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頁
被親爹託付給少年仙君後 作者:之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前她還會更正一下自己才不到二十歲, 遠不夠資格被稱為『前輩』。
現在, 她已經放棄解釋——待她找迴記憶和所有力量,恐怕就真的是當之無愧的前輩了。
那邊單道長對陣法的研習沒有掌門精通,但也能看出這張圖看似簡單,卻又蘊含大道萬千。
當即對蘇苒之的實力了解的更為深刻,不禁再次對那已經翻篇兒的『捉蘇仙長給山神』之事懺悔起來。
好好的一個善緣, 因他的自高自大,給作沒了。
蘇苒之和秦無處理完可宋的事情,又在掌門人的邀請下去其藏書閣參觀一二。
「前輩,這邊請。門派珍藏的陣法,皆在藏書閣三樓;一樓大部分都是有關大安國地貌人情的遊記,」掌門人說,「所謂陣法的研習,歸根究底,還是利用天時地貌來凝聚靈力。因此,山河圖是所有嶺南影弟子必須背過的東西。」
說到這裏,掌門人有些慚愧:「不同於先祖的用腳丈量一府、一州、一國才流傳下來的手記,到了我這一輩,才堪堪走完長川府……」
蘇苒之不由得想起有一年她和秦無從府城迴家,就碰到一群嶺南影外出曆練的弟子。
當時蘇苒之還曾驚訝過,這些弟子們實力都未及踏仙途境界,若是在曆練中碰到實力強的大妖,豈不是沒有招架之力。
現在想來,嶺南影弟子們的曆練,僅僅是去各地走走,藉助地貌來學習陣法布置,偶遇主動襲擊的妖物,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而天問長的弟子曆練,則是殺妖,為民除害。
因此,對實力的要求也各有差距。
掌門人往前走了幾步,從靠窗一側的書架中拿出一張捲軸,在蘇苒之和秦無麵前展開。
「前輩們見笑,這是門派流傳下來的山脈圖。少部分山脈圖中有詳細解說,大部分大山其實隻標註了名字——」
說著,掌門人給蘇苒之和秦無指中南部的某一座大山。
那座大山旁邊標註三個字『不歸山』,備註是『無名之山,不可進,不可攀,入則不歸』。
意思便是進去後就出不來。教導弟子們不要兀自靠近這座山。
蘇苒之心念一動,她覺得這地脈有那麽一絲絲熟悉。好像自己什麽時候見過一樣。
秦無到底曾經遊曆過五年,縱然這張山脈圖中除了山形,再無其他河流等標誌物,但他依然對山川地貌反應很是敏銳,小聲提醒:「天問長。」
蘇苒之恍然意識到,地脈中南方,確實是天問長的方向。
她從旁邊找到天問長,以其為參照物,立馬反應過來這座山到底在何方。
掌門人接下來果然說:「前輩料事如神。這座山的確是我的一位師叔,一百多年前曾遊曆到天問長附近所見。他見那山巍峨厚重,夜宿其下,竟感覺萬籟寂靜,似乎所有聲音都被吞噬。師叔便意識到,山內一定有天然形成的頂尖陣法。師叔見獵心喜,想要進山觀之。當時,師叔修為幾乎到了踏仙途巔峰,在這世間罕有敵手,他有上山的底氣。但在上山之前,他還是多了個心眼兒,在山外留下一個陣眼,以防在山中迷路,找不到下山方向。」
蘇苒之神色凝重的看著這寥寥幾筆勾勒出的山脈。
當初她和秦無離開天問長沒多久,路過三個小村莊後,就到了槐樹精木文村頭。
那會兒他們見村裏能凝水,便沒想那麽多。就在村裏住下了。
結果夜幕降臨,整個小村子突然全成了殘垣斷壁,槐樹精木文雙目流血,要殺了帶鳳釵的蘇苒之。
想到這裏,蘇苒之摸了摸自己用來盤發的木簪。
這個跟秦無的是一對,上麵再也不曾沾染其他因果。
掌門將其師叔在山中遇到的險惡省略過去,道:「師叔九死一生,才借著自己留在外麵的陣眼,堪破山中迷陣,逃出來。但自那以後,他身體每況愈下,不過八十一日,竟然坐化在自己的蒲團上。」
說到這裏,掌門神色哀傷:「前一任掌門,也就是我師父,他老人家親自給這座山命名為——不歸山。後來,他擔心過路人不小心上山,還想過要立碑,告誡世人不可越界。結果他去不歸山附近走了一圈,發現數十裏外有個村子,門口有一棵槐樹,雖然是妖,但已經頗有氣候,她日日都在提醒百姓們不要進山。師父便放心下來,迴了門派。」
木文,乃至村子裏的所有村民可能都不知道曾有一位修為高深的仙長為了他們安全,前來勘察過一陣。
正如這世間的大部分善意,都隻存在於無形中。
不需要宣之於口。
蘇苒之眨了眨眼睛,日光照過刺目的白雪反射進來,給她整個人鍍上一層極亮的輪廓,看起來仿佛下一秒就要羽化登仙。
掌門人不敢再去打量蘇苒之。
而秦無則從妻子的目光中讀出溫柔和開心。
不需要什麽轟轟烈烈的大作為,這種偶然發現的善意,就算已經過去一百來年,依然很是溫暖。
蘇苒之仔細打量了一遍這山脈圖,發現其對石山的改變描述的最為詳盡。
難怪當初可宋被擄去當新娘子,掌門敢孤身帶著武道長闖龍潭虎穴。
掌門隨著蘇苒之的目光看向石山,不大好意思的捋了捋鬍鬚,嘴唇翕動幾番,最後才說:「在山裏布陣還是太難了,武道長提醒過我不要輕舉妄動,等前輩們救命便是。」
現在, 她已經放棄解釋——待她找迴記憶和所有力量,恐怕就真的是當之無愧的前輩了。
那邊單道長對陣法的研習沒有掌門精通,但也能看出這張圖看似簡單,卻又蘊含大道萬千。
當即對蘇苒之的實力了解的更為深刻,不禁再次對那已經翻篇兒的『捉蘇仙長給山神』之事懺悔起來。
好好的一個善緣, 因他的自高自大,給作沒了。
蘇苒之和秦無處理完可宋的事情,又在掌門人的邀請下去其藏書閣參觀一二。
「前輩,這邊請。門派珍藏的陣法,皆在藏書閣三樓;一樓大部分都是有關大安國地貌人情的遊記,」掌門人說,「所謂陣法的研習,歸根究底,還是利用天時地貌來凝聚靈力。因此,山河圖是所有嶺南影弟子必須背過的東西。」
說到這裏,掌門人有些慚愧:「不同於先祖的用腳丈量一府、一州、一國才流傳下來的手記,到了我這一輩,才堪堪走完長川府……」
蘇苒之不由得想起有一年她和秦無從府城迴家,就碰到一群嶺南影外出曆練的弟子。
當時蘇苒之還曾驚訝過,這些弟子們實力都未及踏仙途境界,若是在曆練中碰到實力強的大妖,豈不是沒有招架之力。
現在想來,嶺南影弟子們的曆練,僅僅是去各地走走,藉助地貌來學習陣法布置,偶遇主動襲擊的妖物,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而天問長的弟子曆練,則是殺妖,為民除害。
因此,對實力的要求也各有差距。
掌門人往前走了幾步,從靠窗一側的書架中拿出一張捲軸,在蘇苒之和秦無麵前展開。
「前輩們見笑,這是門派流傳下來的山脈圖。少部分山脈圖中有詳細解說,大部分大山其實隻標註了名字——」
說著,掌門人給蘇苒之和秦無指中南部的某一座大山。
那座大山旁邊標註三個字『不歸山』,備註是『無名之山,不可進,不可攀,入則不歸』。
意思便是進去後就出不來。教導弟子們不要兀自靠近這座山。
蘇苒之心念一動,她覺得這地脈有那麽一絲絲熟悉。好像自己什麽時候見過一樣。
秦無到底曾經遊曆過五年,縱然這張山脈圖中除了山形,再無其他河流等標誌物,但他依然對山川地貌反應很是敏銳,小聲提醒:「天問長。」
蘇苒之恍然意識到,地脈中南方,確實是天問長的方向。
她從旁邊找到天問長,以其為參照物,立馬反應過來這座山到底在何方。
掌門人接下來果然說:「前輩料事如神。這座山的確是我的一位師叔,一百多年前曾遊曆到天問長附近所見。他見那山巍峨厚重,夜宿其下,竟感覺萬籟寂靜,似乎所有聲音都被吞噬。師叔便意識到,山內一定有天然形成的頂尖陣法。師叔見獵心喜,想要進山觀之。當時,師叔修為幾乎到了踏仙途巔峰,在這世間罕有敵手,他有上山的底氣。但在上山之前,他還是多了個心眼兒,在山外留下一個陣眼,以防在山中迷路,找不到下山方向。」
蘇苒之神色凝重的看著這寥寥幾筆勾勒出的山脈。
當初她和秦無離開天問長沒多久,路過三個小村莊後,就到了槐樹精木文村頭。
那會兒他們見村裏能凝水,便沒想那麽多。就在村裏住下了。
結果夜幕降臨,整個小村子突然全成了殘垣斷壁,槐樹精木文雙目流血,要殺了帶鳳釵的蘇苒之。
想到這裏,蘇苒之摸了摸自己用來盤發的木簪。
這個跟秦無的是一對,上麵再也不曾沾染其他因果。
掌門將其師叔在山中遇到的險惡省略過去,道:「師叔九死一生,才借著自己留在外麵的陣眼,堪破山中迷陣,逃出來。但自那以後,他身體每況愈下,不過八十一日,竟然坐化在自己的蒲團上。」
說到這裏,掌門神色哀傷:「前一任掌門,也就是我師父,他老人家親自給這座山命名為——不歸山。後來,他擔心過路人不小心上山,還想過要立碑,告誡世人不可越界。結果他去不歸山附近走了一圈,發現數十裏外有個村子,門口有一棵槐樹,雖然是妖,但已經頗有氣候,她日日都在提醒百姓們不要進山。師父便放心下來,迴了門派。」
木文,乃至村子裏的所有村民可能都不知道曾有一位修為高深的仙長為了他們安全,前來勘察過一陣。
正如這世間的大部分善意,都隻存在於無形中。
不需要宣之於口。
蘇苒之眨了眨眼睛,日光照過刺目的白雪反射進來,給她整個人鍍上一層極亮的輪廓,看起來仿佛下一秒就要羽化登仙。
掌門人不敢再去打量蘇苒之。
而秦無則從妻子的目光中讀出溫柔和開心。
不需要什麽轟轟烈烈的大作為,這種偶然發現的善意,就算已經過去一百來年,依然很是溫暖。
蘇苒之仔細打量了一遍這山脈圖,發現其對石山的改變描述的最為詳盡。
難怪當初可宋被擄去當新娘子,掌門敢孤身帶著武道長闖龍潭虎穴。
掌門隨著蘇苒之的目光看向石山,不大好意思的捋了捋鬍鬚,嘴唇翕動幾番,最後才說:「在山裏布陣還是太難了,武道長提醒過我不要輕舉妄動,等前輩們救命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