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成鈞道了一聲是,起身言道:「如今西北局勢雖已平定,但彼方異族依舊征伐不休。西北族群眾多,以蠻族為大。如今,蠻族疲軟,無力掌控局麵。別的部族,諸如烏茲、女戎、鬼卑,情願向我大燕投誠,甘為屬國;而丘真、當忌、鱗槐則願派公主和親,與我朝結永世之好,並有意開邊市,使邊民能往來通商。臣以為,當趁此時機,派遣使臣前往聯合,以防蠻族休養生息之後,再行坐大,又成大患。」
明樂帝聽著這些軍政,隻覺得額頭跳疼,瞌睡不已。
他二十一歲登基至今,已做了二十年的皇帝,雖是承平君王,但自認往昔治國理政還算勤謹,近些年有了年歲,幾個兒子也日漸長大,便越發貪圖安樂享受,恨不得將日常軍政事宜都丟與百官,自己沉溺於溫柔鄉中不肯出來。
這兩日,他新寵幸了一位林姓戲子,喜她能歌善舞,甚會取悅於人,便將她封做喜才人。他自謂平日裏治國辛勞,便歇息兩日也是無妨,誰知便有些沒有眼色的官員聒噪起來,甚而他的五皇子誠親王,不經通傳闖進幹清宮,當麵直斥君王行徑荒誕,大罵喜才人狐媚惑主。
明樂帝一怒之下,下旨將於好古禁足,罰了他半年俸祿。
這還沒清淨兩日,於成鈞又來了。
明樂帝眼眸輕眯,端起茶盅啜了一口,淡淡說道:「你出征這幾年,倒是長進不少。」
於成鈞迴道:「皇上謬讚,臣惶恐。」
明樂帝又道:「你既有如此才幹,這等事由,何不自行裁斷?如何還要過來打擾朕?朕已說過,西北一帶軍政要務,由你總攬。」
於成鈞皺眉,說道:「皇上,與他邦相交,為國之外務,臣怎可專斷?再則,臣隻通軍務,朝中政務並不熟悉,使臣人選,還當與百官商議,由皇上定奪。」
明樂帝本不想管,奈何他說的又皆是正事,如若日後出了亂子,更要惹得朝野譁然。再則,他近日寵幸喜才人,後宮已不大太平,如再為她撇開政務,隻怕更落人話柄。
當下,他隻得吩咐道:「肅親王說的有理,待朕移駕軍司處。」
外頭,王崇朝接到上諭,微微一呆,急忙入內著宮人侍奉起駕。
一番忙碌完畢,皇帝便起駕幹清宮了。
於成鈞跟出殿來,卻見於瀚文正在門外等候。
於瀚文圓胖的臉上,詫異之情一閃而過,依然是那副懶洋洋的笑意,上前一步道:「三弟,沒想到,你竟能勸得動的父皇。還是你有本事,之前五弟進去強諫,惹得父皇大怒,你倒能把父皇勸出來了。」
於成鈞笑了笑,說道:「皇上也並非一意孤行,蓄意不理朝政,也並非臣弟勸諫之功。五弟到底年輕氣盛,忘了顧忌也是有的。」
於瀚文聽著,便也一笑了之。
二人跟隨聖駕,去了軍司處。
明樂帝駕臨軍司處,正在其中廝混的官員皆大驚失色,慌忙整衣出拜。
但因事發突然,誰也不曾料到,到底有不到之處。
明樂帝如今雖怠惰了,但到底是為人君者,見了底下臣子這等憊賴之態,登時大怒,將兩個侍郎一名三品武將問了個禦前失禮之罪,罰俸留職。
皇帝既來了軍司處,少不得打起精神,將那些堆疊的政務一一處理一番。
群臣議政之餘,心中皆在嘀咕:這皇上顯然更看重肅親王啊,這誰都勸不動的事,連太子都不敢聲言,他去了反倒將皇上請來了。這,局勢隻怕是要變了。
皇帝久不理政,政務積壓繁多,如今處置起來,自然頗費功夫。至於出使西北的使臣,自也酌定了合適的人選。
眨眼之間,一上午便過去了。
明樂帝覺察腹中飢餓之時,才驚覺已然過了午時,他本已約下喜才人一道用膳,卻也給誤了,心中懊惱不已,然又無處發作,隻好悶著。
議政已畢,群臣散去。
於成鈞自軍司處出來,心情亦是大好。
看著天際流雲,他伸了個懶腰,打算出宮迴府。
才過了保和殿,卻有宮人追了上來:「王爺留步,太子殿下還有話說。」
於成鈞見他果然是於瀚文身側服侍之人,便停了下來。
片刻,於瀚文走來,莞爾道:「三弟走的倒是飛快,已是這個時候,我本想留你一道吃個午飯。」
於成鈞說道:「多謝大哥,出來半日,我倒想迴府。」
於瀚文笑道:「也是,你出去三年才迴京,該和弟妹好生團聚團聚。素來聽聞弟妹極是賢惠,治內有方,是難得的賢婦。」
於成鈞聽他提起陳婉兮,臉上不由露出一抹笑來:「得婦如此,夫複何求。」
於瀚文瞧著他的臉色,嗤笑道:「你倒是大言不慚的,一點兒自謙也無。」
於成鈞便說道:「大哥的正室,是江蘇名門閨秀,風範更是女中翹楚。」
於瀚文笑說了一句:「也就這麽說罷了。」
太子正妃,娘家姓孟,本是太後的外甥女,也是一位溫婉賢良的千金。
兩人說了幾句閑話,於瀚文便正了神色,問道:「三弟,這誰都勸不動父皇,怎麽你一去就管用了?」
於成鈞微笑道:「皇上還沒有昏庸至夏桀商紂的地步,若有重大軍政,還是會臨朝理政的。我不過是把要害一一講與皇上聽罷了。」說著,他不無譏諷道:「隻可笑滿朝文武,人人隻在乎自己的烏紗,滿心隻有自己的前程,一星半點的風險也不肯承擔。人人退縮,倒似是慫恿君王繼續昏庸一般!」
明樂帝聽著這些軍政,隻覺得額頭跳疼,瞌睡不已。
他二十一歲登基至今,已做了二十年的皇帝,雖是承平君王,但自認往昔治國理政還算勤謹,近些年有了年歲,幾個兒子也日漸長大,便越發貪圖安樂享受,恨不得將日常軍政事宜都丟與百官,自己沉溺於溫柔鄉中不肯出來。
這兩日,他新寵幸了一位林姓戲子,喜她能歌善舞,甚會取悅於人,便將她封做喜才人。他自謂平日裏治國辛勞,便歇息兩日也是無妨,誰知便有些沒有眼色的官員聒噪起來,甚而他的五皇子誠親王,不經通傳闖進幹清宮,當麵直斥君王行徑荒誕,大罵喜才人狐媚惑主。
明樂帝一怒之下,下旨將於好古禁足,罰了他半年俸祿。
這還沒清淨兩日,於成鈞又來了。
明樂帝眼眸輕眯,端起茶盅啜了一口,淡淡說道:「你出征這幾年,倒是長進不少。」
於成鈞迴道:「皇上謬讚,臣惶恐。」
明樂帝又道:「你既有如此才幹,這等事由,何不自行裁斷?如何還要過來打擾朕?朕已說過,西北一帶軍政要務,由你總攬。」
於成鈞皺眉,說道:「皇上,與他邦相交,為國之外務,臣怎可專斷?再則,臣隻通軍務,朝中政務並不熟悉,使臣人選,還當與百官商議,由皇上定奪。」
明樂帝本不想管,奈何他說的又皆是正事,如若日後出了亂子,更要惹得朝野譁然。再則,他近日寵幸喜才人,後宮已不大太平,如再為她撇開政務,隻怕更落人話柄。
當下,他隻得吩咐道:「肅親王說的有理,待朕移駕軍司處。」
外頭,王崇朝接到上諭,微微一呆,急忙入內著宮人侍奉起駕。
一番忙碌完畢,皇帝便起駕幹清宮了。
於成鈞跟出殿來,卻見於瀚文正在門外等候。
於瀚文圓胖的臉上,詫異之情一閃而過,依然是那副懶洋洋的笑意,上前一步道:「三弟,沒想到,你竟能勸得動的父皇。還是你有本事,之前五弟進去強諫,惹得父皇大怒,你倒能把父皇勸出來了。」
於成鈞笑了笑,說道:「皇上也並非一意孤行,蓄意不理朝政,也並非臣弟勸諫之功。五弟到底年輕氣盛,忘了顧忌也是有的。」
於瀚文聽著,便也一笑了之。
二人跟隨聖駕,去了軍司處。
明樂帝駕臨軍司處,正在其中廝混的官員皆大驚失色,慌忙整衣出拜。
但因事發突然,誰也不曾料到,到底有不到之處。
明樂帝如今雖怠惰了,但到底是為人君者,見了底下臣子這等憊賴之態,登時大怒,將兩個侍郎一名三品武將問了個禦前失禮之罪,罰俸留職。
皇帝既來了軍司處,少不得打起精神,將那些堆疊的政務一一處理一番。
群臣議政之餘,心中皆在嘀咕:這皇上顯然更看重肅親王啊,這誰都勸不動的事,連太子都不敢聲言,他去了反倒將皇上請來了。這,局勢隻怕是要變了。
皇帝久不理政,政務積壓繁多,如今處置起來,自然頗費功夫。至於出使西北的使臣,自也酌定了合適的人選。
眨眼之間,一上午便過去了。
明樂帝覺察腹中飢餓之時,才驚覺已然過了午時,他本已約下喜才人一道用膳,卻也給誤了,心中懊惱不已,然又無處發作,隻好悶著。
議政已畢,群臣散去。
於成鈞自軍司處出來,心情亦是大好。
看著天際流雲,他伸了個懶腰,打算出宮迴府。
才過了保和殿,卻有宮人追了上來:「王爺留步,太子殿下還有話說。」
於成鈞見他果然是於瀚文身側服侍之人,便停了下來。
片刻,於瀚文走來,莞爾道:「三弟走的倒是飛快,已是這個時候,我本想留你一道吃個午飯。」
於成鈞說道:「多謝大哥,出來半日,我倒想迴府。」
於瀚文笑道:「也是,你出去三年才迴京,該和弟妹好生團聚團聚。素來聽聞弟妹極是賢惠,治內有方,是難得的賢婦。」
於成鈞聽他提起陳婉兮,臉上不由露出一抹笑來:「得婦如此,夫複何求。」
於瀚文瞧著他的臉色,嗤笑道:「你倒是大言不慚的,一點兒自謙也無。」
於成鈞便說道:「大哥的正室,是江蘇名門閨秀,風範更是女中翹楚。」
於瀚文笑說了一句:「也就這麽說罷了。」
太子正妃,娘家姓孟,本是太後的外甥女,也是一位溫婉賢良的千金。
兩人說了幾句閑話,於瀚文便正了神色,問道:「三弟,這誰都勸不動父皇,怎麽你一去就管用了?」
於成鈞微笑道:「皇上還沒有昏庸至夏桀商紂的地步,若有重大軍政,還是會臨朝理政的。我不過是把要害一一講與皇上聽罷了。」說著,他不無譏諷道:「隻可笑滿朝文武,人人隻在乎自己的烏紗,滿心隻有自己的前程,一星半點的風險也不肯承擔。人人退縮,倒似是慫恿君王繼續昏庸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