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陣陣火炮的轟鳴聲中,炮彈一發發的打在樓蘭城牆上,城牆的土塊就像麵粉般的一層層往下掉。
額斯維及一眾匈奴兵士看得目瞪口呆。
其實匈奴兵士此刻已經被嚇傻了。
他們雖然受的教育不多但戰場上勝負生死還是懂的。
眼前這情況,明擺著就是秦軍火炮能打到匈奴,而匈奴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毫無對策。
尤其許多匈奴兵士還在想:
那些火炮既然能將堅固的城牆都一塊塊敲下來,若是打在人身上又會是什麽光景?
這麽一想匈奴兵士就亂了起來,有些人都已經抱著頭跑下城頭騎馬要逃走了……
這對匈奴來說很正常,甚至還可以說是匈奴的習慣,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因此匈奴其實更能打順風仗。
也就是當戰局有利時,匈奴就會像狼群一樣從四麵八方圍上來搶一點利益,生怕來遲了值錢的東西都被別人搶光了。
若戰局不利,就「唿啦」一聲四散逃走。
當然,自從冒頓單於繼位之後這種情況會好許多。
從這一點來看,匈奴騎兵與蒙古騎兵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蒙古騎兵同樣也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散」。
這裏用「散」而不是「逃」,是因為蒙古騎兵已經將這「逃」發展成為一種戰術,是有指揮、有秩序的「逃」。
蒙古軍隊鄙視沒有勇氣的懦夫,且軍令十分嚴格,是打是撤都在指揮官的號令之下,於是用「逃」就不合適,更應該是「散」。
匈奴騎軍就還沒到那程度,其指揮更多的還是靠自覺、靠心有靈犀、靠動物本能的敏感。
這種指揮模式的缺點就是對兵士的節製及約束不是很強。
比如現在,被秦軍火炮一轟,其本能的反應就是騎馬逃走。
兵士不知道狀況,額斯維卻清楚。
他站在城頭高喊:
「樓蘭已四麵被圍,我等隻有堅守一途。」
「眾將士聽令,後退半步者殺無赦!」
被額斯維這麽一喊,兵士的騷亂才逐漸平靜下來……他們知道萬夫長說的沒錯,四個城門都被秦軍封鎖,他們已無處可逃。
千夫長匆匆趕上城頭,一路躲著炮彈砸在城牆上掀起的碎土跑到額斯維麵前,叫道:
「萬夫長,這般下去隻怕樓蘭城就要被秦軍攻破了。」
「聯繫城外騎軍突圍吧,遲了隻怕我等都要命喪於此!」
千夫長這話有幾分道理。
因為匈奴在城外布置了四千騎兵。
雖然這些騎兵分左右兩翼,但隻要額斯維以狼煙發號將其拉至近處再以牛角號傳令,就可以指揮他們集中兵力配合城內強攻一處策應城內兵士突圍。
但額斯維看了看城外秦軍的陣形,就搖頭說道:
「秦軍早料到我軍要突圍了!」
「此時城外已到處是拒馬槍和陷馬坑,便是裏應外合……我軍又如何能順利突圍?」
城外的情況的確如額斯維所說,已到處是秦軍為騎兵設下的障礙。
正如之前所述,騎兵相對於步兵而言,其優勢就在於戰場未定且騎兵因其速度的優勢而具有戰場及是否開戰的選擇權,於是天時、地利就總在騎兵一方。
然而,當匈奴騎兵用於守城就不一樣了。
守城就意味著戰場已定,於是步兵的優勢反而更明顯。
因為步兵有許多方法可以讓騎兵騎不動馬……
陷馬坑成本最低但耗費時間較長。
拒馬槍成本最高但耗費時間極短。
絆馬索成本及耗時在兩者之間。
三者聯合布設,隻需一個時辰,小小的樓蘭城外就到處都是針對騎兵的陷阱。
再加上樓蘭城的城門偏小一次隻能同時出兩騎……
於是就別說城內的匈奴突圍了,便是城外的四千騎也很難發揮作用。
千夫長望了還在發出陣陣轟響的火炮方向一眼,擔憂的說道:
「可是萬夫長,如此下去……」
額斯維想了想,就迴答道:
「無妨。」
「秦軍以鐵砲炸塌城牆後,必要派人來攻城。」
「我等隻需守住缺口便可!」
額斯維說著馬上就指揮部下布陣。
額斯維認為秦軍這麽攻城有個弱點:其集中火砲攻一處城牆,就意味著城牆崩塌後必定會從缺口進攻。
因此匈奴就事先知道秦軍的進攻方位於是可以提前布置。
由此也可知這額斯維還是學到一些攻防的要領。
他首先是將數千兵力分為三個部份集中在缺口的三麵,前方刀盾手後方弓箭手。
接著再將投石機布設在後方。
一旦秦軍從缺口攻入,匈奴便以弓箭、投石機予以打擊。
因為地域不夠開闊,額斯維甚至還緊急拆毀了一片帳篷和木屋。
千夫長有些擔心的說道:
「萬夫長,可秦軍那鐵砲……」
額斯維知道千夫長這話的意思。
就算匈奴這麽布置,但如果那鐵球一顆顆砸了過來,銅牆鐵壁也會被它砸爛。
額斯維寬慰道:
「無妨。」
「秦軍遠道而來所帶的鐵球必定不多,摧毀城牆料想便所剩無幾。」
「更何況……」
「那鐵球攻城或許是利器,作戰卻未必比得上投石機。」
這話說得對。
火炮的優點是威力大射程遠,但鐵球就碗口大的個,擊中人的概率要比體積更大的石塊小得多。
且人體十分脆弱,被鐵球砸中是死,被石塊砸中也是死,於是鐵球在與人作戰時其作用反而沒有優勢。
不過這隻是額斯維的誤解。
事實上鐵球在對付步兵方陣也有優勢:
石塊從天而降能砸到幾個是幾個,但鐵球著地之後卻會打成水漂不斷往前竄,於是有可能砸倒更多步卒造成更大傷亡。
火炮真正的不足在於……其要操作的人太多,一門火炮需要五十人。
如果用這同樣的人數就可以操作五台投石機。
所以真正要對比的,是一門火炮與五台投石機,且發射速度還更慢,打出一枚炮彈的時間投石機已經打出十個石彈了……這麽一比火炮就落了下風。
額斯維這算是誤打誤撞想錯了卻做對了。
然而,即便是做對了也毫無意義。
額斯維及一眾匈奴兵士看得目瞪口呆。
其實匈奴兵士此刻已經被嚇傻了。
他們雖然受的教育不多但戰場上勝負生死還是懂的。
眼前這情況,明擺著就是秦軍火炮能打到匈奴,而匈奴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毫無對策。
尤其許多匈奴兵士還在想:
那些火炮既然能將堅固的城牆都一塊塊敲下來,若是打在人身上又會是什麽光景?
這麽一想匈奴兵士就亂了起來,有些人都已經抱著頭跑下城頭騎馬要逃走了……
這對匈奴來說很正常,甚至還可以說是匈奴的習慣,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因此匈奴其實更能打順風仗。
也就是當戰局有利時,匈奴就會像狼群一樣從四麵八方圍上來搶一點利益,生怕來遲了值錢的東西都被別人搶光了。
若戰局不利,就「唿啦」一聲四散逃走。
當然,自從冒頓單於繼位之後這種情況會好許多。
從這一點來看,匈奴騎兵與蒙古騎兵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蒙古騎兵同樣也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散」。
這裏用「散」而不是「逃」,是因為蒙古騎兵已經將這「逃」發展成為一種戰術,是有指揮、有秩序的「逃」。
蒙古軍隊鄙視沒有勇氣的懦夫,且軍令十分嚴格,是打是撤都在指揮官的號令之下,於是用「逃」就不合適,更應該是「散」。
匈奴騎軍就還沒到那程度,其指揮更多的還是靠自覺、靠心有靈犀、靠動物本能的敏感。
這種指揮模式的缺點就是對兵士的節製及約束不是很強。
比如現在,被秦軍火炮一轟,其本能的反應就是騎馬逃走。
兵士不知道狀況,額斯維卻清楚。
他站在城頭高喊:
「樓蘭已四麵被圍,我等隻有堅守一途。」
「眾將士聽令,後退半步者殺無赦!」
被額斯維這麽一喊,兵士的騷亂才逐漸平靜下來……他們知道萬夫長說的沒錯,四個城門都被秦軍封鎖,他們已無處可逃。
千夫長匆匆趕上城頭,一路躲著炮彈砸在城牆上掀起的碎土跑到額斯維麵前,叫道:
「萬夫長,這般下去隻怕樓蘭城就要被秦軍攻破了。」
「聯繫城外騎軍突圍吧,遲了隻怕我等都要命喪於此!」
千夫長這話有幾分道理。
因為匈奴在城外布置了四千騎兵。
雖然這些騎兵分左右兩翼,但隻要額斯維以狼煙發號將其拉至近處再以牛角號傳令,就可以指揮他們集中兵力配合城內強攻一處策應城內兵士突圍。
但額斯維看了看城外秦軍的陣形,就搖頭說道:
「秦軍早料到我軍要突圍了!」
「此時城外已到處是拒馬槍和陷馬坑,便是裏應外合……我軍又如何能順利突圍?」
城外的情況的確如額斯維所說,已到處是秦軍為騎兵設下的障礙。
正如之前所述,騎兵相對於步兵而言,其優勢就在於戰場未定且騎兵因其速度的優勢而具有戰場及是否開戰的選擇權,於是天時、地利就總在騎兵一方。
然而,當匈奴騎兵用於守城就不一樣了。
守城就意味著戰場已定,於是步兵的優勢反而更明顯。
因為步兵有許多方法可以讓騎兵騎不動馬……
陷馬坑成本最低但耗費時間較長。
拒馬槍成本最高但耗費時間極短。
絆馬索成本及耗時在兩者之間。
三者聯合布設,隻需一個時辰,小小的樓蘭城外就到處都是針對騎兵的陷阱。
再加上樓蘭城的城門偏小一次隻能同時出兩騎……
於是就別說城內的匈奴突圍了,便是城外的四千騎也很難發揮作用。
千夫長望了還在發出陣陣轟響的火炮方向一眼,擔憂的說道:
「可是萬夫長,如此下去……」
額斯維想了想,就迴答道:
「無妨。」
「秦軍以鐵砲炸塌城牆後,必要派人來攻城。」
「我等隻需守住缺口便可!」
額斯維說著馬上就指揮部下布陣。
額斯維認為秦軍這麽攻城有個弱點:其集中火砲攻一處城牆,就意味著城牆崩塌後必定會從缺口進攻。
因此匈奴就事先知道秦軍的進攻方位於是可以提前布置。
由此也可知這額斯維還是學到一些攻防的要領。
他首先是將數千兵力分為三個部份集中在缺口的三麵,前方刀盾手後方弓箭手。
接著再將投石機布設在後方。
一旦秦軍從缺口攻入,匈奴便以弓箭、投石機予以打擊。
因為地域不夠開闊,額斯維甚至還緊急拆毀了一片帳篷和木屋。
千夫長有些擔心的說道:
「萬夫長,可秦軍那鐵砲……」
額斯維知道千夫長這話的意思。
就算匈奴這麽布置,但如果那鐵球一顆顆砸了過來,銅牆鐵壁也會被它砸爛。
額斯維寬慰道:
「無妨。」
「秦軍遠道而來所帶的鐵球必定不多,摧毀城牆料想便所剩無幾。」
「更何況……」
「那鐵球攻城或許是利器,作戰卻未必比得上投石機。」
這話說得對。
火炮的優點是威力大射程遠,但鐵球就碗口大的個,擊中人的概率要比體積更大的石塊小得多。
且人體十分脆弱,被鐵球砸中是死,被石塊砸中也是死,於是鐵球在與人作戰時其作用反而沒有優勢。
不過這隻是額斯維的誤解。
事實上鐵球在對付步兵方陣也有優勢:
石塊從天而降能砸到幾個是幾個,但鐵球著地之後卻會打成水漂不斷往前竄,於是有可能砸倒更多步卒造成更大傷亡。
火炮真正的不足在於……其要操作的人太多,一門火炮需要五十人。
如果用這同樣的人數就可以操作五台投石機。
所以真正要對比的,是一門火炮與五台投石機,且發射速度還更慢,打出一枚炮彈的時間投石機已經打出十個石彈了……這麽一比火炮就落了下風。
額斯維這算是誤打誤撞想錯了卻做對了。
然而,即便是做對了也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