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又哪裏會想到這勸降書不是給北地騎兵看的,而是給趙王看的。
於是依言接連寫了幾封書信。
確切的說是幾卷竹簡。
兩卷分別給兩隊騎兵的二五百主,向他們痛陳利害分析敵我形勢。
另一卷則是寫給全軍,揚揚灑灑上千字,講述此戰如何被許昌陷害如何兵敗臥牛山,最終隻能歸降。
接著又命全軍放下武器以保家人平安。
「趙雖有李牧,奈何趙王輕賢慢士讒信小人,且國力漸衰無力抗秦。」
「我等身死事小,但家人尚在北地翹首以盼且深受匈奴之害……」
王柏這麽說這麽想其實沒錯。
北地兵長年在漠北抵抗匈奴而且勝多敗少。
他們更痛恨的是匈奴而不是秦國,他們的家園是北地而不是趙國。
更重要是這麽多年與匈奴之間的戰爭還導致匈奴對北地軍痛恨不已。
於是,他們死了不打緊。
到時匈奴誰去阻擋?
他們的家人怎麽辦?
北地的父老鄉親怎麽辦?
王柏這說的是慷慨激昂、聲淚俱下。
沈兵相信如果自己是那北地精騎的話肯定會被這番話打動。
然而這些其實都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沈兵等人想把它拚成什麽……
竹簡嘛,就是可以一片片拆開的。
幾卷勸降書一拆,選想要的一條條拚上再稍加改動,那文風馬上就變了。
原本苦口婆心的勸降活脫脫的變成了要與李牧一起「清君側」的檄文。
一樣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一樣恨其不爭、怒其不為。
一樣為李牧叫屈、為北地兵叫苦。
而且還是王柏的親筆所書。
絕對是王柏親筆所書,沒人能看出破綻。
最後再加上王柏給出的信物……一塊玉佩。
據說這玉佩還是李牧送與王柏的,王柏隨身攜帶從不離身。
於是所有的證據鏈就齊了。
這麽一來,那李牧隻怕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當竹簡和信物交到張眩手裏時,尚不是很清楚詳情的張眩不由目瞪口呆。
「這……那李牧當真要反了?」
「這麽說那王柏本就想降秦的?」
「好事,天大的好事!」
直到沈兵大概的說明了此事的前因後果,張眩才算明白。
聽罷,張眩深吸一口氣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居然有人能想出這等連環離間計?
李牧那精明的戰術轉過來就變成了殺死他自己的屠刀……
還有那王柏,不過是無奈中被一步步勸降了而已。
現今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留下各種「罪證」。
這心計、這謀略、這才智……
張眩愣愣的望著沈兵。
如果說之前他對沈兵僅僅隻是報恩的話。
那麽現在,他已是心服口服。
甚至覺得眼前這個公士已到了用可怕、恐怖如斯來形容的地步。
尼瑪這是人能想到的計謀嗎?
若成功。
這千軍萬馬也不過就是幾句話、幾卷竹簡就搞定了……
機智如妖說的就是這樣吧!
「二五百主,二五百主?」楊婷不滿的望著正在發愣的張眩,問:「可是有何為難之處?」
這時張眩才反應過來,趕忙迴答:
「不,校尉大人。」
「沒有半點為難。」
楊婷點了點頭:
「此事雖是危險卻至關重要。」
「那兩千北地精騎戰力不俗且人心未定。」
「我等又因兵力奇缺隻能分出兩千人馬。」
「而你又新傷未愈……」
楊婷這說的是張眩新受的鞭刑。
張眩趕忙迴答道:
「不過是皮外傷而已,屬下定不辱使命!」
楊婷滿意的點了點頭:
「那就好。」
「若北地騎兵不服,需盡力阻其逃跑。」
「否則必會令其起疑。」
張眩應了聲「諾」,然後便帶著書信和玉佩領上兵馬匆匆趕往姚莊。
臨行前還迴頭看了沈兵一眼,暗自下了決心往後要抱好沈兵大腿。
否則下一個受「離間計」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看著張眩離開的背影,楊婷便細聲對沈兵說道:
「我知道你想親力親為。」
「我原意也是讓你帶兵去姚莊的。」
「張眩終歸還是讓人放心不下。」
這話把沈兵嚇了一跳。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且還是明刀明槍的上。
萬一那兩千騎兵不甘投降,那就是兩千士卒對兩千騎兵而且還是北地精騎……
這可不是自己能把控得了的。
一個不好把小命給丟了,那就「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了。
於是趕忙迴答道:
「校尉英明。」
「屬下不過一介操士。」
「不僅無法服眾也無領軍之能。」
「委實無法勝任。」
楊婷笑道:
「莫要自謙。」
「若說服眾……你還道這軍中還有人不服你麽?」
「其它兵士不敢說,那張眩一部早就對你佩服得緊了。由你領軍又有何不可?」
「至於領軍之能……隻怕是我這個校尉讓你當了也是綽綽有餘吧!」
楊婷這話倒不是空穴來風。
幾天前楊婷中了李牧的調虎離山之計一時手足無措竟不知該如何應對。
若不是沈兵識破李牧偽裝和計策又用火彈阻敵,隻怕秦軍那時便完了。
所以讓沈兵領上一、兩千人又如何不能勝任?
沈兵不知該怎麽迴答。
不過他知道這也不需迴答。
因為楊婷最終還是沒把他派上去。
頓了下,楊婷就解釋道:
「最終還是讓張眩去……」
「卻是擔心那些北地騎兵有眼無珠。」
沈兵「哦」了一聲。
暗道此言有理。
雖說自己在秦軍中已有些威望和人氣,但在這通訊極度落後的時代要傳到趙軍卻是不可能。
所以,沈兵在那北地騎兵眼裏還是一名公士。
勸降又怎能以一名公士為使?
那會被看成是一種侮辱、一種輕謾,甚至是一種挑畔。
這麽做的結果便是兩軍大戰一場……
沈兵巴不得不要去,趕忙拱手陪笑道:
「校尉英明。」
「如此看來的確不合適。」
楊婷看了沈兵一眼,心下暗自奇怪:
這跟那豪言「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功勳,以七尺之軀許家報國」的沈兵似乎有些不一樣。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
人家的誌向是那星辰大海,又哪裏會在乎屈屈兩千人,這怕是要辱了他的身份。
所以「情人眼裏出西施」這話是說得真好。
此時的楊婷已想當然的把沈兵往好處想。
她根本就沒發現……
此時的沈兵正一邊暗唿僥幸一邊擦著冷汗:
都怪自己吹得太過了,說什麽帶三尺劍以七尺之軀雲雲。
這小妮子還真以為我想「立不世功勳」呢!
這往後的日子……
於是依言接連寫了幾封書信。
確切的說是幾卷竹簡。
兩卷分別給兩隊騎兵的二五百主,向他們痛陳利害分析敵我形勢。
另一卷則是寫給全軍,揚揚灑灑上千字,講述此戰如何被許昌陷害如何兵敗臥牛山,最終隻能歸降。
接著又命全軍放下武器以保家人平安。
「趙雖有李牧,奈何趙王輕賢慢士讒信小人,且國力漸衰無力抗秦。」
「我等身死事小,但家人尚在北地翹首以盼且深受匈奴之害……」
王柏這麽說這麽想其實沒錯。
北地兵長年在漠北抵抗匈奴而且勝多敗少。
他們更痛恨的是匈奴而不是秦國,他們的家園是北地而不是趙國。
更重要是這麽多年與匈奴之間的戰爭還導致匈奴對北地軍痛恨不已。
於是,他們死了不打緊。
到時匈奴誰去阻擋?
他們的家人怎麽辦?
北地的父老鄉親怎麽辦?
王柏這說的是慷慨激昂、聲淚俱下。
沈兵相信如果自己是那北地精騎的話肯定會被這番話打動。
然而這些其實都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沈兵等人想把它拚成什麽……
竹簡嘛,就是可以一片片拆開的。
幾卷勸降書一拆,選想要的一條條拚上再稍加改動,那文風馬上就變了。
原本苦口婆心的勸降活脫脫的變成了要與李牧一起「清君側」的檄文。
一樣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一樣恨其不爭、怒其不為。
一樣為李牧叫屈、為北地兵叫苦。
而且還是王柏的親筆所書。
絕對是王柏親筆所書,沒人能看出破綻。
最後再加上王柏給出的信物……一塊玉佩。
據說這玉佩還是李牧送與王柏的,王柏隨身攜帶從不離身。
於是所有的證據鏈就齊了。
這麽一來,那李牧隻怕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當竹簡和信物交到張眩手裏時,尚不是很清楚詳情的張眩不由目瞪口呆。
「這……那李牧當真要反了?」
「這麽說那王柏本就想降秦的?」
「好事,天大的好事!」
直到沈兵大概的說明了此事的前因後果,張眩才算明白。
聽罷,張眩深吸一口氣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居然有人能想出這等連環離間計?
李牧那精明的戰術轉過來就變成了殺死他自己的屠刀……
還有那王柏,不過是無奈中被一步步勸降了而已。
現今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留下各種「罪證」。
這心計、這謀略、這才智……
張眩愣愣的望著沈兵。
如果說之前他對沈兵僅僅隻是報恩的話。
那麽現在,他已是心服口服。
甚至覺得眼前這個公士已到了用可怕、恐怖如斯來形容的地步。
尼瑪這是人能想到的計謀嗎?
若成功。
這千軍萬馬也不過就是幾句話、幾卷竹簡就搞定了……
機智如妖說的就是這樣吧!
「二五百主,二五百主?」楊婷不滿的望著正在發愣的張眩,問:「可是有何為難之處?」
這時張眩才反應過來,趕忙迴答:
「不,校尉大人。」
「沒有半點為難。」
楊婷點了點頭:
「此事雖是危險卻至關重要。」
「那兩千北地精騎戰力不俗且人心未定。」
「我等又因兵力奇缺隻能分出兩千人馬。」
「而你又新傷未愈……」
楊婷這說的是張眩新受的鞭刑。
張眩趕忙迴答道:
「不過是皮外傷而已,屬下定不辱使命!」
楊婷滿意的點了點頭:
「那就好。」
「若北地騎兵不服,需盡力阻其逃跑。」
「否則必會令其起疑。」
張眩應了聲「諾」,然後便帶著書信和玉佩領上兵馬匆匆趕往姚莊。
臨行前還迴頭看了沈兵一眼,暗自下了決心往後要抱好沈兵大腿。
否則下一個受「離間計」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看著張眩離開的背影,楊婷便細聲對沈兵說道:
「我知道你想親力親為。」
「我原意也是讓你帶兵去姚莊的。」
「張眩終歸還是讓人放心不下。」
這話把沈兵嚇了一跳。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且還是明刀明槍的上。
萬一那兩千騎兵不甘投降,那就是兩千士卒對兩千騎兵而且還是北地精騎……
這可不是自己能把控得了的。
一個不好把小命給丟了,那就「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了。
於是趕忙迴答道:
「校尉英明。」
「屬下不過一介操士。」
「不僅無法服眾也無領軍之能。」
「委實無法勝任。」
楊婷笑道:
「莫要自謙。」
「若說服眾……你還道這軍中還有人不服你麽?」
「其它兵士不敢說,那張眩一部早就對你佩服得緊了。由你領軍又有何不可?」
「至於領軍之能……隻怕是我這個校尉讓你當了也是綽綽有餘吧!」
楊婷這話倒不是空穴來風。
幾天前楊婷中了李牧的調虎離山之計一時手足無措竟不知該如何應對。
若不是沈兵識破李牧偽裝和計策又用火彈阻敵,隻怕秦軍那時便完了。
所以讓沈兵領上一、兩千人又如何不能勝任?
沈兵不知該怎麽迴答。
不過他知道這也不需迴答。
因為楊婷最終還是沒把他派上去。
頓了下,楊婷就解釋道:
「最終還是讓張眩去……」
「卻是擔心那些北地騎兵有眼無珠。」
沈兵「哦」了一聲。
暗道此言有理。
雖說自己在秦軍中已有些威望和人氣,但在這通訊極度落後的時代要傳到趙軍卻是不可能。
所以,沈兵在那北地騎兵眼裏還是一名公士。
勸降又怎能以一名公士為使?
那會被看成是一種侮辱、一種輕謾,甚至是一種挑畔。
這麽做的結果便是兩軍大戰一場……
沈兵巴不得不要去,趕忙拱手陪笑道:
「校尉英明。」
「如此看來的確不合適。」
楊婷看了沈兵一眼,心下暗自奇怪:
這跟那豪言「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功勳,以七尺之軀許家報國」的沈兵似乎有些不一樣。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
人家的誌向是那星辰大海,又哪裏會在乎屈屈兩千人,這怕是要辱了他的身份。
所以「情人眼裏出西施」這話是說得真好。
此時的楊婷已想當然的把沈兵往好處想。
她根本就沒發現……
此時的沈兵正一邊暗唿僥幸一邊擦著冷汗:
都怪自己吹得太過了,說什麽帶三尺劍以七尺之軀雲雲。
這小妮子還真以為我想「立不世功勳」呢!
這往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