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安南歸附
誰規定海盜不能當大明首輔 作者:半包軟玉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分析完當前的形勢,阮福直道:“諸位長輩,不肖子孫阮福直決定率部投降明軍,以保阮氏血脈不絕。”
“諸位長輩,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參會的族老都眉頭緊皺,就連最頑固的老頭子都沒有出言反對。
阮氏的族老不是一根筋,他們之前逼迫阮福直據城死守,不過是想去博那萬分之一的機會而已。
可是如今阮氏的各路援軍被明軍各個擊破,能牽製明軍的鄭氏也覆滅了。
阮氏如今連萬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不投降難道等死嗎?
沒有人反對,那就是同意了,阮福直鬆了一口氣,族中這些老頭子,看來並沒有他們嘴巴上那麽硬氣。
清了清嗓子,阮福直安慰道:“我們阮氏雖然敗了,但至少可以保存血脈,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阮氏在安南南部根深蒂固,大明想經營好安南,少不得要任用我阮氏子侄為官。”
“我們阮氏,照樣可以在安南安享榮華富貴。”
族老們低聲議論一番,覺得阮福直的話不無道理。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阮氏族老們同意了阮福直的決定,舉族向城外的明軍投降。
向天朝上國投降,說出去其實也不丟人。
得到阮氏族老的支持,阮福直親自起草降表,派遣使者前往清化城外的靜海軍大營,向鄭芝龍表達了投降的意願。
鄭芝龍接到阮福直的降表後,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雖然鄭芝龍和他麾下的靜海軍一直表現得很強勢,但是自家的事情自家知道,福建鄭家的有戰爭經驗老兵老卒早就沒幾個了。
不是死在了和呂宋的戰爭中,就是被呂宋陸海兩軍挖了牆角。
鄭芝虎率領的飛龍鎮,是鄭家軍最後的精血。
現在的靜海軍,一部分骨幹是鄭芝龍的舊部,另一部分骨幹是呂宋陸軍軍事學院的士官生。
至於靜海軍的普通士卒,基本上新兵蛋子,若不是仗著火器犀利,這仗還真不好打。
如今阮氏投降,這場滅國之戰終於可以畫上圓滿的句號。
為了避免阮氏反複,夜長夢多,鄭芝龍立即派遣使者進入清化城,與阮福直商議投降的具體事宜。
經過一番談判後,鄭芝龍和阮福直約定。
阮氏軍隊放下武器,接受靜海軍的整編,靜海軍保證阮氏族人的生命安全,並允許他們保留一定的財產。
同時鄭芝龍還承諾,會在安南總督府留一些位置給阮氏,讓阮氏子弟可以參與治理大明安南省。
當然,在沒有通過大明的科舉考試之前,阮氏的子弟隻能算安南總督府的臨時雇員。
不是鄭芝龍不大方,而是大明官場現在的規矩就這樣,比如他的好大兒鄭森,因為沒有考取功名,一直都隻能算首相府的臨時雇員,連個編製都沒有。
對此阮福直倒是沒有任何意見,隻要鄭芝龍有這個態度就好。
雙方約定完成,鄭芝龍在清化城外組織了一場受降儀式。
阮福直在投降儀式上,麵對著鄭芝龍,他低下了頭,心中五味雜陳。
在鄭芝龍的安排下,阮福直帶領阮氏族人祭拜天地,宣讀降表,阮氏全族歸附大明,阮氏領地全部交給大明管理。
宣讀完降表,阮福直對鄭芝龍道:“鄭大都督,我阮氏今日投降,願從此歸順大明,永不再起兵戈。”
阮福直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雖然他一早就決定投降大明,可是祖宗的基業在他的手中丟了,他心中還是很不好受。
見阮福直的情緒有些低落,鄭芝龍微微一笑,安慰道:“阮家主,你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你,避免了一場戰爭,避免了生靈塗炭,重新給安南帶來了和平。”
“安南自古以來就是大明的屬地,安南人民也都是大明的子民。”
“如今安南和阮氏迴歸大明,遊子歸來,大明定會善待你們。”
“今日阮家主製止一場兵戈,乃是大功一件,本督一定會稟報朝廷,為阮家主請功。”
鄭芝龍一番說辭,阮福直心中好受了一些,他拱手行禮,道:“如此,便多謝鄭總督了,還望鄭總督今後多多提攜。”
“那是自然!”
鄭芝龍豪邁一笑,道:“走,阮家主陪本督一起進城。”
受降儀式結束,明軍正式進駐清化,時隔百年,日月山河旗再次在安南的上空飄蕩。
入城之後,鄭芝龍一方麵嚴厲約束麾下士卒,一方麵清理清化城中的不安定因素,在阮氏的幫助下,清化城的秩序很快得到了恢複。
因為戰爭而變得冷清的清化府,在鄭芝龍的治理下慢慢恢複生機。
隨著阮氏的投降,安南全境終於落入了大明的掌控之中。
阮氏投降,明軍掌控安南南部的消息傳迴升龍府,張煌言立刻向首相府報告了安南之事的進展。
得知安南已經是大明的囊中之物,大明首相趙贏非常高興,在心中感慨還是這個時代的猴子好收拾。
一高興,趙贏便把鄭芝龍和張煌言兩人官職前麵的暫代二字去掉,兩人正式成為安南的第一任正副總督。
崇禎皇帝得知大明恢複永樂雄風,再次掌控安南,大明又多出一個省,不由得龍顏大悅,對張煌言和鄭芝龍平定安南的功績大加讚賞。
和自家女婿商量之後,崇禎皇帝敕封張煌言為左柱國,鄭芝龍則被封為延平侯。
安南南部的局勢穩定後,鄭芝龍北上升龍府和張煌言匯合。
將以前的黎氏皇宮改造成安南總督府,張煌言和鄭芝龍開始著手安排安南的善後事宜。
張煌言深知,要讓安南長治久安,不僅需要軍事上的勝利,更需要恢複民生,發展經濟。
張煌言是在大明首相府任過職的人,不僅人脈廣,還認識不少手握金銀的投資人。
所以張煌言坐穩安南常務副總督的位置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京師的朋友寫信。
信件的核心內容隻有三個:安南物產豐富、勞力便宜、還有政策支持,更是大明經營西洋的必經之地。
如此風水寶地,還不趕緊來撿錢。
拉完投資,張煌言開始在安南推行一係列改革,將安南逐步融入大明的治理體係。
“諸位長輩,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參會的族老都眉頭緊皺,就連最頑固的老頭子都沒有出言反對。
阮氏的族老不是一根筋,他們之前逼迫阮福直據城死守,不過是想去博那萬分之一的機會而已。
可是如今阮氏的各路援軍被明軍各個擊破,能牽製明軍的鄭氏也覆滅了。
阮氏如今連萬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不投降難道等死嗎?
沒有人反對,那就是同意了,阮福直鬆了一口氣,族中這些老頭子,看來並沒有他們嘴巴上那麽硬氣。
清了清嗓子,阮福直安慰道:“我們阮氏雖然敗了,但至少可以保存血脈,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阮氏在安南南部根深蒂固,大明想經營好安南,少不得要任用我阮氏子侄為官。”
“我們阮氏,照樣可以在安南安享榮華富貴。”
族老們低聲議論一番,覺得阮福直的話不無道理。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阮氏族老們同意了阮福直的決定,舉族向城外的明軍投降。
向天朝上國投降,說出去其實也不丟人。
得到阮氏族老的支持,阮福直親自起草降表,派遣使者前往清化城外的靜海軍大營,向鄭芝龍表達了投降的意願。
鄭芝龍接到阮福直的降表後,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雖然鄭芝龍和他麾下的靜海軍一直表現得很強勢,但是自家的事情自家知道,福建鄭家的有戰爭經驗老兵老卒早就沒幾個了。
不是死在了和呂宋的戰爭中,就是被呂宋陸海兩軍挖了牆角。
鄭芝虎率領的飛龍鎮,是鄭家軍最後的精血。
現在的靜海軍,一部分骨幹是鄭芝龍的舊部,另一部分骨幹是呂宋陸軍軍事學院的士官生。
至於靜海軍的普通士卒,基本上新兵蛋子,若不是仗著火器犀利,這仗還真不好打。
如今阮氏投降,這場滅國之戰終於可以畫上圓滿的句號。
為了避免阮氏反複,夜長夢多,鄭芝龍立即派遣使者進入清化城,與阮福直商議投降的具體事宜。
經過一番談判後,鄭芝龍和阮福直約定。
阮氏軍隊放下武器,接受靜海軍的整編,靜海軍保證阮氏族人的生命安全,並允許他們保留一定的財產。
同時鄭芝龍還承諾,會在安南總督府留一些位置給阮氏,讓阮氏子弟可以參與治理大明安南省。
當然,在沒有通過大明的科舉考試之前,阮氏的子弟隻能算安南總督府的臨時雇員。
不是鄭芝龍不大方,而是大明官場現在的規矩就這樣,比如他的好大兒鄭森,因為沒有考取功名,一直都隻能算首相府的臨時雇員,連個編製都沒有。
對此阮福直倒是沒有任何意見,隻要鄭芝龍有這個態度就好。
雙方約定完成,鄭芝龍在清化城外組織了一場受降儀式。
阮福直在投降儀式上,麵對著鄭芝龍,他低下了頭,心中五味雜陳。
在鄭芝龍的安排下,阮福直帶領阮氏族人祭拜天地,宣讀降表,阮氏全族歸附大明,阮氏領地全部交給大明管理。
宣讀完降表,阮福直對鄭芝龍道:“鄭大都督,我阮氏今日投降,願從此歸順大明,永不再起兵戈。”
阮福直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雖然他一早就決定投降大明,可是祖宗的基業在他的手中丟了,他心中還是很不好受。
見阮福直的情緒有些低落,鄭芝龍微微一笑,安慰道:“阮家主,你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你,避免了一場戰爭,避免了生靈塗炭,重新給安南帶來了和平。”
“安南自古以來就是大明的屬地,安南人民也都是大明的子民。”
“如今安南和阮氏迴歸大明,遊子歸來,大明定會善待你們。”
“今日阮家主製止一場兵戈,乃是大功一件,本督一定會稟報朝廷,為阮家主請功。”
鄭芝龍一番說辭,阮福直心中好受了一些,他拱手行禮,道:“如此,便多謝鄭總督了,還望鄭總督今後多多提攜。”
“那是自然!”
鄭芝龍豪邁一笑,道:“走,阮家主陪本督一起進城。”
受降儀式結束,明軍正式進駐清化,時隔百年,日月山河旗再次在安南的上空飄蕩。
入城之後,鄭芝龍一方麵嚴厲約束麾下士卒,一方麵清理清化城中的不安定因素,在阮氏的幫助下,清化城的秩序很快得到了恢複。
因為戰爭而變得冷清的清化府,在鄭芝龍的治理下慢慢恢複生機。
隨著阮氏的投降,安南全境終於落入了大明的掌控之中。
阮氏投降,明軍掌控安南南部的消息傳迴升龍府,張煌言立刻向首相府報告了安南之事的進展。
得知安南已經是大明的囊中之物,大明首相趙贏非常高興,在心中感慨還是這個時代的猴子好收拾。
一高興,趙贏便把鄭芝龍和張煌言兩人官職前麵的暫代二字去掉,兩人正式成為安南的第一任正副總督。
崇禎皇帝得知大明恢複永樂雄風,再次掌控安南,大明又多出一個省,不由得龍顏大悅,對張煌言和鄭芝龍平定安南的功績大加讚賞。
和自家女婿商量之後,崇禎皇帝敕封張煌言為左柱國,鄭芝龍則被封為延平侯。
安南南部的局勢穩定後,鄭芝龍北上升龍府和張煌言匯合。
將以前的黎氏皇宮改造成安南總督府,張煌言和鄭芝龍開始著手安排安南的善後事宜。
張煌言深知,要讓安南長治久安,不僅需要軍事上的勝利,更需要恢複民生,發展經濟。
張煌言是在大明首相府任過職的人,不僅人脈廣,還認識不少手握金銀的投資人。
所以張煌言坐穩安南常務副總督的位置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京師的朋友寫信。
信件的核心內容隻有三個:安南物產豐富、勞力便宜、還有政策支持,更是大明經營西洋的必經之地。
如此風水寶地,還不趕緊來撿錢。
拉完投資,張煌言開始在安南推行一係列改革,將安南逐步融入大明的治理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