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當賞,當賞!
穿越不造反,難道等過年 作者:暴走石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樣一把鋤頭,賣多少銀錢?”他指著鋤頭問道。
鍾太響聽到這個問題,將目光投向了關佩玉。
“這個還是請佩玉給少爺說說吧。”
唐風轉頭看向關佩玉。
不等他開口,關佩玉便開口說道,
“少爺,鍾主事之前建議這樣的鋤頭,賣五貫錢。”
“放眼整個大盛,這樣的鋤頭別說賣五貫錢,就算是賣十貫錢,都有人買。”
“為什麽?因為這是鐵器。”
“可是若是賣那麽貴,能夠買的起的人家並不多。”
“想要讓今年春耕百姓能夠耕種更多糧食,這鋤頭的價格就不能貴了。”
“若是賣五貫錢,即便去年縣衙沒有收取秋賦,也沒有幾個老百姓能夠拿出五千個銅子兒來。”
“可能最後也隻會流轉到那些地主鄉紳的手中。”
“這完全少爺的初衷背道而馳。”
聽了關佩玉的這番話,唐風讚許地點了點頭。
不愧是官家之後,這眼界還是要寬不少。
“少爺日理萬機,佩玉不想這點小事還要少爺操心。”
“所以佩玉就私自做主,鋤頭一貫錢一把,犁鏵五貫錢一架。”
關佩玉說完之後,雙手攥著衣角,神色忐忑地站在一側。
唐風並沒有生氣,反而笑著問道,“說說為何定價一貫錢。”
關佩玉一愣,趕忙開口,
“去年沒有收秋賦,根據了解,大多數家庭的糧食,省著點吃基本上不會挨餓。”
“目前工坊打造的鋤頭與犁鏵數量有限,目標主要是售賣給周遭十裏八鄉的村民。”
“周遭十裏八鄉,那些軍屬家庭,家裏做工的工錢加上軍餉,以及軍營中的獎賞。”
“兩三家湊一湊,買一架犁鏵是沒有問題。”
“那些非軍屬家庭,湊一湊,緊一緊,買上一把鋤頭也不是什麽難事。”
“家境好一點的,說不得還能夠買數把鋤頭。”
“這樣一來,軍屬家庭將會是第一批用上鋤頭與犁鏵的人家。”
“不過想要買鋤頭與犁鏵,需要經過族老的審核與確認。”
“目前鋤頭與犁鏵隻賣給老百姓。”
唐風聽了她這番話,明白她的策略,也是在提高百姓對當兵的認可度。
“若是那些鄉紳與地主也想買呢?”
聽了他這話語,關佩玉笑了起來。
“這很簡單,鄉紳地主想買,那就價格翻倍。”
“若是百姓私自轉賣,一經發現,三年之內不再有購買農具的資格。”
鍾太響輕歎了一口氣,“佩玉,其實即便這樣,還是有人會把農具賣給地主鄉紳。”
“比如犁鏵,畢竟需要耕牛才能夠用。”
“縣衙分配的耕牛有限,所以犁鏵的用處有限。”
“可那些鄉紳地主有耕牛,他寧願花六兩銀子,讓一個百姓代買,也不會在我們這裏花十兩銀子。”
“觸手可及的一兩銀子,與三年的購買資格,肯定有人願意選擇一兩銀子。”
“甚至不用一兩銀子,也有人願意幹。”
聽了鍾太響的話語,關佩玉笑著說道,“那是不是地主鄉紳,多給了銀錢?”
“老百姓是不是也得了好處費?”
“我幫了地主鄉紳,但是我的親戚朋友,還可以用原價買呀!”
唐風頓時明白過來,關佩玉這樣的規矩,就是要讓百姓賺點鄉紳地主的辛苦錢啊。
接著關佩玉又繼續說道,“而且誰說犁鏵就一定要用耕牛了?”
“不用耕牛用什麽?”聽到她這麽說,唐風等人都愣住了。
關佩玉看向幾人,耐心地解釋起來,
“我請寨子中的叔伯們試過。”
“少爺設計的這種頭尖尾大的鐵犁鏵,用來翻土十分輕鬆。”
“比佩玉以前見到的那種直犁不知道好用了多少倍。”
“即便不用耕牛,使用人力,也能夠達到很好的翻土效果。”
“一頭耕牛四十多兩銀子,可不是老百姓能夠輕易買得起的。”
“一架犁鏵五兩銀子,幾家人一起湊湊,完全沒有問題。”
唐風聽完之後不禁啞然。
不過不得不說,這小妮子說的一點沒錯。
“就按照你說的去辦,這件事情,你想得比我都還要周到。”
他很是坦然地對關佩玉說道。
關佩玉和鍾太響兩人聞言,都鬆了一口氣。
“快帶我去看看鍛造機。”
唐風想起剛剛鍾太響說的事情,笑著催促道。
“少爺,這就是請老朱送來的配件,幫忙組裝好的鍛造機,可真是厲害。”
他看著鍾太響眉飛色舞,指著眼前巨大的重錘正緩緩升起,不禁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嘭!”
隻見重錘被緩緩升到莫約兩米高的位置時停了下來。
而後隨著一旁匠人一拉卡扣上繩索,重錘頓時順著導軌重重地砸在了下麵的鐵氈之上。
隨著震耳的錘擊聲音,震動的地麵讓幾人都忍不住搖晃起來,差點摔倒。
“鍛造機真的如此厲害!”吳知衍之前隻是聽唐風說起過。
此時親眼見到,感歎不已。
唐風此時則順著頂部緩緩轉動的絞盤,尋找著動力來源。
絞盤之後,有著數個大大小小,用鐵皮包裹起來,用木頭做的幾組齒輪。
齒輪組已經延伸到了牆外。
他順藤摸瓜,出了鐵匠坊之後,這才恍然大悟。
“我勒個騷缸,腦子被驢踢了!”
他一拍大腿,自己一心想著伏龍河的水力驅動。
竟然把這麽簡單的方法忽略了。
在鐵匠坊外麵赫然是兩頭耕牛,正緩緩地轉圈。
隨著耕牛的不斷走動,架在耕牛脖子上的架擔帶動著齒輪轉動。
通過大小不同的齒輪組傳動之後,鍛造機的動力驅動就被這樣輕鬆解決。
這就是簡單的畜力驅動!
自己連這方法都沒想到,簡直就是燈下黑。
不僅如此,器械坊的朱三與李鐵等人,竟然都與自己一樣集體忽略。
沒有想到,一直留在唐家寨的鍾太響,竟然不聲不響地將這法子給用上了!
搞明白了緣由的唐風,心情大好,
“好好好,你幹得很不錯,當賞,當賞!”
“哈哈哈......”
鍾太響聽到這個問題,將目光投向了關佩玉。
“這個還是請佩玉給少爺說說吧。”
唐風轉頭看向關佩玉。
不等他開口,關佩玉便開口說道,
“少爺,鍾主事之前建議這樣的鋤頭,賣五貫錢。”
“放眼整個大盛,這樣的鋤頭別說賣五貫錢,就算是賣十貫錢,都有人買。”
“為什麽?因為這是鐵器。”
“可是若是賣那麽貴,能夠買的起的人家並不多。”
“想要讓今年春耕百姓能夠耕種更多糧食,這鋤頭的價格就不能貴了。”
“若是賣五貫錢,即便去年縣衙沒有收取秋賦,也沒有幾個老百姓能夠拿出五千個銅子兒來。”
“可能最後也隻會流轉到那些地主鄉紳的手中。”
“這完全少爺的初衷背道而馳。”
聽了關佩玉的這番話,唐風讚許地點了點頭。
不愧是官家之後,這眼界還是要寬不少。
“少爺日理萬機,佩玉不想這點小事還要少爺操心。”
“所以佩玉就私自做主,鋤頭一貫錢一把,犁鏵五貫錢一架。”
關佩玉說完之後,雙手攥著衣角,神色忐忑地站在一側。
唐風並沒有生氣,反而笑著問道,“說說為何定價一貫錢。”
關佩玉一愣,趕忙開口,
“去年沒有收秋賦,根據了解,大多數家庭的糧食,省著點吃基本上不會挨餓。”
“目前工坊打造的鋤頭與犁鏵數量有限,目標主要是售賣給周遭十裏八鄉的村民。”
“周遭十裏八鄉,那些軍屬家庭,家裏做工的工錢加上軍餉,以及軍營中的獎賞。”
“兩三家湊一湊,買一架犁鏵是沒有問題。”
“那些非軍屬家庭,湊一湊,緊一緊,買上一把鋤頭也不是什麽難事。”
“家境好一點的,說不得還能夠買數把鋤頭。”
“這樣一來,軍屬家庭將會是第一批用上鋤頭與犁鏵的人家。”
“不過想要買鋤頭與犁鏵,需要經過族老的審核與確認。”
“目前鋤頭與犁鏵隻賣給老百姓。”
唐風聽了她這番話,明白她的策略,也是在提高百姓對當兵的認可度。
“若是那些鄉紳與地主也想買呢?”
聽了他這話語,關佩玉笑了起來。
“這很簡單,鄉紳地主想買,那就價格翻倍。”
“若是百姓私自轉賣,一經發現,三年之內不再有購買農具的資格。”
鍾太響輕歎了一口氣,“佩玉,其實即便這樣,還是有人會把農具賣給地主鄉紳。”
“比如犁鏵,畢竟需要耕牛才能夠用。”
“縣衙分配的耕牛有限,所以犁鏵的用處有限。”
“可那些鄉紳地主有耕牛,他寧願花六兩銀子,讓一個百姓代買,也不會在我們這裏花十兩銀子。”
“觸手可及的一兩銀子,與三年的購買資格,肯定有人願意選擇一兩銀子。”
“甚至不用一兩銀子,也有人願意幹。”
聽了鍾太響的話語,關佩玉笑著說道,“那是不是地主鄉紳,多給了銀錢?”
“老百姓是不是也得了好處費?”
“我幫了地主鄉紳,但是我的親戚朋友,還可以用原價買呀!”
唐風頓時明白過來,關佩玉這樣的規矩,就是要讓百姓賺點鄉紳地主的辛苦錢啊。
接著關佩玉又繼續說道,“而且誰說犁鏵就一定要用耕牛了?”
“不用耕牛用什麽?”聽到她這麽說,唐風等人都愣住了。
關佩玉看向幾人,耐心地解釋起來,
“我請寨子中的叔伯們試過。”
“少爺設計的這種頭尖尾大的鐵犁鏵,用來翻土十分輕鬆。”
“比佩玉以前見到的那種直犁不知道好用了多少倍。”
“即便不用耕牛,使用人力,也能夠達到很好的翻土效果。”
“一頭耕牛四十多兩銀子,可不是老百姓能夠輕易買得起的。”
“一架犁鏵五兩銀子,幾家人一起湊湊,完全沒有問題。”
唐風聽完之後不禁啞然。
不過不得不說,這小妮子說的一點沒錯。
“就按照你說的去辦,這件事情,你想得比我都還要周到。”
他很是坦然地對關佩玉說道。
關佩玉和鍾太響兩人聞言,都鬆了一口氣。
“快帶我去看看鍛造機。”
唐風想起剛剛鍾太響說的事情,笑著催促道。
“少爺,這就是請老朱送來的配件,幫忙組裝好的鍛造機,可真是厲害。”
他看著鍾太響眉飛色舞,指著眼前巨大的重錘正緩緩升起,不禁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嘭!”
隻見重錘被緩緩升到莫約兩米高的位置時停了下來。
而後隨著一旁匠人一拉卡扣上繩索,重錘頓時順著導軌重重地砸在了下麵的鐵氈之上。
隨著震耳的錘擊聲音,震動的地麵讓幾人都忍不住搖晃起來,差點摔倒。
“鍛造機真的如此厲害!”吳知衍之前隻是聽唐風說起過。
此時親眼見到,感歎不已。
唐風此時則順著頂部緩緩轉動的絞盤,尋找著動力來源。
絞盤之後,有著數個大大小小,用鐵皮包裹起來,用木頭做的幾組齒輪。
齒輪組已經延伸到了牆外。
他順藤摸瓜,出了鐵匠坊之後,這才恍然大悟。
“我勒個騷缸,腦子被驢踢了!”
他一拍大腿,自己一心想著伏龍河的水力驅動。
竟然把這麽簡單的方法忽略了。
在鐵匠坊外麵赫然是兩頭耕牛,正緩緩地轉圈。
隨著耕牛的不斷走動,架在耕牛脖子上的架擔帶動著齒輪轉動。
通過大小不同的齒輪組傳動之後,鍛造機的動力驅動就被這樣輕鬆解決。
這就是簡單的畜力驅動!
自己連這方法都沒想到,簡直就是燈下黑。
不僅如此,器械坊的朱三與李鐵等人,竟然都與自己一樣集體忽略。
沒有想到,一直留在唐家寨的鍾太響,竟然不聲不響地將這法子給用上了!
搞明白了緣由的唐風,心情大好,
“好好好,你幹得很不錯,當賞,當賞!”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