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剛走進帥帳就聽楊端和說道:
「蒙武敗退,楚軍以騎軍偷襲蒙武軍後方斷其糧道。」
「我軍補給隊被劫,蒙武軍正退往汝陰。」
沈兵驚問:
「為何會如此?」
楊端和迴答:
「蒙武急功冒進猛攻城父,後方城邑沒有派兵駐守,且分兵進攻汝水。」
「昨日蒙武軍次於汝水大敗,之後楚軍便乘勢反攻。」
「此時蒙武才發覺糧草、箭矢將盡而後方糧道又被斷……」
接下來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糧道被斷可是大事,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隻需一天時間人就餓得手腳發軟無力再戰。
不過十萬大軍當然不致如此。
原因是軍中通常會有存糧,一旦出現糧草危機就會限量供給,原本能供全軍一日的糧食就夠兩日甚至三日,隻不過全軍都處於半飢半飽狀態自然會影響士氣。
沈兵沒有多想,說道:
「我等應立時增援蒙武軍。」
楊端和立時就將目光投向了沈兵。
沈兵馬上就明白了楊端和的意思:
「上將軍是說,以大梁軍增援蒙武軍?」
「屬下非是抗命,隻是大梁軍行軍速度緩慢,隻怕……」
楊端和迴答:
「所以還需要黑甲軍。」
這一來沈兵就沒話說了。
要趕去增援肯定必須要有騎軍,而秦軍大多都是步兵,騎軍較少。
比如楊端和十萬大軍擁有的騎軍還不到一萬人。
這一萬人主要是用作偵察和應急使用,比如秦軍後方突遭敵軍襲擊,步兵一時半會趕不到,那就派騎軍前去增援。
楊端和解釋道:
「我擔心此乃楚軍的調虎離山之計,是以主力騎軍暫且不動。」
「若隻以步兵增援又唯恐不及。」
「是以先以黑甲軍救援,隨後便有三萬大梁軍跟進。」
沈兵雖是不太樂意,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最佳方案。
原因是如果派出楊端和的騎軍步軍去增援而黑甲軍與大梁軍留在汝陰,便會存在協同、指揮不暢的問題。
這問題在古時尤為突出,比如黑甲軍與楊端和的河內兵,兩者分屬兩個指揮係統,先不說指揮風格不同,情報共享及命令下達都是個麻煩事。
但黑甲軍和大梁軍都由沈兵指揮前去增援城父,就可以省了許多麻煩。
沈兵隻得迴了聲:
「屬下這就去準備,一個時辰後出發。」
大梁軍與黑甲軍需要準備的東西其實隻是糧草,自身需要的糧草再加上供給蒙武軍的糧草。
如果沒有糧草的話,前去增援就是一句空話,因為蒙武軍缺的不是人而是糧。
於是三萬大梁軍隨軍攜帶的就是一車車的糧食。
可想而知這很容易成為楚軍的進攻目標。
臨行時沈兵召集了魏呴、陳端幾人開了個會,討論該以什麽方式行軍。
魏呴和陳端兩人十分有默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
「布騎混編一同行軍。」
「一千黑甲軍在前,左右兩側各一千護送。」
「並四處派出探子,一旦探到敵情並收攏部隊應戰!」
這是傳統的行軍方式,各國都是這麽做的,將騎兵作為步兵的耳目以及應急部隊。
但沈兵卻沒說話。
魏呴不由疑惑的問了聲:
「副將以為有何不妥?」
沈兵迴答:
「項燕非尋常人,他定會猜到我軍會前往城父增援。」
「且汝水由楚軍控製,楚軍隨時都可以渡過汝水牽製我軍。」
陳端說:
「可是副將,楚軍若是渡過汝水,豈不在我軍與蒙武軍的夾擊之下?」
沈兵迴答:
「所以才是牽製。」
「他們隨時都可以再由汝水撤迴東岸。」
魏呴點了點頭:
「楚軍這麽做,可以盡其所能消耗我軍軍力及士氣,並阻止蒙武軍重振旗鼓反攻城父。」
沈兵接著說道:
「而且不難猜,楚軍派過汝水的還是騎軍。」
「且數量可能還不少。」
魏呴和陳端紛紛點頭。
沈兵這些猜測合情合理。
隻有速度更快的騎兵才有可能起到牽製作用,比如機動到某地擺好陣勢要戰,等敵人結陣做好準備時又突然跑得沒影,又或者在前方某地設伏……
步兵就很難做到這些。
之所以沈兵還認定騎兵數量不少,是因為如果騎兵數量少了,比如隻派出兩千,那隻需要黑甲軍前去應戰就夠了,大梁軍可自顧自繼續行軍,於是就起不了多少作用。
因此,楚軍這些騎軍要能起到「牽製」的作用,首先就是要能壓製住黑甲軍。
以楚軍的戰力對陣秦軍,有把握壓製就必須兩倍甚至三倍的兵力。
沈兵問:
「楚國騎軍可會騎射?」
魏呴和陳端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陳端很肯定的說道:
「魏楚兩國時有摩擦,是以我等對楚國騎兵十分熟悉。」
「其也是與我等一般,騎射大多為臂張弩。」
這就是戰國的特色。
別看秦攻魏時楚國會前往救援,其實很多時候兩國之間也不和甚至還有大小規模的戰爭。
沈兵說:
「如此甚好。」
「我等身著黑甲不懼楚騎弩箭,而我方弓箭卻可以傷敵。」
「是以我等何不以騎製騎?」
魏呴不由一愣:
「副將的意思是……」
沈兵點了點頭:
「以黑甲軍搶先接敵,使敵人無法牽製我步軍運糧。」
陳端不解的望向沈兵,說:
「黑甲騎軍可以騎射,若是與敵騎作戰或能以少勝多。」
「但汝水綿延數百裏,我等不知敵騎在何處渡河,又如何能搶先接敵?」
沈兵搖頭說道:
「我等不需知道敵軍在何處渡河,敵軍自會來尋。」
魏呴和陳端聞言不由再次朝沈兵投來不解的目光,哪有敵人會自己找上門來的?
沈兵則笑著說道:
「楚軍希望糧草不會落到蒙武軍手裏,這才全力截殺運糧隊。」
「但若黑甲騎軍攜數百輛裝滿糧草的馬車先行北上呢?」
魏呴和陳端兩人不由「哦」了一聲。
顯然,楚軍不會任由這批糧草落到蒙武軍手裏,所以必然會派出騎軍來截殺。
隻是這些楚國騎軍不知道的是,他們才是被截殺的對像。
「蒙武敗退,楚軍以騎軍偷襲蒙武軍後方斷其糧道。」
「我軍補給隊被劫,蒙武軍正退往汝陰。」
沈兵驚問:
「為何會如此?」
楊端和迴答:
「蒙武急功冒進猛攻城父,後方城邑沒有派兵駐守,且分兵進攻汝水。」
「昨日蒙武軍次於汝水大敗,之後楚軍便乘勢反攻。」
「此時蒙武才發覺糧草、箭矢將盡而後方糧道又被斷……」
接下來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糧道被斷可是大事,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隻需一天時間人就餓得手腳發軟無力再戰。
不過十萬大軍當然不致如此。
原因是軍中通常會有存糧,一旦出現糧草危機就會限量供給,原本能供全軍一日的糧食就夠兩日甚至三日,隻不過全軍都處於半飢半飽狀態自然會影響士氣。
沈兵沒有多想,說道:
「我等應立時增援蒙武軍。」
楊端和立時就將目光投向了沈兵。
沈兵馬上就明白了楊端和的意思:
「上將軍是說,以大梁軍增援蒙武軍?」
「屬下非是抗命,隻是大梁軍行軍速度緩慢,隻怕……」
楊端和迴答:
「所以還需要黑甲軍。」
這一來沈兵就沒話說了。
要趕去增援肯定必須要有騎軍,而秦軍大多都是步兵,騎軍較少。
比如楊端和十萬大軍擁有的騎軍還不到一萬人。
這一萬人主要是用作偵察和應急使用,比如秦軍後方突遭敵軍襲擊,步兵一時半會趕不到,那就派騎軍前去增援。
楊端和解釋道:
「我擔心此乃楚軍的調虎離山之計,是以主力騎軍暫且不動。」
「若隻以步兵增援又唯恐不及。」
「是以先以黑甲軍救援,隨後便有三萬大梁軍跟進。」
沈兵雖是不太樂意,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最佳方案。
原因是如果派出楊端和的騎軍步軍去增援而黑甲軍與大梁軍留在汝陰,便會存在協同、指揮不暢的問題。
這問題在古時尤為突出,比如黑甲軍與楊端和的河內兵,兩者分屬兩個指揮係統,先不說指揮風格不同,情報共享及命令下達都是個麻煩事。
但黑甲軍和大梁軍都由沈兵指揮前去增援城父,就可以省了許多麻煩。
沈兵隻得迴了聲:
「屬下這就去準備,一個時辰後出發。」
大梁軍與黑甲軍需要準備的東西其實隻是糧草,自身需要的糧草再加上供給蒙武軍的糧草。
如果沒有糧草的話,前去增援就是一句空話,因為蒙武軍缺的不是人而是糧。
於是三萬大梁軍隨軍攜帶的就是一車車的糧食。
可想而知這很容易成為楚軍的進攻目標。
臨行時沈兵召集了魏呴、陳端幾人開了個會,討論該以什麽方式行軍。
魏呴和陳端兩人十分有默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
「布騎混編一同行軍。」
「一千黑甲軍在前,左右兩側各一千護送。」
「並四處派出探子,一旦探到敵情並收攏部隊應戰!」
這是傳統的行軍方式,各國都是這麽做的,將騎兵作為步兵的耳目以及應急部隊。
但沈兵卻沒說話。
魏呴不由疑惑的問了聲:
「副將以為有何不妥?」
沈兵迴答:
「項燕非尋常人,他定會猜到我軍會前往城父增援。」
「且汝水由楚軍控製,楚軍隨時都可以渡過汝水牽製我軍。」
陳端說:
「可是副將,楚軍若是渡過汝水,豈不在我軍與蒙武軍的夾擊之下?」
沈兵迴答:
「所以才是牽製。」
「他們隨時都可以再由汝水撤迴東岸。」
魏呴點了點頭:
「楚軍這麽做,可以盡其所能消耗我軍軍力及士氣,並阻止蒙武軍重振旗鼓反攻城父。」
沈兵接著說道:
「而且不難猜,楚軍派過汝水的還是騎軍。」
「且數量可能還不少。」
魏呴和陳端紛紛點頭。
沈兵這些猜測合情合理。
隻有速度更快的騎兵才有可能起到牽製作用,比如機動到某地擺好陣勢要戰,等敵人結陣做好準備時又突然跑得沒影,又或者在前方某地設伏……
步兵就很難做到這些。
之所以沈兵還認定騎兵數量不少,是因為如果騎兵數量少了,比如隻派出兩千,那隻需要黑甲軍前去應戰就夠了,大梁軍可自顧自繼續行軍,於是就起不了多少作用。
因此,楚軍這些騎軍要能起到「牽製」的作用,首先就是要能壓製住黑甲軍。
以楚軍的戰力對陣秦軍,有把握壓製就必須兩倍甚至三倍的兵力。
沈兵問:
「楚國騎軍可會騎射?」
魏呴和陳端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陳端很肯定的說道:
「魏楚兩國時有摩擦,是以我等對楚國騎兵十分熟悉。」
「其也是與我等一般,騎射大多為臂張弩。」
這就是戰國的特色。
別看秦攻魏時楚國會前往救援,其實很多時候兩國之間也不和甚至還有大小規模的戰爭。
沈兵說:
「如此甚好。」
「我等身著黑甲不懼楚騎弩箭,而我方弓箭卻可以傷敵。」
「是以我等何不以騎製騎?」
魏呴不由一愣:
「副將的意思是……」
沈兵點了點頭:
「以黑甲軍搶先接敵,使敵人無法牽製我步軍運糧。」
陳端不解的望向沈兵,說:
「黑甲騎軍可以騎射,若是與敵騎作戰或能以少勝多。」
「但汝水綿延數百裏,我等不知敵騎在何處渡河,又如何能搶先接敵?」
沈兵搖頭說道:
「我等不需知道敵軍在何處渡河,敵軍自會來尋。」
魏呴和陳端聞言不由再次朝沈兵投來不解的目光,哪有敵人會自己找上門來的?
沈兵則笑著說道:
「楚軍希望糧草不會落到蒙武軍手裏,這才全力截殺運糧隊。」
「但若黑甲騎軍攜數百輛裝滿糧草的馬車先行北上呢?」
魏呴和陳端兩人不由「哦」了一聲。
顯然,楚軍不會任由這批糧草落到蒙武軍手裏,所以必然會派出騎軍來截殺。
隻是這些楚國騎軍不知道的是,他們才是被截殺的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