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要清理河道所以秦軍行軍速度不快,一天隻有30裏。
不過大梁距陳城隻有300裏,按這速度十天也能兵臨陳城腳下,所以沈兵等人也不急,依舊一步步朝陳城逼近。
黑甲軍負責航道安全,同時每天都從大梁將大軍急需的物資運來……這其中主要是大梁軍用於製作狼筅的倒鉤。
由於戰情緊急,大梁軍是在沒有充足倒鉤的情況下出發的,於是隻能一邊行軍一邊由黑甲軍由汴河運來。
此時才隻夠製作五千具狼筅,與全軍需要的一萬具還相去甚遠。
不過沈兵並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
一方麵是那狼筅就算沒有倒鉤其實也能起作用,隻不過殺傷力和阻滯能力大大減少了,尤其是對戰車……
若是沒有鐵製倒鉤,以戰車的速度可以輕鬆突破毛竹的枝葉,有倒鉤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另一方麵,則是沈兵可以先將這五千具狼筅裝備處於外圍的小隊。
這樣一來至少外層接敵不會有什麽問題。
而如果一開戰內層就接敵……那幾乎也意味著大梁軍的覆滅了。
這天夜裏,黑甲軍又運來一批倒鉤,陳端第一時間就組織人員搬運並將其送到大梁軍手中。
自從大梁軍組建後,黑甲軍就基本交由陳端負責。
黑甲軍兩個軍候一個好學兵法一個更重實踐,事實證明更重實踐的陳端更適合領軍……牽城一戰陳端部隊所領軍功足足比李箋多了一倍。
究其原因,沈兵認為至少這階段黑甲軍包括大梁軍在內都更需要實幹的軍官。
之前在魏王假置下為兵時,浮誇風太盛以至於兵士們都有種逆反心理,對高高在上的軍官普遍不太認同。
而陳端卻能與兵士同吃同睡打成一片,於是自然更受兵士擁戴,作戰時也是奮勇爭先。
反之李箋置下兵士的熱情相對而言就沒那麽高。
那就沒什麽好說了,以軍功論職,陳端當仁不讓升為黑甲軍校尉。
倒鉤一到,沈兵就讓魏呴將其分配下去並馬上安裝在狼筅上。畢竟這是在戰場,多一分準備就多一分機會,沈兵也不敢懈怠。
事實上沈兵還有些緊張。
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帶兵作戰。
確切的說是第一次帶數萬大軍作戰。
這與之前黑甲軍三千人的水戰感覺完全不同。
水戰時沈兵是胸有成竹,又是車輪戰船又是拍竿的,實在打不過,憑著車輪戰船的速度逃跑也不是問題。
現在這大梁軍卻是步兵,而且還有七萬之數……一個不小心那就要死傷上萬人,這心理上的壓力局外人很難體會。
魏呴將狼筅分發下去後,然後就拱手問沈兵:
「副將,最近附近盡是森林找不到毛竹。」
「許多將士已尋不到毛竹替換……」
沈兵不由奇道:
「為何要毛竹替換?」
魏呴迴答:
「竹葉不過兩天便會枯萎掉落,若是不替換如何能有遮掩作用……」
沈兵臉上一道黑線:
「那竹葉不過是為了遮掩,掛上些布條、麻繩也未嚐不可。」
魏呴半張著嘴「哦」了一聲,想想還真是。
尤其那麻繩,說不定還能起到更好的阻滯效果,而大梁軍這幾天卻是頻繁更換新竹……
沈兵的注意力倒沒在這裏,他問了聲:
「最近附近皆是森林?」
魏呴迴答:
「正是,便在西側五裏左右。」
沈兵下令:
「多派些探子去查探,以防楚兵埋伏。」
魏呴不解的問:
「副將,楚軍在東岸動作頻頻,隻怕不至於在西岸……」
沈兵想也不想就迴答:
「正是這樣才更會進攻西岸。」
「東岸強而西岸弱,楚軍又怎會放過這個機會?」
這是很明顯的,雖說沈兵並不認為東岸強西岸弱,因為這下要是真讓蒙武軍來攻大梁軍,勝負還說不準。
但至少在楚軍眼裏大梁軍就隻是魏國降兵,最明顯的就是沒盔甲,那不打大梁軍還打誰?
所以,這些日子楚軍越是不找大梁軍麻煩沈兵心下就越是擔心。
魏呴不敢反對,隻應了聲然後就去安排探了去偵察了。
結果不到半個時辰,就聽一枝響箭直衝雲宵,接著魏呴就匆匆進帳來向沈兵報告道:
「副將,西麵密林方向發現敵情。」
「探子沒能迴來是以兵力不詳。」
沈兵問了聲:
「你往密林方向派出多少探子?」
魏呴迴答:
「正有五什。」
五十人沒有一個迴來,而且隻來得急射出一枝響箭,由此可知這敵軍的規模並不小。
沈兵沒有遲疑當即下令:
「全軍備戰!」
魏呴應了聲,當即命令吹響了牛角號。
大梁軍兵士在號聲中紛紛出帳拿起裝備擺好了陣勢。
不一會兒,就聽見黑暗中突然響起了「隆隆」的鼓聲,接著就是敵軍整齊的步伐,間或著金屬甲片磕碰的聲音。
來的正是項梁的部隊。
項梁原本打算阻滯一邊放一邊將沈兵的大梁軍與蒙武軍錯開再進攻。
但沈兵卻沒有上當。
於是項梁就等不及了,他心下尋思著:
「若在白天進攻西岸,位於東岸的蒙武軍可以增援。」
「那在夜裏設下埋伏總不好增援吧。」
「再不行,就在東岸故布疑陣,讓蒙武也以為自己被攻。」
「等蒙武反應過來……西岸的戰鬥隻怕已結束了!」
應該說項梁還是有些心思的。
尤其在深手不見五指的夜裏很容易讓人摸不清虛實於是不敢輕舉妄動。
此戰項梁幾乎是傾巢出動:
九萬人用於圍殲沈兵的大梁軍。
另五千人在東岸擺出大陣勢欺騙蒙武軍使其不敢輕易增援西岸。
陳城隻有五千人駐守。
那九萬楚軍項梁是這樣分配:
前方與後方分別埋伏兩萬,中部埋伏五萬。
這其實就是擺出一個口袋陣將沈兵的大梁軍三麵包圍,唯一的退路就是身後的汴河。
項梁以為,隻要楚軍出其不意的從側翼朝大梁軍衝擊,大梁軍便會在第一時間崩潰。
然後便是圍追堵截,接著大梁軍便大批的跳進汴河逃生……
不過大梁距陳城隻有300裏,按這速度十天也能兵臨陳城腳下,所以沈兵等人也不急,依舊一步步朝陳城逼近。
黑甲軍負責航道安全,同時每天都從大梁將大軍急需的物資運來……這其中主要是大梁軍用於製作狼筅的倒鉤。
由於戰情緊急,大梁軍是在沒有充足倒鉤的情況下出發的,於是隻能一邊行軍一邊由黑甲軍由汴河運來。
此時才隻夠製作五千具狼筅,與全軍需要的一萬具還相去甚遠。
不過沈兵並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
一方麵是那狼筅就算沒有倒鉤其實也能起作用,隻不過殺傷力和阻滯能力大大減少了,尤其是對戰車……
若是沒有鐵製倒鉤,以戰車的速度可以輕鬆突破毛竹的枝葉,有倒鉤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另一方麵,則是沈兵可以先將這五千具狼筅裝備處於外圍的小隊。
這樣一來至少外層接敵不會有什麽問題。
而如果一開戰內層就接敵……那幾乎也意味著大梁軍的覆滅了。
這天夜裏,黑甲軍又運來一批倒鉤,陳端第一時間就組織人員搬運並將其送到大梁軍手中。
自從大梁軍組建後,黑甲軍就基本交由陳端負責。
黑甲軍兩個軍候一個好學兵法一個更重實踐,事實證明更重實踐的陳端更適合領軍……牽城一戰陳端部隊所領軍功足足比李箋多了一倍。
究其原因,沈兵認為至少這階段黑甲軍包括大梁軍在內都更需要實幹的軍官。
之前在魏王假置下為兵時,浮誇風太盛以至於兵士們都有種逆反心理,對高高在上的軍官普遍不太認同。
而陳端卻能與兵士同吃同睡打成一片,於是自然更受兵士擁戴,作戰時也是奮勇爭先。
反之李箋置下兵士的熱情相對而言就沒那麽高。
那就沒什麽好說了,以軍功論職,陳端當仁不讓升為黑甲軍校尉。
倒鉤一到,沈兵就讓魏呴將其分配下去並馬上安裝在狼筅上。畢竟這是在戰場,多一分準備就多一分機會,沈兵也不敢懈怠。
事實上沈兵還有些緊張。
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帶兵作戰。
確切的說是第一次帶數萬大軍作戰。
這與之前黑甲軍三千人的水戰感覺完全不同。
水戰時沈兵是胸有成竹,又是車輪戰船又是拍竿的,實在打不過,憑著車輪戰船的速度逃跑也不是問題。
現在這大梁軍卻是步兵,而且還有七萬之數……一個不小心那就要死傷上萬人,這心理上的壓力局外人很難體會。
魏呴將狼筅分發下去後,然後就拱手問沈兵:
「副將,最近附近盡是森林找不到毛竹。」
「許多將士已尋不到毛竹替換……」
沈兵不由奇道:
「為何要毛竹替換?」
魏呴迴答:
「竹葉不過兩天便會枯萎掉落,若是不替換如何能有遮掩作用……」
沈兵臉上一道黑線:
「那竹葉不過是為了遮掩,掛上些布條、麻繩也未嚐不可。」
魏呴半張著嘴「哦」了一聲,想想還真是。
尤其那麻繩,說不定還能起到更好的阻滯效果,而大梁軍這幾天卻是頻繁更換新竹……
沈兵的注意力倒沒在這裏,他問了聲:
「最近附近皆是森林?」
魏呴迴答:
「正是,便在西側五裏左右。」
沈兵下令:
「多派些探子去查探,以防楚兵埋伏。」
魏呴不解的問:
「副將,楚軍在東岸動作頻頻,隻怕不至於在西岸……」
沈兵想也不想就迴答:
「正是這樣才更會進攻西岸。」
「東岸強而西岸弱,楚軍又怎會放過這個機會?」
這是很明顯的,雖說沈兵並不認為東岸強西岸弱,因為這下要是真讓蒙武軍來攻大梁軍,勝負還說不準。
但至少在楚軍眼裏大梁軍就隻是魏國降兵,最明顯的就是沒盔甲,那不打大梁軍還打誰?
所以,這些日子楚軍越是不找大梁軍麻煩沈兵心下就越是擔心。
魏呴不敢反對,隻應了聲然後就去安排探了去偵察了。
結果不到半個時辰,就聽一枝響箭直衝雲宵,接著魏呴就匆匆進帳來向沈兵報告道:
「副將,西麵密林方向發現敵情。」
「探子沒能迴來是以兵力不詳。」
沈兵問了聲:
「你往密林方向派出多少探子?」
魏呴迴答:
「正有五什。」
五十人沒有一個迴來,而且隻來得急射出一枝響箭,由此可知這敵軍的規模並不小。
沈兵沒有遲疑當即下令:
「全軍備戰!」
魏呴應了聲,當即命令吹響了牛角號。
大梁軍兵士在號聲中紛紛出帳拿起裝備擺好了陣勢。
不一會兒,就聽見黑暗中突然響起了「隆隆」的鼓聲,接著就是敵軍整齊的步伐,間或著金屬甲片磕碰的聲音。
來的正是項梁的部隊。
項梁原本打算阻滯一邊放一邊將沈兵的大梁軍與蒙武軍錯開再進攻。
但沈兵卻沒有上當。
於是項梁就等不及了,他心下尋思著:
「若在白天進攻西岸,位於東岸的蒙武軍可以增援。」
「那在夜裏設下埋伏總不好增援吧。」
「再不行,就在東岸故布疑陣,讓蒙武也以為自己被攻。」
「等蒙武反應過來……西岸的戰鬥隻怕已結束了!」
應該說項梁還是有些心思的。
尤其在深手不見五指的夜裏很容易讓人摸不清虛實於是不敢輕舉妄動。
此戰項梁幾乎是傾巢出動:
九萬人用於圍殲沈兵的大梁軍。
另五千人在東岸擺出大陣勢欺騙蒙武軍使其不敢輕易增援西岸。
陳城隻有五千人駐守。
那九萬楚軍項梁是這樣分配:
前方與後方分別埋伏兩萬,中部埋伏五萬。
這其實就是擺出一個口袋陣將沈兵的大梁軍三麵包圍,唯一的退路就是身後的汴河。
項梁以為,隻要楚軍出其不意的從側翼朝大梁軍衝擊,大梁軍便會在第一時間崩潰。
然後便是圍追堵截,接著大梁軍便大批的跳進汴河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