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有事隻有一章。
————————
就在北地按部就班的發展時,有關秦軍的消息就不斷的傳到冒頓單於那。
匈奴雖說已被秦軍逐出中原,但冒頓單於卻對河套之恥念念不忘。
這日他收到一張羊皮卷,展開一看便大感不妙。
正坐在火堆旁啃著羊腿的稽粥見狀好奇的問了聲:
「單於,可是秦軍來攻了?」
冒頓隨手將羊皮卷遞給了稽粥。
稽粥展開一看,上麵歪歪扭扭的書寫著幾行中原字體,稽粥辯了好一會兒才明白了其大意……
古時匈奴沒有文字,其貴族及情報傳輸大多使用中原趙國文字,這也是冒頓單於能讀懂中原兵書的原因之一。
稽粥看完 後就說道:
「秦軍不過是連通河西經商而已,單於何故如此擔憂?」
冒頓單於「哼」了一聲說道:
「秦軍此舉何止是連通河西經商。」
「我等與月氏為敵,秦軍卻經營河西並設點貫通了前往月氏之路……」
「此外還有西戎各國,若他們與秦軍結盟,便可由西、南兩麵夾攻我軍!且還是西戎騎兵……」
稽粥聞言不由大驚,說道:
「若是如此,漠南豈不是沒有我等立足之地?」
冒頓單於說:
「所以,我等絕不能讓秦軍得逞。」
接著冒頓單於就下令道:
「傳令右賢王,著他即刻陳兵西戎並往月氏派出使者!」
部下應聲便去下達命令。
右賢王自從撤出五原之後便一直帶領十萬大軍坐鎮西部。
這一方麵是為了給月氏壓力使其不至乘火打劫反攻河西,另一方麵則是匈奴兵馬不能太過集中……集中的結果就是大批的牛羊馬無處放牧,同時也不利於劫掠。
收到冒頓單於的命令後,熏狁馬上命令部隊往月氏方向推進五十裏,再派出使者與月氏議和。
這其實就是蘿蔔加大棒,給予壓力同時示好,若不答應議和那麽大軍隨即就展開進攻。
冒頓這一手已是玩得爐火純青了,他對付西域三十六國就是用這戰術……這其實就是中原的「合縱連橫」。
冒頓知道如果讓西域三十六國聯合起來跟匈奴作戰,匈奴隻怕也討不了好。
所以同一時期內總是與其中幾國議和集中兵力猛攻一國。
這戰術很有效,以至於到老上單於時匈奴已基本控製了西域。
當然,此時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還沒有如此強大。
但匈奴之前在河西以萬餘兵力大敗月氏,此時右賢王又攜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這威勢便不言而喻。
所以匈奴使者去見月氏王也是牛逼哄哄的,他那樣子根本就不是議和,而是去興師問罪的。
「單於聽說大王最近正與秦國使者商議如何進攻匈奴,不知是否確有其事?」
月氏王趕忙否認:
「使者說笑了,我月氏與秦國交戰多年,又哪會與其結盟?」
這話是半真半假。
前半部是真的,月氏之前與秦國交界,兩者不可避免的會有磨擦,於是秦軍與月氏也可以說是宿敵。
後半部則是假的,李岩一到肅州穩定下來就依令派出使者與月氏議和,並共商滅匈大計。
(註:此時月氏還未西遷至藍氏城,所處位置在沙州亦即敦煌一帶)
隻不過月氏王還在猶豫是否要答應。
月氏王猶豫的原因,是他知道秦國與匈奴都是其惹不起的大國,答應了這國就必定得罪那國,答應了那國又會惹惱了這國。
因此月氏王才對秦使含糊其詞打算敷衍過去。
使者隻「哼」了一聲,說道:
「大王可要想清楚。」
「雖說秦國軍力強盛,但畢竟此地距中原路途遙遠且補給困難。」
「該如何選擇……我想大王心裏明白!」
月氏王一聽覺得這話沒錯。
月氏可是一路從河西撤過來的,知道這段路有多遠,也知道這一路都沒有補給……之前月氏有補給是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一路隻需要趕著牛羊出來就可以了。
但如果換成種田吃糧食的秦軍,大軍要長途跋涉到這沙州來,要帶多少糧草才行?
所以秦軍到了這才隻有三萬餘人。
所以秦軍才要到處以絲綢換糧、換羊、換牛。
據說秦軍還在肅州修築水利準備屯田……
一想到秦軍屯田,月氏王就皺起了眉頭。
月氏之前與秦軍之所以交惡便是因為屯田。
確切的說不是因為屯田,而是因為月氏是奴隸製而秦軍是半奴隸半封建製,尤其在商鞅變法之後更是進一步提高了奴隸、農民的地位並給予其立功獲賞成為人上人的希望。
於是月氏的奴隸甚至百姓不可避免的會偷跑至秦國過種田的生活。
月氏王曾一度為如何阻止這一狀況而煩惱,是以早就有西遷避免與秦交界的想法。
但之前這想法並不現實。
因為月氏退一步秦國就進一步,兩國始終還是交界。
是以當匈奴南侵時,月氏還道這是福不是禍,因為從此秦國與月氏中間就隔著個匈奴了。
誰想匈奴這麽快就被秦軍擊退,秦軍又這麽快再次成為月氏的鄰國……月氏王心裏那個苦啊!
想來想去,月氏王認為隻有聽從匈奴的意見。
盡管他知道匈奴也不過是迫於眼前形勢才肯議和,但現在形勢卻是明擺著的:
秦軍三萬餘,且大多是步兵。
而匈奴卻有十萬騎兵……
於是月氏王就不再遲疑了,對匈奴使者說道:
「使者所言甚是。」
「請使者轉告單於,本王自是願與單於結盟。」
不想匈奴使者並不願就此罷休,他說:
「隻是如此?」
「空口無憑,單於又如何能相信大王所言非虛?」
月氏王臉色霎時就變得十分難看:
「使者之意,可是要以王子為質?」
也難怪月氏王會這麽說,這是結盟的正常程序。
不過這卻有些強人所難,因為月氏王隻有一個王子此時正指望著繼承王位,如果派到匈奴為質那就跟滅國沒多大區別。
匈奴使者似乎也知道這點,於是就搖頭否認。
接著上前壓低聲音,如此這般的說了一番。
月氏王聽著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
就在北地按部就班的發展時,有關秦軍的消息就不斷的傳到冒頓單於那。
匈奴雖說已被秦軍逐出中原,但冒頓單於卻對河套之恥念念不忘。
這日他收到一張羊皮卷,展開一看便大感不妙。
正坐在火堆旁啃著羊腿的稽粥見狀好奇的問了聲:
「單於,可是秦軍來攻了?」
冒頓隨手將羊皮卷遞給了稽粥。
稽粥展開一看,上麵歪歪扭扭的書寫著幾行中原字體,稽粥辯了好一會兒才明白了其大意……
古時匈奴沒有文字,其貴族及情報傳輸大多使用中原趙國文字,這也是冒頓單於能讀懂中原兵書的原因之一。
稽粥看完 後就說道:
「秦軍不過是連通河西經商而已,單於何故如此擔憂?」
冒頓單於「哼」了一聲說道:
「秦軍此舉何止是連通河西經商。」
「我等與月氏為敵,秦軍卻經營河西並設點貫通了前往月氏之路……」
「此外還有西戎各國,若他們與秦軍結盟,便可由西、南兩麵夾攻我軍!且還是西戎騎兵……」
稽粥聞言不由大驚,說道:
「若是如此,漠南豈不是沒有我等立足之地?」
冒頓單於說:
「所以,我等絕不能讓秦軍得逞。」
接著冒頓單於就下令道:
「傳令右賢王,著他即刻陳兵西戎並往月氏派出使者!」
部下應聲便去下達命令。
右賢王自從撤出五原之後便一直帶領十萬大軍坐鎮西部。
這一方麵是為了給月氏壓力使其不至乘火打劫反攻河西,另一方麵則是匈奴兵馬不能太過集中……集中的結果就是大批的牛羊馬無處放牧,同時也不利於劫掠。
收到冒頓單於的命令後,熏狁馬上命令部隊往月氏方向推進五十裏,再派出使者與月氏議和。
這其實就是蘿蔔加大棒,給予壓力同時示好,若不答應議和那麽大軍隨即就展開進攻。
冒頓這一手已是玩得爐火純青了,他對付西域三十六國就是用這戰術……這其實就是中原的「合縱連橫」。
冒頓知道如果讓西域三十六國聯合起來跟匈奴作戰,匈奴隻怕也討不了好。
所以同一時期內總是與其中幾國議和集中兵力猛攻一國。
這戰術很有效,以至於到老上單於時匈奴已基本控製了西域。
當然,此時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還沒有如此強大。
但匈奴之前在河西以萬餘兵力大敗月氏,此時右賢王又攜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這威勢便不言而喻。
所以匈奴使者去見月氏王也是牛逼哄哄的,他那樣子根本就不是議和,而是去興師問罪的。
「單於聽說大王最近正與秦國使者商議如何進攻匈奴,不知是否確有其事?」
月氏王趕忙否認:
「使者說笑了,我月氏與秦國交戰多年,又哪會與其結盟?」
這話是半真半假。
前半部是真的,月氏之前與秦國交界,兩者不可避免的會有磨擦,於是秦軍與月氏也可以說是宿敵。
後半部則是假的,李岩一到肅州穩定下來就依令派出使者與月氏議和,並共商滅匈大計。
(註:此時月氏還未西遷至藍氏城,所處位置在沙州亦即敦煌一帶)
隻不過月氏王還在猶豫是否要答應。
月氏王猶豫的原因,是他知道秦國與匈奴都是其惹不起的大國,答應了這國就必定得罪那國,答應了那國又會惹惱了這國。
因此月氏王才對秦使含糊其詞打算敷衍過去。
使者隻「哼」了一聲,說道:
「大王可要想清楚。」
「雖說秦國軍力強盛,但畢竟此地距中原路途遙遠且補給困難。」
「該如何選擇……我想大王心裏明白!」
月氏王一聽覺得這話沒錯。
月氏可是一路從河西撤過來的,知道這段路有多遠,也知道這一路都沒有補給……之前月氏有補給是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一路隻需要趕著牛羊出來就可以了。
但如果換成種田吃糧食的秦軍,大軍要長途跋涉到這沙州來,要帶多少糧草才行?
所以秦軍到了這才隻有三萬餘人。
所以秦軍才要到處以絲綢換糧、換羊、換牛。
據說秦軍還在肅州修築水利準備屯田……
一想到秦軍屯田,月氏王就皺起了眉頭。
月氏之前與秦軍之所以交惡便是因為屯田。
確切的說不是因為屯田,而是因為月氏是奴隸製而秦軍是半奴隸半封建製,尤其在商鞅變法之後更是進一步提高了奴隸、農民的地位並給予其立功獲賞成為人上人的希望。
於是月氏的奴隸甚至百姓不可避免的會偷跑至秦國過種田的生活。
月氏王曾一度為如何阻止這一狀況而煩惱,是以早就有西遷避免與秦交界的想法。
但之前這想法並不現實。
因為月氏退一步秦國就進一步,兩國始終還是交界。
是以當匈奴南侵時,月氏還道這是福不是禍,因為從此秦國與月氏中間就隔著個匈奴了。
誰想匈奴這麽快就被秦軍擊退,秦軍又這麽快再次成為月氏的鄰國……月氏王心裏那個苦啊!
想來想去,月氏王認為隻有聽從匈奴的意見。
盡管他知道匈奴也不過是迫於眼前形勢才肯議和,但現在形勢卻是明擺著的:
秦軍三萬餘,且大多是步兵。
而匈奴卻有十萬騎兵……
於是月氏王就不再遲疑了,對匈奴使者說道:
「使者所言甚是。」
「請使者轉告單於,本王自是願與單於結盟。」
不想匈奴使者並不願就此罷休,他說:
「隻是如此?」
「空口無憑,單於又如何能相信大王所言非虛?」
月氏王臉色霎時就變得十分難看:
「使者之意,可是要以王子為質?」
也難怪月氏王會這麽說,這是結盟的正常程序。
不過這卻有些強人所難,因為月氏王隻有一個王子此時正指望著繼承王位,如果派到匈奴為質那就跟滅國沒多大區別。
匈奴使者似乎也知道這點,於是就搖頭否認。
接著上前壓低聲音,如此這般的說了一番。
月氏王聽著連連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