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劉馥求見
三國:開局獲得絕世武力 作者:人生如戲35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肅靜,一個個把朝堂當成了什麽地方?吵吵鬧鬧,成何體統?”楊淩忍不住喝道。
眾人頓時安靜下來!
楊淩想了想,內閣之中必須有一個河北派,田豐這家夥剛正不阿,若是進入內閣,以他那臭脾氣,恐怕會得罪不少人,沮授則要圓滑許多!
至於陳宮,則跟隨自己多年,也一直任勞任怨,確實可以入閣。
想通以後,楊淩便開口道:“朕決定,讓沮公與和陳宮台入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楊淩已經開口,眾人不敢反對,河北派也有了沮授入閣,他們也算勉強滿意。
於是,眾人齊聲拜道:“陛下聖明!”
楊淩淡淡一笑,再次開口道:“還有最後兩個名額,諸位愛卿有何建議?”
此時,幾乎站在大臣最後麵的楊弘眼珠子咕嚕嚕的亂轉,在前麵的大臣裏到處打量!
他曾經是袁術的寵臣,投靠大明之後,並沒有受到重用,被楊淩丟在了外交部!
外交部幾乎成了楊淩丟垃圾的地方,隻要是奸臣,幾乎一個沒跑,全進了外交部。
忽然,他眼前一亮,出列道:“陛下,淮南魯肅魯子敬,為人寬厚,勤政愛民,理應入閣。”
楊淩一愣,隨即思索起來,魯肅是江淮士族的代表,入閣也是正常!
“可!”最終,楊淩點點頭,同意魯肅入閣!
這一下,下麵的大臣們都急了,紛紛開始推舉入閣的人選,這可就最後一個名額了!
他們豈能不急?
陳群、鍾繇、劉曄等人都紛紛被人舉薦入閣!
隻是,楊淩一直沉默不語,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
至於徐庶和諸葛亮,卻是沒人舉薦!
徐庶投靠大明之後,一直沒有什麽突出的表現,這應該是徐庶心裏其實想著劉備!
自然,沒人會舉薦他!楊淩雖然知道他的能力,不過,既然對方不願意冒頭,楊淩也不想強求什麽,大明頂級人才不在少數,也不缺徐庶一人,隻要不讓他為劉備效力即可!
至於諸葛亮,則是因為對方太過年輕,在朝中沒有什麽威望,同樣無人舉薦!
不過,自己讓諸葛亮負責第一屆科舉考試,楊淩覺得,還是應該給諸葛亮一個機會!
畢竟,諸葛亮的治政能力確實不錯,未來可以代替郭嘉,成為內閣首輔!
於是,楊淩擺擺手,阻止了群臣的議論,開口道:“這最後一個名額,以朕看來,不如就給諸葛孔明吧!”
“這…陛下,諸葛亮年紀輕輕,恐怕不妥!”頓時,就有人不幹了,直接反對。
楊淩擺擺手,笑道:“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在我大明,用人隻看才華。”
在楊淩看來,最後一個名額應該給荊州士族,隻是,龐統這家夥投靠了劉備,荊州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諸葛亮後世可是在荊州浪的,楊淩便直接把這個名額給了他。
況且,諸葛亮的才華,也足夠進入內閣了,這才是主要原因。
最終,在楊淩的堅持下,最後一個入閣名額便確定下來!
大明第一屆內閣正是確定了下來!
首輔郭嘉、次輔賈詡,其餘內閣成員分別是荀攸、沮授、陳宮、魯肅和諸葛亮!
有了內閣,楊淩終於閑了下來!
隻是,讓楊淩無語的是郭嘉,這家夥成了內閣首輔,可是壓根就不呆在內閣。
內閣的辦公地點,就在楊淩的禦書房附近不遠!
這家夥不呆在內閣,卻是跑到楊淩的禦書房,喝茶抽煙。
“奉孝,你難道不打算迴內閣看看?”楊淩試探著問道。
郭嘉擺擺手,笑道:“不去了,臣已經交代了孔明,普通事務,由他代替臣投票,除非有重大事情,再來找我。”
特麽的…
楊淩一陣無語,自己當了甩手掌櫃,把政務丟給了郭嘉為首的內閣。
這家夥也是有樣學樣,直接把自己的事情,甩給了徒弟諸葛亮!
其實,楊淩知道郭嘉這是相信諸葛亮的能力,普通的事情交給他完全夠了!
時間緩緩流逝…
楊淩每日裏就在後宮陪陪自己的夫人和孩子們,要麽就是在禦書房與郭嘉喝茶下棋,日子過得好不愜意!
這一日,魯肅突然求見!
“子敬,你這是?”楊淩有些疑惑,魯肅可不清閑,每日裏都在處理政務,有時候忙得腳不沾地,平時很少主動前來見自己。
“陛下,有人想要求見陛下,臣認為,此事事關重大,這才前來。”魯肅開口道。
“哦?是什麽人?居然需要子敬親自引薦?”楊淩立刻來了興趣,能值得魯肅親自引薦的,難道是一個頂級人才?
“迴陛下,此人就在宮外,隻是,沒有陛下允許,臣不敢將之帶進來!”魯肅笑道。
楊淩點點頭,問道:“仔細說說。”
魯肅點點頭,開口道:“陛下,此人叫做劉馥,乃是…”
聽魯肅說完,楊淩有些無語,這什麽劉馥,自己身為穿越者,都沒有聽說過,應該不是什麽大才吧?
“此人有何過人之處?值得子敬你親自引薦?”楊淩問道。
“迴陛下,此人乃是大漢名臣,曾經做過上黨太守,後來辭官,避難淮南,與臣相識,若說才能,此人不僅善於理政,愛護百姓,更加善於水利工程。”魯肅迴道。
楊淩點點頭,倒是不太在意,治政之才,自己麾下可不少,這個什麽聽都沒聽過的劉馥,還不值得他的重視!
魯肅自然看出了楊淩的不在意,連忙說道:“陛下,此人聽說了前些日子黃河決堤的事,這才特意前來,想要為我大明治理黃河,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臣不敢耽擱。”
“什麽?他要治理黃河?”楊淩一驚,原本不在意的他,直接站了起來!
對於黃河,楊淩也是非常頭痛,曆朝曆代,誰不治理黃河,可是,根本沒用黃河依舊該泛濫就泛濫!
若是能將黃河給治理好,對於整個華夏的意義,恐怕不下與萬裏長城和京杭大運河!
楊淩又豈能不激動?
眾人頓時安靜下來!
楊淩想了想,內閣之中必須有一個河北派,田豐這家夥剛正不阿,若是進入內閣,以他那臭脾氣,恐怕會得罪不少人,沮授則要圓滑許多!
至於陳宮,則跟隨自己多年,也一直任勞任怨,確實可以入閣。
想通以後,楊淩便開口道:“朕決定,讓沮公與和陳宮台入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楊淩已經開口,眾人不敢反對,河北派也有了沮授入閣,他們也算勉強滿意。
於是,眾人齊聲拜道:“陛下聖明!”
楊淩淡淡一笑,再次開口道:“還有最後兩個名額,諸位愛卿有何建議?”
此時,幾乎站在大臣最後麵的楊弘眼珠子咕嚕嚕的亂轉,在前麵的大臣裏到處打量!
他曾經是袁術的寵臣,投靠大明之後,並沒有受到重用,被楊淩丟在了外交部!
外交部幾乎成了楊淩丟垃圾的地方,隻要是奸臣,幾乎一個沒跑,全進了外交部。
忽然,他眼前一亮,出列道:“陛下,淮南魯肅魯子敬,為人寬厚,勤政愛民,理應入閣。”
楊淩一愣,隨即思索起來,魯肅是江淮士族的代表,入閣也是正常!
“可!”最終,楊淩點點頭,同意魯肅入閣!
這一下,下麵的大臣們都急了,紛紛開始推舉入閣的人選,這可就最後一個名額了!
他們豈能不急?
陳群、鍾繇、劉曄等人都紛紛被人舉薦入閣!
隻是,楊淩一直沉默不語,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
至於徐庶和諸葛亮,卻是沒人舉薦!
徐庶投靠大明之後,一直沒有什麽突出的表現,這應該是徐庶心裏其實想著劉備!
自然,沒人會舉薦他!楊淩雖然知道他的能力,不過,既然對方不願意冒頭,楊淩也不想強求什麽,大明頂級人才不在少數,也不缺徐庶一人,隻要不讓他為劉備效力即可!
至於諸葛亮,則是因為對方太過年輕,在朝中沒有什麽威望,同樣無人舉薦!
不過,自己讓諸葛亮負責第一屆科舉考試,楊淩覺得,還是應該給諸葛亮一個機會!
畢竟,諸葛亮的治政能力確實不錯,未來可以代替郭嘉,成為內閣首輔!
於是,楊淩擺擺手,阻止了群臣的議論,開口道:“這最後一個名額,以朕看來,不如就給諸葛孔明吧!”
“這…陛下,諸葛亮年紀輕輕,恐怕不妥!”頓時,就有人不幹了,直接反對。
楊淩擺擺手,笑道:“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在我大明,用人隻看才華。”
在楊淩看來,最後一個名額應該給荊州士族,隻是,龐統這家夥投靠了劉備,荊州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諸葛亮後世可是在荊州浪的,楊淩便直接把這個名額給了他。
況且,諸葛亮的才華,也足夠進入內閣了,這才是主要原因。
最終,在楊淩的堅持下,最後一個入閣名額便確定下來!
大明第一屆內閣正是確定了下來!
首輔郭嘉、次輔賈詡,其餘內閣成員分別是荀攸、沮授、陳宮、魯肅和諸葛亮!
有了內閣,楊淩終於閑了下來!
隻是,讓楊淩無語的是郭嘉,這家夥成了內閣首輔,可是壓根就不呆在內閣。
內閣的辦公地點,就在楊淩的禦書房附近不遠!
這家夥不呆在內閣,卻是跑到楊淩的禦書房,喝茶抽煙。
“奉孝,你難道不打算迴內閣看看?”楊淩試探著問道。
郭嘉擺擺手,笑道:“不去了,臣已經交代了孔明,普通事務,由他代替臣投票,除非有重大事情,再來找我。”
特麽的…
楊淩一陣無語,自己當了甩手掌櫃,把政務丟給了郭嘉為首的內閣。
這家夥也是有樣學樣,直接把自己的事情,甩給了徒弟諸葛亮!
其實,楊淩知道郭嘉這是相信諸葛亮的能力,普通的事情交給他完全夠了!
時間緩緩流逝…
楊淩每日裏就在後宮陪陪自己的夫人和孩子們,要麽就是在禦書房與郭嘉喝茶下棋,日子過得好不愜意!
這一日,魯肅突然求見!
“子敬,你這是?”楊淩有些疑惑,魯肅可不清閑,每日裏都在處理政務,有時候忙得腳不沾地,平時很少主動前來見自己。
“陛下,有人想要求見陛下,臣認為,此事事關重大,這才前來。”魯肅開口道。
“哦?是什麽人?居然需要子敬親自引薦?”楊淩立刻來了興趣,能值得魯肅親自引薦的,難道是一個頂級人才?
“迴陛下,此人就在宮外,隻是,沒有陛下允許,臣不敢將之帶進來!”魯肅笑道。
楊淩點點頭,問道:“仔細說說。”
魯肅點點頭,開口道:“陛下,此人叫做劉馥,乃是…”
聽魯肅說完,楊淩有些無語,這什麽劉馥,自己身為穿越者,都沒有聽說過,應該不是什麽大才吧?
“此人有何過人之處?值得子敬你親自引薦?”楊淩問道。
“迴陛下,此人乃是大漢名臣,曾經做過上黨太守,後來辭官,避難淮南,與臣相識,若說才能,此人不僅善於理政,愛護百姓,更加善於水利工程。”魯肅迴道。
楊淩點點頭,倒是不太在意,治政之才,自己麾下可不少,這個什麽聽都沒聽過的劉馥,還不值得他的重視!
魯肅自然看出了楊淩的不在意,連忙說道:“陛下,此人聽說了前些日子黃河決堤的事,這才特意前來,想要為我大明治理黃河,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臣不敢耽擱。”
“什麽?他要治理黃河?”楊淩一驚,原本不在意的他,直接站了起來!
對於黃河,楊淩也是非常頭痛,曆朝曆代,誰不治理黃河,可是,根本沒用黃河依舊該泛濫就泛濫!
若是能將黃河給治理好,對於整個華夏的意義,恐怕不下與萬裏長城和京杭大運河!
楊淩又豈能不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