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資本主義或準資本主義社會,除了機器大生產之外就是錢莊了。
因為錢莊本身就代表著一種資本運營尤其是抵押借貸。
如果沒有錢莊,整個社會就會有如一潭死水百姓沒有多少或是根本沒有創業機會。
原因是創業需要資本,而百姓大多窮苦基本沒有資本,甚至即便手裏有許多值錢的東西也無法將其轉換為資本,比如房屋、土地。
若是將房屋、土地出售換成資本,其創業風險及成本就會成級數增加。
於是最終這還是個以種田耕地為主的農業社會而不是工業社會、商業社會……百姓手裏沒錢,就算有那心也沒法做。
但若是有了錢莊就不同了。
百姓可以將房屋、土地及財物用來抵押、借貸轉化為創業資本,他們創業的同時還能繼續使用這些房屋和土地,於是創業風險和成本就小得多。
同時錢莊還有存錢、取錢的作用,為各地的商業活動提供方便。
比如九原與雁門都有錢莊,那麽來往此兩城經商就不需要帶體積大不方便攜帶的錢了,隻需攜帶銀票往返就可以了。
於是社會才會慢慢進入一個資本運營的商業社會,才會進入一個相互競爭且有自我調節功能的市場經濟,這同時也能促進其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國家。
雲畋對沈兵的這套理論很有興趣,聽完後就感嘆道:
「如此一來,能成為商人的百姓便數不勝數了。」
「九原與雲中這片蠻荒之地或將富甲一方!」
「將軍此法雲畋以往聞所未聞,雲畋佩服!」
雲畋當然沒聽過,因為這是資本主義萌芽才能的東西,據說直到宋朝才有。
接著沈兵就把這事放手交給了雲畋去做,並讓胖子屯協助……此時的胖子屯差不多就是北地的財務大臣了,各方麵的收入和支出都由他記錄和管理。
扶蘇對沈兵的舉動並不贊同,或者也可以說是不理解。
扶蘇反對的主要是紡織業放開這一塊。
其實他對錢莊也不認同,隻不過與放開紡織業一比就算不上什麽了。
在雲畋朝在兩城貼出告示鼓勵經商和加入紡織業時扶蘇就找來了……
其實紡織業也是經商的一部份,隻不過不像之前對商人的定義低買高賣,而是發展為自己生產產品售賣。
扶蘇這段時間都在忙著九原和雲中兩地的教育。
儒家就是以教育起家,而且主要還是麵向平民的教育……孔子可以說是第一位平民教育家,他麵向社會大眾招生,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
如果說沈兵有許多做法和思想與儒家不合讓扶蘇感到難受需要慢慢消化,對平民進行教育這點卻是完全符合扶蘇的想法。
另一方麵,扶蘇覺得自己也終於找到了位置不再是北地無所事事需要別人保護的人了。
於是當然沒有推辭,一手挑起了北地教育的大梁。
扶蘇的做法很簡單,從百姓中召集儒家子弟,然後任用他們在城市各處建起私塾……
正如之前所言,儒家是麵對百姓的平民教育,所以是「弟子滿天下」什麽地方都有。
北地百姓絕大多數自代國遷移而來且有數十萬之多,當然有不少儒家子弟。
所以人不成問題,問題就是學得多少的。
但這一點在初期也不敢奢望太多。
何況沈兵設置的課程也不隻是儒學,還結合了術數與木藝。
其中術數沒什麽問題,儒家「禮、樂、射、禦、書、數」裏就有「數」。
木藝卻遭到扶蘇的反對。
這並不是因為木藝歸墨家……實際上木藝與墨家是兩迴事,就像儒家從平民中招生並不意味著平民就是儒家一樣。
墨家是小生產者、手工業者的代表,是一小部份人的集合,而不是隨便抓一個工匠出來就是墨家。
當年魯班還和墨家創始人墨子鬥來鬥去。
扶蘇之所以反對把木藝甚至冶鐵等加入到教育中去,是因為他覺得這是一門手藝,是需要跟著師傅長期學習才會有所成,加到教育中隻是學到皮毛而在將來的生活中不太會用得上。
沈兵是這麽迴答的:
「學習並非一定要用上,而是一種煆煉。」
「要說用得上,禮樂射禦書數也不一定能用上。」
「何況儒家有句話叫『因材施教』,若是連基本的木藝、冶鐵都不學,我等又如何能得知學生在此方麵是否有材?」
「若是不知學生有材,又如何能『因材施教』?」
扶蘇連說有理,於是也就不再反對了。
其實這根本不需考慮,現代社會的課程裏還有「勞技」和「化學」呢,另外還有職高和技術學校也是學習各種技能,所以這當然是有必要的。
一旦學生中發現對木藝及冶鐵特別有興趣的……那就直接送到相關的工廠裏當學徒,這不就是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過程嗎?
扶蘇反對將紡織業放開則是從民生考慮,當然是從他的角度。
扶蘇從告示中知道此事後,就匆匆忙忙從學堂趕迴將軍府,問沈兵:
「將軍,據聞九原、雲中兩郡百姓可經營紡織?」
「此事可當真?」
沈兵迴答:
「當真。」
「不隻紡織,另外還有舂米、磨坊。」
「除此之外,我還打算放開麵食經營,並以錢莊資助……」
話還沒說完就被扶蘇打斷了:
「將軍此著差矣,食物及布業事關百姓吃穿大事,如何能將其將予商人手中?」
「商人皆以逐利為目的低買高賣,若是哄抬物價,最終受苦的豈非百姓?」
沈兵想也不想就迴答:
「讓百姓經營正是為了防止商人哄抬物價。」
扶蘇問:
「將軍何出此言?」
沈兵解釋道:
「若紡織業由我等壟斷,我便可任意抬高價格出售。」
「百姓若是不買便隻能買劣布。」
「但若是百姓能成為商人有數家紡織作坊,我若太貴便會有它家賤賣。」
「公子以為如何?」
扶蘇那種說法,其實還是受封建思想束縛想當然的把所有商人當作奸商,想當然的以為他們會聯合起來坑百姓。
但其實這隻是規則的問題。
因為錢莊本身就代表著一種資本運營尤其是抵押借貸。
如果沒有錢莊,整個社會就會有如一潭死水百姓沒有多少或是根本沒有創業機會。
原因是創業需要資本,而百姓大多窮苦基本沒有資本,甚至即便手裏有許多值錢的東西也無法將其轉換為資本,比如房屋、土地。
若是將房屋、土地出售換成資本,其創業風險及成本就會成級數增加。
於是最終這還是個以種田耕地為主的農業社會而不是工業社會、商業社會……百姓手裏沒錢,就算有那心也沒法做。
但若是有了錢莊就不同了。
百姓可以將房屋、土地及財物用來抵押、借貸轉化為創業資本,他們創業的同時還能繼續使用這些房屋和土地,於是創業風險和成本就小得多。
同時錢莊還有存錢、取錢的作用,為各地的商業活動提供方便。
比如九原與雁門都有錢莊,那麽來往此兩城經商就不需要帶體積大不方便攜帶的錢了,隻需攜帶銀票往返就可以了。
於是社會才會慢慢進入一個資本運營的商業社會,才會進入一個相互競爭且有自我調節功能的市場經濟,這同時也能促進其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國家。
雲畋對沈兵的這套理論很有興趣,聽完後就感嘆道:
「如此一來,能成為商人的百姓便數不勝數了。」
「九原與雲中這片蠻荒之地或將富甲一方!」
「將軍此法雲畋以往聞所未聞,雲畋佩服!」
雲畋當然沒聽過,因為這是資本主義萌芽才能的東西,據說直到宋朝才有。
接著沈兵就把這事放手交給了雲畋去做,並讓胖子屯協助……此時的胖子屯差不多就是北地的財務大臣了,各方麵的收入和支出都由他記錄和管理。
扶蘇對沈兵的舉動並不贊同,或者也可以說是不理解。
扶蘇反對的主要是紡織業放開這一塊。
其實他對錢莊也不認同,隻不過與放開紡織業一比就算不上什麽了。
在雲畋朝在兩城貼出告示鼓勵經商和加入紡織業時扶蘇就找來了……
其實紡織業也是經商的一部份,隻不過不像之前對商人的定義低買高賣,而是發展為自己生產產品售賣。
扶蘇這段時間都在忙著九原和雲中兩地的教育。
儒家就是以教育起家,而且主要還是麵向平民的教育……孔子可以說是第一位平民教育家,他麵向社會大眾招生,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
如果說沈兵有許多做法和思想與儒家不合讓扶蘇感到難受需要慢慢消化,對平民進行教育這點卻是完全符合扶蘇的想法。
另一方麵,扶蘇覺得自己也終於找到了位置不再是北地無所事事需要別人保護的人了。
於是當然沒有推辭,一手挑起了北地教育的大梁。
扶蘇的做法很簡單,從百姓中召集儒家子弟,然後任用他們在城市各處建起私塾……
正如之前所言,儒家是麵對百姓的平民教育,所以是「弟子滿天下」什麽地方都有。
北地百姓絕大多數自代國遷移而來且有數十萬之多,當然有不少儒家子弟。
所以人不成問題,問題就是學得多少的。
但這一點在初期也不敢奢望太多。
何況沈兵設置的課程也不隻是儒學,還結合了術數與木藝。
其中術數沒什麽問題,儒家「禮、樂、射、禦、書、數」裏就有「數」。
木藝卻遭到扶蘇的反對。
這並不是因為木藝歸墨家……實際上木藝與墨家是兩迴事,就像儒家從平民中招生並不意味著平民就是儒家一樣。
墨家是小生產者、手工業者的代表,是一小部份人的集合,而不是隨便抓一個工匠出來就是墨家。
當年魯班還和墨家創始人墨子鬥來鬥去。
扶蘇之所以反對把木藝甚至冶鐵等加入到教育中去,是因為他覺得這是一門手藝,是需要跟著師傅長期學習才會有所成,加到教育中隻是學到皮毛而在將來的生活中不太會用得上。
沈兵是這麽迴答的:
「學習並非一定要用上,而是一種煆煉。」
「要說用得上,禮樂射禦書數也不一定能用上。」
「何況儒家有句話叫『因材施教』,若是連基本的木藝、冶鐵都不學,我等又如何能得知學生在此方麵是否有材?」
「若是不知學生有材,又如何能『因材施教』?」
扶蘇連說有理,於是也就不再反對了。
其實這根本不需考慮,現代社會的課程裏還有「勞技」和「化學」呢,另外還有職高和技術學校也是學習各種技能,所以這當然是有必要的。
一旦學生中發現對木藝及冶鐵特別有興趣的……那就直接送到相關的工廠裏當學徒,這不就是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過程嗎?
扶蘇反對將紡織業放開則是從民生考慮,當然是從他的角度。
扶蘇從告示中知道此事後,就匆匆忙忙從學堂趕迴將軍府,問沈兵:
「將軍,據聞九原、雲中兩郡百姓可經營紡織?」
「此事可當真?」
沈兵迴答:
「當真。」
「不隻紡織,另外還有舂米、磨坊。」
「除此之外,我還打算放開麵食經營,並以錢莊資助……」
話還沒說完就被扶蘇打斷了:
「將軍此著差矣,食物及布業事關百姓吃穿大事,如何能將其將予商人手中?」
「商人皆以逐利為目的低買高賣,若是哄抬物價,最終受苦的豈非百姓?」
沈兵想也不想就迴答:
「讓百姓經營正是為了防止商人哄抬物價。」
扶蘇問:
「將軍何出此言?」
沈兵解釋道:
「若紡織業由我等壟斷,我便可任意抬高價格出售。」
「百姓若是不買便隻能買劣布。」
「但若是百姓能成為商人有數家紡織作坊,我若太貴便會有它家賤賣。」
「公子以為如何?」
扶蘇那種說法,其實還是受封建思想束縛想當然的把所有商人當作奸商,想當然的以為他們會聯合起來坑百姓。
但其實這隻是規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