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高句麗大鍋飯
三國:開局獲得絕世武力 作者:人生如戲35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久之後,宴留就去而複返,與他同來的自然是乙巴素。
乙巴素傷還沒好,依然是被人抬來的!
宴留在路上已經把事情跟乙巴素說了一遍,。
“國相,借糧之計已然失敗,如何解決糧食危機?”高男武沒有任何廢話,直接問道。
乙巴素早就想好了,聞言,臉上閃過一絲狠色,說道:“大王,城內無糧,丸都必破,我高句麗幾代先王打下的基業也毀了,既然這些人到了此時還如此吝嗇,我們也隻能使用非常手段了。”
高男武一驚,問道:“國相的意思是?”
乙巴素點點頭,說道:“不錯,大王可隨意找個借口,滅了一族,殺雞儆猴,其餘富戶必會踴躍借糧。”
高男武點點頭,心裏有了主意。
第二日
餘家少主餘溫便被馬辟京帶人抓了起來。
餘溫與其餘大家族子弟一般,平時喜歡玩鳥遛狗,偶爾會調戲一下良家婦女,或許強占一下民田。
這些都是小事,哪個大家族子弟沒有做過?
可是,餘溫卻因此而被下獄,餘家也因此被牽連而被抄家,雖然因為王後的關係,沒有被全家抄斬,可是,餘家沒落也是必然的。
結合昨日宴留借糧之事,眾人都知道了原因,連王後的家族都不能幸免,哪個家族不怕?
於是,不用宴留再次借糧,眾多富戶大家族便主動送來了糧食,總計一萬石。
雖然看著不少,足足一百多萬斤,可是,相對於城內近十萬兵馬而言,這點糧草根本支撐不了幾天!
看著高男武愁眉苦臉的樣子,左暉生怕高男武又要抄家滅族,萬一抄到他左家,可就不妙了!
於是,左暉連忙出列道:“大王,城內各大家族已經是盡力了,我高句麗畢竟隻是一個小國,能拿出一萬石糧草,已經是盡力!”
左暉這次說的倒是時候,以高句麗人的情況,一個丸都城能夠借出一萬石糧草,確實是不少了!
就比如左暉的左家,因為害怕被高男武清算,這次可是把家裏的存糧拿出了百分之八十。
高男武點點頭,他知道,這次左暉倒是說的實話,自己若是再逼迫這些富戶,恐怕就會把這些家夥逼反。
“隻是,城內的糧食危機倒地該如何解決?”高男武皺眉道。
左暉眼珠子一轉,抱拳道:“大王,城內富戶雖然沒有了多餘的糧食,可是城內可是不止有這些富戶。”
高男武心中一動,問道:“你是說,從百姓家中征糧?”
左暉正準備點頭,一旁的宴留立刻反對道:“大王不可,百姓糧食本就不多,若是從百姓手中征糧,他們可如何活下去?此乃取亂之道。”
高男武點點頭,覺得宴留說得很有道理。
左暉卻是笑道:“大王,宴大夫此乃迂腐之見。”
“哦?說說看。”高男武露出感興趣的神情。
左暉笑道:“大王,丸都足有五萬戶,若是一家存糧兩石,可得糧草十萬石頭,已經足夠我軍食用很久了。”
左暉倒是沒有說錯,如今剛剛秋收,百姓手中還有不少糧食。
宴留立刻反駁道:“百姓手中雖然有些餘糧,然這是他們一年的糧食,若是我軍將百姓手中糧食征走,百姓如何活下去?百姓活不下去,城內如何不亂?”
高男武點點頭,宴留說得不錯,沒有了糧食,百姓必然生亂。
左暉笑道:“大王可傳令全城,言明軍圍城,城內物資緊缺,今後便改成大鍋飯。”
“何謂大鍋飯?”高男武問道。
左暉笑道:“自然是將百姓聚在一起吃飯。”
恩?
這有什麽區別嗎?不還是要吃飯?
左暉見高男武麵露疑惑,不由解釋道:“我們將百姓分為千人一組,設一大鍋,每日提供一餐,則百姓不會餓死,我大軍也能得到足夠的糧食。”
高男武眼前一亮,他終於懂了左暉的意思,這不就是把百姓的糧食搶了,然而讓他們不餓死就行,剩餘的糧食就可以作為軍糧。
“大王,如此一來,必然大失民心,請大王三思。”宴留勸阻道。
左暉連忙說道:“大王,百姓心生怨氣,隻是暫時的。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守住丸都,我們隻要對百姓上交的糧食登記造冊,待擊敗明軍,將糧食還給百姓,百姓必然怨氣盡消。”
宴留正想說話,高男武卻是擺擺手,阻止了他的話。
轉頭對左暉笑道:“左愛卿言之有理,就這麽辦吧,此事就由左愛卿負責。”
“諾!”左暉大喜,應了一聲。
宴留歎了一口氣,退到一邊,乙巴素受傷,高男武不傳他,他就在府中養傷,宴留感覺有些獨木難支!
於是,丸都城內的百姓就慘了,家中糧食全部被高句麗大兵收繳,取而代之的是一口口大鍋!
丸都百姓提前一千多年,過上了吃大鍋飯的幸福日子!
每日午時,丸都百姓都按照左暉的分組,到自己所屬的大鍋吃飯。
至於吃的是什麽呢?
每口大鍋,每日的定量是糧五十斤,草一百斤。
糧是參雜了沙石、糟糠的糧,裏麵真正的糧食不足二十斤,至於草,則是草根樹皮樹葉之類的東西!
這樣的東西,要供一千人食用,可想而知,丸都百姓過的是什麽日子。
自然,丸都城內怨聲載道,不過,畢竟沒有餓死,還是沒有徹底混亂。
不過,很快,丸都城中就有一個口號四處流傳!
“開城門,迎明皇,明皇來了會分糧!”
類似的口號很快便傳遍了丸都城內,丸都人心思變!
高男武大怒,出動士兵,抓了不少傳唱此言的人!
隻是,這並沒有什麽卵用!
反而更加激起丸都百姓的憤怒,城外,棒協軍和倭協軍依舊在猛烈攻城!
城內的高句麗士兵損失慘重,高男武頭發都愁白了,卻也無可奈何。
對於丸都城內的情況,有暗影衛時刻傳出消息,楊淩自然一清二楚。
乙巴素傷還沒好,依然是被人抬來的!
宴留在路上已經把事情跟乙巴素說了一遍,。
“國相,借糧之計已然失敗,如何解決糧食危機?”高男武沒有任何廢話,直接問道。
乙巴素早就想好了,聞言,臉上閃過一絲狠色,說道:“大王,城內無糧,丸都必破,我高句麗幾代先王打下的基業也毀了,既然這些人到了此時還如此吝嗇,我們也隻能使用非常手段了。”
高男武一驚,問道:“國相的意思是?”
乙巴素點點頭,說道:“不錯,大王可隨意找個借口,滅了一族,殺雞儆猴,其餘富戶必會踴躍借糧。”
高男武點點頭,心裏有了主意。
第二日
餘家少主餘溫便被馬辟京帶人抓了起來。
餘溫與其餘大家族子弟一般,平時喜歡玩鳥遛狗,偶爾會調戲一下良家婦女,或許強占一下民田。
這些都是小事,哪個大家族子弟沒有做過?
可是,餘溫卻因此而被下獄,餘家也因此被牽連而被抄家,雖然因為王後的關係,沒有被全家抄斬,可是,餘家沒落也是必然的。
結合昨日宴留借糧之事,眾人都知道了原因,連王後的家族都不能幸免,哪個家族不怕?
於是,不用宴留再次借糧,眾多富戶大家族便主動送來了糧食,總計一萬石。
雖然看著不少,足足一百多萬斤,可是,相對於城內近十萬兵馬而言,這點糧草根本支撐不了幾天!
看著高男武愁眉苦臉的樣子,左暉生怕高男武又要抄家滅族,萬一抄到他左家,可就不妙了!
於是,左暉連忙出列道:“大王,城內各大家族已經是盡力了,我高句麗畢竟隻是一個小國,能拿出一萬石糧草,已經是盡力!”
左暉這次說的倒是時候,以高句麗人的情況,一個丸都城能夠借出一萬石糧草,確實是不少了!
就比如左暉的左家,因為害怕被高男武清算,這次可是把家裏的存糧拿出了百分之八十。
高男武點點頭,他知道,這次左暉倒是說的實話,自己若是再逼迫這些富戶,恐怕就會把這些家夥逼反。
“隻是,城內的糧食危機倒地該如何解決?”高男武皺眉道。
左暉眼珠子一轉,抱拳道:“大王,城內富戶雖然沒有了多餘的糧食,可是城內可是不止有這些富戶。”
高男武心中一動,問道:“你是說,從百姓家中征糧?”
左暉正準備點頭,一旁的宴留立刻反對道:“大王不可,百姓糧食本就不多,若是從百姓手中征糧,他們可如何活下去?此乃取亂之道。”
高男武點點頭,覺得宴留說得很有道理。
左暉卻是笑道:“大王,宴大夫此乃迂腐之見。”
“哦?說說看。”高男武露出感興趣的神情。
左暉笑道:“大王,丸都足有五萬戶,若是一家存糧兩石,可得糧草十萬石頭,已經足夠我軍食用很久了。”
左暉倒是沒有說錯,如今剛剛秋收,百姓手中還有不少糧食。
宴留立刻反駁道:“百姓手中雖然有些餘糧,然這是他們一年的糧食,若是我軍將百姓手中糧食征走,百姓如何活下去?百姓活不下去,城內如何不亂?”
高男武點點頭,宴留說得不錯,沒有了糧食,百姓必然生亂。
左暉笑道:“大王可傳令全城,言明軍圍城,城內物資緊缺,今後便改成大鍋飯。”
“何謂大鍋飯?”高男武問道。
左暉笑道:“自然是將百姓聚在一起吃飯。”
恩?
這有什麽區別嗎?不還是要吃飯?
左暉見高男武麵露疑惑,不由解釋道:“我們將百姓分為千人一組,設一大鍋,每日提供一餐,則百姓不會餓死,我大軍也能得到足夠的糧食。”
高男武眼前一亮,他終於懂了左暉的意思,這不就是把百姓的糧食搶了,然而讓他們不餓死就行,剩餘的糧食就可以作為軍糧。
“大王,如此一來,必然大失民心,請大王三思。”宴留勸阻道。
左暉連忙說道:“大王,百姓心生怨氣,隻是暫時的。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守住丸都,我們隻要對百姓上交的糧食登記造冊,待擊敗明軍,將糧食還給百姓,百姓必然怨氣盡消。”
宴留正想說話,高男武卻是擺擺手,阻止了他的話。
轉頭對左暉笑道:“左愛卿言之有理,就這麽辦吧,此事就由左愛卿負責。”
“諾!”左暉大喜,應了一聲。
宴留歎了一口氣,退到一邊,乙巴素受傷,高男武不傳他,他就在府中養傷,宴留感覺有些獨木難支!
於是,丸都城內的百姓就慘了,家中糧食全部被高句麗大兵收繳,取而代之的是一口口大鍋!
丸都百姓提前一千多年,過上了吃大鍋飯的幸福日子!
每日午時,丸都百姓都按照左暉的分組,到自己所屬的大鍋吃飯。
至於吃的是什麽呢?
每口大鍋,每日的定量是糧五十斤,草一百斤。
糧是參雜了沙石、糟糠的糧,裏麵真正的糧食不足二十斤,至於草,則是草根樹皮樹葉之類的東西!
這樣的東西,要供一千人食用,可想而知,丸都百姓過的是什麽日子。
自然,丸都城內怨聲載道,不過,畢竟沒有餓死,還是沒有徹底混亂。
不過,很快,丸都城中就有一個口號四處流傳!
“開城門,迎明皇,明皇來了會分糧!”
類似的口號很快便傳遍了丸都城內,丸都人心思變!
高男武大怒,出動士兵,抓了不少傳唱此言的人!
隻是,這並沒有什麽卵用!
反而更加激起丸都百姓的憤怒,城外,棒協軍和倭協軍依舊在猛烈攻城!
城內的高句麗士兵損失慘重,高男武頭發都愁白了,卻也無可奈何。
對於丸都城內的情況,有暗影衛時刻傳出消息,楊淩自然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