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全家都是穿來的,就我土著 作者:香酥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話說的很實在,也是說到了諸位的心坎裏,大家以前,可不是都不在意學習嗎?就像許老三說的,他們太迷茫了,自己都不知道讀書幹什麽。
「我看許雪林的檔案,他隻念了四年書,小學一年,初中一年,高中兩年。僅僅讀了四年書就這麽厲害,真是令人崇拜。」高記者之所以代表省報來採訪,一來是因為許雪林是高考狀元,二來就是因為他的經曆,一個隻讀了四年書的人,雖然他不是孩子,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句神童了。
許老三謙虛:「說是四年,其實哪兒啊,他打小兒就學習了。沒上學不代表沒學習吧?我覺得不管是在家學了還是上學學習,隻要學了,就不能僅僅算是四年。早些年家裏不太富裕,雪林覺得自己聰明,所以把學習的機會先讓給了我大閨女和小閨女。小學知識淺,他看書就能會,我們就沒浪費這個學費。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打算一直不讀書的。說起這個,還有個樂嗬,因為雪林聰明,我們大隊好多人都不相信我們夫妻的話,覺得我們是不讓雪林念書,一直勸我們把他送去學校。後來事實證明,我們真的早有規劃。」他笑了出來:「我閨女都送上學了,咋可能不讓兒子上學呢?」
「那這麽看,許同學其實雖然隻有四年的求學經曆,但其實學的年限不斷。」
許老三看了雪林一眼,父子倆對視一下,許老三笑:「是啊,學的不少,他姐姐和妹妹,三個人一起學習。反正我是覺得,再聰明的人,都不能不勤奮。多學一點就多了一點底氣,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話說的好,可不能仗著聰明不學習。我們班許雪林都算是聰明的學生了,可一樣是努力的。你說聰明的孩子都勤奮努力,那不聰明的還有什麽理由偷懶?」
雖然開始是閑話家常,但是高記者已經飛快的開始記錄了。
他說:「那家裏供了三個高中生,日子很苦吧?」
一般上有老下有下的家庭,三個娃都念高中,這城裏雙職工的日子都是苦的。如果說農民,八成就更不容易了。
許老三又和雪林對視了一眼。
許桃桃在一旁,跟在媽媽和姐姐身邊,微微垂著頭,瞄到他們的視線交會,眼睛眨了眨。
果然,就提她爸說:「我們日子還是挺輕鬆的。」
高記者:「……?」
這咋不走正常路線呢?
許老三:「我們家雪林還有我小閨女桃子學習都很好,有獎學金的。我兒子還有我閨女考高中的時候,都是拿到了縣第一名的成績。縣第一名是有獎金的,就說去年夏天中考,我小閨女當時獎金啊書啊筆記本啊鋼筆啊,這些獎勵折合現金都一百多了。我們家雪林考高中那年也是一樣。」
高記者:「……」
這相當於他兩個月的工資了,要知道,他可是有出差補貼的人。要是擱了一般工人,這三個月的工資了。
許老三:「再說,我兒子因為自己在家就能學會,好多年沒上學,一共才讀了四年書,學費沒花太多錢。就相當於就倆學生而已。再說,這不是他前一段小半年還義務幫許多同學補課嗎?大家為了感謝他,少不得送我們家一些魚啊肉啊菜啊什麽的,不要都要生氣的。這搞了半天家裏開銷也沒花幾個錢。」
高記者:「……」
許老三還在說:「我們大隊有自己的造紙廠,大隊為了孩子們的教育,那是鞠躬盡瘁的,一點都不摳門。我們大隊的孩子,通過學校訂練習本,是成本價拿的。畢竟,窮啥也不能窮教育。這些開支也少了。」
高記者:「……」還有這好事兒!
他深吸一口氣,說:「那你們大隊的收成怎麽樣?」
許老三:「咱們大隊土地不算肥沃,不過一來慪農家肥,二來咱們大隊化肥已經用上了,所以收成不比別的大隊差。而除了地裏收成,咱們大隊還有造紙廠,雖然不是像你們城裏工人一樣發工資,咱們是領工分。但是造紙廠效益挺好的,我們大隊的工分很值錢的。再一個,咱們還有農民合作社呢!這個也是和你們省城合作的。總的來說,還不錯的。」
高記者:「………………………………」
他本來以為自己要聽到一個含辛茹苦,省吃儉用撫養孩子的農村家庭的辛酸史,講述這一家如何靠著鍥而不捨的精神,培養出一個大學生。
然後,一個大學生變成了兩個高考生,一個即將高考的學生。
再然後,好像一點也不苦。
不過,聽到過的好,雖然這張力沒有那麽強,但是他也是由衷高興。日子好,總是比不好強的。他說:「這倒是大好事兒,沒想到你們大隊已經用上化肥了。」
他從省城過來的,又是省報的記者,自然走南闖北,接觸的人多。不得不說,在他看來,大部分農村是不捨得用化肥的,大家都覺得有農家肥就沒有必要花那個錢,但是事實上,在這個產糧不高的時候,化肥是很重要的。
「你們大隊很有遠見。」
一旁縣教育局的一位領導笑著說:「他們大隊還是很有名氣的,算是咱們縣數一數二的富裕大隊。縣裏的造紙廠技術都是通過他們的小造紙廠改良來的。」
雖然他是教育局的,但是這些事兒也是知道一點的。
高記者驚訝了:「原來是這樣。」
「我看許雪林的檔案,他隻念了四年書,小學一年,初中一年,高中兩年。僅僅讀了四年書就這麽厲害,真是令人崇拜。」高記者之所以代表省報來採訪,一來是因為許雪林是高考狀元,二來就是因為他的經曆,一個隻讀了四年書的人,雖然他不是孩子,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句神童了。
許老三謙虛:「說是四年,其實哪兒啊,他打小兒就學習了。沒上學不代表沒學習吧?我覺得不管是在家學了還是上學學習,隻要學了,就不能僅僅算是四年。早些年家裏不太富裕,雪林覺得自己聰明,所以把學習的機會先讓給了我大閨女和小閨女。小學知識淺,他看書就能會,我們就沒浪費這個學費。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打算一直不讀書的。說起這個,還有個樂嗬,因為雪林聰明,我們大隊好多人都不相信我們夫妻的話,覺得我們是不讓雪林念書,一直勸我們把他送去學校。後來事實證明,我們真的早有規劃。」他笑了出來:「我閨女都送上學了,咋可能不讓兒子上學呢?」
「那這麽看,許同學其實雖然隻有四年的求學經曆,但其實學的年限不斷。」
許老三看了雪林一眼,父子倆對視一下,許老三笑:「是啊,學的不少,他姐姐和妹妹,三個人一起學習。反正我是覺得,再聰明的人,都不能不勤奮。多學一點就多了一點底氣,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話說的好,可不能仗著聰明不學習。我們班許雪林都算是聰明的學生了,可一樣是努力的。你說聰明的孩子都勤奮努力,那不聰明的還有什麽理由偷懶?」
雖然開始是閑話家常,但是高記者已經飛快的開始記錄了。
他說:「那家裏供了三個高中生,日子很苦吧?」
一般上有老下有下的家庭,三個娃都念高中,這城裏雙職工的日子都是苦的。如果說農民,八成就更不容易了。
許老三又和雪林對視了一眼。
許桃桃在一旁,跟在媽媽和姐姐身邊,微微垂著頭,瞄到他們的視線交會,眼睛眨了眨。
果然,就提她爸說:「我們日子還是挺輕鬆的。」
高記者:「……?」
這咋不走正常路線呢?
許老三:「我們家雪林還有我小閨女桃子學習都很好,有獎學金的。我兒子還有我閨女考高中的時候,都是拿到了縣第一名的成績。縣第一名是有獎金的,就說去年夏天中考,我小閨女當時獎金啊書啊筆記本啊鋼筆啊,這些獎勵折合現金都一百多了。我們家雪林考高中那年也是一樣。」
高記者:「……」
這相當於他兩個月的工資了,要知道,他可是有出差補貼的人。要是擱了一般工人,這三個月的工資了。
許老三:「再說,我兒子因為自己在家就能學會,好多年沒上學,一共才讀了四年書,學費沒花太多錢。就相當於就倆學生而已。再說,這不是他前一段小半年還義務幫許多同學補課嗎?大家為了感謝他,少不得送我們家一些魚啊肉啊菜啊什麽的,不要都要生氣的。這搞了半天家裏開銷也沒花幾個錢。」
高記者:「……」
許老三還在說:「我們大隊有自己的造紙廠,大隊為了孩子們的教育,那是鞠躬盡瘁的,一點都不摳門。我們大隊的孩子,通過學校訂練習本,是成本價拿的。畢竟,窮啥也不能窮教育。這些開支也少了。」
高記者:「……」還有這好事兒!
他深吸一口氣,說:「那你們大隊的收成怎麽樣?」
許老三:「咱們大隊土地不算肥沃,不過一來慪農家肥,二來咱們大隊化肥已經用上了,所以收成不比別的大隊差。而除了地裏收成,咱們大隊還有造紙廠,雖然不是像你們城裏工人一樣發工資,咱們是領工分。但是造紙廠效益挺好的,我們大隊的工分很值錢的。再一個,咱們還有農民合作社呢!這個也是和你們省城合作的。總的來說,還不錯的。」
高記者:「………………………………」
他本來以為自己要聽到一個含辛茹苦,省吃儉用撫養孩子的農村家庭的辛酸史,講述這一家如何靠著鍥而不捨的精神,培養出一個大學生。
然後,一個大學生變成了兩個高考生,一個即將高考的學生。
再然後,好像一點也不苦。
不過,聽到過的好,雖然這張力沒有那麽強,但是他也是由衷高興。日子好,總是比不好強的。他說:「這倒是大好事兒,沒想到你們大隊已經用上化肥了。」
他從省城過來的,又是省報的記者,自然走南闖北,接觸的人多。不得不說,在他看來,大部分農村是不捨得用化肥的,大家都覺得有農家肥就沒有必要花那個錢,但是事實上,在這個產糧不高的時候,化肥是很重要的。
「你們大隊很有遠見。」
一旁縣教育局的一位領導笑著說:「他們大隊還是很有名氣的,算是咱們縣數一數二的富裕大隊。縣裏的造紙廠技術都是通過他們的小造紙廠改良來的。」
雖然他是教育局的,但是這些事兒也是知道一點的。
高記者驚訝了:「原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