倆反應過來,一溜煙兒跑沒影兒了!
留下朱元璋和朱棣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兒,朱棣心裏五味雜陳。
他知道老爹哪裏會輕易把三護衛交還給自己。
又哪裏肯真的讓自己跟這個侄子一較高下!
所以,他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
果然,朱元璋見孫子一甩袖子走人之後,對著他說道:
“你做的那些醃臢事,朕就不明說了,
老話說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你也不想想,
熥兒當時不再島上,卻對島上發生的一切了如執掌,而且藍瘋子留下的藍家軍還能明白他的意思,讓你的人有去無迴。
你的腦子難道就沒仔細想想這一切都是因為什麽嗎?
你也是帶兵打仗的人,還不如當時才十三歲的孩子!
到今天,你還認為你能輕易打下櫻花府,然後順利接管銀礦嗎?!”
朱棣知道攤牌的時候的到了。
不過他留了個心眼兒:
“父皇,您不去看看熥兒,不怕他真的跑了嗎?”
朱元璋笑了,他笑的很欣慰,是那種胸有成竹的笑:
“放心,他就算是再出趟海,還得照樣迴來給咱接管大明。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
現在先說你的問題吧。”
朱棣見自己的心思被老爹看穿,也不再扭捏。
直截了當的對皇帝爹說:
|“兒臣是不服氣,不甘心,父皇憑什麽會認為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毛孩子能比兒臣做的更好。
不過,經過這次事件,兒臣鬥膽,跟父皇申明一點兒,最起碼,這個孩子比允炆要強上好多倍。
還有一點,那就是他比允炆侄子多了來自武將集團的支持。
所以,兒臣認為,他也許真的適合這個位置。”
最後一句朱棣是違心說出來的。
他自己知道,朱元璋比他還知道。
所以,朱元璋並沒有被他的花言巧語蒙騙:
“老四啊,你自己捫心自問,你真的鬥得過這個小崽子嗎?
別說藍玉給他留下來的那些好東西,光是他腦子裏的那些東西,也不是你能跟他抗衡的,你能明白嗎?”
朱棣不服氣。
反正自己怎麽做,父皇都不會再信任自己。
那他還不如坦坦蕩蕩的,把自己的野心和不甘都拿到明麵上來,大家各憑本事。
正好讓老朱看看。
到底誰才擁有經天緯地之才,誰才是那個最適合管理這個帝國的大人物。
然而老朱最後說的一句話,讓他真正的開始了懷疑人生:
“你要知道,他有無窮無盡的金錢做後盾,
而且還有一大批死士為他效勞,
就算是把三護衛都還給你,你也不會贏的,
他現在擁有的是你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
你知道那是什麽嗎?”
朱棣蒙了,那是什麽?!
打仗他不行!
謀略他不行!
魄力他不行!
治國方略?他更不行!
他哪裏還有比自己強的地方?
他是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了。
朱元璋說的沒錯,燕王朱棣到如今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原則性的錯誤,
那就是,輕視自己的對手!
真正強大的人,從來不敢輕視自己的對手。
朱元璋是真正厲害的王者,他知道朱允熥的實力都在人看不到的地方。
那些看得到的的比如糧食種子,或者是水泥之類的,都是小意思。
朱允熥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已經俘獲了人心。
倒不是說他俘獲了老百姓的心,而是他完全俘獲了朝廷大部分大臣的心。
老百姓隻要日子過得安穩,是不怎麽關心誰當皇帝的。
但是如果誰讓他們日子過得不安穩,那他們就不會讓誰有好日子過。
這個朱元璋是深有體會。
大臣們是基於光幕中曝光的未來,從而產生了對老四的失望。
還有淮西勳貴對熥兒的支持。
他們也許一開始是基於對標兒的偏愛而在感情上選擇願意相信熥兒。
但是那時的他們,都不怎麽看好這個孩子。
然而經過這麽多事情之後,熥兒的直率,
還有他看似不經意地,對一些不符合國情政策的大膽改革,
都在慢慢影響著大臣們對他的固有看法。
其實,自從馬皇後和太子朱標死後,老朱和大臣們之間最缺少的不是信任,
而是一個可以在彼此衝突時,起到緩衝作用的那個中間人。
這個人需要不卑不亢,還得是老朱完全信得過,而且還必須是老朱喜歡的人。
這樣的人,放眼整個大明,打著燈籠都不好找。
朱允熥的橫空出世,徹底填補了這個空白。
再加上他太子嫡次子的身份。
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關鍵是人家也確實擔得起這份期望。
他對上不諂媚,對下不遷就,堅持己見,該撒潑時撒潑,該正經時正經,
雖然沒人安排他做什麽,可是人家做的每一件事都完成的那麽漂亮!
第一次出海,人家不但運迴了白花花的銀子,還把倭國給改造成了大明的一個府。
第二次出海,人家不但去海上畫了圈,還運迴了黃燦燦的黃金!
那可是燕王朱棣沒做到的。
他倒是也出海去了,隻不過好像是給人家搗亂去了,結果人家皇太孫沒在家,他都沒成功,
這還要用比嗎?
還用考慮嗎?
關鍵是他的那些子孫後代實在是讓人生氣!
那一個個的都是些什麽玩意兒啊。
大明就是毀在了他們手中。
所以,從這層上看,也不會有人支持燕王朱棣登基坐殿的。
朱元璋明白這些,朱允熥壓根兒不考慮這些,朱棣卻不服氣這些。
他認為,那都是還沒發生的事,等他登基當了皇帝,他一定會想出辦法來製止子孫後代幹出那些人神共憤的事情。
一定會的。
藍瘋子那個未來的世界裏,人們都能造出那麽多先進的玩意兒,
難道想幾條治理國家的政策有那麽難嗎?!
難倒是不難,關鍵是人家朱允熥現在就開始著手在做了,他還在想著等他登基那天再開始。
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失去了先手。
朱允熥當時鼻子都氣歪了!
合著這個老頭還是要給他兒子一個機會唄?!
那他能如他們爺倆所願嗎?
於是他直接跳上龍台,指著朱棣和老朱這爺倆說道:
“誰說我要跟你們玩兒來著?誰說我要跟你們玩來著?哦,你們想怎麽玩兒就怎麽玩?
假傳聖旨還不算,還想讓我陪你們爺倆繼續玩兒?
爺爺您想的也太美了!小爺我恕不奉陪!走了!你們自己玩兒吧!”
說完,不等朱元璋和朱棣爺倆反應過來,一溜煙兒跑沒影兒了!
留下朱元璋和朱棣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兒,朱棣心裏五味雜陳。
他知道老爹哪裏會輕易把三護衛交還給自己。
又哪裏肯真的讓自己跟這個侄子一較高下!
所以,他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
果然,朱元璋見孫子一甩袖子走人之後,對著他說道:
“你做的那些醃臢事,朕就不明說了,
老話說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你也不想想,
熥兒當時不再島上,卻對島上發生的一切了如執掌,而且藍瘋子留下的藍家軍還能明白他的意思,讓你的人有去無迴。
你的腦子難道就沒仔細想想這一切都是因為什麽嗎?
你也是帶兵打仗的人,還不如當時才十三歲的孩子!
到今天,你還認為你能輕易打下櫻花府,然後順利接管銀礦嗎?!”
朱棣知道攤牌的時候的到了。
不過他留了個心眼兒:
“父皇,您不去看看熥兒,不怕他真的跑了嗎?”
朱元璋笑了,他笑的很欣慰,是那種胸有成竹的笑:
“放心,他就算是再出趟海,還得照樣迴來給咱接管大明。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
現在先說你的問題吧。”
朱棣見自己的心思被老爹看穿,也不再扭捏。
直截了當的對皇帝爹說:
|“兒臣是不服氣,不甘心,父皇憑什麽會認為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毛孩子能比兒臣做的更好。
不過,經過這次事件,兒臣鬥膽,跟父皇申明一點兒,最起碼,這個孩子比允炆要強上好多倍。
還有一點,那就是他比允炆侄子多了來自武將集團的支持。
所以,兒臣認為,他也許真的適合這個位置。”
最後一句朱棣是違心說出來的。
他自己知道,朱元璋比他還知道。
所以,朱元璋並沒有被他的花言巧語蒙騙:
“老四啊,你自己捫心自問,你真的鬥得過這個小崽子嗎?
別說藍玉給他留下來的那些好東西,光是他腦子裏的那些東西,也不是你能跟他抗衡的,你能明白嗎?”
朱棣不服氣。
反正自己怎麽做,父皇都不會再信任自己。
那他還不如坦坦蕩蕩的,把自己的野心和不甘都拿到明麵上來,大家各憑本事。
正好讓老朱看看。
到底誰才擁有經天緯地之才,誰才是那個最適合管理這個帝國的大人物。
然而老朱最後說的一句話,讓他真正的開始了懷疑人生:
“你要知道,他有無窮無盡的金錢做後盾,
而且還有一大批死士為他效勞,
就算是把三護衛都還給你,你也不會贏的,
他現在擁有的是你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
你知道那是什麽嗎?”
朱棣蒙了,那是什麽?!
打仗他不行!
謀略他不行!
魄力他不行!
治國方略?他更不行!
他哪裏還有比自己強的地方?
他是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了。
朱元璋說的沒錯,燕王朱棣到如今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原則性的錯誤,
那就是,輕視自己的對手!
真正強大的人,從來不敢輕視自己的對手。
朱元璋是真正厲害的王者,他知道朱允熥的實力都在人看不到的地方。
那些看得到的的比如糧食種子,或者是水泥之類的,都是小意思。
朱允熥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已經俘獲了人心。
倒不是說他俘獲了老百姓的心,而是他完全俘獲了朝廷大部分大臣的心。
老百姓隻要日子過得安穩,是不怎麽關心誰當皇帝的。
但是如果誰讓他們日子過得不安穩,那他們就不會讓誰有好日子過。
這個朱元璋是深有體會。
大臣們是基於光幕中曝光的未來,從而產生了對老四的失望。
還有淮西勳貴對熥兒的支持。
他們也許一開始是基於對標兒的偏愛而在感情上選擇願意相信熥兒。
但是那時的他們,都不怎麽看好這個孩子。
然而經過這麽多事情之後,熥兒的直率,
還有他看似不經意地,對一些不符合國情政策的大膽改革,
都在慢慢影響著大臣們對他的固有看法。
其實,自從馬皇後和太子朱標死後,老朱和大臣們之間最缺少的不是信任,
而是一個可以在彼此衝突時,起到緩衝作用的那個中間人。
這個人需要不卑不亢,還得是老朱完全信得過,而且還必須是老朱喜歡的人。
這樣的人,放眼整個大明,打著燈籠都不好找。
朱允熥的橫空出世,徹底填補了這個空白。
再加上他太子嫡次子的身份。
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關鍵是人家也確實擔得起這份期望。
他對上不諂媚,對下不遷就,堅持己見,該撒潑時撒潑,該正經時正經,
雖然沒人安排他做什麽,可是人家做的每一件事都完成的那麽漂亮!
第一次出海,人家不但運迴了白花花的銀子,還把倭國給改造成了大明的一個府。
第二次出海,人家不但去海上畫了圈,還運迴了黃燦燦的黃金!
那可是燕王朱棣沒做到的。
他倒是也出海去了,隻不過好像是給人家搗亂去了,結果人家皇太孫沒在家,他都沒成功,
這還要用比嗎?
還用考慮嗎?
關鍵是他的那些子孫後代實在是讓人生氣!
那一個個的都是些什麽玩意兒啊。
大明就是毀在了他們手中。
所以,從這層上看,也不會有人支持燕王朱棣登基坐殿的。
朱元璋明白這些,朱允熥壓根兒不考慮這些,朱棣卻不服氣這些。
他認為,那都是還沒發生的事,等他登基當了皇帝,他一定會想出辦法來製止子孫後代幹出那些人神共憤的事情。
一定會的。
藍瘋子那個未來的世界裏,人們都能造出那麽多先進的玩意兒,
難道想幾條治理國家的政策有那麽難嗎?!
難倒是不難,關鍵是人家朱允熥現在就開始著手在做了,他還在想著等他登基那天再開始。
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失去了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