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聽懂掌聲
誰規定海盜不能當大明首輔 作者:半包軟玉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傳統的邦交政策中,大明一直將周邊諸國視為藩屬,至少在名義上是周邊諸國的共主。
事實上,大明和周邊諸國一直是互相獨立的存在。
兩國邦交,本應該屬於外交事宜。
但是有這個大義名分在,大明在處理周邊諸國事務的時候,總是把外交變成內政。
外交變內政,本應屬於大明的外交紅利那是一毛錢都撈不到,反而還要對藩屬國進行各種補貼。
藩屬國內部出現任何問題,都要找大明這隻大腿。
大明不管還不行。
比如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大明出兵出錢出糧幫助朝鮮王國抗擊倭寇。
除了朝鮮王朝對萬曆皇帝感恩戴德,朝鮮王國依舊尊大明為宗主國,最後其實什麽好處都沒有撈到。
從商業的角度看,抗倭援朝就是一場虧到姥姥家的買賣。
而且朝鮮王國曆來是一個“事大主義”國家,大明強大的時候他們自然尊重大明,大明一旦衰落,他們就會立刻給別人當狗。
丙子胡亂期間,因為大明無力幫助朝鮮王國,朝鮮王國立刻改尊東虜為宗主國。
就這種毫無忠誠度的藩屬國,大明要之何用?
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宗主國名號,大明不得不在和周邊諸國的邦交中吃虧,甚至要打落牙齒和血吞,這就很不正常。
不管是當海盜,還是當呂宋國王,趙贏都是一個很務實的人。
沒有好處的事情,他堅決不會去做。
所以,他才會推動大明傳統的朝貢體係解體,廢止大明和周邊諸國的藩屬關係。
要改變大明和周邊諸國的邦交關係,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周邊諸國升級國格,讓各國的大王當皇帝。
反正周邊諸國的國王心心念念想當皇帝,安南國王甚至偷偷地稱帝。
既然你們想當皇帝,大明宋王殿下就讓你們當個夠。
隻是國格升級後,大家都是帝國,最高領導人都是皇帝。
周邊諸國遇到困難的時候再想抱大明的大腿,大明可沒有義務幫忙,到時候,大明可是要加錢的。
而且趙贏深知,大明傳統的朝貢體係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
大明的朝貢體係限製了中洲諸國的自主發展,也阻礙了大明與諸國之間的平等交流。
趙贏的計劃是通過建立一個平等的邦交體係,讓中洲諸國能夠自主發展,同時大明也能從中獲得實際的利益。
他明白,隻有當各國都成為獨立的國家,才能真正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交流。
這樣的體係不僅能夠促進中洲諸國的經濟發展,還能加強大明在中洲的影響力,而不是通過傳統的朝貢體係那樣,僅僅依靠政治上的宗主關係來維係。
待時機成熟後,大明再牽頭組建一個中洲命運共同體之類的組織,大明就可以穩坐霸主的寶座。
諸國的使者都陷在國格升級的迷夢中不可自拔。
鬼迷心竅的諸國使者看不到趙贏深層次的謀劃,更看不出國格升級對他們有什麽壞處。
他們隻知道,他們的國王馬上就可以當皇帝了,而他們這些從龍之臣,也可以當更大的官,掌握更大的權柄。
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討論聲中,安南的使者鄭杠起身,向趙贏行禮,恭敬地問道:“宋王殿下,這是大皇帝陛下的意思,還是您的意思?”
鄭杠是安南鄭氏的子弟,熟悉大明和安南的邦交模式。
在鄭杠的認知裏,大明的皇帝最討厭別人稱帝,當年安南的黎氏、阮氏、莫氏、鄭氏四家相爭,差點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
當時莫氏勢力最大,本來最有希望一統安南。
偏偏莫氏的家主莫登庸腦子抽了,竟然不知死活地建製稱帝,建立安南莫朝。
莫氏自己要作死,那可就怪另外三家落井下石,三家立刻聯合起來,抓住機會,以安南黎氏王朝大王黎維寧的名義上書大明大皇帝陛下,狀告阮氏謀權篡位。
果然,當時的大明皇帝嘉靖帝聽說還有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稱帝,頓時大怒,派出大將軍仇鸞屯兵鎮南關。
大明的天兵一到,莫氏立刻認慫,自去帝號,遣使向大明乞降。
從此之後,莫氏在安南名望掃地,勢力一蹶不振,被另外三家聯合打壓,現在隻能乖乖地待在祖地高平苟延殘喘。
同時,黎氏也徹底坐穩安南國王的位置,雖然黎氏現在已經是安南鄭氏和阮氏的傀儡,但是黎氏安南國王的位置卻無人可以撼動。
不管是阮氏當政,還是鄭氏當政,他們都必須承認黎氏在安南的地位。
誰讓大明隻認黎氏是安南之主,有大明背書,黎氏的王位想不穩都不行。
有這些事情作為前車之鑒,鄭杠確信,大明絕對不會輕易讓周邊諸國的國王稱帝。
他懷疑這是趙贏陰謀詭計,想騙他們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到時候再翻臉不認人。
鄭杠有理由懷疑趙贏,因為在趙贏還沒有當大明首相之前,他們之間就暗中較量過幾次。
在鄭杠的心裏,趙贏手段陰險狠毒,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那種人。
麵對鄭杠的質疑,趙贏微微一笑,道:“此事由我大明首相府提議,大明的皇帝陛下已經同意了。”
頓了頓,趙贏笑著問:“諸位,你們是不是不相信孤的話?”
“既然這樣,孤就給大家看兩個實際的例子吧!”
趙贏伸出手,指了指大韓帝國的使者樸卜承和大羅帝國的使者鄂爾奇。
“大羅帝國,前身是大明逆臣黃台吉建立的滿清帝國,一直侵擾大明邊界,和大明打了幾十年。”
“大韓帝國,前身是朝鮮王國,朝鮮王國在丙子胡亂中,轉尊滿清為宗主國,算是背叛過大明的國家。”
“對於這兩個背叛過大明的國家,大明都可以支持他們建製稱帝。”
“你們這些一直忠於大明的國家,大明憑什麽不支持你們建製稱帝呢?”
“大明支持諸國升級國格,意在和各國建立平等的國家關係,和諸國一起繁榮昌盛。”
說完這些話,趙贏一句“聽懂掌聲”差點脫口而出,還好他始終記得這是莊嚴鄭重的外交會議,不是成功學大師的大講堂。
事實上,大明和周邊諸國一直是互相獨立的存在。
兩國邦交,本應該屬於外交事宜。
但是有這個大義名分在,大明在處理周邊諸國事務的時候,總是把外交變成內政。
外交變內政,本應屬於大明的外交紅利那是一毛錢都撈不到,反而還要對藩屬國進行各種補貼。
藩屬國內部出現任何問題,都要找大明這隻大腿。
大明不管還不行。
比如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大明出兵出錢出糧幫助朝鮮王國抗擊倭寇。
除了朝鮮王朝對萬曆皇帝感恩戴德,朝鮮王國依舊尊大明為宗主國,最後其實什麽好處都沒有撈到。
從商業的角度看,抗倭援朝就是一場虧到姥姥家的買賣。
而且朝鮮王國曆來是一個“事大主義”國家,大明強大的時候他們自然尊重大明,大明一旦衰落,他們就會立刻給別人當狗。
丙子胡亂期間,因為大明無力幫助朝鮮王國,朝鮮王國立刻改尊東虜為宗主國。
就這種毫無忠誠度的藩屬國,大明要之何用?
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宗主國名號,大明不得不在和周邊諸國的邦交中吃虧,甚至要打落牙齒和血吞,這就很不正常。
不管是當海盜,還是當呂宋國王,趙贏都是一個很務實的人。
沒有好處的事情,他堅決不會去做。
所以,他才會推動大明傳統的朝貢體係解體,廢止大明和周邊諸國的藩屬關係。
要改變大明和周邊諸國的邦交關係,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周邊諸國升級國格,讓各國的大王當皇帝。
反正周邊諸國的國王心心念念想當皇帝,安南國王甚至偷偷地稱帝。
既然你們想當皇帝,大明宋王殿下就讓你們當個夠。
隻是國格升級後,大家都是帝國,最高領導人都是皇帝。
周邊諸國遇到困難的時候再想抱大明的大腿,大明可沒有義務幫忙,到時候,大明可是要加錢的。
而且趙贏深知,大明傳統的朝貢體係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
大明的朝貢體係限製了中洲諸國的自主發展,也阻礙了大明與諸國之間的平等交流。
趙贏的計劃是通過建立一個平等的邦交體係,讓中洲諸國能夠自主發展,同時大明也能從中獲得實際的利益。
他明白,隻有當各國都成為獨立的國家,才能真正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交流。
這樣的體係不僅能夠促進中洲諸國的經濟發展,還能加強大明在中洲的影響力,而不是通過傳統的朝貢體係那樣,僅僅依靠政治上的宗主關係來維係。
待時機成熟後,大明再牽頭組建一個中洲命運共同體之類的組織,大明就可以穩坐霸主的寶座。
諸國的使者都陷在國格升級的迷夢中不可自拔。
鬼迷心竅的諸國使者看不到趙贏深層次的謀劃,更看不出國格升級對他們有什麽壞處。
他們隻知道,他們的國王馬上就可以當皇帝了,而他們這些從龍之臣,也可以當更大的官,掌握更大的權柄。
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討論聲中,安南的使者鄭杠起身,向趙贏行禮,恭敬地問道:“宋王殿下,這是大皇帝陛下的意思,還是您的意思?”
鄭杠是安南鄭氏的子弟,熟悉大明和安南的邦交模式。
在鄭杠的認知裏,大明的皇帝最討厭別人稱帝,當年安南的黎氏、阮氏、莫氏、鄭氏四家相爭,差點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
當時莫氏勢力最大,本來最有希望一統安南。
偏偏莫氏的家主莫登庸腦子抽了,竟然不知死活地建製稱帝,建立安南莫朝。
莫氏自己要作死,那可就怪另外三家落井下石,三家立刻聯合起來,抓住機會,以安南黎氏王朝大王黎維寧的名義上書大明大皇帝陛下,狀告阮氏謀權篡位。
果然,當時的大明皇帝嘉靖帝聽說還有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稱帝,頓時大怒,派出大將軍仇鸞屯兵鎮南關。
大明的天兵一到,莫氏立刻認慫,自去帝號,遣使向大明乞降。
從此之後,莫氏在安南名望掃地,勢力一蹶不振,被另外三家聯合打壓,現在隻能乖乖地待在祖地高平苟延殘喘。
同時,黎氏也徹底坐穩安南國王的位置,雖然黎氏現在已經是安南鄭氏和阮氏的傀儡,但是黎氏安南國王的位置卻無人可以撼動。
不管是阮氏當政,還是鄭氏當政,他們都必須承認黎氏在安南的地位。
誰讓大明隻認黎氏是安南之主,有大明背書,黎氏的王位想不穩都不行。
有這些事情作為前車之鑒,鄭杠確信,大明絕對不會輕易讓周邊諸國的國王稱帝。
他懷疑這是趙贏陰謀詭計,想騙他們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到時候再翻臉不認人。
鄭杠有理由懷疑趙贏,因為在趙贏還沒有當大明首相之前,他們之間就暗中較量過幾次。
在鄭杠的心裏,趙贏手段陰險狠毒,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那種人。
麵對鄭杠的質疑,趙贏微微一笑,道:“此事由我大明首相府提議,大明的皇帝陛下已經同意了。”
頓了頓,趙贏笑著問:“諸位,你們是不是不相信孤的話?”
“既然這樣,孤就給大家看兩個實際的例子吧!”
趙贏伸出手,指了指大韓帝國的使者樸卜承和大羅帝國的使者鄂爾奇。
“大羅帝國,前身是大明逆臣黃台吉建立的滿清帝國,一直侵擾大明邊界,和大明打了幾十年。”
“大韓帝國,前身是朝鮮王國,朝鮮王國在丙子胡亂中,轉尊滿清為宗主國,算是背叛過大明的國家。”
“對於這兩個背叛過大明的國家,大明都可以支持他們建製稱帝。”
“你們這些一直忠於大明的國家,大明憑什麽不支持你們建製稱帝呢?”
“大明支持諸國升級國格,意在和各國建立平等的國家關係,和諸國一起繁榮昌盛。”
說完這些話,趙贏一句“聽懂掌聲”差點脫口而出,還好他始終記得這是莊嚴鄭重的外交會議,不是成功學大師的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