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邑垂下眼眸:「茯苓姐姐,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了。放心,我肯定不會讓他去長樂宮跟勤政殿的。」
「殿下還是打算留著這個人?」
「他雖然不好,小心思也多,可好歹陪了我兩年。」
隻這麽一句話,茯苓大概已經摸清楚了。估摸著以前在甘露殿裏頭,也就這小太監還算照顧著十七皇子一些,她也心軟了:「殿下想留就留吧,過些日子奴婢再選幾個穩重的給殿下使喚。」
「多謝茯苓姐姐。」
茯苓輕笑。過了一會兒,又從宮女手裏頭拿來了一個錦盒:「明兒便是太後娘娘都壽辰了,到時候滿朝文武都會進宮赴宴的。皇後娘娘也不知殿下有沒有準備壽禮,所以就吩咐了奴婢,讓奴婢去庫房裏頭挑了一件。殿下若是自己有準備好的,那這東西殿下就自己留下用吧,要是沒有準備就先用這個,雖中規中矩,但也挑不出什麽錯來。」
忍冬立馬上前收下來錦盒,心裏對茯苓的感激又上了一層。這未央宮的人跟甘露殿的人可真是千差萬別,他們以往在甘露殿裏頭哪裏會碰到這麽好心的?
忍冬連連道謝,茯苓笑過之後,又讓趙元邑先休息,她自己別又帶著人迴去了。
人走之後,忍冬才將錦盒放到桌子上,一臉感慨:「皇後娘娘可真好,什麽事情都替殿下您安排妥當了。」
好麽?趙元邑看著忍冬一臉蠢樣,心裏嗤笑。
這麽點小恩小惠就被收買了,放在別處,隻怕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茯苓將事情辦妥之後,便去迴稟皇後了。她進來的時候,皇後手裏捧著一本書,許久都未翻一頁,隻盯著那書,仿佛在出神。
茯苓走了過去,輕聲道:「娘娘這般替十七皇子著想,連壽禮都準備好了,怎麽也不親自過去看看?」
「沒必要。」皇後冷淡道。
茯苓也摸不清皇後的想法。可是當初韓侍郎說的那話,茯苓卻是贊成的,他們未央宮,常年死氣沉沉,來個年紀小的小皇子再合適不過了,茯苓轉而道:「雖說十七皇子不過小小一個人,可自打他昨兒晚上住進來之後,咱們宮裏好像變了些呢。」
邊上的伺候的白芷聽了,也附和道:「可不是麽?奴婢也覺得是這樣。十七皇子一來,好像咱們宮裏都有了人氣兒一般了。」
「這殿裏還是得有孩子看著才好。」
皇後眼睛看向窗外。
茯苓也不怕皇後不迴話,她仍自言自語:「方才奴婢去十七皇子屋裏的時候,看到十七皇子的功課,那字兒寫的真叫一個漂亮。」
書法極好的皇後聞言一笑:「他才上學沒多久,就能寫出多漂亮的字兒了?」
「娘娘您若是不信,下迴奴婢拿來給您看看。那一手字真漂亮,壓根不像六歲孩童能寫出來的,這十七皇子必定是下了苦功夫的。讀書用功,人又懂事,別說宮裏了,就是外頭也沒有這樣省心的孩子。」
「他學的是誰的書法?」
「像是顏體。」
皇後心中一動。
她的孩子,也是個讀書用功的孩子,還寫得一手好顏體。
茯苓說這些,也不是為了趙元邑著想,她是一心為了皇後。誰都看得出來,二皇子沒了的事對他們皇後娘娘來說打擊有多大。可是人總不能一直活在過去吧,得朝前看不是麽?不管十七皇子是從誰的肚子裏出來的,可他如今就在未央宮,還是韓侍郎的弟子,這樣的皇子,比誰都適合養在皇後膝下,代替二皇子讓他們娘娘能過得心安一些,別再日日苦著一張臉了。
且說趙元邑那邊,一個時辰過後,李福才從甘露殿迴來,臉上照例頂著兩個大巴掌,迴來的時候跛著一條腿,滿臉頹然,絲毫沒有平日裏那精明算計的樣子。
看到趙元邑,李福差點哭出來。
他太慘了!
他單知道這小祖宗用心險惡,卻不知道這小祖宗的心思能險惡成這樣,把他給坑的差點活不下去了。迴想起自己方才在甘露殿的遭遇,李福都覺得驚心動魄。他能活著迴來,已經算是他跑得快了。
「可打聽到什麽情況了?」趙元邑悠悠地問道。
李福眼睛一酸,就知道這小祖宗開口,肯定不會是問他安危的。心酸之後,李福道:「鄭家人已經入宮了,如今正在太後宮裏,打算給賢妃求情,讓十八皇子迴到甘露殿。」
「太後呢?」
「聽說太後娘娘沒同意。想也是這樣,這迴的事兒鬧得這麽大,太後能盡力壓著消息已經不容易了,若是再免了賢妃的懲罰,隻怕闔宮都會人心不服。賢妃受寵本就惹得各方非議,如今若是再偏袒,這別人也就罷了,可這位分高的幾位宮妃,卻不是好糊弄的。」
「這鄭家也真是可笑。」趙元邑嘲諷。
賢妃雖是自己前主子,可是李福對這位還是有不少怨言的。畢竟,當初他如果沒有被賢妃選中的話,也不會落到這小祖宗的手裏頭,更不會落到一定的地步了。
「鄭家就是心氣太高了,出了一個太後不成,還想要再出一個。他們也不看看十八皇子有這樣的資質麽?如今太後能答應皇後,將十八皇子從賢妃那兒挪出來親自教養,隻怕也是覺得賢妃本事不夠,若是十八皇子到她手上,說不定能變聰明點兒。」估摸著皇後也是知道太後有這個意思,也有信心十八皇子的的確確是個蠢蛋,才故意這樣說的呢。反正,李福雖說到現在都沒怎麽接觸過皇後,可他總覺得皇後真不是什麽善茬。
「殿下還是打算留著這個人?」
「他雖然不好,小心思也多,可好歹陪了我兩年。」
隻這麽一句話,茯苓大概已經摸清楚了。估摸著以前在甘露殿裏頭,也就這小太監還算照顧著十七皇子一些,她也心軟了:「殿下想留就留吧,過些日子奴婢再選幾個穩重的給殿下使喚。」
「多謝茯苓姐姐。」
茯苓輕笑。過了一會兒,又從宮女手裏頭拿來了一個錦盒:「明兒便是太後娘娘都壽辰了,到時候滿朝文武都會進宮赴宴的。皇後娘娘也不知殿下有沒有準備壽禮,所以就吩咐了奴婢,讓奴婢去庫房裏頭挑了一件。殿下若是自己有準備好的,那這東西殿下就自己留下用吧,要是沒有準備就先用這個,雖中規中矩,但也挑不出什麽錯來。」
忍冬立馬上前收下來錦盒,心裏對茯苓的感激又上了一層。這未央宮的人跟甘露殿的人可真是千差萬別,他們以往在甘露殿裏頭哪裏會碰到這麽好心的?
忍冬連連道謝,茯苓笑過之後,又讓趙元邑先休息,她自己別又帶著人迴去了。
人走之後,忍冬才將錦盒放到桌子上,一臉感慨:「皇後娘娘可真好,什麽事情都替殿下您安排妥當了。」
好麽?趙元邑看著忍冬一臉蠢樣,心裏嗤笑。
這麽點小恩小惠就被收買了,放在別處,隻怕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茯苓將事情辦妥之後,便去迴稟皇後了。她進來的時候,皇後手裏捧著一本書,許久都未翻一頁,隻盯著那書,仿佛在出神。
茯苓走了過去,輕聲道:「娘娘這般替十七皇子著想,連壽禮都準備好了,怎麽也不親自過去看看?」
「沒必要。」皇後冷淡道。
茯苓也摸不清皇後的想法。可是當初韓侍郎說的那話,茯苓卻是贊成的,他們未央宮,常年死氣沉沉,來個年紀小的小皇子再合適不過了,茯苓轉而道:「雖說十七皇子不過小小一個人,可自打他昨兒晚上住進來之後,咱們宮裏好像變了些呢。」
邊上的伺候的白芷聽了,也附和道:「可不是麽?奴婢也覺得是這樣。十七皇子一來,好像咱們宮裏都有了人氣兒一般了。」
「這殿裏還是得有孩子看著才好。」
皇後眼睛看向窗外。
茯苓也不怕皇後不迴話,她仍自言自語:「方才奴婢去十七皇子屋裏的時候,看到十七皇子的功課,那字兒寫的真叫一個漂亮。」
書法極好的皇後聞言一笑:「他才上學沒多久,就能寫出多漂亮的字兒了?」
「娘娘您若是不信,下迴奴婢拿來給您看看。那一手字真漂亮,壓根不像六歲孩童能寫出來的,這十七皇子必定是下了苦功夫的。讀書用功,人又懂事,別說宮裏了,就是外頭也沒有這樣省心的孩子。」
「他學的是誰的書法?」
「像是顏體。」
皇後心中一動。
她的孩子,也是個讀書用功的孩子,還寫得一手好顏體。
茯苓說這些,也不是為了趙元邑著想,她是一心為了皇後。誰都看得出來,二皇子沒了的事對他們皇後娘娘來說打擊有多大。可是人總不能一直活在過去吧,得朝前看不是麽?不管十七皇子是從誰的肚子裏出來的,可他如今就在未央宮,還是韓侍郎的弟子,這樣的皇子,比誰都適合養在皇後膝下,代替二皇子讓他們娘娘能過得心安一些,別再日日苦著一張臉了。
且說趙元邑那邊,一個時辰過後,李福才從甘露殿迴來,臉上照例頂著兩個大巴掌,迴來的時候跛著一條腿,滿臉頹然,絲毫沒有平日裏那精明算計的樣子。
看到趙元邑,李福差點哭出來。
他太慘了!
他單知道這小祖宗用心險惡,卻不知道這小祖宗的心思能險惡成這樣,把他給坑的差點活不下去了。迴想起自己方才在甘露殿的遭遇,李福都覺得驚心動魄。他能活著迴來,已經算是他跑得快了。
「可打聽到什麽情況了?」趙元邑悠悠地問道。
李福眼睛一酸,就知道這小祖宗開口,肯定不會是問他安危的。心酸之後,李福道:「鄭家人已經入宮了,如今正在太後宮裏,打算給賢妃求情,讓十八皇子迴到甘露殿。」
「太後呢?」
「聽說太後娘娘沒同意。想也是這樣,這迴的事兒鬧得這麽大,太後能盡力壓著消息已經不容易了,若是再免了賢妃的懲罰,隻怕闔宮都會人心不服。賢妃受寵本就惹得各方非議,如今若是再偏袒,這別人也就罷了,可這位分高的幾位宮妃,卻不是好糊弄的。」
「這鄭家也真是可笑。」趙元邑嘲諷。
賢妃雖是自己前主子,可是李福對這位還是有不少怨言的。畢竟,當初他如果沒有被賢妃選中的話,也不會落到這小祖宗的手裏頭,更不會落到一定的地步了。
「鄭家就是心氣太高了,出了一個太後不成,還想要再出一個。他們也不看看十八皇子有這樣的資質麽?如今太後能答應皇後,將十八皇子從賢妃那兒挪出來親自教養,隻怕也是覺得賢妃本事不夠,若是十八皇子到她手上,說不定能變聰明點兒。」估摸著皇後也是知道太後有這個意思,也有信心十八皇子的的確確是個蠢蛋,才故意這樣說的呢。反正,李福雖說到現在都沒怎麽接觸過皇後,可他總覺得皇後真不是什麽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