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真相:專機副駕駛親曆「九一三」 作者:康庭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年唯一的三叉戟飛機中隊那僅有的十幾名戰友,絕大部分光榮地飛到55歲,到民航的同誌還飛到了60歲,按規定年齡離開飛行崗位。飛機駕駛員隻有五名,其中有兩名不幸病逝了。每談起30多年前發生在三叉戟飛機上的那場劫難,都有無限的感慨。我很羨慕他們能夠走到了飛行年齡規定的上限,作為當年最早的三叉戟飛機的同事,除發自內心的羨慕之外,也感到一些安慰。
近幾年來,我曾走訪了在專機師光榮退休的航校同學,他們在專機師大都經曆了不下三個機種的駕駛過程,三叉戟、伊爾-18、圖154、安24、直5等主要機種上都記錄了他們寶貴的飛行年齡,他們都為我提供了書中所需要的資料。由於我離開飛行崗位太久,最早一批三叉戟飛機的技術資料很難找到。幸好周圍有這麽多飛行專家與活字典,我才能比較準確地對三叉戟256號專機的活動過程進行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分析。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同學要用寫書的形式對“九一三”事件進行迴憶整理的時候,都認為我有這個能力,並紛紛表示支持,祝我獲得成功。一位同學告訴我:一次,他和另一位同學一起住進醫院的時候,曾對1964年來到專機師的41名“階級兄弟”迴憶整理,可喜的是經過反覆迴想,竟能一個個寫出他們的名字來。我這個當過班長的人聽了之後感到異常振奮,似乎又把時間拉迴到幾十年以前。遺憾的是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與時代變遷,除了調走的、轉業迴老家的、個別在飛行事故中犧牲的,還有像我和陳士印這樣被處理出部隊的,最後能在專機師飛行期光榮下崗的寥寥無幾了。
專機師老一輩的飛行員胡萍、時念堂、王進忠、尚登峨、韓海蘭、周連珊等給我提供了寶貴的飛行資料與專機任務中的事例,他們過去曾是我的飛行教員,也是專機飛行事業的奠基人,現在仍是我撰寫迴憶錄的顧問,因為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有許多都是專機任務中的第一次,是值得從事專機飛行事業的人們所懷念的。
還有那些在專機機械、特種設備戰線上紮實工作的老專家、老工程師們,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隻要請教到他們,都能給予積極熱情的幫助。老機械工程師劉萬敏、特種設備專家包朝山、機械修理廠的老領導朱國芳等都向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當年結伴飛行的領航員吳忠良、由領航員改為駕駛員的範玉星等都給了我不少幫助,就連當年三叉戟中隊最年輕的領航員苑慶雲也在他所認識的機務幹部中,為我尋找能夠提供資料的線索。
本書是曆史的寫實,涉及到的人和事都是經得起考證的。256號專機組中的第一副駕駛員陳聯炳已經病逝。小魏在北京一家報社任辦公室主任到退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陳士印夫婦開始轉業迴到陳的老家瀋陽,把孩子留在北京,後來夫妻又雙雙迴到北京,依靠他們原來在部隊鍛鍊出來的能力,在商海中充分地發揮著自己的才幹。曾在中央專案組中受審的幾個上海姑娘,還有年齡最小的小魯,經曆過那場驚夢之後迴到家鄉,如今都有了自己的歸宿。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孫一先老先生與他的著作《罪與罰》《在大漠那邊》為我提供了林彪墜機現場的資料,這些資料對正確分析三叉戟256號專機迫降過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孫老也說,如果他能把當年拍到現場的照片留下一套的話,如今就可以根據這些照片整理出一部很好的曆史資料——這些照片都保存在國家的檔案館裏。
第二批女飛行員之一的苗曉紅所著的《我是藍天的女兒》一書,對我迴憶過去的專機飛行生活很有啟發。此外,邵一海所著《林彪9.13事件始末》一書(經過審批發行)也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本人2000年退休之後,應聘在中國註冊稅務協會擔任會刊的編輯工作。會刊主編、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原司長趙懷坦同誌是個很關注曆史的老知識分子,他非常同情我的不幸遭遇,經常向同行們介紹說,老康如果沒有“九一三”事件會如何如何。我從內心同樣感謝關心、幫助我的人們。
2005年7月,本人在鳳凰電視台《口述曆史》欄目談林彪事件,還做客鳳凰網站就林彪事件與網友對話。
如果發現書中與事實有出入或者錯誤的地方,請知情者或飛行員的行家裏手給予批評指正!
作者
2012年10月
近幾年來,我曾走訪了在專機師光榮退休的航校同學,他們在專機師大都經曆了不下三個機種的駕駛過程,三叉戟、伊爾-18、圖154、安24、直5等主要機種上都記錄了他們寶貴的飛行年齡,他們都為我提供了書中所需要的資料。由於我離開飛行崗位太久,最早一批三叉戟飛機的技術資料很難找到。幸好周圍有這麽多飛行專家與活字典,我才能比較準確地對三叉戟256號專機的活動過程進行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分析。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同學要用寫書的形式對“九一三”事件進行迴憶整理的時候,都認為我有這個能力,並紛紛表示支持,祝我獲得成功。一位同學告訴我:一次,他和另一位同學一起住進醫院的時候,曾對1964年來到專機師的41名“階級兄弟”迴憶整理,可喜的是經過反覆迴想,竟能一個個寫出他們的名字來。我這個當過班長的人聽了之後感到異常振奮,似乎又把時間拉迴到幾十年以前。遺憾的是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與時代變遷,除了調走的、轉業迴老家的、個別在飛行事故中犧牲的,還有像我和陳士印這樣被處理出部隊的,最後能在專機師飛行期光榮下崗的寥寥無幾了。
專機師老一輩的飛行員胡萍、時念堂、王進忠、尚登峨、韓海蘭、周連珊等給我提供了寶貴的飛行資料與專機任務中的事例,他們過去曾是我的飛行教員,也是專機飛行事業的奠基人,現在仍是我撰寫迴憶錄的顧問,因為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有許多都是專機任務中的第一次,是值得從事專機飛行事業的人們所懷念的。
還有那些在專機機械、特種設備戰線上紮實工作的老專家、老工程師們,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隻要請教到他們,都能給予積極熱情的幫助。老機械工程師劉萬敏、特種設備專家包朝山、機械修理廠的老領導朱國芳等都向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當年結伴飛行的領航員吳忠良、由領航員改為駕駛員的範玉星等都給了我不少幫助,就連當年三叉戟中隊最年輕的領航員苑慶雲也在他所認識的機務幹部中,為我尋找能夠提供資料的線索。
本書是曆史的寫實,涉及到的人和事都是經得起考證的。256號專機組中的第一副駕駛員陳聯炳已經病逝。小魏在北京一家報社任辦公室主任到退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陳士印夫婦開始轉業迴到陳的老家瀋陽,把孩子留在北京,後來夫妻又雙雙迴到北京,依靠他們原來在部隊鍛鍊出來的能力,在商海中充分地發揮著自己的才幹。曾在中央專案組中受審的幾個上海姑娘,還有年齡最小的小魯,經曆過那場驚夢之後迴到家鄉,如今都有了自己的歸宿。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孫一先老先生與他的著作《罪與罰》《在大漠那邊》為我提供了林彪墜機現場的資料,這些資料對正確分析三叉戟256號專機迫降過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孫老也說,如果他能把當年拍到現場的照片留下一套的話,如今就可以根據這些照片整理出一部很好的曆史資料——這些照片都保存在國家的檔案館裏。
第二批女飛行員之一的苗曉紅所著的《我是藍天的女兒》一書,對我迴憶過去的專機飛行生活很有啟發。此外,邵一海所著《林彪9.13事件始末》一書(經過審批發行)也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本人2000年退休之後,應聘在中國註冊稅務協會擔任會刊的編輯工作。會刊主編、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原司長趙懷坦同誌是個很關注曆史的老知識分子,他非常同情我的不幸遭遇,經常向同行們介紹說,老康如果沒有“九一三”事件會如何如何。我從內心同樣感謝關心、幫助我的人們。
2005年7月,本人在鳳凰電視台《口述曆史》欄目談林彪事件,還做客鳳凰網站就林彪事件與網友對話。
如果發現書中與事實有出入或者錯誤的地方,請知情者或飛行員的行家裏手給予批評指正!
作者
2012年10月