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1107年8月20日早上8:00時遠航船隊從瑪雅島東港揚帆起航。
遠航船隊由兩艘“藍級”大船,四艘護航艦,四艘神龜船組成。
旗艦為藍色號,由瑪雅負責統領。巫念,田點點,元春,沈織柔,嚴如碧一眾女眷和女學員都在藍色號上。
公輸孟啟則與嚴傳旭,安道然,胡往,路焜等人和男學員在藍星號。“美杜莎”的西洲馬戲團和來自東桑的武田校,淺見隆也在該船上。
武田校和淺見隆是分別代表大島駿的雇傭軍團與村上樹的公輸(海外)集團為遠航船隊運用糧食補給於昨天下午抵達瑪雅島的。
之前公輸孟啟就傳書大島駿和村上樹,讓他們各派一名將領率百名精銳骨幹一同參與環球遠航。
大島駿和村上樹當然樂意,如果不是雇傭軍團和公輸(海外)集團皆處於初創階段,他倆都爭先恐後的要去呢。
公輸孟啟向他二人承諾:一年之內帶他倆遠航。
這樣,整個遠航船隊的總人數就超過七千人。
其中原“藍級”船隊有士卒、水手一千二百餘人,百科學院的師生有六百多人,東桑雇傭軍團和公輸(海外)集團有兩百人,西洲的馬戲團也有近百人。
而且瑪雅還從瑪雅島上挑選出五千人隨行,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去開發資源豐富的南洲。
李木匠和“岱京三虎”則留守瑪雅島。特別是李木匠,他要負責守護“瓜房”。
七千人的總數雖不多,但卻來自不同的地域,語言是第一大問題,其次是計量單位。時間,重量,距離……諸多計量單位全然不同,在語言溝通都很困難的情況下該問題造成了許多的誤解和紛爭。
還好公輸孟啟未雨綢繆,昨日連夜依照《理化理論》編寫出統一計量單位對照表。比如時間單位:以24小時製時分秒計時;距離單位:毫米(mm)厘米(cm)米(m)千米(km)。
順帶附上大陸,東桑,西洲,三地的日常用語翻譯對照。
瑪雅覺得這個對照表非常不錯,“黑匣子”一掃就出來上千份來,雖不是人手一份卻也足夠。
因為像護航艦上的官兵和百科學院的學員團體便是數百人一份也好傳抄推行。
環球遠航的第一站是位於南洲最北端的摩南島,其直線距離就有1900千米。
經過維護加強的“藍級”大船現在已能保持20千米/小時的航速,與方艏方艉的“藍級”大船不同,飛剪艦首的護航艦最高航速則可以達到30千米/小時以上。但由於“短板理論”的限製,遠航船隊的正常速度不會高於20千米/小時。
這樣,即使一刻不停也需要整整四天時間才能抵達摩南島。
而實際所需的時間肯定會更多,因為大海可不是溫情脈脈的小姑娘,天氣、風向、洋流的變化,都會增加航行的難度,航程和時間。
百科學院的學員們也正好利用這些時間,真真切切地體驗學習航海技術。因為他們有個超級理論大師瑪雅做指導,理論加實踐同步進行是最好、最快的學習方法。
比如:“打水……托”。
打水……托,可不是從水井裏把水打上來,而是用繩子係著鉛錘測量大海的深度和海床地質。
“托”就是成年人雙臂展開的長度,大約在1.6到1.8米左右。雖然現在使用統一規範的計量單位,但有一條原則還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深度超過300米且無泥沙的水域,不能下錨停泊。
因為沒有泥沙淤積說明此海域水下有強大的湍流,在此停泊就是立於危牆之下。
要想知道海底的地質情況,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打水……托”的鉛錘塗抹上厚厚的牛油,讓粘粘的牛油粘黏起海底的泥沙。通過泥沙的粗細,顏色,成分,含泥量的多少就能大致分析出此處水流的緩急,與相鄰水域的關係,進而推測出海洋的洋流規律。
如果能夠找到適合的洋流,那麽船隊的航速將倍增。
所以一個簡單的“打水……托”就可以引發出許多的海洋知識,而且一但涉及洋流那季風,潮汐,引力,自轉,磁場……大堆的知識立馬就像饕鬄盛宴擺上桌麵,別說學員們眼饞,就是水軍將士也如饑似渴的向瑪雅女神請教。
元春首先成為了瑪雅的第一助教,跟著巫念和田點點也加入進來,巫家的星象術和氣象觀測都能夠和航海產生交集。
藍色號就是一個海上移動教學中心,無數的問題和解答通過機關鳥的雙翅往複穿梭。
公輸孟啟也沒閑著,他召集路焜,安道然等一幫人在重新編輯瑪雅的《理化理論》,瑪雅的原著幾乎就是將她查看過的儲存在她腦子裏的地球資料原封不動地下載打印出來的。u看書 ..cm
這就好像抱著套《大英百科全書》穿越到兩千年前,照本宣科肯定會雷死人。
公輸孟啟要做的工作就是篩選出目前實用的部分,再以當下人們能夠理解的文字語言表述出來。而過於深奧的,具有高度戰略價值的部分,如:火藥等則不會涉及。
重新編輯後的《理化學本》變得通俗易懂,厚度也僅有原來的十分之一,所以即使它從搖晃的船艙頂上掉下來砸到人頭上也不會受傷。
瑪雅特地抽出半天的時間來對《理化學本》進行最後的校對,以確保公輸孟啟在編輯的過程中沒有誤解、歧義,作為教學課本,萬不可誤人子弟,然後她再以“黑匣子”複製上百本,交到百科學院的師生們手中。
瑪雅終於開始理解當初公輸孟啟向學員開炮的用意:那就是以石破天驚的方式打破學員們的傳統觀念,逼迫她們接受新興科技。
隻是手段確實夠極端的。
而內心深處他是迫切地希望學員們能夠跟上他的腳步,把大陸向海洋延伸,把思維向星空拓展。
其實學員們也算是夠勤奮的,從抵達瑪雅島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在拚命的學習、訓練。而且從出海開始每位學員都向船長學習,開始自發的寫航海日誌。
經過二十多個小時的不間斷航行,遠航船隊已行駛出410千米,來到第二天的黎明。
忽然,前方的神龜三號發出信號:
陸地!右前方有陸地。
遠航船隊由兩艘“藍級”大船,四艘護航艦,四艘神龜船組成。
旗艦為藍色號,由瑪雅負責統領。巫念,田點點,元春,沈織柔,嚴如碧一眾女眷和女學員都在藍色號上。
公輸孟啟則與嚴傳旭,安道然,胡往,路焜等人和男學員在藍星號。“美杜莎”的西洲馬戲團和來自東桑的武田校,淺見隆也在該船上。
武田校和淺見隆是分別代表大島駿的雇傭軍團與村上樹的公輸(海外)集團為遠航船隊運用糧食補給於昨天下午抵達瑪雅島的。
之前公輸孟啟就傳書大島駿和村上樹,讓他們各派一名將領率百名精銳骨幹一同參與環球遠航。
大島駿和村上樹當然樂意,如果不是雇傭軍團和公輸(海外)集團皆處於初創階段,他倆都爭先恐後的要去呢。
公輸孟啟向他二人承諾:一年之內帶他倆遠航。
這樣,整個遠航船隊的總人數就超過七千人。
其中原“藍級”船隊有士卒、水手一千二百餘人,百科學院的師生有六百多人,東桑雇傭軍團和公輸(海外)集團有兩百人,西洲的馬戲團也有近百人。
而且瑪雅還從瑪雅島上挑選出五千人隨行,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去開發資源豐富的南洲。
李木匠和“岱京三虎”則留守瑪雅島。特別是李木匠,他要負責守護“瓜房”。
七千人的總數雖不多,但卻來自不同的地域,語言是第一大問題,其次是計量單位。時間,重量,距離……諸多計量單位全然不同,在語言溝通都很困難的情況下該問題造成了許多的誤解和紛爭。
還好公輸孟啟未雨綢繆,昨日連夜依照《理化理論》編寫出統一計量單位對照表。比如時間單位:以24小時製時分秒計時;距離單位:毫米(mm)厘米(cm)米(m)千米(km)。
順帶附上大陸,東桑,西洲,三地的日常用語翻譯對照。
瑪雅覺得這個對照表非常不錯,“黑匣子”一掃就出來上千份來,雖不是人手一份卻也足夠。
因為像護航艦上的官兵和百科學院的學員團體便是數百人一份也好傳抄推行。
環球遠航的第一站是位於南洲最北端的摩南島,其直線距離就有1900千米。
經過維護加強的“藍級”大船現在已能保持20千米/小時的航速,與方艏方艉的“藍級”大船不同,飛剪艦首的護航艦最高航速則可以達到30千米/小時以上。但由於“短板理論”的限製,遠航船隊的正常速度不會高於20千米/小時。
這樣,即使一刻不停也需要整整四天時間才能抵達摩南島。
而實際所需的時間肯定會更多,因為大海可不是溫情脈脈的小姑娘,天氣、風向、洋流的變化,都會增加航行的難度,航程和時間。
百科學院的學員們也正好利用這些時間,真真切切地體驗學習航海技術。因為他們有個超級理論大師瑪雅做指導,理論加實踐同步進行是最好、最快的學習方法。
比如:“打水……托”。
打水……托,可不是從水井裏把水打上來,而是用繩子係著鉛錘測量大海的深度和海床地質。
“托”就是成年人雙臂展開的長度,大約在1.6到1.8米左右。雖然現在使用統一規範的計量單位,但有一條原則還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深度超過300米且無泥沙的水域,不能下錨停泊。
因為沒有泥沙淤積說明此海域水下有強大的湍流,在此停泊就是立於危牆之下。
要想知道海底的地質情況,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打水……托”的鉛錘塗抹上厚厚的牛油,讓粘粘的牛油粘黏起海底的泥沙。通過泥沙的粗細,顏色,成分,含泥量的多少就能大致分析出此處水流的緩急,與相鄰水域的關係,進而推測出海洋的洋流規律。
如果能夠找到適合的洋流,那麽船隊的航速將倍增。
所以一個簡單的“打水……托”就可以引發出許多的海洋知識,而且一但涉及洋流那季風,潮汐,引力,自轉,磁場……大堆的知識立馬就像饕鬄盛宴擺上桌麵,別說學員們眼饞,就是水軍將士也如饑似渴的向瑪雅女神請教。
元春首先成為了瑪雅的第一助教,跟著巫念和田點點也加入進來,巫家的星象術和氣象觀測都能夠和航海產生交集。
藍色號就是一個海上移動教學中心,無數的問題和解答通過機關鳥的雙翅往複穿梭。
公輸孟啟也沒閑著,他召集路焜,安道然等一幫人在重新編輯瑪雅的《理化理論》,瑪雅的原著幾乎就是將她查看過的儲存在她腦子裏的地球資料原封不動地下載打印出來的。u看書 ..cm
這就好像抱著套《大英百科全書》穿越到兩千年前,照本宣科肯定會雷死人。
公輸孟啟要做的工作就是篩選出目前實用的部分,再以當下人們能夠理解的文字語言表述出來。而過於深奧的,具有高度戰略價值的部分,如:火藥等則不會涉及。
重新編輯後的《理化學本》變得通俗易懂,厚度也僅有原來的十分之一,所以即使它從搖晃的船艙頂上掉下來砸到人頭上也不會受傷。
瑪雅特地抽出半天的時間來對《理化學本》進行最後的校對,以確保公輸孟啟在編輯的過程中沒有誤解、歧義,作為教學課本,萬不可誤人子弟,然後她再以“黑匣子”複製上百本,交到百科學院的師生們手中。
瑪雅終於開始理解當初公輸孟啟向學員開炮的用意:那就是以石破天驚的方式打破學員們的傳統觀念,逼迫她們接受新興科技。
隻是手段確實夠極端的。
而內心深處他是迫切地希望學員們能夠跟上他的腳步,把大陸向海洋延伸,把思維向星空拓展。
其實學員們也算是夠勤奮的,從抵達瑪雅島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在拚命的學習、訓練。而且從出海開始每位學員都向船長學習,開始自發的寫航海日誌。
經過二十多個小時的不間斷航行,遠航船隊已行駛出410千米,來到第二天的黎明。
忽然,前方的神龜三號發出信號:
陸地!右前方有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