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遠在南邊的趙元曄兩人,等趙元祚的兵馬都已經到了西北他們才知道趙元邑離開京城的消息。
說是護送葉家的太子妃, 可是這又帶著軍隊,又帶著火炮的架勢,若他們還信這護送一說那傻的就是他們了。
趙元澤想的要少一點,他的境地比趙元曄要好許多,因為他攤上一個省心的母妃不會給他扯後腿,是以趙元澤跟他父皇的關係雖說比不得從前了,可好歹還是父子倆,趙元澤也不會往深處想。可趙元曄則不同, 要說一開始他還對父皇讓他南下一事興奮不已, 覺得這是父皇給他的一次機會務必要好好表現, 那麽如今,趙元曄已經知道,父皇隻怕不是給他們機會,是防著他們呢。
怕他們在京城裏頭會派人暗害趙元邑, 或者做這樣那樣的小動作,所以直接了當地將他們趕走了。他們這位父皇啊,對哪個人好的時候還真是掏心掏肺,什麽都替對方考慮了,可是輪到他們這等不受寵的,便不惜以對大的惡意來對待。
趙元曄本就冷了的心腸,因為這件事兒更冷了。
在清楚的意識到自己與趙元邑的差別之後,趙元曄對於自己往後更加不抱什麽希望了。父皇都對他如此防備,更不必說趙元邑了。
趙元曄當然沒想過要出手,一則如今已經來不及了,二則,他手頭也實在是沒什麽人可用。他的人都已經折在京城裏頭了,怕也是早就已經跟他離了心,對於這些人,趙元曄也不指望什麽了。
眼下隻能寄希望於此次修路一事,能撈幾個心腹了。
趙元澤到底如何打算的,趙元邑根本不上心。準確來說他其實一點都不在意趙元曄怎麽想,對於這個皇兄,趙元邑隻有滿心的厭惡。若不是他們倆有血海深仇,趙元邑才不願意跟這麽個人扯到一塊兒去了。
不過現在趙元邑也沒有什麽時間去琢磨趙元曄就是了。他們一行人日日趕路,終於在一個多月之後抵達了鎮北侯府。
彼時已經是深秋,且還是傍晚,日頭都快要落山了,比之午時要冷上不少。葉鍾靈離開京城的時候不過穿了兩層衣裳,如今迴了西北反而抱起了暖爐了。
鎮北侯府的人想必早早地就得了消息了,待見到大姑娘迴來之後,立馬開了正門去叫候夫人。
趙元邑與葉鍾靈進了侯府。
在入城之後,趙元邑便與兵部的魏侍郎鄧將軍分別了。那邊繼續帶著軍隊西進,趙元邑則落後幾步,先將未婚妻安置好,明兒再啟程往邊境趕。
鎮北侯府的人知道他們家大姑娘眼下迴來是太子殿下親自護送的,如今這兩個人站在院子裏頭,隻要眼睛不瞎的都能看出另外一個是誰的。隻是侯府的葉夫人管家有方,裏頭伺候的不管是小廝還是管事都是極為守規矩的,哪怕心裏再好奇,也不會抬頭多看一眼。
那跪在前頭的管事一開始同趙元邑打了一個照麵,有幸看了一眼太子殿下的尊容。
當真是沒見過比太子殿下更出眾的人了,那通身的矜貴,真叫人不敢再看第二眼。他們這西北也是有不少好男兒,如今跟太子殿下一比,反正都成了鄉野村夫了。
趙元邑隻略打量了一眼,便知道這侯府的家風已經很是不錯了。
沒多久,葉夫人帶著兒媳孫子迎過來了。
雙方互看了一眼,葉夫人看到自家姑娘平安迴來,一顆心便落到了肚子裏頭,立馬帶給人行禮。
趙元邑可沒讓他們跪下去,上前扶了扶:「侯夫人不必多禮,都是自家人。」
葉程氏心裏更是覺得妥帖,太子殿下把他們看作自家人,那便說明殿下是滿意他們家姑娘的!
葉程氏一邊將他們往裏頭引,一邊給趙元邑引見。她們鎮北侯人口並不多,她跟侯爺膝下也不過一子一女,兒子年紀大些,早已經及冠了,取了字叫戍安,前些年成親如今已經有了兒子了。
「殿下造訪,本不該我們幾個婦道人家迎接的,隻是不巧,前些日子邊境又有動亂,我們侯爺帶著戍安前去領兵,並不在府上。」
「夫人不必致歉,侯爺一心為戰事奔波,勞苦功高,乃是西北百姓之福。」
葉程氏與趙元邑又絮叨了幾句,見對方眼神清明,談吐亦是不凡,對這門親事更是滿意到了十分。
雖然他們家長期駐守在西北,並不在去京城,可是京城裏頭的事情他們卻也聽說了一些,知道這位殿下自小聰慧過人,獨得聖上跟皇後娘娘的疼寵,被封為太子也是理所應當之事。隻是……與他們家結親,卻是叫他們從來都沒想過。
本來的消息傳過來的時候,葉程氏還擔心了好幾日,怕自家女兒的性子與宮闈不合,塗惹宮中的幾位娘娘不喜,又怕女兒或者殿下有誰不滿意這門婚事。哪怕他們侯爺私底下勸了她,讓她不要如此擔心,可是沒有看到人葉程氏又哪裏真能放心呢?
如今才終於將一顆心放迴了肚子裏。
畢竟葉侯爺不在,趙元邑與幾個女眷也沒有太多的話能說,給葉家小侄兒送見麵禮之後,趙元邑便下去歇息了。
趙元邑一走,葉程氏趕緊拉著自己女兒坐下。
這一晃都好幾個月沒見麵了,葉程氏不知道攢下了多少話想要跟女兒說:「這一路上太子殿下對你可好?」
葉鍾靈笑了笑:「太子殿下對女兒很是照顧。」
葉程氏雙手合十,隔空拜了拜:「真是佛祖保佑,你們倆能處得好真是再好不過了。」
說是護送葉家的太子妃, 可是這又帶著軍隊,又帶著火炮的架勢,若他們還信這護送一說那傻的就是他們了。
趙元澤想的要少一點,他的境地比趙元曄要好許多,因為他攤上一個省心的母妃不會給他扯後腿,是以趙元澤跟他父皇的關係雖說比不得從前了,可好歹還是父子倆,趙元澤也不會往深處想。可趙元曄則不同, 要說一開始他還對父皇讓他南下一事興奮不已, 覺得這是父皇給他的一次機會務必要好好表現, 那麽如今,趙元曄已經知道,父皇隻怕不是給他們機會,是防著他們呢。
怕他們在京城裏頭會派人暗害趙元邑, 或者做這樣那樣的小動作,所以直接了當地將他們趕走了。他們這位父皇啊,對哪個人好的時候還真是掏心掏肺,什麽都替對方考慮了,可是輪到他們這等不受寵的,便不惜以對大的惡意來對待。
趙元曄本就冷了的心腸,因為這件事兒更冷了。
在清楚的意識到自己與趙元邑的差別之後,趙元曄對於自己往後更加不抱什麽希望了。父皇都對他如此防備,更不必說趙元邑了。
趙元曄當然沒想過要出手,一則如今已經來不及了,二則,他手頭也實在是沒什麽人可用。他的人都已經折在京城裏頭了,怕也是早就已經跟他離了心,對於這些人,趙元曄也不指望什麽了。
眼下隻能寄希望於此次修路一事,能撈幾個心腹了。
趙元澤到底如何打算的,趙元邑根本不上心。準確來說他其實一點都不在意趙元曄怎麽想,對於這個皇兄,趙元邑隻有滿心的厭惡。若不是他們倆有血海深仇,趙元邑才不願意跟這麽個人扯到一塊兒去了。
不過現在趙元邑也沒有什麽時間去琢磨趙元曄就是了。他們一行人日日趕路,終於在一個多月之後抵達了鎮北侯府。
彼時已經是深秋,且還是傍晚,日頭都快要落山了,比之午時要冷上不少。葉鍾靈離開京城的時候不過穿了兩層衣裳,如今迴了西北反而抱起了暖爐了。
鎮北侯府的人想必早早地就得了消息了,待見到大姑娘迴來之後,立馬開了正門去叫候夫人。
趙元邑與葉鍾靈進了侯府。
在入城之後,趙元邑便與兵部的魏侍郎鄧將軍分別了。那邊繼續帶著軍隊西進,趙元邑則落後幾步,先將未婚妻安置好,明兒再啟程往邊境趕。
鎮北侯府的人知道他們家大姑娘眼下迴來是太子殿下親自護送的,如今這兩個人站在院子裏頭,隻要眼睛不瞎的都能看出另外一個是誰的。隻是侯府的葉夫人管家有方,裏頭伺候的不管是小廝還是管事都是極為守規矩的,哪怕心裏再好奇,也不會抬頭多看一眼。
那跪在前頭的管事一開始同趙元邑打了一個照麵,有幸看了一眼太子殿下的尊容。
當真是沒見過比太子殿下更出眾的人了,那通身的矜貴,真叫人不敢再看第二眼。他們這西北也是有不少好男兒,如今跟太子殿下一比,反正都成了鄉野村夫了。
趙元邑隻略打量了一眼,便知道這侯府的家風已經很是不錯了。
沒多久,葉夫人帶著兒媳孫子迎過來了。
雙方互看了一眼,葉夫人看到自家姑娘平安迴來,一顆心便落到了肚子裏頭,立馬帶給人行禮。
趙元邑可沒讓他們跪下去,上前扶了扶:「侯夫人不必多禮,都是自家人。」
葉程氏心裏更是覺得妥帖,太子殿下把他們看作自家人,那便說明殿下是滿意他們家姑娘的!
葉程氏一邊將他們往裏頭引,一邊給趙元邑引見。她們鎮北侯人口並不多,她跟侯爺膝下也不過一子一女,兒子年紀大些,早已經及冠了,取了字叫戍安,前些年成親如今已經有了兒子了。
「殿下造訪,本不該我們幾個婦道人家迎接的,隻是不巧,前些日子邊境又有動亂,我們侯爺帶著戍安前去領兵,並不在府上。」
「夫人不必致歉,侯爺一心為戰事奔波,勞苦功高,乃是西北百姓之福。」
葉程氏與趙元邑又絮叨了幾句,見對方眼神清明,談吐亦是不凡,對這門親事更是滿意到了十分。
雖然他們家長期駐守在西北,並不在去京城,可是京城裏頭的事情他們卻也聽說了一些,知道這位殿下自小聰慧過人,獨得聖上跟皇後娘娘的疼寵,被封為太子也是理所應當之事。隻是……與他們家結親,卻是叫他們從來都沒想過。
本來的消息傳過來的時候,葉程氏還擔心了好幾日,怕自家女兒的性子與宮闈不合,塗惹宮中的幾位娘娘不喜,又怕女兒或者殿下有誰不滿意這門婚事。哪怕他們侯爺私底下勸了她,讓她不要如此擔心,可是沒有看到人葉程氏又哪裏真能放心呢?
如今才終於將一顆心放迴了肚子裏。
畢竟葉侯爺不在,趙元邑與幾個女眷也沒有太多的話能說,給葉家小侄兒送見麵禮之後,趙元邑便下去歇息了。
趙元邑一走,葉程氏趕緊拉著自己女兒坐下。
這一晃都好幾個月沒見麵了,葉程氏不知道攢下了多少話想要跟女兒說:「這一路上太子殿下對你可好?」
葉鍾靈笑了笑:「太子殿下對女兒很是照顧。」
葉程氏雙手合十,隔空拜了拜:「真是佛祖保佑,你們倆能處得好真是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