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開動時間也有通知出來,大家農曆跟公曆一換算也就是半個月後就正式開始了。


    叫社員們欣喜的是上頭確實沒有對圈出來修水庫的那塊場地上的出產有任何的安排,甚至提都沒提。


    大家都高興得很,去年要是沒有賣木材的這筆大收益,大家指不定能分到幾個錢呢。


    今年賣的木材也不少,到時候分的錢指定不會比去年差多少。


    日子過得不慢,沒多久橋灣公社參與修水庫的勞動人員就全部擠入了老門山生產大隊。


    各個生產隊分派來的都是壯勞力,肩上扛著鋤頭、鐵楸、撬頭等等工具,這是各自從自家生產隊帶來的工具,這種是歸各自保管的,另外還有一些特用的工具由公社那邊分派給各個生產隊的負責人,由負責人保管分配。


    修水庫大家最深刻的勞動就是挖泥,挑泥,要儲水就隻有挖個池子出來,以大家來看,水庫不過是大一些的池子罷了。


    當然,老門山大隊的這個水池子就大的很不一般就是了。


    幾位專家也是每天在場地上盯著,主要還是最外層的堤壩不能被挖的太薄,其他的堤壩其實都是山林,一座座的山上還有樹根穩著,再怎麽樣也很難輕易出事,外層的堤壩是直接敞亮著的,就一定不能太薄,否則很容易潰堤。


    但是才開始呢,有些生產隊的就講究勞模表現,不盯緊點就得越線了。


    除了這個問題還有各個生產隊的用餐問題,說是各個生產隊自己開餐,可也得有地方開餐,最後還是借用了大食堂的廚房。


    借用廚房當然是不怎麽方便的,老門山的夥食比別的生產隊要好上不少,有點招眼了,不得不降低了自家的生活水平,唯一的好處大約就是那批燻肉醃肉又找到了一個銷路了。


    作為老門山大隊的本隊社員們自然是分派到最裏頭的場地了,任務雖然希望,但是挑泥出來的旅途就遠了差不多半裏路,這個在別的生產隊還會被酌情,老門山這邊修水庫怎麽都是他們占了便宜的,可沒被記在任務裏。


    第41章 :漫漫前路 ...


    場地靠裏, 任務就重了不少, 大隊長那邊幾次三番的強調農活一定不能落下,蠟燭兩頭燒哪怕是婦女都用上了也很快就撐不起了,不得已還是把娃娃隊伍給用上了。


    大隊長出麵跟學校那邊協商了好幾天才協商好, 娃娃們每天隻上半天課, 下午就跟著去水庫幫忙。


    小孩子挑泥自然是挑不了多少, 幹脆就安排了裝泥土的工,將大人們挖出來的泥土裝入小鬥車裏跟籮筐裏。


    這樣的活看起來輕鬆,做起來做久了也不是輕鬆的活了。


    而且這些出工的娃娃隊伍是沒有大人那樣多的工分的,就連夥食補助也不到大人們的一半, 更小一些的孩子有工分但是沒有夥食補助。


    即便這樣, 外村的人也很樂意讓自家村裏的半大少年過來上工,至少,家裏就免了一份糧食。


    負責水庫工程監督的上頭對於上工時間有規定的, 但安排得還算合理, 平時的早午晚時間給了半個小時,中午還多半個小時的午休時間。


    晚上也不強求摸黑上工,隻要達到任務目標就不強求,逢上雨天了,如果實在是雨水太多還給休工, 當然, 這種日子也是極少。


    夥食的方麵基本上隔上兩天就有一餐葷菜可吃,新菜還沒有出來的時候都是豆腐、蘿蔔、大白菜、蘑菇、豆芽之類的輪流吃,這個工程算是公社出頭的, 夥食方麵都是公社提供,採買都在公社下頭的各個生產隊,老門山社員們那些存了大半年的蘑菇幹可算是清貨了。


    而且對於老門山的社員們來說還有一件事情算是好事情。


    因為修水庫了,外村人來得多,大食堂就被占用了,就這樣大食堂的灶台外村人還不夠用的,總不好跟外村的搶灶台,擠了幾天實在是擠不過來了,大隊長幹脆讓大家迴家自家做自家的飯了。


    有那跟外村關係好的,也可以跟社員們借用自家的灶台,照樣柴火各自負責,至少不必在大食堂那邊為了搶個灶台做飯差點就快打起來了。


    這樣安排也是各自便利了,除此之外大隊長又把整理出來的那些工具房、倉房也讓給外村人來住,床是沒有的,但是稻草茅草鋪的厚厚的,拆了高爐剩下的那些磚塊也說可以隨意用。


    哪怕是公社的領導知道了這事也沒有要求說老門山一定就得整個生產大隊的社員們都得吃大食堂,反而還誇了幾句,說是老門山的社員們都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其實,大家都覺得在自家自己做飯更好一些,年初宰了兩百多頭豬,這次各自開火大隊長也給各家分了些肉,明麵上不敢大方吃肉,但是別忘了家家戶戶都一個不歇火的蘑菇房,在蘑菇房裏炒出來,煙囪都是在屋子裏七繞八繞的,一點味都不露出來,悄悄的埋在碗底,誰還非得在碗裏翻看不成?


    從春上開挖,一直到農忙才歇了工,放了壯勞力各迴各生產隊搞雙搶。


    五九年的雨水比五八年的雨水還要少,之前沒下雨的時候娃娃隊伍那些六歲以下的還有村裏那些承擔不起重活的老人家都被分派到農田裏澆水去了。


    一個個小娃娃一手拎著個小水桶,一手拿著個竹勺子,一小點一小點的給幹得不見水的稻田裏的禾苗根部澆水。


    老人家就兩個一夥的抬著水桶往田邊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進擊的農婦[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色錦/錦瑟未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色錦/錦瑟未弦並收藏進擊的農婦[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