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立儲要緊。」
說罷,皇上仍固執地讓禮部尚書當眾宣布趙元邑為太子,並讓諸人將這一消息告予百姓。
趙元曄與趙元齊二人見此,心也徹底涼了。
百姓們哪裏能想到今天除了火炮還有這樣的大事情。更沒想到,這儲君還是在他們的見證下立的,雖然他們隻是在這邊站著,壓根不知道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可是這也無損於他們的好心情。
還有一些頭腦靈活的,聽到聖上立十七皇子為太子的時候,立馬就帶頭跪下來恭賀了。
後頭的人也有樣學樣,不過片刻的工作,這成外邊烏壓壓地跪下了一大片人,哪怕靠後一點的不知道他們到底在跪什麽,也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麽事情,也都跟著一起恭賀了。
人聲鼎沸,就連皇上看著也覺得振奮非常。
這立儲立對了啊!
皇上自做了天子便一直住在皇宮,哪怕每年有圍獵可也是一路官兵護送,何曾見過百姓如此反應。
這肯定都是因為這些百姓打從心底裏愛戴他這個天子,好像對此深信不疑,並且都快把自己給感動的哭了。
趙元邑也是個會拍馬屁的,尤其擅拍他父皇的馬屁,看到那些人唿啦啦地都跪下了之後,趙元邑就同他父皇說:「父皇您瞧這些百姓多擁戴您,您才不過說了幾句話,他們就感動成這樣。」
皇上心中快慰,他也是覺得這些百姓是感動的,不過他嘴上還是要謙虛一句的:「他們跪下,乃是因為對朕立儲一事的贊同,可見皇兒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
「父皇才是最英明神武的。」
皇上大笑:「朕的太子也不差。」
周圍人實在是聽不下去了。
張太傅更是皮笑肉不笑地看著他們父子兩眼。才當了儲君就開始阿諛了,可見這人有多滑頭。張太傅甚至開始後悔起來了,他覺得自己方才就不該幫著這人說話,以至於讓他這麽順順利利地當上太子。小心眼兒這麽多,還這般諂媚,就該讓他多受一點罪。
趙元邑才不管那些當官的是怎麽想的,反正他今兒高興,就願意哄他父皇也高興高興。立儲這麽大的事兒,他們父子倆當然要一塊兒高興了!
還要讓百姓也跟著高興高興。
趙元邑攛掇他父皇往前走走,與那邊的百姓們說說話。難得靠得這麽近,自然要多說幾句話了。
皇上還是頭一次碰到這樣的提議,可是當下他心情好,聽到這個便想著試一試。
哪怕後頭禮部禦史一個勁兒地阻攔,皇上也還是走了過去。
他隻是心血來潮,可等他看到那些百姓,看到他們對自己的到來如何感激涕零之後,皇上忽然覺得自己應該鄭重一點。
第104章 失去妃位
今天註定是與眾不同的一天。
迴程的時候, 皇上還讓記他起居注的史官上前,殷切地吩咐他,務必要把今天的事情原原本本的都記下去, 一個字都不準漏了,還有他跟百姓說的那些話,以及百姓們的反應, 都得記下去。
史官無奈:「都記下了,聖上。」
「是嗎,我看看。」皇上說著就要伸手拿他手上的冊子。
史官覺得這樣不好,便以手拿書,沒有讓皇上碰,自己將冊子遞到皇上眼前,讓皇上仔細的看了一眼之後, 又立馬拿迴去了。
皇上已經看出來他寫得是多麽仔細,想了一下覺得也沒有什麽可補充的,所以才滿意了幾分。不過他還有些警惕,吩咐道:「這件事兒不許記下來。」
史官忙不迭地點頭:「臣知道。」
他也不是什麽都記下來,如同這段廢話,記下來也是白費紙張吃力不討好,換了別的人或許會記下,可是這位史官想來隻注重前朝決策之事, 對於皇上的生平小事, 往往都是一筆帶過去了, 並不還是重視。
再說了,他們都會聖上算是明君了,即便有偶爾有些不靠譜的地方,但也瑕不掩瑜。
皇上放下了車簾, 哼著小曲坐在馬車裏頭。
今天的這件事情給他的觸動極大,皇上從未想過,自己能與老百姓相處的如此之好,而且他不國過是說了幾句話,就換來對方如此痛哭流涕,可見是他平日裏太過高高在上,偶爾放下身段,才會叫人如此欣喜若狂,如此滿懷感動。
且皇上也知道,今兒之後他在京畿一帶的名聲肯定會越穿越廣,百姓們知道他如此平易近人,必定會對他歌功頌德。這樣的事兒多來兩次肯定是錯不了的,隻是也不能太頻繁了,明年等圍獵的時候可以再來一次。
唉……他如今已經快要五十,有生之年不知能不能離開京城去江南轉一轉,也讓江南的百姓知道他這個做君王的有多好。
這一路,個人心思不一。
最高興的莫過於皇上跟趙元邑這對父子倆人了。趙元邑雖然之前也沒有很想當太子,可是真正成了太子之後,他心裏還是高興的。畢竟趙元曄如此處處算計,不就是為了儲君之位,如今他當了,趙元曄便沒指望了,就衝著這一點就足夠讓趙元邑高興了。
須臾,係統跳進馬車,一下跳到趙元邑腿上。
趙元邑抱住了它,問:「你這又是從哪裏過來了?」
「從趙元曄那裏。」係統像是想到了什麽高興的事兒一樣,嘿嘿地笑, 「趙元曄現在嘴巴都氣歪了,他本來還以為今兒能看到你的笑話呢,沒想到被看笑話的那個人竟然是他。還有趙元澤,那傢夥也有些垂頭喪氣的。這兩個人這迴可是失算了,這是不知道你父皇迴宮之後還會不會追究這件事情。」
說罷,皇上仍固執地讓禮部尚書當眾宣布趙元邑為太子,並讓諸人將這一消息告予百姓。
趙元曄與趙元齊二人見此,心也徹底涼了。
百姓們哪裏能想到今天除了火炮還有這樣的大事情。更沒想到,這儲君還是在他們的見證下立的,雖然他們隻是在這邊站著,壓根不知道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可是這也無損於他們的好心情。
還有一些頭腦靈活的,聽到聖上立十七皇子為太子的時候,立馬就帶頭跪下來恭賀了。
後頭的人也有樣學樣,不過片刻的工作,這成外邊烏壓壓地跪下了一大片人,哪怕靠後一點的不知道他們到底在跪什麽,也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麽事情,也都跟著一起恭賀了。
人聲鼎沸,就連皇上看著也覺得振奮非常。
這立儲立對了啊!
皇上自做了天子便一直住在皇宮,哪怕每年有圍獵可也是一路官兵護送,何曾見過百姓如此反應。
這肯定都是因為這些百姓打從心底裏愛戴他這個天子,好像對此深信不疑,並且都快把自己給感動的哭了。
趙元邑也是個會拍馬屁的,尤其擅拍他父皇的馬屁,看到那些人唿啦啦地都跪下了之後,趙元邑就同他父皇說:「父皇您瞧這些百姓多擁戴您,您才不過說了幾句話,他們就感動成這樣。」
皇上心中快慰,他也是覺得這些百姓是感動的,不過他嘴上還是要謙虛一句的:「他們跪下,乃是因為對朕立儲一事的贊同,可見皇兒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
「父皇才是最英明神武的。」
皇上大笑:「朕的太子也不差。」
周圍人實在是聽不下去了。
張太傅更是皮笑肉不笑地看著他們父子兩眼。才當了儲君就開始阿諛了,可見這人有多滑頭。張太傅甚至開始後悔起來了,他覺得自己方才就不該幫著這人說話,以至於讓他這麽順順利利地當上太子。小心眼兒這麽多,還這般諂媚,就該讓他多受一點罪。
趙元邑才不管那些當官的是怎麽想的,反正他今兒高興,就願意哄他父皇也高興高興。立儲這麽大的事兒,他們父子倆當然要一塊兒高興了!
還要讓百姓也跟著高興高興。
趙元邑攛掇他父皇往前走走,與那邊的百姓們說說話。難得靠得這麽近,自然要多說幾句話了。
皇上還是頭一次碰到這樣的提議,可是當下他心情好,聽到這個便想著試一試。
哪怕後頭禮部禦史一個勁兒地阻攔,皇上也還是走了過去。
他隻是心血來潮,可等他看到那些百姓,看到他們對自己的到來如何感激涕零之後,皇上忽然覺得自己應該鄭重一點。
第104章 失去妃位
今天註定是與眾不同的一天。
迴程的時候, 皇上還讓記他起居注的史官上前,殷切地吩咐他,務必要把今天的事情原原本本的都記下去, 一個字都不準漏了,還有他跟百姓說的那些話,以及百姓們的反應, 都得記下去。
史官無奈:「都記下了,聖上。」
「是嗎,我看看。」皇上說著就要伸手拿他手上的冊子。
史官覺得這樣不好,便以手拿書,沒有讓皇上碰,自己將冊子遞到皇上眼前,讓皇上仔細的看了一眼之後, 又立馬拿迴去了。
皇上已經看出來他寫得是多麽仔細,想了一下覺得也沒有什麽可補充的,所以才滿意了幾分。不過他還有些警惕,吩咐道:「這件事兒不許記下來。」
史官忙不迭地點頭:「臣知道。」
他也不是什麽都記下來,如同這段廢話,記下來也是白費紙張吃力不討好,換了別的人或許會記下,可是這位史官想來隻注重前朝決策之事, 對於皇上的生平小事, 往往都是一筆帶過去了, 並不還是重視。
再說了,他們都會聖上算是明君了,即便有偶爾有些不靠譜的地方,但也瑕不掩瑜。
皇上放下了車簾, 哼著小曲坐在馬車裏頭。
今天的這件事情給他的觸動極大,皇上從未想過,自己能與老百姓相處的如此之好,而且他不國過是說了幾句話,就換來對方如此痛哭流涕,可見是他平日裏太過高高在上,偶爾放下身段,才會叫人如此欣喜若狂,如此滿懷感動。
且皇上也知道,今兒之後他在京畿一帶的名聲肯定會越穿越廣,百姓們知道他如此平易近人,必定會對他歌功頌德。這樣的事兒多來兩次肯定是錯不了的,隻是也不能太頻繁了,明年等圍獵的時候可以再來一次。
唉……他如今已經快要五十,有生之年不知能不能離開京城去江南轉一轉,也讓江南的百姓知道他這個做君王的有多好。
這一路,個人心思不一。
最高興的莫過於皇上跟趙元邑這對父子倆人了。趙元邑雖然之前也沒有很想當太子,可是真正成了太子之後,他心裏還是高興的。畢竟趙元曄如此處處算計,不就是為了儲君之位,如今他當了,趙元曄便沒指望了,就衝著這一點就足夠讓趙元邑高興了。
須臾,係統跳進馬車,一下跳到趙元邑腿上。
趙元邑抱住了它,問:「你這又是從哪裏過來了?」
「從趙元曄那裏。」係統像是想到了什麽高興的事兒一樣,嘿嘿地笑, 「趙元曄現在嘴巴都氣歪了,他本來還以為今兒能看到你的笑話呢,沒想到被看笑話的那個人竟然是他。還有趙元澤,那傢夥也有些垂頭喪氣的。這兩個人這迴可是失算了,這是不知道你父皇迴宮之後還會不會追究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