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呂布下南陽
重生三國:呂布稱霸! 作者:舞墨天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董卓的府邸,王越眉頭緊鎖,向董卓進言道。
“相國大人,剛才曹操的舉動似乎有些異常,我看那拔刀的動作,似乎是想行刺。被您一喝,他才改口說是獻刀。”
董卓聞言,神色一沉,緩緩點頭:“我也有所懷疑。”
正當兩人商議之際,李儒慢悠悠的走了過來。
董卓見他到來,便將曹操獻刀的蹊蹺事情敘述了一遍。
李儒聽後,眉宇間凝起了沉思的雲翳,他踱步片刻,然後語氣沉穩地說道。
“曹操在京城孑然一身,無牽無掛。我們可派人召他前來,若他坦坦蕩蕩,自會應召而來,那獻刀便是真心;反之,若他諸多推諉,不肯前來,那他的行刺之心便昭然若揭,我們便可速速將他拿下。”
董卓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立即下令:“就依賢婿之計,派人去召曹操。”
四名西涼士兵領命,迅速出發。
一炷香的時間匆匆流逝,四名士兵迴報道:“曹操並未迴他的寓所,我們追至東門,得知他騎馬急匆匆地出了城,守衛試圖攔下他,他卻以丞相有緊急公事為由,縱馬而去。”
李儒聽後,眼中閃過一絲了然,斷言道:“曹操此舉,分明是心虛逃竄,其行刺之意圖已毋庸置疑。”
董卓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沉聲說道:“我如此重用他,他竟想害我!”
李儒冷靜分析:“此事必有同謀,待我們拿住曹操,一切都會水落石出。”
董卓隨即下令:“傳我命令,四處張貼文書,畫出曹操的畫像,全國捉拿。有能擒獲曹操的,賞千金,封萬戶侯;敢窩藏他的,同罪論處。”
十一月十八,相國府大廳內
董卓高坐主位,威嚴的目光掃過列席的眾將,李儒、華雄、張濟、李傕、郭汜、呂布、徐榮、李肅、樊稠等一幹將領,他們個個神情肅穆,等待董卓的軍令。
董卓沉聲開口,聲音在大廳內迴響:“諸位,洛陽城內糧食日見緊張,而南陽郡土地肥沃,是豐收之地。我意欲派遣一員大將前往南陽,向太守張諮索取糧食,同時讓西涼軍在民間搜刮些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話音剛落,李傕、郭汜、張濟等將領已是躍躍欲試,眼中閃爍著對征戰與劫掠的渴望。
而呂布則眉頭微蹙,心中暗自思忖:劫掠百姓,此等行徑實在有損德行,我呂布豈能為之。
董卓的目光在眾將臉上一一掃過,正欲點將,卻見李儒上前一步,出言相勸。
“嶽父大人,呂布將軍勇猛無雙,若能前去南陽,必能馬到成功。張濟將軍可率領一萬西涼鐵騎相隨,定能事半功倍。”
呂布聞言,心知李儒此舉真是歹毒,又讓自己去幹壞事。
他當即出聲拒絕:“相國大人,布近日偶染風寒,身體不適,恐怕不宜遠行。”
董卓聞言,微微頷首,正欲另擇將領,卻見李儒又道:“嶽父大人,呂布將軍的勇武眾所周知,些許風寒不足為慮。宮中禦醫郭賢乃名醫郭玉之孫,精通針灸,醫術高超。若能讓他隨行,定能迅速治愈呂布將軍。”
董卓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領會到了李儒的深層意思,笑著對呂布說。
“奉先,文優言之有理。有郭賢隨行,你的風寒何愁不愈?你便答應下來吧。”
呂布心中依舊猶豫,再次表示推辭:“相國大人,布實在不敢當此重任,還請另擇賢能。”
董卓的臉色微沉,語氣轉冷:“呂布將軍,你屢次推辭,莫非有異心?”
他的話語中暗含威脅,整個大廳的溫度似乎都隨之下降。
王越見狀,立刻將手搭在刀柄上,目光如刀,緊緊鎖定呂布。
呂布感受到董卓的殺意和王越的殺氣,心中一凜,知道自己若再拒絕,恐怕會招來不測。
他心中迅速權衡,想到南陽郡內藏龍臥虎,有黃忠、魏延、李嚴和文聘,此行或許能有所作為,收服一些文臣名將。
至於縱兵掠糧之事,到時再圖良策應對吧。
呂布一念至此,便壓下心中的不快,拱手行禮:“承蒙相國大人如此看重末將,布安敢不從?我願前往南陽,完成使命。”
董卓見呂布答應,麵色稍霽:“這便對了,奉先,你速去準備,明日便啟程。”
“諾!末將告退!”
待呂布遠去後,董卓轉向張濟,語氣嚴肅道:“張將軍,你領兵一萬隨呂布前往南陽,名義上呂布是主將,但一切按你的判斷行事,給我密切監視呂布的一舉一動。”
張濟緊握拳頭,行禮答道:“末將遵命,定不負相國大人所托。”
董卓點頭,簡單明了地囑咐:“好,下去準備吧。”
張濟領命,轉身離開。
十一月二十二 南陽郡太守府內
呂布、張濟與南陽太守張諮、郡丞李旦圍坐在一起,氣氛凝重。
呂布清了清嗓子,開門見山道:“張太守,董相國有令,需從南陽調集糧食以充洛陽之需。”
張諮麵露難色,歎息道:“呂將軍,張將軍,自黃巾賊亂後,南陽百姓流離,田地荒蕪,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張濟聞言,麵色一沉,斥責道:“張太守,你這是在推諉責任嗎?朝廷有難,你竟敢說無法供應糧食,莫非是對朝廷有所不滿?”
呂布在來的路上,見到南陽郡雖不是很繁榮昌盛,但也不至於像張諮所言那般荒涼,便也附和道。
“張太守,我等來時所見,南陽郡情形並非你所描述那般嚴峻,你可不要隱瞞實情。”
張諮被兩位將領的強硬態度所迫,隻得低頭:“二位將軍息怒,我南陽郡確實有些儲備,願提供3萬石糧食,以表忠心。”
呂布與張濟交換了一個眼神,繼續施壓:“張太守,洛陽城中糧食短缺,3萬石恐怕難以為繼,你還需再想想辦法。”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張諮最終無奈地同意:“好吧,我南陽郡傾盡全力,提供6萬石糧食,這已是極限了。”
呂布見事已成,便起身,語氣稍緩:“張太守能夠為朝廷分憂,實屬不易,我們將盡快安排運送事宜。”
張濟也起身,沉聲說道:“糧食的事就這麽說定了,不得有誤。朝廷的命令不容拖延推諉。”
張諮抱拳歎息道:“下官遵命!”
“相國大人,剛才曹操的舉動似乎有些異常,我看那拔刀的動作,似乎是想行刺。被您一喝,他才改口說是獻刀。”
董卓聞言,神色一沉,緩緩點頭:“我也有所懷疑。”
正當兩人商議之際,李儒慢悠悠的走了過來。
董卓見他到來,便將曹操獻刀的蹊蹺事情敘述了一遍。
李儒聽後,眉宇間凝起了沉思的雲翳,他踱步片刻,然後語氣沉穩地說道。
“曹操在京城孑然一身,無牽無掛。我們可派人召他前來,若他坦坦蕩蕩,自會應召而來,那獻刀便是真心;反之,若他諸多推諉,不肯前來,那他的行刺之心便昭然若揭,我們便可速速將他拿下。”
董卓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立即下令:“就依賢婿之計,派人去召曹操。”
四名西涼士兵領命,迅速出發。
一炷香的時間匆匆流逝,四名士兵迴報道:“曹操並未迴他的寓所,我們追至東門,得知他騎馬急匆匆地出了城,守衛試圖攔下他,他卻以丞相有緊急公事為由,縱馬而去。”
李儒聽後,眼中閃過一絲了然,斷言道:“曹操此舉,分明是心虛逃竄,其行刺之意圖已毋庸置疑。”
董卓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沉聲說道:“我如此重用他,他竟想害我!”
李儒冷靜分析:“此事必有同謀,待我們拿住曹操,一切都會水落石出。”
董卓隨即下令:“傳我命令,四處張貼文書,畫出曹操的畫像,全國捉拿。有能擒獲曹操的,賞千金,封萬戶侯;敢窩藏他的,同罪論處。”
十一月十八,相國府大廳內
董卓高坐主位,威嚴的目光掃過列席的眾將,李儒、華雄、張濟、李傕、郭汜、呂布、徐榮、李肅、樊稠等一幹將領,他們個個神情肅穆,等待董卓的軍令。
董卓沉聲開口,聲音在大廳內迴響:“諸位,洛陽城內糧食日見緊張,而南陽郡土地肥沃,是豐收之地。我意欲派遣一員大將前往南陽,向太守張諮索取糧食,同時讓西涼軍在民間搜刮些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話音剛落,李傕、郭汜、張濟等將領已是躍躍欲試,眼中閃爍著對征戰與劫掠的渴望。
而呂布則眉頭微蹙,心中暗自思忖:劫掠百姓,此等行徑實在有損德行,我呂布豈能為之。
董卓的目光在眾將臉上一一掃過,正欲點將,卻見李儒上前一步,出言相勸。
“嶽父大人,呂布將軍勇猛無雙,若能前去南陽,必能馬到成功。張濟將軍可率領一萬西涼鐵騎相隨,定能事半功倍。”
呂布聞言,心知李儒此舉真是歹毒,又讓自己去幹壞事。
他當即出聲拒絕:“相國大人,布近日偶染風寒,身體不適,恐怕不宜遠行。”
董卓聞言,微微頷首,正欲另擇將領,卻見李儒又道:“嶽父大人,呂布將軍的勇武眾所周知,些許風寒不足為慮。宮中禦醫郭賢乃名醫郭玉之孫,精通針灸,醫術高超。若能讓他隨行,定能迅速治愈呂布將軍。”
董卓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領會到了李儒的深層意思,笑著對呂布說。
“奉先,文優言之有理。有郭賢隨行,你的風寒何愁不愈?你便答應下來吧。”
呂布心中依舊猶豫,再次表示推辭:“相國大人,布實在不敢當此重任,還請另擇賢能。”
董卓的臉色微沉,語氣轉冷:“呂布將軍,你屢次推辭,莫非有異心?”
他的話語中暗含威脅,整個大廳的溫度似乎都隨之下降。
王越見狀,立刻將手搭在刀柄上,目光如刀,緊緊鎖定呂布。
呂布感受到董卓的殺意和王越的殺氣,心中一凜,知道自己若再拒絕,恐怕會招來不測。
他心中迅速權衡,想到南陽郡內藏龍臥虎,有黃忠、魏延、李嚴和文聘,此行或許能有所作為,收服一些文臣名將。
至於縱兵掠糧之事,到時再圖良策應對吧。
呂布一念至此,便壓下心中的不快,拱手行禮:“承蒙相國大人如此看重末將,布安敢不從?我願前往南陽,完成使命。”
董卓見呂布答應,麵色稍霽:“這便對了,奉先,你速去準備,明日便啟程。”
“諾!末將告退!”
待呂布遠去後,董卓轉向張濟,語氣嚴肅道:“張將軍,你領兵一萬隨呂布前往南陽,名義上呂布是主將,但一切按你的判斷行事,給我密切監視呂布的一舉一動。”
張濟緊握拳頭,行禮答道:“末將遵命,定不負相國大人所托。”
董卓點頭,簡單明了地囑咐:“好,下去準備吧。”
張濟領命,轉身離開。
十一月二十二 南陽郡太守府內
呂布、張濟與南陽太守張諮、郡丞李旦圍坐在一起,氣氛凝重。
呂布清了清嗓子,開門見山道:“張太守,董相國有令,需從南陽調集糧食以充洛陽之需。”
張諮麵露難色,歎息道:“呂將軍,張將軍,自黃巾賊亂後,南陽百姓流離,田地荒蕪,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張濟聞言,麵色一沉,斥責道:“張太守,你這是在推諉責任嗎?朝廷有難,你竟敢說無法供應糧食,莫非是對朝廷有所不滿?”
呂布在來的路上,見到南陽郡雖不是很繁榮昌盛,但也不至於像張諮所言那般荒涼,便也附和道。
“張太守,我等來時所見,南陽郡情形並非你所描述那般嚴峻,你可不要隱瞞實情。”
張諮被兩位將領的強硬態度所迫,隻得低頭:“二位將軍息怒,我南陽郡確實有些儲備,願提供3萬石糧食,以表忠心。”
呂布與張濟交換了一個眼神,繼續施壓:“張太守,洛陽城中糧食短缺,3萬石恐怕難以為繼,你還需再想想辦法。”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張諮最終無奈地同意:“好吧,我南陽郡傾盡全力,提供6萬石糧食,這已是極限了。”
呂布見事已成,便起身,語氣稍緩:“張太守能夠為朝廷分憂,實屬不易,我們將盡快安排運送事宜。”
張濟也起身,沉聲說道:“糧食的事就這麽說定了,不得有誤。朝廷的命令不容拖延推諉。”
張諮抱拳歎息道:“下官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