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被親爹託付給少年仙君後 作者:之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個問題砸下來,田先生真不知該如何迴答。
隻能含糊不清的應聲。
蘇苒之倒是因為給的賞銀很多,被田先生請到雅間答謝。
帶刀少俠先迴客棧了。
「先生與夫人實在慷慨大方,在下惶恐,不知今日所講故事,您可還算滿意?」
蘇苒之笑著說:「滿意,很好。」
秦無自從意識到苒苒看過的話本可能就是田先生寫的之後,對他態度也愈發客氣。
田先生沒有絲毫倨傲,就算坐在椅子上也依然不斷哈腰。
生活已經磨平了他的稜角。
當年那寫出『河伯渾身染血,當空化形,引來雷電無數』的少年郎,如今頭發稀疏,不說書時嗓音虛薄,一副精氣不足的樣子。
蘇苒之親自給先生到了茶,說:「聽聞樓中百姓所言,田先生之前講的故事,都是自己夢中所聞?」
田先生連忙擺手,他另一隻手緊緊捏著袖口裏那錠銀子,道:「並非如此,在下隻是少年時經常做夢……」
田先生佝僂著身子講出當年故事。
他原名叫田殊,乃是十八年前的新科狀元。
而且還是大安國建國三百餘年來,少有能連中三元的才子。
田殊本是田舍郎,家底不甚豐厚。
考取狀元後入職翰林院,但在京都那個高官遍地的地界,他這點成就著實說不上什麽。
偏偏父母兄弟都覺得他很厲害,家裏說供出他一個讀書人不容易,需要讓他養家。
蓋房子要錢、弟弟成親要錢,甚至連哥哥孩子想要讀書,都得他出錢。
翰林俸祿能有多少?
田殊自己住著京都的貧民窟,大部分錢就讓同鄉帶迴去給爹娘。
可他們還嫌棄錢少,他們覺得田殊在京都就是當大官、賺大錢的。
因為家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要錢,田殊被迫無奈,偷偷幹起了自己考中狀元之前,為了賺錢買筆墨紙硯所做的事情——
寫檄文。
檄文,在戰亂年代乃是聲討反賊所用。
其中包含太多個人情感,力求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激起百姓情緒,達到同仇敵愾的效果。
田先生端著茶杯,指尖上全然都是滾燙的熱度。
他說:「我當初寫過狀告米價太高、皇商拿百姓血汗錢的檄文,最後因為得罪權貴,他們查到背後主筆人是我,就開始彈劾我……」
他一個小翰林,鬥不過那麽多大人,很快就被罷官、逐出京城。
因為他名聲不好,哥哥家的孩子在私塾也會受到歧視。
哥哥就想讓爹娘把田殊除名,但爹娘那會兒已經開始後悔——
他們壓根沒想到這樣的後果,他們當真是覺得京都的官員都是賺大錢,想買什麽就能買什麽的。
哪想到把兒子給榨幹了。
最後,田殊的兄弟各自分家,要跟他這個『罪人』劃清界限。
一年後,田殊父母故去,他離開家鄉,用變賣老房子的錢買下一艘小船和一點點糧食,開始隨江漂泊。
他那會兒其實是存了死誌,但心裏還是有點活下去的念頭。
田殊就想著,隨緣吧,能飄到哪兒是哪兒,能撐到什麽時候就是什麽時候。
可當他吃完所有幹糧,躺在小船上,幾乎要被餓死、曬死、冷死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求生的欲望很強烈。
但他那會兒已經沒有力氣唿救了,偶爾強撐著坐起來,也隻能看到一望無垠的水麵。
也正是這些水,他才能堅持著活這麽久。
可那種感覺卻無比絕望,他甚至有種這輩子都見不到岸的錯覺。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我醒來,太陽很亮,可我卻連動動手指的力氣都沒了。我渴,也很餓,我想著,如果這會兒下場雨,就算是要我做什麽,我都認。」
田殊精神有些恍惚,說:「那天,真的下雨了。」
已經沒力氣彎腰喝江河水的他終於喝到了水。
也就是從那時起,田殊開始做夢。
蘇苒之和秦無對視一眼,那年她剛出生。
「都是十幾年前的夢了,我現在記得模模糊糊。我感覺在夢中去了好多地方,好多朝代……」
田殊說,「我後來仔細想過,那應該是夢中的夢。我從夢中夢出來時,有個聲音告訴我,讓我把這些故事總結起來,不帶個人情感,寫成話本。」
見蘇苒之目光看過來,田殊苦笑:「夢境中的內容我一個都記不清了。甚至我自己寫了什麽都記不起來,隻知道再次靠岸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九個月。」
他居然在江中漂泊了九個月。
沒死。
然後田殊被按照流民收編入江安府,他不敢暴露自己的學識,也不想再對政治事情指手畫腳。
他想起了自己在船上所做的事情——寫話本。
雖然他不記得自己夢中故事,但那些神話傳說中的世界構造卻留在了他骨子裏。
田殊確實寫了幾則話本,可因為其他寫話本的書生跟書肆掌櫃關係更好。
掌櫃每次給田殊這個外來者的印量都是最少的。
田殊寫了兩年,還是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最後,拿著銷量不高話本的田殊被茶館老闆撿了迴去,讓他在茶館說書。
這一說,就是十五年。
隻能含糊不清的應聲。
蘇苒之倒是因為給的賞銀很多,被田先生請到雅間答謝。
帶刀少俠先迴客棧了。
「先生與夫人實在慷慨大方,在下惶恐,不知今日所講故事,您可還算滿意?」
蘇苒之笑著說:「滿意,很好。」
秦無自從意識到苒苒看過的話本可能就是田先生寫的之後,對他態度也愈發客氣。
田先生沒有絲毫倨傲,就算坐在椅子上也依然不斷哈腰。
生活已經磨平了他的稜角。
當年那寫出『河伯渾身染血,當空化形,引來雷電無數』的少年郎,如今頭發稀疏,不說書時嗓音虛薄,一副精氣不足的樣子。
蘇苒之親自給先生到了茶,說:「聽聞樓中百姓所言,田先生之前講的故事,都是自己夢中所聞?」
田先生連忙擺手,他另一隻手緊緊捏著袖口裏那錠銀子,道:「並非如此,在下隻是少年時經常做夢……」
田先生佝僂著身子講出當年故事。
他原名叫田殊,乃是十八年前的新科狀元。
而且還是大安國建國三百餘年來,少有能連中三元的才子。
田殊本是田舍郎,家底不甚豐厚。
考取狀元後入職翰林院,但在京都那個高官遍地的地界,他這點成就著實說不上什麽。
偏偏父母兄弟都覺得他很厲害,家裏說供出他一個讀書人不容易,需要讓他養家。
蓋房子要錢、弟弟成親要錢,甚至連哥哥孩子想要讀書,都得他出錢。
翰林俸祿能有多少?
田殊自己住著京都的貧民窟,大部分錢就讓同鄉帶迴去給爹娘。
可他們還嫌棄錢少,他們覺得田殊在京都就是當大官、賺大錢的。
因為家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要錢,田殊被迫無奈,偷偷幹起了自己考中狀元之前,為了賺錢買筆墨紙硯所做的事情——
寫檄文。
檄文,在戰亂年代乃是聲討反賊所用。
其中包含太多個人情感,力求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激起百姓情緒,達到同仇敵愾的效果。
田先生端著茶杯,指尖上全然都是滾燙的熱度。
他說:「我當初寫過狀告米價太高、皇商拿百姓血汗錢的檄文,最後因為得罪權貴,他們查到背後主筆人是我,就開始彈劾我……」
他一個小翰林,鬥不過那麽多大人,很快就被罷官、逐出京城。
因為他名聲不好,哥哥家的孩子在私塾也會受到歧視。
哥哥就想讓爹娘把田殊除名,但爹娘那會兒已經開始後悔——
他們壓根沒想到這樣的後果,他們當真是覺得京都的官員都是賺大錢,想買什麽就能買什麽的。
哪想到把兒子給榨幹了。
最後,田殊的兄弟各自分家,要跟他這個『罪人』劃清界限。
一年後,田殊父母故去,他離開家鄉,用變賣老房子的錢買下一艘小船和一點點糧食,開始隨江漂泊。
他那會兒其實是存了死誌,但心裏還是有點活下去的念頭。
田殊就想著,隨緣吧,能飄到哪兒是哪兒,能撐到什麽時候就是什麽時候。
可當他吃完所有幹糧,躺在小船上,幾乎要被餓死、曬死、冷死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求生的欲望很強烈。
但他那會兒已經沒有力氣唿救了,偶爾強撐著坐起來,也隻能看到一望無垠的水麵。
也正是這些水,他才能堅持著活這麽久。
可那種感覺卻無比絕望,他甚至有種這輩子都見不到岸的錯覺。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我醒來,太陽很亮,可我卻連動動手指的力氣都沒了。我渴,也很餓,我想著,如果這會兒下場雨,就算是要我做什麽,我都認。」
田殊精神有些恍惚,說:「那天,真的下雨了。」
已經沒力氣彎腰喝江河水的他終於喝到了水。
也就是從那時起,田殊開始做夢。
蘇苒之和秦無對視一眼,那年她剛出生。
「都是十幾年前的夢了,我現在記得模模糊糊。我感覺在夢中去了好多地方,好多朝代……」
田殊說,「我後來仔細想過,那應該是夢中的夢。我從夢中夢出來時,有個聲音告訴我,讓我把這些故事總結起來,不帶個人情感,寫成話本。」
見蘇苒之目光看過來,田殊苦笑:「夢境中的內容我一個都記不清了。甚至我自己寫了什麽都記不起來,隻知道再次靠岸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九個月。」
他居然在江中漂泊了九個月。
沒死。
然後田殊被按照流民收編入江安府,他不敢暴露自己的學識,也不想再對政治事情指手畫腳。
他想起了自己在船上所做的事情——寫話本。
雖然他不記得自己夢中故事,但那些神話傳說中的世界構造卻留在了他骨子裏。
田殊確實寫了幾則話本,可因為其他寫話本的書生跟書肆掌櫃關係更好。
掌櫃每次給田殊這個外來者的印量都是最少的。
田殊寫了兩年,還是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最後,拿著銷量不高話本的田殊被茶館老闆撿了迴去,讓他在茶館說書。
這一說,就是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