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條進入處理程序需要時日,部隊訓練也沒落下。


    隨著馬匹逐步到位,騎兵的訓練就提上了日程。


    沈兵和魏呴商議後,決定半天訓練騎射半天訓練水戰。


    從某方麵來說騎射與水戰訓練差不多,都是在不平穩的狀態下射箭。


    但沈兵練兵之後就發現水軍這百裏挑一的三千精騎果然有水分,不僅有水分且這水分還相當大。


    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會騎馬或是不會射箭,而是他們不會在馬上射箭。


    確切的說,他們是他們大部份人習慣於在馬上用弩而不是箭。


    這其實是中國各國騎兵都存在的毛病,他們在人為的降低騎射的難度:


    在沒有馬蹬和馬鞍的時代隻依靠雙腳在馬背上保持平衡是很困難同時也是很危險的,而這隻是用箭的基礎……箭要用雙手,且還要保持一段時間瞄準目標。


    用弩就不一樣了,弩可以將弩架在馬背上一邊協助穩定一邊開弩,開弩之後就可以用一手抱馬頭一手射擊……弩不需要雙手。


    所以就算用弓,大多數也必須停下馬後才能張弓搭箭。


    結果水軍這三千人中隻有數十人能完成真正意義的騎射也就是在馬匹奔跑時射箭。


    其中最優秀的非剺莫屬。


    他在分配到一匹戰馬時就愣了老半天,並帶著不敢相信的眼神一遍遍問沈兵:


    「校尉,這……這真是給屬下的?」


    沈兵沒好氣的迴答:


    「當然!」


    「每人都有,可要保護好了!」


    剺應了聲,便容光煥發的像是變了個人似的,一會兒愛惜的摸了摸馬頭一會兒又拍拍馬腿,接著又熟練的翻身上馬小步跑了兩圈,迴來就興奮的叫道:


    「校尉,是匹好馬!」


    「隻是耐力不足,或不適合遠距作戰!」


    這的確是個問題,中原馬匹大多嬌生慣養在耐力上很難跟少數民族野放的馬匹相提並論。


    接著剺就拿著弓箭露了一手,跨著馬一邊往前奔馳一邊射出一箭正中靶心……所有人都看呆了,這在這時代可不是易事,尤其是那馬匹的奔馳的速度。


    沈兵二話不說,當下就任命剺為教頭,讓他傳授全軍騎射技術。


    私下沈兵問剺是如何做到的。


    剺摸了摸頭,想了好半天才迴答:


    「其實也沒什麽秘決。」


    「就是知道馬的落點,往那方向靠……」


    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習慣了這些,覺得這沒什麽好奇怪的,在他們那人人都會,所以讓他總結經驗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不過沈兵卻是聽明白了:


    純粹靠雙腳夾住馬身保持平衡是做不到的,而是要判斷馬的落點及位置提前做好準備,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沒有馬蹬和馬鞍的情況下解放雙手。


    魏呴對此有些不解:


    「校尉,騎軍用弩有何不可?」


    「若是與敵對陣弩與弓也是各有長處……」


    魏呴這話說的沒錯,弓和弩的確各有優缺點。


    弓的特點是射速快,弩有特點是射程遠。


    但弩射程遠僅限陸地上使用的強弩,它們可以藉助腿力和腰力開弦,於是射程更大威力更強。


    馬背上使用的臂張弩因為同樣是依靠手臂張力開弦,所以射程威力並不比弓強。


    如果說臂張弩有什麽優點的話,那就是可以長時間保持待發狀態。


    這原本沒什麽問題,因為中原各國都的騎兵都是這麽幹,你弱我也弱大家都一樣。


    但是……


    沈兵對魏呴說:


    「有朝一日,若我軍對陣的是匈奴騎兵……」


    「那匈奴騎兵又人人像剺一般騎射。」


    「左校尉以為孰勝孰敗?」


    魏呴無言以對。


    因為答案很明顯,臂張弩射程、威力不比弓箭強,射速卻慢得多……弩發一箭弓就可發三箭,射術精湛的甚至可發五箭。


    那要對上的全是如剺一般的騎兵……中原騎兵又哪還是其對手?


    因此這時代中原各國與匈奴對陣大多以步克騎,也就是步兵對匈奴騎兵。


    匈奴騎兵之所以不敵一方麵是戰術還不夠靈活,另一方麵是騎兵的確也不適合直接與步兵麵對麵衝殺。


    然而步兵也沖不上匈奴騎兵,是以所謂的「大勝」其實大多隻是「驅趕」……匈奴覺得運動戰才剛開始,而中原步兵在後頭追不上,占了地後就宣布勝利了。


    這其實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對「勝利」的定義有所不同:


    遊牧民族作戰不看搶地盤,對他們來說廣袤的草原到哪都一樣,所以勝利應該是殺了敵國的勇士搶了敵人的女人和食物。


    而農耕民族卻是以地為本,攻下敵國城池占了土地就算勝利。


    所以才會有許多戰鬥中原各國高唿大勝,而匈奴卻莫明其妙不知自己損失了什麽,明年等敵人退了之後再找個時間去劫掠一番唄?


    最終,中原各國其實就隻有一個辦法抵抗匈奴,那就是修築長城。


    如果說真有什麽人能正麵擊敗匈奴的話,那就是以騎克騎的李牧了。


    李牧駐守的北地也就是河套地區此時還沒有長城,但卻能守住,之後蒙恬收複河套也隻能用建長城來擋匈奴。


    28年後,剛得天下的劉邦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以步克騎能擊敗匈奴於是派出32萬大軍遠征樓煩……


    結果是什麽就不用說了,白登之圍後中原反過來每年要向匈奴進貢。


    後人普遍認為這是劉邦剛得天下國力不強所以才有此一敗。


    但沈兵卻覺得國力不強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還是以步克騎註定會失敗……


    步兵在邊境有強大的後援驅趕匈奴騎兵還可以,一旦孤軍深入就必然要麵臨一個無法解決的戰術問題:如何保障漫長的後勤補給線?


    到時匈奴騎兵利用機動性攻擊補給線使補給無法運送到深入敵境的步兵,步兵豈不是要被活活餓死?


    所以,若要真正的打敗匈奴就隻有發展騎兵以騎克騎。


    漢武帝就是這麽幹的,於是才有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將。


    魏呴這時才明白沈兵的遠見,應了聲後就不再反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工程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徵士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徵士兵並收藏大秦工程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