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國丈遷居安南
誰規定海盜不能當大明首輔 作者:半包軟玉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師外城,天橋下,郊壇後河,也就是後世有名的龍須溝。
郊壇後河是京師的排汙渠,空氣中隨時彌漫著各種各樣的惡臭,所以在郊壇後河兩岸居住的都是京師的貧苦人家,或者剛來京師發展的外鄉人。
不過在一個多月前,不少京師的貴人來此落腳。
權貴們在和呂宋中央銀行的債務官司中大敗虧輸,家中的錢財、房產、地產全部收歸呂宋中央銀行。
經此一遭,權貴們比被抄家還慘。
被抄家,也就手中現有的財富被抄沒。
但是這一次,權貴們不但現有的財富沒了,還欠了不少債,呂宋中央銀行的催收專員時不時就上門催收。
不少權貴吐槽,早知道就不借呂宋中央銀行的閻王債,這他媽比抄家還狠。
家中傳承了好多代人的祖宅被收走,權貴們隻能在京師租房子住。
可是如今大量人口湧入大明京師,房租節節上漲,權貴們現在債務纏身,根本沒錢租地段好一點的房子。
京師其他地方的房子,要不租金太貴,要不主家不願意租給狗眼看人低的權貴。
最後,大明的權貴們隻能淪落到郊壇後河這個破地方。
嘉定侯世子周鑒提著一大包藥,匆匆迴到位於郊壇後河的臨時住所中。
往日風光無限的嘉定侯府,現在隻剩下破茅草屋三間,家中的仆役也全部遣散,家中事務全都由周奎的妻子和兒子媳婦操持。
迴到家,周鑒把藥交給妻子,讓她給父親熬藥。
周奎已經臥病在床半個多月,期間周皇後倒是派了禦醫來給他診治開藥,但是錢財,卻是一分都沒有。
畢竟周皇後的私房錢已經被周奎給掏空了,就是想補貼娘家人,也拿不出來錢來。
至於周奎的好女婿崇禎皇帝,事到如今連一點表示都沒有。
也不怪崇禎皇帝心狠,誰讓崇禎皇帝被逼得快要上吊的時候,周奎都還在想方設法從皇室口袋裏掏錢呢?
當真是活該。
來到父親的病榻前,周鑒道:“父親,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現在還能有什麽好消息?”周奎神情懨懨,似乎對什麽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其實周奎的身體沒有什麽問題,他之所以躺在病榻上,一方麵是想逃避現實,一方麵是想博取女兒女婿的同情。
可惜周奎失算了,現實他逃避不了,同情是一分也沒有得到。
“安南總督府在京師招移民。”
周鑒將他在茶館中得來的消息告訴周奎:“據說是張總督親自主持此事,消息真實可靠,安南總督府對移民有很多有利的政策。”
提起安南,周奎不由得皺起眉頭,若不是當初大明收複安南,西進集團也不會這麽快暴雷。
說不定他就把西進集團的股票賣出去了呢!
冷哼一聲,周奎道:“安南總督府招收移民,關我們家什麽事情?”
“父親,兒子有一個想法。”
周鑒道:“我們家與其在京師泥足深陷,不如舉家遷往安南,在安南,我們家至少還有田地可以種,不至於一家老小餓肚子。”
周鑒是周奎還沒有當上大明國丈之前生的孩子。
周奎年輕的時候以遊醫和卜卦為生,生活窮困潦倒。
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妹妹還沒有成為大明國母之前,周鑒也是下過地的,體驗過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所以比起後母卜氏生的幾個弟弟,周鑒算是周家比較腳踏實地的人。
正因如此,周鑒才會想到去安南,為周家謀一條生路。
聽了周鑒的提議,周奎的眉頭緊皺,他知道自己的長子說得有道理,但是他不甘心,非常不甘心。
他可是大明的國丈,怎麽能去安南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教周奎算命卜卦的老瞎子曾經說過,周奎過了知命之年,就是大富大貴之相。
老瞎子算得很準,周奎四十歲的時候,女兒被選為信王妃,沒過兩年,女婿又登基稱帝,女兒成為大明的皇後國母。
周奎一下子變成新朝顯貴,周家也變得顯赫起來。
周皇後肚子也爭氣,三年抱倆,誕下大明的嫡長皇子和嫡長公主。
隨著周奎的嫡長外孫朱慈烺被冊封為大明儲君,周奎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先是晉了伯位,後來又升為侯爵。
周奎滿以為,周家會在他的手中發揚光大,可是一場變故,周家又迴到了最初的時候。
現在周家除了一個嘉定侯的爵位,比之前都不如。
見父親沉吟不定,周鑒勸道:“父親,現在陛下和妹妹都不待見我們家,我們總要自己找一條出路。”
“我從書上了解過安南的情況,安南還算不錯,我們一家老小去了安南,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是日子總歸是過得下去的。”
“兒子我雖然不事生產多年,但是栽秧打穀的本事總歸沒有落下。”
“父親你放心,去了安南,兒子一定好好孝順你。”
周鑒越說,周奎的心裏越是堵得慌,他拍了拍床沿,氣唿唿地說:“我不去,我哪也不去,我就死在京師。”
“我倒要看看,我死了,你妹妹妹夫有沒有眼睛看我。”
“我是大明的國丈,是大明皇室的體麵,我不信他們不管我!”
看著耍脾氣的父親,周鑒歎了一口氣,道:“父親,你真當陛下不記恨我們周家嗎?”
“以前陛下待我們家如何,現在陛下待我們家如何,父親你難道不知道原因嗎?”
經過兒子的提醒,周奎終於想起了自己做過的虧心事,昧過的黑心錢。
那可是大明國母,帶著宮中的宮女,沒日沒夜地紡紗織布,給大明掙的救命錢啊!
五千兩銀子交給周奎,周奎轉頭就昧了三千兩。
當初崇禎皇帝沒有整治周奎,完全是因為大明身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崇禎皇帝自身難保,騰不出來手腳。
當初沒有整治,不代表崇禎皇帝忘了。
如今周家還指望崇禎皇帝幫助周家度過難關,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聽了兒子的勸說,想起自己造的孽,周奎不由得歎了一口氣,早知道崇禎皇帝能找到一個好女婿,他又是何苦來哉?
“好吧,我們舉家遷居安南。”
沉默半晌,周奎同意了兒子的意見,道:“大郎,我們家,以後就靠你了。”
郊壇後河是京師的排汙渠,空氣中隨時彌漫著各種各樣的惡臭,所以在郊壇後河兩岸居住的都是京師的貧苦人家,或者剛來京師發展的外鄉人。
不過在一個多月前,不少京師的貴人來此落腳。
權貴們在和呂宋中央銀行的債務官司中大敗虧輸,家中的錢財、房產、地產全部收歸呂宋中央銀行。
經此一遭,權貴們比被抄家還慘。
被抄家,也就手中現有的財富被抄沒。
但是這一次,權貴們不但現有的財富沒了,還欠了不少債,呂宋中央銀行的催收專員時不時就上門催收。
不少權貴吐槽,早知道就不借呂宋中央銀行的閻王債,這他媽比抄家還狠。
家中傳承了好多代人的祖宅被收走,權貴們隻能在京師租房子住。
可是如今大量人口湧入大明京師,房租節節上漲,權貴們現在債務纏身,根本沒錢租地段好一點的房子。
京師其他地方的房子,要不租金太貴,要不主家不願意租給狗眼看人低的權貴。
最後,大明的權貴們隻能淪落到郊壇後河這個破地方。
嘉定侯世子周鑒提著一大包藥,匆匆迴到位於郊壇後河的臨時住所中。
往日風光無限的嘉定侯府,現在隻剩下破茅草屋三間,家中的仆役也全部遣散,家中事務全都由周奎的妻子和兒子媳婦操持。
迴到家,周鑒把藥交給妻子,讓她給父親熬藥。
周奎已經臥病在床半個多月,期間周皇後倒是派了禦醫來給他診治開藥,但是錢財,卻是一分都沒有。
畢竟周皇後的私房錢已經被周奎給掏空了,就是想補貼娘家人,也拿不出來錢來。
至於周奎的好女婿崇禎皇帝,事到如今連一點表示都沒有。
也不怪崇禎皇帝心狠,誰讓崇禎皇帝被逼得快要上吊的時候,周奎都還在想方設法從皇室口袋裏掏錢呢?
當真是活該。
來到父親的病榻前,周鑒道:“父親,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現在還能有什麽好消息?”周奎神情懨懨,似乎對什麽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其實周奎的身體沒有什麽問題,他之所以躺在病榻上,一方麵是想逃避現實,一方麵是想博取女兒女婿的同情。
可惜周奎失算了,現實他逃避不了,同情是一分也沒有得到。
“安南總督府在京師招移民。”
周鑒將他在茶館中得來的消息告訴周奎:“據說是張總督親自主持此事,消息真實可靠,安南總督府對移民有很多有利的政策。”
提起安南,周奎不由得皺起眉頭,若不是當初大明收複安南,西進集團也不會這麽快暴雷。
說不定他就把西進集團的股票賣出去了呢!
冷哼一聲,周奎道:“安南總督府招收移民,關我們家什麽事情?”
“父親,兒子有一個想法。”
周鑒道:“我們家與其在京師泥足深陷,不如舉家遷往安南,在安南,我們家至少還有田地可以種,不至於一家老小餓肚子。”
周鑒是周奎還沒有當上大明國丈之前生的孩子。
周奎年輕的時候以遊醫和卜卦為生,生活窮困潦倒。
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妹妹還沒有成為大明國母之前,周鑒也是下過地的,體驗過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所以比起後母卜氏生的幾個弟弟,周鑒算是周家比較腳踏實地的人。
正因如此,周鑒才會想到去安南,為周家謀一條生路。
聽了周鑒的提議,周奎的眉頭緊皺,他知道自己的長子說得有道理,但是他不甘心,非常不甘心。
他可是大明的國丈,怎麽能去安南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教周奎算命卜卦的老瞎子曾經說過,周奎過了知命之年,就是大富大貴之相。
老瞎子算得很準,周奎四十歲的時候,女兒被選為信王妃,沒過兩年,女婿又登基稱帝,女兒成為大明的皇後國母。
周奎一下子變成新朝顯貴,周家也變得顯赫起來。
周皇後肚子也爭氣,三年抱倆,誕下大明的嫡長皇子和嫡長公主。
隨著周奎的嫡長外孫朱慈烺被冊封為大明儲君,周奎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先是晉了伯位,後來又升為侯爵。
周奎滿以為,周家會在他的手中發揚光大,可是一場變故,周家又迴到了最初的時候。
現在周家除了一個嘉定侯的爵位,比之前都不如。
見父親沉吟不定,周鑒勸道:“父親,現在陛下和妹妹都不待見我們家,我們總要自己找一條出路。”
“我從書上了解過安南的情況,安南還算不錯,我們一家老小去了安南,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是日子總歸是過得下去的。”
“兒子我雖然不事生產多年,但是栽秧打穀的本事總歸沒有落下。”
“父親你放心,去了安南,兒子一定好好孝順你。”
周鑒越說,周奎的心裏越是堵得慌,他拍了拍床沿,氣唿唿地說:“我不去,我哪也不去,我就死在京師。”
“我倒要看看,我死了,你妹妹妹夫有沒有眼睛看我。”
“我是大明的國丈,是大明皇室的體麵,我不信他們不管我!”
看著耍脾氣的父親,周鑒歎了一口氣,道:“父親,你真當陛下不記恨我們周家嗎?”
“以前陛下待我們家如何,現在陛下待我們家如何,父親你難道不知道原因嗎?”
經過兒子的提醒,周奎終於想起了自己做過的虧心事,昧過的黑心錢。
那可是大明國母,帶著宮中的宮女,沒日沒夜地紡紗織布,給大明掙的救命錢啊!
五千兩銀子交給周奎,周奎轉頭就昧了三千兩。
當初崇禎皇帝沒有整治周奎,完全是因為大明身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崇禎皇帝自身難保,騰不出來手腳。
當初沒有整治,不代表崇禎皇帝忘了。
如今周家還指望崇禎皇帝幫助周家度過難關,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聽了兒子的勸說,想起自己造的孽,周奎不由得歎了一口氣,早知道崇禎皇帝能找到一個好女婿,他又是何苦來哉?
“好吧,我們舉家遷居安南。”
沉默半晌,周奎同意了兒子的意見,道:“大郎,我們家,以後就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