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阮鄭之爭
誰規定海盜不能當大明首輔 作者:半包軟玉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一個無恥的黎維佑,你好歹是當過皇帝的人,能要點臉嗎?
黎維佑的一番發言,直接把阮福盛和鄭杠架在火上烤,搞得黎氏在安南稱帝,全都是阮氏和鄭氏逼的。
拜托,黎氏的祖宗在安南僭越稱帝的時候,還沒有阮氏和鄭氏呢!
黎維佑甩鍋,阮主阮福盛又抓住機會,把矛頭直接指向鄭氏:“上使,在安南,鄭主有站皇帝之稱,我作證,黎氏稱帝,全都是鄭氏一手策劃的。”
“鄭主現在還在這裏說什麽撥亂反正,豈不是貽笑大方。”
阮福盛一席話,又把鄭杠推向了風口浪尖。
不過鄭杠也是一個小機靈鬼,豈會被阮福盛輕易拿捏,他義正言辭地說:“對,鄭氏祖輩的確做了不少錯事,所以我才會對鄭家進行清算。”
“我就是在維護大明的權威,就是在撥亂反正。”
好無恥!
眾人被鄭杠一番說辭搞得目瞪口呆,弑父殺母,殘殺親族被你洗白成維護大明權威,大明同意了嗎?
看著甩鍋的黎維佑,互相爭執的鄭杠和阮福盛,以及默默吃瓜的莫敬完,張煌言心頭一喜。
就這幾人的嘴臉,安南能和平就有鬼了。
五方會談剛剛開始,就有些談不下去的意思。
安南的和平,看來還是需要大明啊!
為了停止無休止的爭吵,張煌言道:“諸位,你們這樣互相甩鍋,就算吵一年,怕是也吵不出來一個結果。”
“不如這樣,你們各自說一說你們的訴求,看看怎樣才能罷兵言和。”
“黎王,你先來。”
黎維佑起身,道:“黎氏的訴求很簡單,隻要黎氏還是安南的共主,黎氏願意罷兵言和。”
這麽多年,黎氏被鄭氏和阮氏輪番欺負,早已經沒有了重掌安南權柄的心氣,隻要名義上還是安南的共主,他們就很滿意。
黎維佑表態後,鄭杠立刻起身,道:“隻要黎氏願意去帝號,鄭氏願意尊黎氏為安南共主。”
沒有大明的支持,鄭杠實在是沒有同時和三家開戰的勇氣。
而且他現在需要時間去抱緊大明的大腿,以及整頓鄭氏內部,將鄭氏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
所以鄭杠很識時務地選擇了退讓。
緊接著,阮福盛也起身表明態度:“我們的要求有兩個,一個是恢複黎氏在安南的地位,另一個就是追究鄭杠禍亂安南的罪過。”
“就算不處置鄭杠,鄭家也不能再把持安南的朝政。”
作為安南國內的第二大勢力,也隻有阮家敢和鄭家硬剛。
而且阮福盛的算盤打得很響,趕走了鄭家,他阮家就可以掌控安南朝政,至於黎氏和莫氏,他們拿什麽和自己爭?
最後,輪到莫敬完發言,他清了清嗓子,道:“莫氏沒什麽要求,一切以大明馬首是瞻。”
四家表明態度後,現在唯一的爭執就是阮家和鄭家,以及大明對此事的態度。
張煌言問道:“鄭主,你同意阮主提出來的要求嗎?”
“不同意!”
鄭杠冷笑道:“阮家是什麽心思,大家心知肚明,我寧願歸政黎王,也不會同意阮氏入主安南中樞。”
所謂請客容易送客難,鄭杠很明白,若是讓阮氏掌控了安南的朝政,鄭氏怕是要落得和莫氏一個下場。
“那你倒是歸政黎王啊!”阮福盛神色淡然。
阮福盛敢保證,隻要鄭杠離開安南中樞,他遲早帶領阮氏重掌安南政務。
想當初,鄭氏的祖宗,不過是阮氏的小弟罷了。
“就算歸政黎王?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鄭杠反駁道:“阮主,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如意算盤,隻要我鄭氏歸政黎王,你阮氏怕是馬上就要爭權奪利,屆時安南隻會繼續內亂。”
“我鄭氏執掌安南國政多年,雖然有些過錯,但至少能維持安南的穩定。”
“穩定?”阮福盛嗤之以鼻,“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用鐵血手段壓製一切反對聲音罷了。”
“鄭氏的統治,早已讓安南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
“你阮氏若真有本事,為何不早些出來主持公道?”鄭杠針鋒相對,“現在看到鄭氏勢弱,就跳出來落井下石。”
鄭氏和阮氏又陷入互相指責的怪圈,談判又陷入僵局。
張煌言懶得給他們的斷公道,沉聲道:“鄭主、阮主,既然你們互相不服,這談判也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
“不過這場談判至少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安南各方都要尊黎王為安南共主。”
“至於鄭家和阮家的紛爭,不如這樣,你們自己私下裏談好了,我們再坐在一起確認安南的和平方案怎麽樣?”
代表大明的張煌言一錘定音,宣布五方會談結束。
散會後,莫氏家主莫敬完磨磨蹭蹭不想走,張煌言從莫敬完眼中看到了給大明當狗的渴望,於是讓人把他留下來。
終於單獨見到大明天使,莫敬完立刻跪下,痛心疾首地控訴:“上使,鄭家和阮家都不是好東西,隻要他們還在安南,安南就不可能迎來真正的和平。”
居然來了一個打小報告的,張煌言嗬嗬一笑,問道:“這些話,剛才你在會上為何不說?”
莫敬完道:“莫氏先祖對不尊大明,犯下大錯,莫氏如今式微,在安南沒有發言權,若是在會上說這些,怕是會被鄭氏和阮氏聯合打壓。”
“但是莫氏對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鑒,所以我才來特意提醒上使。”
莫氏對大明忠心?
這是張煌言這輩子聽說過最大的笑話,可以說現在安南國內的亂象,和莫氏祖先莫登庸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當初莫登庸若是乖乖當安南王,而不是大張旗鼓地建立莫朝,登基稱帝,大明怎麽會針對莫氏。
安南莫氏不倒,鄭氏和阮氏又算得了什麽?
關於莫氏的黑曆史,張煌言也懶得提了。
對於莫敬完主動來找自己,張煌言還是很高興的,正好他有點髒活累活需要人來幹。
既然莫氏主動找上門,就給他們一個孝敬大明的的機會又如何。
天朝上國嘛!氣度總是要大一些的,怎麽能老是揪著一些曆史遺留問題不放呢?
黎維佑的一番發言,直接把阮福盛和鄭杠架在火上烤,搞得黎氏在安南稱帝,全都是阮氏和鄭氏逼的。
拜托,黎氏的祖宗在安南僭越稱帝的時候,還沒有阮氏和鄭氏呢!
黎維佑甩鍋,阮主阮福盛又抓住機會,把矛頭直接指向鄭氏:“上使,在安南,鄭主有站皇帝之稱,我作證,黎氏稱帝,全都是鄭氏一手策劃的。”
“鄭主現在還在這裏說什麽撥亂反正,豈不是貽笑大方。”
阮福盛一席話,又把鄭杠推向了風口浪尖。
不過鄭杠也是一個小機靈鬼,豈會被阮福盛輕易拿捏,他義正言辭地說:“對,鄭氏祖輩的確做了不少錯事,所以我才會對鄭家進行清算。”
“我就是在維護大明的權威,就是在撥亂反正。”
好無恥!
眾人被鄭杠一番說辭搞得目瞪口呆,弑父殺母,殘殺親族被你洗白成維護大明權威,大明同意了嗎?
看著甩鍋的黎維佑,互相爭執的鄭杠和阮福盛,以及默默吃瓜的莫敬完,張煌言心頭一喜。
就這幾人的嘴臉,安南能和平就有鬼了。
五方會談剛剛開始,就有些談不下去的意思。
安南的和平,看來還是需要大明啊!
為了停止無休止的爭吵,張煌言道:“諸位,你們這樣互相甩鍋,就算吵一年,怕是也吵不出來一個結果。”
“不如這樣,你們各自說一說你們的訴求,看看怎樣才能罷兵言和。”
“黎王,你先來。”
黎維佑起身,道:“黎氏的訴求很簡單,隻要黎氏還是安南的共主,黎氏願意罷兵言和。”
這麽多年,黎氏被鄭氏和阮氏輪番欺負,早已經沒有了重掌安南權柄的心氣,隻要名義上還是安南的共主,他們就很滿意。
黎維佑表態後,鄭杠立刻起身,道:“隻要黎氏願意去帝號,鄭氏願意尊黎氏為安南共主。”
沒有大明的支持,鄭杠實在是沒有同時和三家開戰的勇氣。
而且他現在需要時間去抱緊大明的大腿,以及整頓鄭氏內部,將鄭氏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
所以鄭杠很識時務地選擇了退讓。
緊接著,阮福盛也起身表明態度:“我們的要求有兩個,一個是恢複黎氏在安南的地位,另一個就是追究鄭杠禍亂安南的罪過。”
“就算不處置鄭杠,鄭家也不能再把持安南的朝政。”
作為安南國內的第二大勢力,也隻有阮家敢和鄭家硬剛。
而且阮福盛的算盤打得很響,趕走了鄭家,他阮家就可以掌控安南朝政,至於黎氏和莫氏,他們拿什麽和自己爭?
最後,輪到莫敬完發言,他清了清嗓子,道:“莫氏沒什麽要求,一切以大明馬首是瞻。”
四家表明態度後,現在唯一的爭執就是阮家和鄭家,以及大明對此事的態度。
張煌言問道:“鄭主,你同意阮主提出來的要求嗎?”
“不同意!”
鄭杠冷笑道:“阮家是什麽心思,大家心知肚明,我寧願歸政黎王,也不會同意阮氏入主安南中樞。”
所謂請客容易送客難,鄭杠很明白,若是讓阮氏掌控了安南的朝政,鄭氏怕是要落得和莫氏一個下場。
“那你倒是歸政黎王啊!”阮福盛神色淡然。
阮福盛敢保證,隻要鄭杠離開安南中樞,他遲早帶領阮氏重掌安南政務。
想當初,鄭氏的祖宗,不過是阮氏的小弟罷了。
“就算歸政黎王?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鄭杠反駁道:“阮主,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如意算盤,隻要我鄭氏歸政黎王,你阮氏怕是馬上就要爭權奪利,屆時安南隻會繼續內亂。”
“我鄭氏執掌安南國政多年,雖然有些過錯,但至少能維持安南的穩定。”
“穩定?”阮福盛嗤之以鼻,“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用鐵血手段壓製一切反對聲音罷了。”
“鄭氏的統治,早已讓安南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
“你阮氏若真有本事,為何不早些出來主持公道?”鄭杠針鋒相對,“現在看到鄭氏勢弱,就跳出來落井下石。”
鄭氏和阮氏又陷入互相指責的怪圈,談判又陷入僵局。
張煌言懶得給他們的斷公道,沉聲道:“鄭主、阮主,既然你們互相不服,這談判也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
“不過這場談判至少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安南各方都要尊黎王為安南共主。”
“至於鄭家和阮家的紛爭,不如這樣,你們自己私下裏談好了,我們再坐在一起確認安南的和平方案怎麽樣?”
代表大明的張煌言一錘定音,宣布五方會談結束。
散會後,莫氏家主莫敬完磨磨蹭蹭不想走,張煌言從莫敬完眼中看到了給大明當狗的渴望,於是讓人把他留下來。
終於單獨見到大明天使,莫敬完立刻跪下,痛心疾首地控訴:“上使,鄭家和阮家都不是好東西,隻要他們還在安南,安南就不可能迎來真正的和平。”
居然來了一個打小報告的,張煌言嗬嗬一笑,問道:“這些話,剛才你在會上為何不說?”
莫敬完道:“莫氏先祖對不尊大明,犯下大錯,莫氏如今式微,在安南沒有發言權,若是在會上說這些,怕是會被鄭氏和阮氏聯合打壓。”
“但是莫氏對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鑒,所以我才來特意提醒上使。”
莫氏對大明忠心?
這是張煌言這輩子聽說過最大的笑話,可以說現在安南國內的亂象,和莫氏祖先莫登庸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當初莫登庸若是乖乖當安南王,而不是大張旗鼓地建立莫朝,登基稱帝,大明怎麽會針對莫氏。
安南莫氏不倒,鄭氏和阮氏又算得了什麽?
關於莫氏的黑曆史,張煌言也懶得提了。
對於莫敬完主動來找自己,張煌言還是很高興的,正好他有點髒活累活需要人來幹。
既然莫氏主動找上門,就給他們一個孝敬大明的的機會又如何。
天朝上國嘛!氣度總是要大一些的,怎麽能老是揪著一些曆史遺留問題不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