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遊的封凍起來的「堤壩」是無力阻擋儲蓄起來的河水的,它們更多的是借下層連綿數裏封凍河水堵塞尤其大拐彎處的力。
這很容易理解,大拐彎處的河水若是封凍失去流動性,來自河水的壓力就會直接作用在岸上而不是河道下遊的冰層。
而孥所做的,就是將冰層一道道切斷,實際上就是讓它們無法互相借力。
不難想像:隻要切得足夠多,上遊冰層便會因為無法頂住儲水的壓力而崩潰。
孥或許不知道這些理論,但他長期從事破冰有了經驗知道這些規律,於是在大拐彎處「切」得尤其密集……
其它部位也就是下遊隔三十步才切一「刀」,尤其是大拐彎處則是間隔十步。
另一個原因就是大拐彎處是阻住水流的「重災區」,若是碎冰在這裏再次將河水阻塞並封凍,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可能白費甚至再次鑿凍會更困難。
說「更困難」是因為破冰之後又堵上會使很多地方都是冰水混合狀態,不僅不容易操作且冰塊更易崩潰難以預估,平添了許多危險。
因此,大拐彎處隔十步「切」還不算,還要豎著來幾「刀」。
而且這橫縱向必須得同時切,「鐵箱」不足時甚至不得不分為左右兩半甚至三個部份慢慢來。
王翦有些困惑,問孥原因,孥迴答:
「若是橫向『切』完再縱向『切』,那融水往橫溝一流便又凍上了。」
「如此反覆會有許多麻煩。」
「隻有橫縱同時操作,水才會源源不斷由溝渠排出。」
王翦聞言不由大點其頭。
這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精通,隔行如隔山說的還真不假。
在大拐彎處足足折騰了兩天,再往上「切」的時候孥就十分小心了。
每次都是所有準備做完將閑雜人等盡數撤離,然後再派幾個動作快的人快速點火。
最後看了看情況,孥就向王翦報告道:
「大將軍,已到破冰引流的最後時刻了。」
「是現下便引流還是等上幾日?」
這問的就是可有通知下遊軍民做好十足的準備。
要知道此時河道下遊也同樣因封凍堵塞,這一下把儲積了一個多月的水放下去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王翦想了想,就反問了聲:
「若遲幾日引流是否會出問題?」
孥迴答:
「屬下不敢保證。」
「原因是天氣寒暖無法估計。」
「若突然轉寒上遊河道再次大麵積封凍,隻怕又要費上許多功夫了。」
這話王翦能理解。
時間方麵王翦倒是不擔心。
因為大梁和邯鄲的糧食還能堅持幾個月。
王翦擔心的是如果放過眼前這引流的機會也許就沒有下次了。
比如突然來了波寒流又封凍三裏,等秦軍折騰了幾天把這三裏「切」完又封凍個五裏……
越往後天氣肯定是越冷,可以想像封凍速度也越快。
到時若鑿冰的速度趕不上封凍,就全都白忙活了。
但如果說準備吧……下遊肯定沒準備好。
邯鄲那邊倒是沒多大關係。
邯鄲已設好烽火台,隻要上遊發現大水馬上就會給發出預警,部隊就會撤往已經儲好糧的高處。
問題在於大梁。
之前嬴政為了時間充裕所以與大梁約定兩個月。
而現在卻隻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引水,隻怕……
王翦心下做了個權衡:
若現在不放水就可能永遠也放不了,於是就滿盤皆輸。
而現在放水大梁城可能因為準備不足而遭受損失,但很明顯圍在城外的楚軍的損失會更大,秦軍獲勝基本毫無懸念。
這一比較王翦認為不該再拖延,於是當機立斷下令:
「此時引水!」
孥應了聲,就揮動小旗朝部下發去信號。
「騰」的一聲,一處處火頭被燃起。
此次點火與之前不同,之前是一道道整齊的「切」,此次卻是在堤壩上集中了幾處。
孥解釋道:
「這便有若在堤壩上鑿出幾個缺口。」
「這些缺口的裂痕會彼此相連,進而使整個冰堤崩潰!」
果然就像孥說的那樣,火點燃後還沒過多久冰麵就傳來了陣陣「嘎嘎」的崩裂聲。
響了好一會兒又沉寂了,就在眾人疑惑時,突然幾塊巨冰沖天而起飛到半空,四散飛射的碎冰甚至都打到兩岸數十步外王翦藏身處,嚇得一眾親衛趕忙上前護著王翦。
這狀況顯然也出乎孥的意料之外,隻嚇他趕忙躲在樹後。
接著冰層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似的一層壓一層,碰撞聲不絕於耳。
不久隻聽「騰」的一聲,一道河水就如噴泉似的傾瀉而下,水柱越來越大,很快就與碎片混在一起一時分不清哪些是水哪些是冰。
水線帶著碎片飛快的向兩岸擴散,隻嚇得兵士們慌忙逃竄,有幾個跑得慢的被卷了進去瞬間就沒了影。
過了好一會兒孥才迴過神來,驚魂未定的向王翦報告道:
「大將軍,成了,引水成了!」
王翦點了點頭。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現在就看這一路奔騰往下的河水能否起作用了。
另一邊的沈兵當然不知道河水已經來。
此時部隊的士氣比之前好了許多。
這是人的一種慣性思維。
在最初改變時也就是秦軍剛被楚軍包圍時會緊張一陣。
但隨著一天天過去,他們發現被包圍也就那樣,進而就想當然的以為往後的日子也差不多,於是很快就不放在心上了。
隻有沈兵知道,這才是危機的開始。
好在自己已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就是不知道王翦在上遊的鑿冰進行得怎麽樣了。
為了提前做準備,他們這些工程兵又在製作木筏……之前的木筏因為缺木材拆了造投石機,現在就將城內倒塌的房舍拆了製木筏,有點瞎折騰的意思。
蒼奇怪的問了聲:
「師兄,為何又要製木筏?」
「難道楚軍要水攻大梁不成?」
沈兵沒有告訴他答案,隻是交待道:
「做好你的事,勿要關心楚軍如何。」
「你已是工師,手下有百餘人,他們都為你馬首是瞻。」
「你若是失職……隻怕連楚軍都看不到你!」
蒼應了聲就不敢多說什麽了。
這很容易理解,大拐彎處的河水若是封凍失去流動性,來自河水的壓力就會直接作用在岸上而不是河道下遊的冰層。
而孥所做的,就是將冰層一道道切斷,實際上就是讓它們無法互相借力。
不難想像:隻要切得足夠多,上遊冰層便會因為無法頂住儲水的壓力而崩潰。
孥或許不知道這些理論,但他長期從事破冰有了經驗知道這些規律,於是在大拐彎處「切」得尤其密集……
其它部位也就是下遊隔三十步才切一「刀」,尤其是大拐彎處則是間隔十步。
另一個原因就是大拐彎處是阻住水流的「重災區」,若是碎冰在這裏再次將河水阻塞並封凍,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可能白費甚至再次鑿凍會更困難。
說「更困難」是因為破冰之後又堵上會使很多地方都是冰水混合狀態,不僅不容易操作且冰塊更易崩潰難以預估,平添了許多危險。
因此,大拐彎處隔十步「切」還不算,還要豎著來幾「刀」。
而且這橫縱向必須得同時切,「鐵箱」不足時甚至不得不分為左右兩半甚至三個部份慢慢來。
王翦有些困惑,問孥原因,孥迴答:
「若是橫向『切』完再縱向『切』,那融水往橫溝一流便又凍上了。」
「如此反覆會有許多麻煩。」
「隻有橫縱同時操作,水才會源源不斷由溝渠排出。」
王翦聞言不由大點其頭。
這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精通,隔行如隔山說的還真不假。
在大拐彎處足足折騰了兩天,再往上「切」的時候孥就十分小心了。
每次都是所有準備做完將閑雜人等盡數撤離,然後再派幾個動作快的人快速點火。
最後看了看情況,孥就向王翦報告道:
「大將軍,已到破冰引流的最後時刻了。」
「是現下便引流還是等上幾日?」
這問的就是可有通知下遊軍民做好十足的準備。
要知道此時河道下遊也同樣因封凍堵塞,這一下把儲積了一個多月的水放下去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王翦想了想,就反問了聲:
「若遲幾日引流是否會出問題?」
孥迴答:
「屬下不敢保證。」
「原因是天氣寒暖無法估計。」
「若突然轉寒上遊河道再次大麵積封凍,隻怕又要費上許多功夫了。」
這話王翦能理解。
時間方麵王翦倒是不擔心。
因為大梁和邯鄲的糧食還能堅持幾個月。
王翦擔心的是如果放過眼前這引流的機會也許就沒有下次了。
比如突然來了波寒流又封凍三裏,等秦軍折騰了幾天把這三裏「切」完又封凍個五裏……
越往後天氣肯定是越冷,可以想像封凍速度也越快。
到時若鑿冰的速度趕不上封凍,就全都白忙活了。
但如果說準備吧……下遊肯定沒準備好。
邯鄲那邊倒是沒多大關係。
邯鄲已設好烽火台,隻要上遊發現大水馬上就會給發出預警,部隊就會撤往已經儲好糧的高處。
問題在於大梁。
之前嬴政為了時間充裕所以與大梁約定兩個月。
而現在卻隻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引水,隻怕……
王翦心下做了個權衡:
若現在不放水就可能永遠也放不了,於是就滿盤皆輸。
而現在放水大梁城可能因為準備不足而遭受損失,但很明顯圍在城外的楚軍的損失會更大,秦軍獲勝基本毫無懸念。
這一比較王翦認為不該再拖延,於是當機立斷下令:
「此時引水!」
孥應了聲,就揮動小旗朝部下發去信號。
「騰」的一聲,一處處火頭被燃起。
此次點火與之前不同,之前是一道道整齊的「切」,此次卻是在堤壩上集中了幾處。
孥解釋道:
「這便有若在堤壩上鑿出幾個缺口。」
「這些缺口的裂痕會彼此相連,進而使整個冰堤崩潰!」
果然就像孥說的那樣,火點燃後還沒過多久冰麵就傳來了陣陣「嘎嘎」的崩裂聲。
響了好一會兒又沉寂了,就在眾人疑惑時,突然幾塊巨冰沖天而起飛到半空,四散飛射的碎冰甚至都打到兩岸數十步外王翦藏身處,嚇得一眾親衛趕忙上前護著王翦。
這狀況顯然也出乎孥的意料之外,隻嚇他趕忙躲在樹後。
接著冰層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似的一層壓一層,碰撞聲不絕於耳。
不久隻聽「騰」的一聲,一道河水就如噴泉似的傾瀉而下,水柱越來越大,很快就與碎片混在一起一時分不清哪些是水哪些是冰。
水線帶著碎片飛快的向兩岸擴散,隻嚇得兵士們慌忙逃竄,有幾個跑得慢的被卷了進去瞬間就沒了影。
過了好一會兒孥才迴過神來,驚魂未定的向王翦報告道:
「大將軍,成了,引水成了!」
王翦點了點頭。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現在就看這一路奔騰往下的河水能否起作用了。
另一邊的沈兵當然不知道河水已經來。
此時部隊的士氣比之前好了許多。
這是人的一種慣性思維。
在最初改變時也就是秦軍剛被楚軍包圍時會緊張一陣。
但隨著一天天過去,他們發現被包圍也就那樣,進而就想當然的以為往後的日子也差不多,於是很快就不放在心上了。
隻有沈兵知道,這才是危機的開始。
好在自己已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就是不知道王翦在上遊的鑿冰進行得怎麽樣了。
為了提前做準備,他們這些工程兵又在製作木筏……之前的木筏因為缺木材拆了造投石機,現在就將城內倒塌的房舍拆了製木筏,有點瞎折騰的意思。
蒼奇怪的問了聲:
「師兄,為何又要製木筏?」
「難道楚軍要水攻大梁不成?」
沈兵沒有告訴他答案,隻是交待道:
「做好你的事,勿要關心楚軍如何。」
「你已是工師,手下有百餘人,他們都為你馬首是瞻。」
「你若是失職……隻怕連楚軍都看不到你!」
蒼應了聲就不敢多說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