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勾心鬥角
重生三國:呂布稱霸! 作者:舞墨天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荀攸單膝跪地,抱拳道:“將軍英武無雙,為國除賊,荀攸願拜將軍為主,忠誠不二。”
賈詡也抱拳拜道:“賈詡也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呂布大喜,趕忙上前扶起兩位大才,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感動。
“公達先生、文和先生,你們的忠誠和智慧,是我呂布的寶貴財富。有你們相助,我呂布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荀攸和賈詡站起身,他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賈詡輕聲說道:“主公,如今董卓已除,長安城內的局勢尚未穩定,我們必須盡快穩定人心,鞏固將軍的地位。”
荀攸也點頭附和:“不錯,主公。西涼軍餘孽未除,我們還需防備其他勢力的覬覦,加強城防,以防不測。”
呂布點了點頭,他深知這兩位謀士的話中之意。
他沉聲說道:“二位先生所言極是,我呂布定會慎重對待。從今往後,我們三人同心協力,共同守護長安,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次日早朝,陽光透過朝堂的窗欞,灑在小皇帝劉協的龍椅上。
他滿麵春光,顯得格外興奮。
朝堂上,呂布和王允分別站在左右兩列朝臣的最前列,兩人的臉上都帶著得意的笑容。
劉協清了清嗓子,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呂布將軍,你的武衛軍為誅滅董卓逆賊所做的突出貢獻,朕銘記在心。王允司徒,在幕後聯絡朝臣為誅殺董卓所做的辛苦,同樣功不可沒。”
呂布和王允聞言,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劉協繼續說道:“今日,朕要封賞眾人,以示朕的感激之情。”
他的目光轉向呂布,語氣堅定:“呂布,朕任命你為征西大將軍,統領雍涼之兵,駐紮槐裏,開府儀同三司。賜爵冠軍侯,食邑萬年、蓮勺、重泉、頻陽、臨晉、衙六縣。”
呂布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臣呂布,謝主隆恩!”
劉協又轉向王允:“王允,朕任命你為太傅,位列文臣之首,節製諸將。賜爵苑侯。”
王允也跪地謝恩:“臣王允,謝陛下恩典。”
接著,劉協的目光掃過其他朝臣。
“張遼,朕任命你為涼州牧,賜爵安定侯。”
張遼出列,抱拳行禮:“臣張遼,領旨。”
“國舅董承,朕任命你為衛將軍,統領京畿兵馬,拱衛京師。”
董承上前一步,興奮地領旨:“臣董承,遵命。”
“皇甫嵩,朕任命你為鎮東將軍,鎮守函穀關和潼關。”
皇甫嵩出列,語氣平靜:“臣皇甫嵩,領旨。”
“……”
朝堂之上,一番封賞過後,眾大臣們紛紛稱讚劉協聖明。
呂布站在朝臣之中,他的眉頭緊鎖,心中感到了一絲不平。
他環顧四周,發現除了張遼得到了封賞,武衛軍的其他將領竟然一無所獲,而重要崗位卻全被王允派係的大臣把控。
呂布心中暗自思忖:“這小皇帝,莫不是要過河拆橋,把我排擠出長安?”
終於,呂布按捺不住,出列上奏道:“陛下,臣以為封賞有不妥之處。武衛軍諸將浴血奮戰,才鏟除了國賊董卓,卻為何隻賞微臣與張遼二人?”
他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充滿了不滿與質疑。
呂布繼續說道:“要不是黃忠將軍、魏延將軍和曹性將軍拚死守住武衛軍大營,要不是高順將軍率領兩千陷陣營鐵騎踏碎數萬西涼軍,要不是徐晃將軍率五百勇士拚死奪下北城門,董卓怎會伏誅!”
他的語氣愈發激烈,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打在眾大臣的心上。
“其他大臣有何功德,竟紛紛加官晉爵,陛下是否有失公允!”
呂布的質問如同晴天霹靂,讓朝堂上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
皇帝劉協聽後,感到一陣羞愧,他的臉色變得難看。
眾大臣也都臉色不好看,他們心中暗自思量,呂布的質問直指要害,讓他們無言以對。
王允站出來,反駁呂布的不滿:“武衛軍將士的功績,我等自然知曉。呂將軍,陛下已封你為征西大將軍,封你二弟為涼州牧,難道這還不夠嗎?你更有開府儀同三司的權力,你大可將麾下將領自行封官,陛下對你已是優待有加啊。”
呂布冷冷地看著王允,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怒火,心中對王允的恨意加劇。
但在朝堂之上,他不能失態,隻得強壓怒氣,冷哼一聲。
“王司徒,你的意思是我呂布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嗎?”
王允冷笑一聲:“難道呂將軍是想做第二個董卓嗎?”
呂布氣憤至極,指著王允說道:“你……”
王允轉而看向劉協,抱拳拜道:“陛下,臣以為,封賞之事已定,不宜再起波瀾。”
呂布見王允如此態度,心中的怒火更盛,但他也知道,此時若再爭執,隻會讓自己陷入更不利的局麵。
他隻好拂袖而去,朝堂上留下他憤然離去的背影。
劉協看著呂布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呂布的不滿情有可原,但王允的話也並非全無道理。
他可不想再做傀儡了!他必須學習平衡各方勢力,穩固自己的皇位。
退朝後,長安的皇宮內,王允匆匆來到劉協的書房。
他的步伐急促,臉上帶著一絲凝重。
他知道,呂布的勢力若不加以控製,終將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王允見到劉協,開門見山地說:“陛下,呂布的武衛軍勢力日漸壯大,若不早做打算,恐怕日後難以製約。僅僅排擠他出長安城,遠遠不夠。”
劉協坐在龍椅上,眉頭微蹙,他的聲音帶著不忍。
“太傅,呂布畢竟有功於國家,如此對他,是否太殘忍了,有失仁君風範。”
王允立即解釋,語氣堅定道:“陛下,這是君臣大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隻是收走他一部分兵權呢?此乃為了大漢的長治久安。”
劉協歎了口氣,他知道王允的話雖刺耳,卻有一定的道理。
他緩緩點頭,表示同意:“太傅,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王允提議道:“呂布俘虜了一些西涼兵,我們可以勸降徐榮,讓他統領西涼兵,為陛下效力,同時防備呂布軍。”
賈詡也抱拳拜道:“賈詡也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呂布大喜,趕忙上前扶起兩位大才,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感動。
“公達先生、文和先生,你們的忠誠和智慧,是我呂布的寶貴財富。有你們相助,我呂布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荀攸和賈詡站起身,他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賈詡輕聲說道:“主公,如今董卓已除,長安城內的局勢尚未穩定,我們必須盡快穩定人心,鞏固將軍的地位。”
荀攸也點頭附和:“不錯,主公。西涼軍餘孽未除,我們還需防備其他勢力的覬覦,加強城防,以防不測。”
呂布點了點頭,他深知這兩位謀士的話中之意。
他沉聲說道:“二位先生所言極是,我呂布定會慎重對待。從今往後,我們三人同心協力,共同守護長安,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次日早朝,陽光透過朝堂的窗欞,灑在小皇帝劉協的龍椅上。
他滿麵春光,顯得格外興奮。
朝堂上,呂布和王允分別站在左右兩列朝臣的最前列,兩人的臉上都帶著得意的笑容。
劉協清了清嗓子,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呂布將軍,你的武衛軍為誅滅董卓逆賊所做的突出貢獻,朕銘記在心。王允司徒,在幕後聯絡朝臣為誅殺董卓所做的辛苦,同樣功不可沒。”
呂布和王允聞言,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劉協繼續說道:“今日,朕要封賞眾人,以示朕的感激之情。”
他的目光轉向呂布,語氣堅定:“呂布,朕任命你為征西大將軍,統領雍涼之兵,駐紮槐裏,開府儀同三司。賜爵冠軍侯,食邑萬年、蓮勺、重泉、頻陽、臨晉、衙六縣。”
呂布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臣呂布,謝主隆恩!”
劉協又轉向王允:“王允,朕任命你為太傅,位列文臣之首,節製諸將。賜爵苑侯。”
王允也跪地謝恩:“臣王允,謝陛下恩典。”
接著,劉協的目光掃過其他朝臣。
“張遼,朕任命你為涼州牧,賜爵安定侯。”
張遼出列,抱拳行禮:“臣張遼,領旨。”
“國舅董承,朕任命你為衛將軍,統領京畿兵馬,拱衛京師。”
董承上前一步,興奮地領旨:“臣董承,遵命。”
“皇甫嵩,朕任命你為鎮東將軍,鎮守函穀關和潼關。”
皇甫嵩出列,語氣平靜:“臣皇甫嵩,領旨。”
“……”
朝堂之上,一番封賞過後,眾大臣們紛紛稱讚劉協聖明。
呂布站在朝臣之中,他的眉頭緊鎖,心中感到了一絲不平。
他環顧四周,發現除了張遼得到了封賞,武衛軍的其他將領竟然一無所獲,而重要崗位卻全被王允派係的大臣把控。
呂布心中暗自思忖:“這小皇帝,莫不是要過河拆橋,把我排擠出長安?”
終於,呂布按捺不住,出列上奏道:“陛下,臣以為封賞有不妥之處。武衛軍諸將浴血奮戰,才鏟除了國賊董卓,卻為何隻賞微臣與張遼二人?”
他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充滿了不滿與質疑。
呂布繼續說道:“要不是黃忠將軍、魏延將軍和曹性將軍拚死守住武衛軍大營,要不是高順將軍率領兩千陷陣營鐵騎踏碎數萬西涼軍,要不是徐晃將軍率五百勇士拚死奪下北城門,董卓怎會伏誅!”
他的語氣愈發激烈,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打在眾大臣的心上。
“其他大臣有何功德,竟紛紛加官晉爵,陛下是否有失公允!”
呂布的質問如同晴天霹靂,讓朝堂上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
皇帝劉協聽後,感到一陣羞愧,他的臉色變得難看。
眾大臣也都臉色不好看,他們心中暗自思量,呂布的質問直指要害,讓他們無言以對。
王允站出來,反駁呂布的不滿:“武衛軍將士的功績,我等自然知曉。呂將軍,陛下已封你為征西大將軍,封你二弟為涼州牧,難道這還不夠嗎?你更有開府儀同三司的權力,你大可將麾下將領自行封官,陛下對你已是優待有加啊。”
呂布冷冷地看著王允,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怒火,心中對王允的恨意加劇。
但在朝堂之上,他不能失態,隻得強壓怒氣,冷哼一聲。
“王司徒,你的意思是我呂布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嗎?”
王允冷笑一聲:“難道呂將軍是想做第二個董卓嗎?”
呂布氣憤至極,指著王允說道:“你……”
王允轉而看向劉協,抱拳拜道:“陛下,臣以為,封賞之事已定,不宜再起波瀾。”
呂布見王允如此態度,心中的怒火更盛,但他也知道,此時若再爭執,隻會讓自己陷入更不利的局麵。
他隻好拂袖而去,朝堂上留下他憤然離去的背影。
劉協看著呂布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呂布的不滿情有可原,但王允的話也並非全無道理。
他可不想再做傀儡了!他必須學習平衡各方勢力,穩固自己的皇位。
退朝後,長安的皇宮內,王允匆匆來到劉協的書房。
他的步伐急促,臉上帶著一絲凝重。
他知道,呂布的勢力若不加以控製,終將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王允見到劉協,開門見山地說:“陛下,呂布的武衛軍勢力日漸壯大,若不早做打算,恐怕日後難以製約。僅僅排擠他出長安城,遠遠不夠。”
劉協坐在龍椅上,眉頭微蹙,他的聲音帶著不忍。
“太傅,呂布畢竟有功於國家,如此對他,是否太殘忍了,有失仁君風範。”
王允立即解釋,語氣堅定道:“陛下,這是君臣大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隻是收走他一部分兵權呢?此乃為了大漢的長治久安。”
劉協歎了口氣,他知道王允的話雖刺耳,卻有一定的道理。
他緩緩點頭,表示同意:“太傅,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王允提議道:“呂布俘虜了一些西涼兵,我們可以勸降徐榮,讓他統領西涼兵,為陛下效力,同時防備呂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