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這邊隻需要等著,事情到了這一步已不需要他再做什麽了。


    楚國貴族降或是不降,對秦軍都沒有太大的威脅……在楚王啟的軍隊及秦軍的夾擊下,那些貴族的崩潰隻是分分鍾的事。


    不過沈兵還是希望楚國貴族投降,因為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可能全身而退,即便秦軍對楚軍有強大的優勢。


    不久沈兵就知道自己如願了……


    是時沈兵正與扶蘇商量著如何設置一個新城。


    來降的楚民太多以至於一個城邑都無法住下。


    這時帳蓬外突然傳來一陣震天的歡唿,接著就有一名親衛跑進帳蓬報導:


    「副將,楚軍降了,楚軍降了!」


    沈兵將手中的毛筆往桌上一丟,說道:


    「如此甚好,楚軍若是降了便不用再設新城了。」


    扶蘇則朝沈兵拱手道:


    「恭賀副將,又立一功。」


    「不,應說是又下一國。」


    沈兵迴答:


    「同喜同喜,公子也居功至偉。」


    兩人不由相視而笑。


    然後就是接收楚地的問題。


    這一點沈兵就盡數交給部下去完成了。


    雖然沈兵也很想騎著高頭大馬然後威風凜凜的跨進楚國城池並在城頭插上大秦的旗幟。


    問題是沈兵怕死啊!


    誰知道楚軍是不是麵上裝作投降實則卻是要計殺他沈兵?


    又或者是不是有誰懷恨在心躲在暗處來枝暗箭?


    此時的沈兵可不敢妄自菲薄了,在發明出這許多東西甚至在生產力方麵形成絕對優勢之後,沈兵就明白在敵人眼裏他一點都不比楊端和輕,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沈兵這個副將比楊端和這個主帥還重要。


    於是,他沈兵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在這形勢還沒穩定的時候去幹這接收城池的事……那分明就是找死。


    秦軍用了幾天一直走到洞庭,這其間共接收了各貴族軍隊二十餘萬人。


    從洞庭往南就是楚王啟的軍隊了。


    秦軍依令停了下來,楊端和與楚王啟隻是簡單的打了招唿,然後楚王啟就帶兵往東。


    他們會按嬴政的命令北上至金陵,並在那裏與項氏軍隊會合駐防。


    於是七國中幅員最為遼闊的一國楚國就此謝幕。


    嬴政在邯鄲聽到秦軍已順利接收洞庭後不由樂得開懷大笑,接著就問李斯:


    「丞相,楚國已下,沈兵該取何功?」


    李斯看了看立於嬴政旁的趙高,然後就迴答道:


    「迴大王,沈兵該晉爵一級。」


    嬴政點了點頭:


    「晉爵一級便是左庶長了,那也該是一軍之將了。」


    李斯拱手道:


    「以沈兵之才,確可以為將。」


    嬴政見李斯麵色有些不對,不由疑惑的問了聲:


    「丞相以為不妥嗎?」


    李斯麵露惶恐之色,迴道:


    「有些話,臣不知該講不該講……」


    嬴政說:


    「講。」


    李斯迴道:


    「大王,王翦軍自破趙以來連滅數國。」


    「楊端和及沈兵雖各為上將軍及副將,然終歸是王翦舊部。」


    「如若繼續以其伐燕滅齊,隻怕……」


    嬴政不由「哦」了一聲便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若從外人的眼光看,那就是「能者居之」誰有能力就誰上。


    但嬴政身為一名大王,從權術上來說卻不能如此。


    比如王翦立了太大的功勞以至於他這個大王都感到害怕……有朝一日王翦要是揭竿而起說是要清君側,嬴政可不敢保證會有多少舊部跟隨王翦。


    因此嬴政才要削王翦的權。


    然而,楊端和及沈兵卻是王翦舊部,他們掌權與王翦掌權並沒有很大區別,依舊會對王權構成威脅。


    如果再讓他們勢力坐大……並不是什麽好事。


    另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是:此時剩下的兩國確切的說是三國,也就是代、燕、齊,已不值一提了。那也就沒必要再倚仗楊端和、沈兵這樣厲害的人物了。


    這也就是成語所說的「狡兔死走狗烹」。


    嬴政皺了皺眉,問:


    「為今之計……」


    李斯建議道:


    「大王,北地乃黃河上遊事關重大。」


    「其雖有我軍駐防,然不過隻有區區數千人。」


    「此地以往一直由李牧駐防以阻匈奴。」


    「如今我軍並無能阻匈奴之人,而沈兵那神武軍……」


    於是嬴政就明白了,讓楊端和駐守南方,而沈兵駐守北地。


    這一南一北分開,就不容易結黨營私了。


    嬴政點了點頭,問:


    「那麽討伐燕代該以誰為將?」


    李斯迴答:


    「臣以為蒙武將軍正合適!」


    嬴政恰好也想到蒙武……嬴政之前就有意栽培蒙武並以其對抗王翦,隻是蒙武不爭氣而已。


    現在剩下的幾個不起眼的國家,幾乎就是送給他升級的,如果再打不下來嬴政也沒辦法了。


    於是嬴政想也不想就同意了李斯這方案。


    嬴政沒想到的是……這其實是趙高與李斯兩人串通好的。


    在沈兵被嬴政內定為扶蘇的師傅之後,李斯和趙高兩人就感覺到了威脅。


    沈兵是扶蘇的師傅,那麽有一天扶蘇成為大王,是個人都知道誰會成為丞相。


    到時李斯肯定就要失勢,而趙高……自然也就失寵了。


    當然,現在說這些似乎有些太早。


    但有句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身為權臣的他們一天到晚不想別的,就想著如何得到並將這些權力牢牢掌握在手裏……


    客觀的說,李斯之前還不是這樣的。


    在大局未定前,李斯腦袋裏想的還是一統中原,於是就盡心盡力為政。


    畢竟這也能為李斯帶來功勞,於是一步步爬上丞相的位置。


    但此時大局已定……那接著就是掌權的問題了,於是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與趙高為伍了。


    其實說到底還是利益關係在其中起作用。


    另一方麵,就是李斯和趙高兩人認為:


    如果把沈兵發配到天高皇帝遠的北地,那麽在沈兵身邊曆練的扶蘇自然也就被「發配」了。


    扶蘇作為一名公子,幾乎可以說是內定的繼承人,離得越遠他們就越有操作的空間……


    這些想法都沒錯,因為史上的他們就是因這些布局而得逞的。


    問題在於,他們現在要麵對的是沈兵。


    而此時的沈兵,正需要一塊北地這樣的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工程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徵士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徵士兵並收藏大秦工程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