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端和當下就帶著數千兵馬隨沈兵趕往上遊。
可趕到上遊一看楊端和就愣住了,哪裏有什麽橋。
那一刻楊端和被嚇得心裏發毛。
暗道莫不是沈兵已經投敵並在這設下陷阱吧?
沒理由啊,現在正是秦軍占據優勢的時候,腦子進水了才會投降燕軍!
但河麵又分明無橋……
正在楊端和疑惑時,沈兵一聲令下,砲師的工匠們就動手了。
一個個木筏從森林裏被推了出來。
楊端和甚至都沒明白這些木筏是怎麽被推出來的。
那麽老大的一堆東西,密密麻麻的疊了厚厚幾層的原木看起來一點都不輕,卻隻需要幾個人就能輕鬆推動。
楊端和近前一看,才發現那地麵早就放置著一根根圓木用作木輪。
這時楊端和才暗鬆了一口氣,知道沈兵說的這橋應該不假。
但這些是木筏卻不是橋,難道沈兵的意思是讓兵士們搭木筏過河?
想著楊端和不由皺皺眉頭,木筏多也就罷了,可現在卻隻有二十餘個,每趟就算能運上兩百多人,什麽時候才能將數千人運到對岸?
到時隻怕燕軍早就察覺並發起反攻了。
這時沈兵又是一聲令下,木筏接二連三的被推下水,接著就有人撐著木筏在河中前進。
不久那些木筏並一個接一個的河麵上相隔排開並固定在繩索上。
沈兵會選擇這個位置也是有原因的,此處河道接連拐了幾個彎,於是水流較其它河段都更為平緩。
倒是那一行工匠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有些手忙腳亂的耗了些時間。
不過一切進行得還算順利。
工匠們將橋麵往各浮橋之間一搭再用麻繩綁牢,一座浮橋就憑空出現在眾人麵前。
楊端和隻看得目瞪口呆,好半天都沒迴過神來。
什麽情況?
前後還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在空無一物的河麵建起了一座橋。
這別說燕軍來不及反應,就連自己都還沒適應啊。
這速度、這效率、這創意……
在楊端和還在感嘆時,沈兵就提醒道:
「將軍,遲恐生變,若是讓燕軍發覺就大事不妙了。」
楊端和「哦」了一聲這才醒覺,趕忙朝部下一揮手,下令:
「過河布陣!」
秦軍兵士低聲迴應,然後便井然有序的排隊走上了浮橋。
楊端和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
「令陳隗部繼續造橋,便是被燒死也要把橋造好!」
部將應了聲就去傳令。
沈兵當然明白楊端和這命令的意思。
此時的他當然不指望陳隗能把橋造好,而是要繼續將沈兵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貫徹到底。
也就是繼續用造橋部隊吸引燕軍的火力和注意力,越遲反應過來越好。
這時沈兵不由為陳隗暗嘆一聲,他幾乎能看到陳隗帶著兵士在火彈、火箭中搭橋被燒得狼狽不堪的樣子。
不過這不關沈兵的事,是楊端和下的命令。
踏上浮橋過河的秦軍兵士初時還有些不習慣,畢竟是黑夜且浮橋不穩,更重要的是秦軍之前沒走過這樣搖搖晃晃的浮橋有一定的心理壓力。
不過秦軍畢竟是秦軍,沒過多久很快就適應了,於是速度越來越快,數千人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順利過了河。
後續還有部隊源源不斷的聚集在河岸。
接著楊端和在親衛的保護下過了河……這場仗對秦軍至關重要,楊端和不放心交給別人指揮。
但其實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懸念的戰鬥。
若是尋常將領,隻怕會拿下遊木橋處的燕軍開刀。
畢竟那些燕軍大多是投石兵和弓弩兵,屬於一觸即潰的那種,先懟上他們馬上就可以快活的大殺一番。
然則打仗並不隻是為了快活。
先進攻這些投石兵和弓弩兵無疑是給燕軍提個醒,讓他們做好防備或是逃跑。
於是就失去戰鬥的突然性。
楊端和就沒有心急,他命令部隊繞過這些燕軍直插敵軍大營。
可笑的是在這途中秦軍甚至都碰到幾支燕軍。
但由於天黑且秦軍沒有發起攻擊,燕軍想當然的以為是自己人所以不加理會。
直到秦軍出現在燕軍大營前並發起攻擊時燕軍才發覺不對。
是時司馬尚正與燕王喜商議對敵策略,彼此爭執不下。
司馬尚拱手對燕王喜說道:
「大王。」
「我等可在此處利用長河阻敵。」
「退迴城內防守是下下之策。」
「到時秦軍隻需將城門一圍,我大軍便彼此無法增援將被各個擊破。」
……
燕王喜置下大將慶秦反對道:
「司馬將軍!」
「秦軍新勝士氣正盛,我等應避其鋒銳再思反攻。」
「且秦軍缺糧少衣,此時冬季將至,我等便是退迴城內又有何不可?」
「秦軍圍城時必會饑寒交迫,久攻不下便隻能撤軍。」
應該說雙方各有各的道理。
司馬尚是以燕、代兩軍兵多將廣考慮,在河岸駐兵防守也可以擋住秦軍。
而慶秦則是以守待攻靜待秦軍受不了北方冬季的嚴寒自行撤軍。
但很明顯司馬尚的建議更適合此時的燕軍。
因為以燕軍此時的實力如果鼓起士氣反擊的話,不說可以打敗秦軍,但以河水之險擋住秦軍卻不成問題。
慶秦的想法更消極,且將希望寄托在秦軍受不了嚴寒會自行撤退上。
萬一秦軍補充冬衣圍上一個冬季呢?
第二年等燕國糧草耗盡時不就隻能投降了?
所以,隻要稍有頭腦的人都知道該選擇哪個方案。
然而,燕王喜卻是被秦軍給打怕了,他根本就不考慮司馬尚的建議。
所以不耐煩的對司馬尚搖了搖手說道:
「勿需多言,明日一早我等便護著糧隊撤軍。」
「司馬將軍也帶兵迴代國吧。」
「若有需要,到時寡人再派人通知司馬將軍!」
司馬尚心下暗嘆「
之前還道與燕國結盟大有可為,不想燕國上下卻是這般見識,趙國隻怕是複國無望了。
就在司馬尚黯然神傷時,帳外卻響起了喊殺聲。
燕王喜蹭的一下就跳了起來,緊張的問:
「可是秦軍?」
「他們如何能殺到這?」
可趕到上遊一看楊端和就愣住了,哪裏有什麽橋。
那一刻楊端和被嚇得心裏發毛。
暗道莫不是沈兵已經投敵並在這設下陷阱吧?
沒理由啊,現在正是秦軍占據優勢的時候,腦子進水了才會投降燕軍!
但河麵又分明無橋……
正在楊端和疑惑時,沈兵一聲令下,砲師的工匠們就動手了。
一個個木筏從森林裏被推了出來。
楊端和甚至都沒明白這些木筏是怎麽被推出來的。
那麽老大的一堆東西,密密麻麻的疊了厚厚幾層的原木看起來一點都不輕,卻隻需要幾個人就能輕鬆推動。
楊端和近前一看,才發現那地麵早就放置著一根根圓木用作木輪。
這時楊端和才暗鬆了一口氣,知道沈兵說的這橋應該不假。
但這些是木筏卻不是橋,難道沈兵的意思是讓兵士們搭木筏過河?
想著楊端和不由皺皺眉頭,木筏多也就罷了,可現在卻隻有二十餘個,每趟就算能運上兩百多人,什麽時候才能將數千人運到對岸?
到時隻怕燕軍早就察覺並發起反攻了。
這時沈兵又是一聲令下,木筏接二連三的被推下水,接著就有人撐著木筏在河中前進。
不久那些木筏並一個接一個的河麵上相隔排開並固定在繩索上。
沈兵會選擇這個位置也是有原因的,此處河道接連拐了幾個彎,於是水流較其它河段都更為平緩。
倒是那一行工匠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有些手忙腳亂的耗了些時間。
不過一切進行得還算順利。
工匠們將橋麵往各浮橋之間一搭再用麻繩綁牢,一座浮橋就憑空出現在眾人麵前。
楊端和隻看得目瞪口呆,好半天都沒迴過神來。
什麽情況?
前後還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在空無一物的河麵建起了一座橋。
這別說燕軍來不及反應,就連自己都還沒適應啊。
這速度、這效率、這創意……
在楊端和還在感嘆時,沈兵就提醒道:
「將軍,遲恐生變,若是讓燕軍發覺就大事不妙了。」
楊端和「哦」了一聲這才醒覺,趕忙朝部下一揮手,下令:
「過河布陣!」
秦軍兵士低聲迴應,然後便井然有序的排隊走上了浮橋。
楊端和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
「令陳隗部繼續造橋,便是被燒死也要把橋造好!」
部將應了聲就去傳令。
沈兵當然明白楊端和這命令的意思。
此時的他當然不指望陳隗能把橋造好,而是要繼續將沈兵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貫徹到底。
也就是繼續用造橋部隊吸引燕軍的火力和注意力,越遲反應過來越好。
這時沈兵不由為陳隗暗嘆一聲,他幾乎能看到陳隗帶著兵士在火彈、火箭中搭橋被燒得狼狽不堪的樣子。
不過這不關沈兵的事,是楊端和下的命令。
踏上浮橋過河的秦軍兵士初時還有些不習慣,畢竟是黑夜且浮橋不穩,更重要的是秦軍之前沒走過這樣搖搖晃晃的浮橋有一定的心理壓力。
不過秦軍畢竟是秦軍,沒過多久很快就適應了,於是速度越來越快,數千人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順利過了河。
後續還有部隊源源不斷的聚集在河岸。
接著楊端和在親衛的保護下過了河……這場仗對秦軍至關重要,楊端和不放心交給別人指揮。
但其實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懸念的戰鬥。
若是尋常將領,隻怕會拿下遊木橋處的燕軍開刀。
畢竟那些燕軍大多是投石兵和弓弩兵,屬於一觸即潰的那種,先懟上他們馬上就可以快活的大殺一番。
然則打仗並不隻是為了快活。
先進攻這些投石兵和弓弩兵無疑是給燕軍提個醒,讓他們做好防備或是逃跑。
於是就失去戰鬥的突然性。
楊端和就沒有心急,他命令部隊繞過這些燕軍直插敵軍大營。
可笑的是在這途中秦軍甚至都碰到幾支燕軍。
但由於天黑且秦軍沒有發起攻擊,燕軍想當然的以為是自己人所以不加理會。
直到秦軍出現在燕軍大營前並發起攻擊時燕軍才發覺不對。
是時司馬尚正與燕王喜商議對敵策略,彼此爭執不下。
司馬尚拱手對燕王喜說道:
「大王。」
「我等可在此處利用長河阻敵。」
「退迴城內防守是下下之策。」
「到時秦軍隻需將城門一圍,我大軍便彼此無法增援將被各個擊破。」
……
燕王喜置下大將慶秦反對道:
「司馬將軍!」
「秦軍新勝士氣正盛,我等應避其鋒銳再思反攻。」
「且秦軍缺糧少衣,此時冬季將至,我等便是退迴城內又有何不可?」
「秦軍圍城時必會饑寒交迫,久攻不下便隻能撤軍。」
應該說雙方各有各的道理。
司馬尚是以燕、代兩軍兵多將廣考慮,在河岸駐兵防守也可以擋住秦軍。
而慶秦則是以守待攻靜待秦軍受不了北方冬季的嚴寒自行撤軍。
但很明顯司馬尚的建議更適合此時的燕軍。
因為以燕軍此時的實力如果鼓起士氣反擊的話,不說可以打敗秦軍,但以河水之險擋住秦軍卻不成問題。
慶秦的想法更消極,且將希望寄托在秦軍受不了嚴寒會自行撤退上。
萬一秦軍補充冬衣圍上一個冬季呢?
第二年等燕國糧草耗盡時不就隻能投降了?
所以,隻要稍有頭腦的人都知道該選擇哪個方案。
然而,燕王喜卻是被秦軍給打怕了,他根本就不考慮司馬尚的建議。
所以不耐煩的對司馬尚搖了搖手說道:
「勿需多言,明日一早我等便護著糧隊撤軍。」
「司馬將軍也帶兵迴代國吧。」
「若有需要,到時寡人再派人通知司馬將軍!」
司馬尚心下暗嘆「
之前還道與燕國結盟大有可為,不想燕國上下卻是這般見識,趙國隻怕是複國無望了。
就在司馬尚黯然神傷時,帳外卻響起了喊殺聲。
燕王喜蹭的一下就跳了起來,緊張的問:
「可是秦軍?」
「他們如何能殺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