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輪西微微抬手,自儲物戒中取出一物,外形狹窄細長,烏蒙蒙的油亮色澤,一望便知煉器技藝不俗。
“起!”
隨著法訣掐動,傅輪西將其拋落海麵,輕飄飄如一片枯葉,轉眼間,化成了一葉小舟。
“兩位道友,出發吧。”
賀驚猜率先淩空邁步,穿過一層防護罩,進入船艙之內。隨手掏出八塊中品靈石,依次填放進馭使陣盤。
“嗡嗡嗡……”
但見一陣光華閃耀,輕微的蜂鳴響起,狩獵之旅正式開啟。
漂泊於茫茫海域,搜尋七級以上的高階妖獸,相比練氣弟子、築基修士的陸地曆練,耗費的時日、心力倍增,修士長久駕馭遁光,心神、法力不堪重負,且易遭高空妖禽偷襲,一種專司航行的法器,由此應運而生。
“墨翎飛梭,通體采用黑玄熔鐵煉製,堅硬厚實,不失靈巧迅捷,篆刻有十多座小型陣法,諸如《防護》、《虛浮》、《疾速》、《滑行》等等。”
操縱便利,防護周全,“墨翎飛梭”的售價自然昂貴,高達一萬塊中品靈石,以餘躍當下的身家確實置辦不起。
海域無邊無垠,一隻“墨翎飛梭”疾速穿行,傅輪西、賀驚猜和餘躍三人,每隔一日輪換操控,餘下兩人則在艙內各自占據一個角落,打坐調息、吞服丹藥。
《東域海圖地誌》出自“水月閣”之手,對這片海域的風物地貌、妖獸分布,可謂記載詳盡,圖文並茂,但實地搜尋並非易事。
相比築基修士馭使飛劍,風馳電掣一般,“墨翎飛梭”的行進之速要大為遜色,更不用說金丹修士的遁光,但勝在無需修士分神費力,且自身防護足以應付低階妖獸。
“七級以上妖獸數量稀少,一旦被修士獵殺,原先盤踞的海域就會被瓜分。”
“一旦有低階妖獸晉階,原先的領地格局,勢必重新劃分。”
《東域海圖地誌》所標注的妖獸巢穴,始終滯後實地情形的變遷,因而僅能作為大致的參照,不可一味按圖索驥。
“前麵不遠處有一座小島,一則就地棲身休整,二來順便碰碰運氣。”
整整五日工夫,“墨翎飛梭”不斷變換方位路線,疾行如風,已漸漸深入高階妖獸的地盤。餘躍三人呆在船艙內,心中著實有些煩悶,登臨海島之上,權且當作舒緩筋骨,放鬆心神。
東域內的零散小島,星羅棋布,數不勝數,隻因孤懸海外險地,靈氣雖十分濃鬱,卻大多沒有修士駐足,顯得異常荒蕪,規模大多在方圓數十裏以內。
三人略用神識探察,整座小島的地形概貌一目了然。
傅輪西取出了一株“霓裳草”,植入正中的地麵之中,和賀驚猜、餘躍簡短地交流一番,成品字形盤膝坐定,彼此相隔不到半裏,各自在身前布下隱匿護罩,靜候妖獸入伏。
諾大的東域修真之地,除了金丹修士聚集,修真資源豐厚之外,還有諸多的特異之處,任何一部典籍中都隨處可見,獨樹一幟的丹術,自然首當其衝。
“霓裳草,別名蠱妖草,高不過一尺,通體色澤暗紅,妖豔詭異。葉片卷曲如筒,每隔十載展開一片。”
其二,便是大名鼎鼎的“霓裳草”,散發的氣味異常古怪玄妙,修士聞之稍有不適,但對七級以上的高階妖獸,尤其處於繁衍之期,有著致命的誘惑與吸引。
“世間之大,無奇不有。小小的一株靈草,居然會有如此功效!隻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終得眼見為實,方才令人信服。”
可惜,世事往往難如人意。足足過去了十日之久,四周附近的海域毫無異動。三人也早有預料,當即起身一言不發,匆匆撤去護罩,躍入“墨翎飛梭”中,繼續向外遊弋搜尋。
……
四處奔波輾轉,轉眼過去了兩個月的時光,三人依舊一無所獲。不過金丹修士心誌堅韌,餘躍一行的耐性和興致並無絲毫減退,重新登上一座孤島,再次布置妥當,守株待兔。
餘躍雙目緊閉,五心向天,看似入定,實則暗自思量。儲物戒中僅有的一瓶“和曦丹”,盛裝有十二粒丹藥,早已煉化成精純的法力,融入金丹之中,日夜滋養。“妖蘊丹”因其藥力暴烈,修士服用之時都是格外仔細小心。
“高階妖獸行蹤飄忽詭秘,雖久尋不遍,說不定隨時就會現身。賀、傅兩位道友雖頗為投緣,uu看書 ww.uukahu.om 畢竟萍水相逢,交淺言深,還是小心謹慎為好。”
早在“氓馬城”中的洞府修煉,餘躍嚐試煉化過兩粒“妖蘊丹”,對其特性知之甚深,因而自組隊出海以來,但凡休整調息之時,隻是打坐吸納天地靈氣。
“餘某手中的和曦丹已然告罄,妖蘊丹又毒性過烈,且得之不易,此次一旦曆練迴城,重新開爐煉丹已刻不容緩,否則修為必定停滯不前。”
煉製“和曦丹”需用到五味主靈草,“斷秋露”、“雨燕草”、“三尾風葉”、“魔針果”和“龍異花”,靈草種籽“水月閣”內尚有出售,餘躍早早開始了謀劃,已種植在洞府藥田,悉心加以培育。
相比煉製“黃藜丹”、“築基丹”的靈草,這些珍稀之物品階甚高,所蘊含的藥力機理,自有其玄妙之處,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即便有逆天神技在手,想獲得一株成品,也絕非易事。”
自《青木指》練至大成,餘躍幾乎無往不利,一路積攢下了豐厚的修真資源,達成今日的修為境界,可謂功勞赫赫,如今卻遭遇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靈草催熟首重“墨華珠”的用量,過與不及,都會導致顆粒無收,培植失利。種籽要麽壞死,幼苗胎死腹中;或是藥力弱微,不堪大用。
隻因品階太高所至,煉製“和曦丹”主靈草的種籽,商鋪中的餘留都並不充裕。嚐試之時,不餘躍得不謹小慎微,曆經多次的反複測算,方才做到了然於胸。
“起!”
隨著法訣掐動,傅輪西將其拋落海麵,輕飄飄如一片枯葉,轉眼間,化成了一葉小舟。
“兩位道友,出發吧。”
賀驚猜率先淩空邁步,穿過一層防護罩,進入船艙之內。隨手掏出八塊中品靈石,依次填放進馭使陣盤。
“嗡嗡嗡……”
但見一陣光華閃耀,輕微的蜂鳴響起,狩獵之旅正式開啟。
漂泊於茫茫海域,搜尋七級以上的高階妖獸,相比練氣弟子、築基修士的陸地曆練,耗費的時日、心力倍增,修士長久駕馭遁光,心神、法力不堪重負,且易遭高空妖禽偷襲,一種專司航行的法器,由此應運而生。
“墨翎飛梭,通體采用黑玄熔鐵煉製,堅硬厚實,不失靈巧迅捷,篆刻有十多座小型陣法,諸如《防護》、《虛浮》、《疾速》、《滑行》等等。”
操縱便利,防護周全,“墨翎飛梭”的售價自然昂貴,高達一萬塊中品靈石,以餘躍當下的身家確實置辦不起。
海域無邊無垠,一隻“墨翎飛梭”疾速穿行,傅輪西、賀驚猜和餘躍三人,每隔一日輪換操控,餘下兩人則在艙內各自占據一個角落,打坐調息、吞服丹藥。
《東域海圖地誌》出自“水月閣”之手,對這片海域的風物地貌、妖獸分布,可謂記載詳盡,圖文並茂,但實地搜尋並非易事。
相比築基修士馭使飛劍,風馳電掣一般,“墨翎飛梭”的行進之速要大為遜色,更不用說金丹修士的遁光,但勝在無需修士分神費力,且自身防護足以應付低階妖獸。
“七級以上妖獸數量稀少,一旦被修士獵殺,原先盤踞的海域就會被瓜分。”
“一旦有低階妖獸晉階,原先的領地格局,勢必重新劃分。”
《東域海圖地誌》所標注的妖獸巢穴,始終滯後實地情形的變遷,因而僅能作為大致的參照,不可一味按圖索驥。
“前麵不遠處有一座小島,一則就地棲身休整,二來順便碰碰運氣。”
整整五日工夫,“墨翎飛梭”不斷變換方位路線,疾行如風,已漸漸深入高階妖獸的地盤。餘躍三人呆在船艙內,心中著實有些煩悶,登臨海島之上,權且當作舒緩筋骨,放鬆心神。
東域內的零散小島,星羅棋布,數不勝數,隻因孤懸海外險地,靈氣雖十分濃鬱,卻大多沒有修士駐足,顯得異常荒蕪,規模大多在方圓數十裏以內。
三人略用神識探察,整座小島的地形概貌一目了然。
傅輪西取出了一株“霓裳草”,植入正中的地麵之中,和賀驚猜、餘躍簡短地交流一番,成品字形盤膝坐定,彼此相隔不到半裏,各自在身前布下隱匿護罩,靜候妖獸入伏。
諾大的東域修真之地,除了金丹修士聚集,修真資源豐厚之外,還有諸多的特異之處,任何一部典籍中都隨處可見,獨樹一幟的丹術,自然首當其衝。
“霓裳草,別名蠱妖草,高不過一尺,通體色澤暗紅,妖豔詭異。葉片卷曲如筒,每隔十載展開一片。”
其二,便是大名鼎鼎的“霓裳草”,散發的氣味異常古怪玄妙,修士聞之稍有不適,但對七級以上的高階妖獸,尤其處於繁衍之期,有著致命的誘惑與吸引。
“世間之大,無奇不有。小小的一株靈草,居然會有如此功效!隻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終得眼見為實,方才令人信服。”
可惜,世事往往難如人意。足足過去了十日之久,四周附近的海域毫無異動。三人也早有預料,當即起身一言不發,匆匆撤去護罩,躍入“墨翎飛梭”中,繼續向外遊弋搜尋。
……
四處奔波輾轉,轉眼過去了兩個月的時光,三人依舊一無所獲。不過金丹修士心誌堅韌,餘躍一行的耐性和興致並無絲毫減退,重新登上一座孤島,再次布置妥當,守株待兔。
餘躍雙目緊閉,五心向天,看似入定,實則暗自思量。儲物戒中僅有的一瓶“和曦丹”,盛裝有十二粒丹藥,早已煉化成精純的法力,融入金丹之中,日夜滋養。“妖蘊丹”因其藥力暴烈,修士服用之時都是格外仔細小心。
“高階妖獸行蹤飄忽詭秘,雖久尋不遍,說不定隨時就會現身。賀、傅兩位道友雖頗為投緣,uu看書 ww.uukahu.om 畢竟萍水相逢,交淺言深,還是小心謹慎為好。”
早在“氓馬城”中的洞府修煉,餘躍嚐試煉化過兩粒“妖蘊丹”,對其特性知之甚深,因而自組隊出海以來,但凡休整調息之時,隻是打坐吸納天地靈氣。
“餘某手中的和曦丹已然告罄,妖蘊丹又毒性過烈,且得之不易,此次一旦曆練迴城,重新開爐煉丹已刻不容緩,否則修為必定停滯不前。”
煉製“和曦丹”需用到五味主靈草,“斷秋露”、“雨燕草”、“三尾風葉”、“魔針果”和“龍異花”,靈草種籽“水月閣”內尚有出售,餘躍早早開始了謀劃,已種植在洞府藥田,悉心加以培育。
相比煉製“黃藜丹”、“築基丹”的靈草,這些珍稀之物品階甚高,所蘊含的藥力機理,自有其玄妙之處,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即便有逆天神技在手,想獲得一株成品,也絕非易事。”
自《青木指》練至大成,餘躍幾乎無往不利,一路積攢下了豐厚的修真資源,達成今日的修為境界,可謂功勞赫赫,如今卻遭遇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靈草催熟首重“墨華珠”的用量,過與不及,都會導致顆粒無收,培植失利。種籽要麽壞死,幼苗胎死腹中;或是藥力弱微,不堪大用。
隻因品階太高所至,煉製“和曦丹”主靈草的種籽,商鋪中的餘留都並不充裕。嚐試之時,不餘躍得不謹小慎微,曆經多次的反複測算,方才做到了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