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端和之所以會讓砲師趕去增援,是因為他在邯鄲並不順利。
這「不順利」並非進攻不順利,而是王翦也打到了邯鄲。
話說這王翦能打到邯鄲也可以說是託了沈兵的福。
因為李牧在迴師邯鄲時便在井陘留下兩員大將並矚咐他們堅守不出。
古時作戰往往就是這樣。
若交戰雙方相互不服敢於出城作戰,那麽就在城外打個你死我活很快便分出勝負。
但若守城一方堅守不出,便是連王翦也無法快速攻下。
除非有沈兵改良的投石機……
因此王翦大軍一直被攔在井陘不敢寸進,即便聽到楊端和被圍的消息。
這並非王翦有心不救,而是王翦看到了這其中的危險。
李牧在井陘留下五萬趙兵不是沒有原因的。
王翦若是繞過井陘進攻邯鄲或是救援楊端和,則井陘便會是釘在其後的一枚釘子。
趙軍隨時可以出城攻擊王翦部側後。
而且這些趙軍還盡皆是李牧的北地兵,其中還有一萬騎兵。
這時若李牧再反戈一擊,王翦便要再次大敗而歸了。
這王翦也算沉得住氣,任楊端和幾次求援就是不發兵。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份原因是王翦被李牧打怕了,否則以他的個性早就分兵救援了。
王翦隻道此戰也要像以往一般無功而返,他甚至都做好了撤軍的打算。
可是突有一日就聽部將來報:
「將軍,李牧已死,趙軍大亂。」
王翦猛地就從案前跳了起來,說道:
「什麽?你說什麽?」
「李牧死了?」
「怎麽死的?」
部將迴答:
「據聞是被趙將趙蔥殺的。」
「趙王以趙蔥換李牧,李牧不從,於是……」
王翦聽後一臉懵。
這什麽情況?
趙王怎麽會在這時候用趙蔥換李牧?
莫不是腦袋壞掉了吧?!
那趙蔥不是趙將嗎?
又如何會殺了李牧,而且還在這時候!
這麽離奇的事王翦自然不會輕信,於是又問了聲:
「這莫非是李牧的詭計!」
「引我等進攻邯鄲?」
「再圍而殲之……」
部將迴答:
「屬下以為並非如此。」
「因為楊將軍以領著河內兵攻邯鄲了。」
王翦心下一驚,這才知道李牧可能真的已經死了。
否則那楊端和已被打得隻剩半口氣,又如何能打到邯鄲?
於是王翦就不再遲疑,當下命令:「傳我命令,進軍邯鄲!」
雖然趙軍布局與之前一樣,井陘也還是沒拿下,但情況卻已不一樣了。
李牧一死,王翦就再也不需要擔心井陘趙軍會偷襲其側後。
他更擔心的是楊端和先他一步打下邯鄲……
於是王翦大軍便浩浩蕩蕩的開往邯鄲。
兩軍會師時自是士氣大振、唿聲震天。
然而王翦打到邯鄲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河內兵死傷慘重為名給楊端和下了道命令讓他隻攻北門。
接到命令的楊端和不由「咯噔」了一下:
「若是顧及河內兵死傷慘重,又怎會把最難攻的北門交到我手裏?」
「這分明是怕我攻進城內搶了首功……」
不過這話不能隨便說出口,便連部將也不能說,楊端和隻能憋在心裏。
李岩倒也識趣,隻問了聲:
「將軍,這北門城牆比其它方向城牆高出五尺有餘。」
「城堅牆厚且守兵眾多,這……」
秦朝的一尺相當於現代的23.1厘米,五尺就是一米多。
這高度雖不算什麽,但在原本就有六米左右高度的基礎上再加一米多,這就十分可觀了。(注1)
長度一加,攻城梯的長度勢必也得加。
並且由於攻城梯是傾斜架在牆上攻城,所以城加一米攻城梯就得加長近兩米……
製作方麵還好說,費點人力和時間而已。
更麻煩的是攻城梯一長就不穩,中部還很容易被敵方擂木砸斷。
於是攻城的難度便成級數上升。
楊端和想了想覺得沒辦法了,就下令道:
「砲師造砲有幾天了吧。」
「讓他們把砲運上來!」
頓了下又補充道:「還有火彈!」
李岩應了聲「諾」,馬上命人準備快馬去長城下令。
古時有「八百裏加急」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沿途有驛站的情況下緊急情報和命令可以日行八百裏。
秦軍作戰一向重視速度,所以每往前攻便會沿途設下驛站。
驛站一般每隔三十裏設一驛,原因是馬匹在快速奔跑三十裏就要休息。
若要高速奔跑則必須每二十裏設一驛。
楊端和在邯鄲與長城之間就是每二十裏設一驛,每驛都有馬匹、兵士、食物和水草方便替換和休息。
這樣一來,命令從邯鄲到長城的八十裏不過就一個多時辰。
沈兵的砲師及張眩的千人隊就緊急出發了。
嚴格講這不能算是「沈兵的砲師」。
工師直接指揮的其實隻有「五十人」。
隻不過這工師又分為「左工師」,「右工師」。
秦人以「右」為尊以「右」為大。(註:2)
於是「右工師」比「左工師」高一級,差不多就相當於現代的正副手。
因此循才指揮砲師百人。
沈兵直接從工丞替了循的位置升為右工師,所以指揮的也有百人。
這時他才認識那個被稱作澮(kuài)的左工師。
澮身材矮小,且清瘦黝黑,一看就知道是營養不良長年在田間耕作的人。
這讓沈兵有些意外。
因為工匠籍大多都是在室內或陰涼處工作,對著木頭砍砍劈劈的嘛。
雖然也有黑的但很少會像澮這樣的。
後來才知道工匠籍裏的工匠也分許多種。
有的是主營屋內各種木器的,有的是主營房屋建造的……
澮主營的是田間溝渠灌溉,比如用竹筒引水之類的。
澮的意思就是田間水溝。
所謂「溝渠澮川,十百相通」,說的就是這個澮。
這也是澮黑成這樣的原因,雖說是工匠但卻在田裏跑。
沈兵對這個澮印像最深的,就是剛上任時他從懷裏掏出一個麻布包。
一層層解開,一層又一層……然後用雙手恭謹的呈在沈兵麵前,說:
「請右工師笑納!」
沈兵湊上去仔細一看,麻布上擺著一塊小指甲大小的肉幹。
這……是賄賂我的嗎?
這「不順利」並非進攻不順利,而是王翦也打到了邯鄲。
話說這王翦能打到邯鄲也可以說是託了沈兵的福。
因為李牧在迴師邯鄲時便在井陘留下兩員大將並矚咐他們堅守不出。
古時作戰往往就是這樣。
若交戰雙方相互不服敢於出城作戰,那麽就在城外打個你死我活很快便分出勝負。
但若守城一方堅守不出,便是連王翦也無法快速攻下。
除非有沈兵改良的投石機……
因此王翦大軍一直被攔在井陘不敢寸進,即便聽到楊端和被圍的消息。
這並非王翦有心不救,而是王翦看到了這其中的危險。
李牧在井陘留下五萬趙兵不是沒有原因的。
王翦若是繞過井陘進攻邯鄲或是救援楊端和,則井陘便會是釘在其後的一枚釘子。
趙軍隨時可以出城攻擊王翦部側後。
而且這些趙軍還盡皆是李牧的北地兵,其中還有一萬騎兵。
這時若李牧再反戈一擊,王翦便要再次大敗而歸了。
這王翦也算沉得住氣,任楊端和幾次求援就是不發兵。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份原因是王翦被李牧打怕了,否則以他的個性早就分兵救援了。
王翦隻道此戰也要像以往一般無功而返,他甚至都做好了撤軍的打算。
可是突有一日就聽部將來報:
「將軍,李牧已死,趙軍大亂。」
王翦猛地就從案前跳了起來,說道:
「什麽?你說什麽?」
「李牧死了?」
「怎麽死的?」
部將迴答:
「據聞是被趙將趙蔥殺的。」
「趙王以趙蔥換李牧,李牧不從,於是……」
王翦聽後一臉懵。
這什麽情況?
趙王怎麽會在這時候用趙蔥換李牧?
莫不是腦袋壞掉了吧?!
那趙蔥不是趙將嗎?
又如何會殺了李牧,而且還在這時候!
這麽離奇的事王翦自然不會輕信,於是又問了聲:
「這莫非是李牧的詭計!」
「引我等進攻邯鄲?」
「再圍而殲之……」
部將迴答:
「屬下以為並非如此。」
「因為楊將軍以領著河內兵攻邯鄲了。」
王翦心下一驚,這才知道李牧可能真的已經死了。
否則那楊端和已被打得隻剩半口氣,又如何能打到邯鄲?
於是王翦就不再遲疑,當下命令:「傳我命令,進軍邯鄲!」
雖然趙軍布局與之前一樣,井陘也還是沒拿下,但情況卻已不一樣了。
李牧一死,王翦就再也不需要擔心井陘趙軍會偷襲其側後。
他更擔心的是楊端和先他一步打下邯鄲……
於是王翦大軍便浩浩蕩蕩的開往邯鄲。
兩軍會師時自是士氣大振、唿聲震天。
然而王翦打到邯鄲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河內兵死傷慘重為名給楊端和下了道命令讓他隻攻北門。
接到命令的楊端和不由「咯噔」了一下:
「若是顧及河內兵死傷慘重,又怎會把最難攻的北門交到我手裏?」
「這分明是怕我攻進城內搶了首功……」
不過這話不能隨便說出口,便連部將也不能說,楊端和隻能憋在心裏。
李岩倒也識趣,隻問了聲:
「將軍,這北門城牆比其它方向城牆高出五尺有餘。」
「城堅牆厚且守兵眾多,這……」
秦朝的一尺相當於現代的23.1厘米,五尺就是一米多。
這高度雖不算什麽,但在原本就有六米左右高度的基礎上再加一米多,這就十分可觀了。(注1)
長度一加,攻城梯的長度勢必也得加。
並且由於攻城梯是傾斜架在牆上攻城,所以城加一米攻城梯就得加長近兩米……
製作方麵還好說,費點人力和時間而已。
更麻煩的是攻城梯一長就不穩,中部還很容易被敵方擂木砸斷。
於是攻城的難度便成級數上升。
楊端和想了想覺得沒辦法了,就下令道:
「砲師造砲有幾天了吧。」
「讓他們把砲運上來!」
頓了下又補充道:「還有火彈!」
李岩應了聲「諾」,馬上命人準備快馬去長城下令。
古時有「八百裏加急」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沿途有驛站的情況下緊急情報和命令可以日行八百裏。
秦軍作戰一向重視速度,所以每往前攻便會沿途設下驛站。
驛站一般每隔三十裏設一驛,原因是馬匹在快速奔跑三十裏就要休息。
若要高速奔跑則必須每二十裏設一驛。
楊端和在邯鄲與長城之間就是每二十裏設一驛,每驛都有馬匹、兵士、食物和水草方便替換和休息。
這樣一來,命令從邯鄲到長城的八十裏不過就一個多時辰。
沈兵的砲師及張眩的千人隊就緊急出發了。
嚴格講這不能算是「沈兵的砲師」。
工師直接指揮的其實隻有「五十人」。
隻不過這工師又分為「左工師」,「右工師」。
秦人以「右」為尊以「右」為大。(註:2)
於是「右工師」比「左工師」高一級,差不多就相當於現代的正副手。
因此循才指揮砲師百人。
沈兵直接從工丞替了循的位置升為右工師,所以指揮的也有百人。
這時他才認識那個被稱作澮(kuài)的左工師。
澮身材矮小,且清瘦黝黑,一看就知道是營養不良長年在田間耕作的人。
這讓沈兵有些意外。
因為工匠籍大多都是在室內或陰涼處工作,對著木頭砍砍劈劈的嘛。
雖然也有黑的但很少會像澮這樣的。
後來才知道工匠籍裏的工匠也分許多種。
有的是主營屋內各種木器的,有的是主營房屋建造的……
澮主營的是田間溝渠灌溉,比如用竹筒引水之類的。
澮的意思就是田間水溝。
所謂「溝渠澮川,十百相通」,說的就是這個澮。
這也是澮黑成這樣的原因,雖說是工匠但卻在田裏跑。
沈兵對這個澮印像最深的,就是剛上任時他從懷裏掏出一個麻布包。
一層層解開,一層又一層……然後用雙手恭謹的呈在沈兵麵前,說:
「請右工師笑納!」
沈兵湊上去仔細一看,麻布上擺著一塊小指甲大小的肉幹。
這……是賄賂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