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等不了明年開春。
不是說秦軍無法圍城到明年,而是這其中有太多的變數。
圍城其間楚軍會來援嗎?
魏王假是否改了主意出城作戰呢?
若是楚魏聯合,那秦軍隻怕還真對付不了。
所以夜長夢多應該要速戰速決。
但眼前這情況又能有什麽辦法?
第一段、第二段還好說,秦軍組織起數萬人清淤,三、五天也就可以完成了。
但大梁城下的第三段……別說是三、五天了,三、五十天能否清完都是問題。
一直沒說話的沈兵提了個建議:
「能否前兩段清淤而第三段建堤壩?」
這其實很好理解。
若有淤泥堵塞河道會使河水往旁邊漫溢,那就用堤壩在兩旁堵住。
事實上不需要堵「兩旁」,因為另一側就是大梁城,也就是隻需堵上遠離大梁城的一側就行了。
但這麽簡單的問題鄭國又哪會想不到。
鄭國迴答:
「建堤壩或是可行。」
「可是堤壩依舊要在大梁城下建,且耗時更長,如此豈非得不償失?」
這說的是。
要知道這時代弓弩的射程有百餘步,投石機的射程甚至能到兩百步。
建堤壩的確不需要直接到大梁城下,但也相去不遠。
若是將這堤壩建得遠了比如百步之外,又擔心水量不足無法對大梁城構成威脅……
所以來去還是得在魏軍弓弩打擊下幹活,這比掘河泥清淤也好不到哪去。
沈兵有一個問題不明白,好奇的問了聲:
「為何建堤壩會耗時更長?」
楊端和與鄭國不約而同的朝沈兵投來怪異的目光。
建堤壩耗時更長那不是眾所周知的嗎?
卻原來這時代建堤壩常用兩種方法:
一種是用石頭沿河岸砌。
另一種就是用木材及夯土填,然後再舂實。
否則如果土質過於疏鬆的話,河水一衝就垮了。
而這兩種建壩法都不是省油的活。
砌石頭?這涉及到搬運石材和砌實的問題。
木材夯土?原木及夯土的舂實都需要時間。
如果在其它地方幹這事就還好,但在魏兵弓弩的射程之下幹……無疑就是不要命了。
所以就像鄭國說的那樣,這麽做比清淤掘泥更難更麻煩。
沈兵疑惑的問了聲:
「我等何不用沙袋填出一個臨時堤壩?」
「反正這堤壩也不需用久,隻需水攻大梁淹它幾天便可!」
鄭同不由奇道:
「沙袋?何為沙袋?」
沈兵暗道原來這時代沒有沙袋,於是解釋道:
「其實便是麻袋。」
「往裏頭裝滿沙土便稱沙袋!」
楊端和聽了是一臉懵。
鄭國則「哦」了一聲,瞪大眼睛說道:
「便是『草裹泥』?」
「嗇夫是說……用麻袋製『草裹泥』?」
「好辦法!」
原來古代並非沒有沙袋,而是這時期所有一切都是人工,即便那麻繩也是一根根絞起來,麻袋是手工編織。
它通常是用於裝穀物,比如運輸軍糧就需要許多麻袋。
其製作難、產量小,於是當然不會用其裝沙填土然後往河邊一丟……成為臨時堤壩中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塊。
古人阻水常用的方法就是鄭國所說的「草裹泥」。
它是用蘆荻、茅草或是麥梗將粘土裹成長圓柱形,再用麻繩綁牢製成沙袋。
這種沙袋的優點是不需要用到麻袋所以十分廉價,缺點是阻水效果不好且受季節、地域影響。
比如它很難在裏頭裝上石頭或沙子而不漏,依舊很容易被水衝垮。
再比如冬季蘆荻、茅草比較少,麥梗也大多在屯田時燒了,這時想要找到大批的原料製作卻是不易,而且它製作起來同樣需要大量人力耗時長。
所以鄭國並非沒想到這辦法,而是這方法用不上也無法用。
此時一聽沈兵說麻袋,就不由緩緩點頭。
楊端和好奇的問:
「聽嗇夫的意思,這沙袋可用於建臨時堤壩?」
「而且能短時速成?」
為了更好解釋,沈兵幹脆命人去取了幾十個麻袋演示了一迴。
沈兵一邊指揮工匠們幹活一邊說:
「我等可以先將麻袋裝滿沙土。」
「裝什麽沙土可視情況而定。」
「比如靠近河水的外沿就可用不易散於水的沙及碎石。」
「內沿則用更穩固的夯土。」
「裝滿後紮緊袋口,在需要建堤處交錯疊在一起堤壩便成了!」
說著就見工匠們將幾十個沙袋堆疊一起一字排開,不一會兒就形成了一個堤壩。
完了後沈兵又加了句:
「其間若是再打上木樁及麻繩捆綁,則會更結實!」
楊端和將目光望向鄭國,似乎是問鄭國此法是否可行。
鄭國很肯定的點頭迴答道:
「此法可行,此法可行。」
「這沙袋與『草裹泥』神似,卻不知比『草裹泥』要好上多少倍!」
「麻袋可將沙石牢牢聚攏在一起不致鬆散,阻水效果雖不如堤壩卻也不弱。」
「除非是麻袋因長期被水浸泡腐爛開裂,否則這壩……」
想了想,鄭國又說:
「我等何不試試?」
楊端和問:
「怎麽個試法?」
其實還真可以試。
鄭國找了個水流不急的溝渠,像這樣的溝渠在魏國是到處都是。
之所以要求「水流不急」,是因為將其阻水斷流時水流會越來越急,大概就可以到水淹大梁的程度。
接著就像沈兵所說的那樣來一通操作:
先在渠內打樁,再往木樁間填沙袋……隨著一個個沙袋往裏填,沒過多久溝渠水流就被阻斷了。
接著再往木樁後繼續填些沙袋加固,一個堤壩赦然立在眾人麵前。
鄭國望著沈兵感嘆道:
「嗇夫此法用於阻水甚好。」
「其快速有效,雖要消耗許多麻袋,但緊急時刻未嚐不可。」
這話說的是。
麻袋再重要也不會比滅魏重要吧?再貴也不會比大梁城貴吧?
而且軍情緊急時間就是一切。
平時不能用麻袋不代表關鍵時刻還不能用。
尤其是其它方法都行不通已無路可走的情況下。
於是楊端和就不再遲疑了,當下命令道:
「馬上從邯鄲調來麻袋!」
「越多越好!」
不是說秦軍無法圍城到明年,而是這其中有太多的變數。
圍城其間楚軍會來援嗎?
魏王假是否改了主意出城作戰呢?
若是楚魏聯合,那秦軍隻怕還真對付不了。
所以夜長夢多應該要速戰速決。
但眼前這情況又能有什麽辦法?
第一段、第二段還好說,秦軍組織起數萬人清淤,三、五天也就可以完成了。
但大梁城下的第三段……別說是三、五天了,三、五十天能否清完都是問題。
一直沒說話的沈兵提了個建議:
「能否前兩段清淤而第三段建堤壩?」
這其實很好理解。
若有淤泥堵塞河道會使河水往旁邊漫溢,那就用堤壩在兩旁堵住。
事實上不需要堵「兩旁」,因為另一側就是大梁城,也就是隻需堵上遠離大梁城的一側就行了。
但這麽簡單的問題鄭國又哪會想不到。
鄭國迴答:
「建堤壩或是可行。」
「可是堤壩依舊要在大梁城下建,且耗時更長,如此豈非得不償失?」
這說的是。
要知道這時代弓弩的射程有百餘步,投石機的射程甚至能到兩百步。
建堤壩的確不需要直接到大梁城下,但也相去不遠。
若是將這堤壩建得遠了比如百步之外,又擔心水量不足無法對大梁城構成威脅……
所以來去還是得在魏軍弓弩打擊下幹活,這比掘河泥清淤也好不到哪去。
沈兵有一個問題不明白,好奇的問了聲:
「為何建堤壩會耗時更長?」
楊端和與鄭國不約而同的朝沈兵投來怪異的目光。
建堤壩耗時更長那不是眾所周知的嗎?
卻原來這時代建堤壩常用兩種方法:
一種是用石頭沿河岸砌。
另一種就是用木材及夯土填,然後再舂實。
否則如果土質過於疏鬆的話,河水一衝就垮了。
而這兩種建壩法都不是省油的活。
砌石頭?這涉及到搬運石材和砌實的問題。
木材夯土?原木及夯土的舂實都需要時間。
如果在其它地方幹這事就還好,但在魏兵弓弩的射程之下幹……無疑就是不要命了。
所以就像鄭國說的那樣,這麽做比清淤掘泥更難更麻煩。
沈兵疑惑的問了聲:
「我等何不用沙袋填出一個臨時堤壩?」
「反正這堤壩也不需用久,隻需水攻大梁淹它幾天便可!」
鄭同不由奇道:
「沙袋?何為沙袋?」
沈兵暗道原來這時代沒有沙袋,於是解釋道:
「其實便是麻袋。」
「往裏頭裝滿沙土便稱沙袋!」
楊端和聽了是一臉懵。
鄭國則「哦」了一聲,瞪大眼睛說道:
「便是『草裹泥』?」
「嗇夫是說……用麻袋製『草裹泥』?」
「好辦法!」
原來古代並非沒有沙袋,而是這時期所有一切都是人工,即便那麻繩也是一根根絞起來,麻袋是手工編織。
它通常是用於裝穀物,比如運輸軍糧就需要許多麻袋。
其製作難、產量小,於是當然不會用其裝沙填土然後往河邊一丟……成為臨時堤壩中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塊。
古人阻水常用的方法就是鄭國所說的「草裹泥」。
它是用蘆荻、茅草或是麥梗將粘土裹成長圓柱形,再用麻繩綁牢製成沙袋。
這種沙袋的優點是不需要用到麻袋所以十分廉價,缺點是阻水效果不好且受季節、地域影響。
比如它很難在裏頭裝上石頭或沙子而不漏,依舊很容易被水衝垮。
再比如冬季蘆荻、茅草比較少,麥梗也大多在屯田時燒了,這時想要找到大批的原料製作卻是不易,而且它製作起來同樣需要大量人力耗時長。
所以鄭國並非沒想到這辦法,而是這方法用不上也無法用。
此時一聽沈兵說麻袋,就不由緩緩點頭。
楊端和好奇的問:
「聽嗇夫的意思,這沙袋可用於建臨時堤壩?」
「而且能短時速成?」
為了更好解釋,沈兵幹脆命人去取了幾十個麻袋演示了一迴。
沈兵一邊指揮工匠們幹活一邊說:
「我等可以先將麻袋裝滿沙土。」
「裝什麽沙土可視情況而定。」
「比如靠近河水的外沿就可用不易散於水的沙及碎石。」
「內沿則用更穩固的夯土。」
「裝滿後紮緊袋口,在需要建堤處交錯疊在一起堤壩便成了!」
說著就見工匠們將幾十個沙袋堆疊一起一字排開,不一會兒就形成了一個堤壩。
完了後沈兵又加了句:
「其間若是再打上木樁及麻繩捆綁,則會更結實!」
楊端和將目光望向鄭國,似乎是問鄭國此法是否可行。
鄭國很肯定的點頭迴答道:
「此法可行,此法可行。」
「這沙袋與『草裹泥』神似,卻不知比『草裹泥』要好上多少倍!」
「麻袋可將沙石牢牢聚攏在一起不致鬆散,阻水效果雖不如堤壩卻也不弱。」
「除非是麻袋因長期被水浸泡腐爛開裂,否則這壩……」
想了想,鄭國又說:
「我等何不試試?」
楊端和問:
「怎麽個試法?」
其實還真可以試。
鄭國找了個水流不急的溝渠,像這樣的溝渠在魏國是到處都是。
之所以要求「水流不急」,是因為將其阻水斷流時水流會越來越急,大概就可以到水淹大梁的程度。
接著就像沈兵所說的那樣來一通操作:
先在渠內打樁,再往木樁間填沙袋……隨著一個個沙袋往裏填,沒過多久溝渠水流就被阻斷了。
接著再往木樁後繼續填些沙袋加固,一個堤壩赦然立在眾人麵前。
鄭國望著沈兵感嘆道:
「嗇夫此法用於阻水甚好。」
「其快速有效,雖要消耗許多麻袋,但緊急時刻未嚐不可。」
這話說的是。
麻袋再重要也不會比滅魏重要吧?再貴也不會比大梁城貴吧?
而且軍情緊急時間就是一切。
平時不能用麻袋不代表關鍵時刻還不能用。
尤其是其它方法都行不通已無路可走的情況下。
於是楊端和就不再遲疑了,當下命令道:
「馬上從邯鄲調來麻袋!」
「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